太陽活動周通常以太陽表面黑子數量的周期性變化來劃分,太陽活動的周期平均為11.2年。太陽活動周期一般表現為上升期、峰值期和下降期,開始的4年左右為上升期,黑子不斷產生,越來越多,活動加劇,並達到極大;黑子數達到極大的一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或太陽活動極大年;在隨後的7年左右時間裡,黑子活動逐漸減弱,黑子也越來越少,黑子數極小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或太陽活動極小年。國際上規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然後順序排列。1999年開始為第23周。2009年9月開始為第24周。

1999年至2009年的第23太陽活動周是最近50年來太陽活動最為劇烈的時期,2000年7月發生了有觀測以來的最大一次太陽風暴事件;而2003年10月底的太陽風暴事件(太陽耀斑、質子事件、日冕物質拋射等)不僅刷新了太陽耀斑的最大值,也是對人類技術系統影響最為廣泛和嚴重的一次。該次事件中受到影響的太空飛行器達到50多顆。

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測局費奧多羅夫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負責科研工作的副所長弗拉基米爾·明利加列耶夫認為,強太陽風暴可能帶來的損失有:供電、通訊、供水、供暖大面積中斷數周至數月;飛機機組乘務員和乘客遭受過量輻射;衛星、日常導航系統、高精度飛機輪船導航系統發生嚴重故障等。
弗拉基米爾·明利加列耶夫說,如果發生這種有地質效應的太陽爆發活動,拋出的所有太陽物質全部流向地球,這將是全球性的災難。
他指出,在強烈太陽風暴發生時可能要求將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提前送回地球。他說,2003年10月和2017年9月發生的X級太陽耀斑就是這種情況,當時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按照俄地面飛行控制中心的指令進駐到「聯盟」號飛船的著陸艙中,在太空天氣高度活躍情況下,飛行控制中心準備提前24小時讓太空人著陸。

弗拉基米爾·明利加列耶夫指出,強烈的太陽風暴也會對衛星運行產生破壞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衛星工作故障數量增加2—4倍。他還說,太空天氣的強烈影響會摧毀太空飛行器,並導致衛星運營商遭受數十億美元的損失,2003年10月,一場太陽耀斑導致日本衛星ADEOS-2損失。
根據計算,2019年底,第25個太陽周太陽活動將開始,並持續到2030年。
本文來自:科技日報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