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報導 10月25日起,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預報臺監測到,太陽開始了新一輪「騷動」。截至11月8日,太陽已經釋放了7、8個大耀斑,這包括4個X級強耀斑事件。但由於爆發僅限於太陽電磁輻射的增加,沒有顯著的高能粒子增強和物質噴發,所以地球並沒有遭遇10年前的影響。
「相比2003年同一時期的事件,太陽這一陣的活動並不嚴重。」一位NOAA空間天氣預報中心的資深預報員說,「現在的地磁指數比10年前的小了一個量級。」
回憶起2003年那次太陽的「暴動」,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預報臺臺長薛炳森說,「2003年10月19日到11月7日,太陽上共發生了17次大爆發,包括了一次創紀錄的X28級耀斑。那次太陽活動對我國產生了兩個巨大的影響。一是造成神舟飛船的軌道急劇下降。日冕物質拋射不斷猛烈撞擊地球磁層,引起地磁暴,地磁暴又引起高層大氣的密度增加,導致飛船飛行阻力增加,速度減小,進而軌道下降。」薛炳森解釋說。二是使得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短波通信長時間中斷。
而此次的太陽活動並未給地球帶來嚴重的影響,只是較今年上半年而言次數和強度都有所增加。薛炳森說:「引發近期一系列事件的太陽黑子比2003年小得多,物質噴發也弱得多,而且爆發的主要是光學耀斑,對電離層產生較大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在2003年,太陽活動正處在23周,是由最強級別開始減弱的初始階段;目前太陽活動處在24周的高年,但太陽活動總體較上一周弱得多,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預報臺預計太陽活動將在今年底至明年初逐漸減少。
此外,此次太陽風暴沒有造成巨大影響也得益於十年來空間天氣預報的改善。例如利用NASA科學太空飛行器,STEREO雙探測器和太陽動力學觀測臺,空間天氣預報員可以比以前更準確地預測太陽風暴的到來。
近期太陽耀斑爆發對我國的影響主要是短波通信,中國氣象局空間天氣預警中心的監測統計顯示,10月24日,發生M9.3級耀斑,我國東部地區短波通信受到顯著影響,其中,廈門電離層測高儀在耀斑期間短波探測信號被強烈吸收,大部分回波信號消失;10月25日,發生X級耀斑,我國大部分地區短波通信受到顯著影響,其中,南寧地區2兆赫茲~9兆赫茲的短波信號被完全吸收,西安、南寧等地短波通信也被吸收;10月28日,發生X1.0級耀斑,我國大部分地區短波通信受到幹擾;而10月30日的X2.3級耀斑和11月6日的X3.3級太陽耀斑,由於發生在夜間,對我國短波通信影響小。
(責任編輯: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