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上報導,太陽活動周期又來了,據了解,太陽最小值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一個新的太陽周期的開始。由於太陽的變化很大,可能需要幾個月後才能宣布一個事件發生。
太陽其實也和地球一樣是在不停的運動的,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做圓周運動,正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既然有公轉,那自然便有一個公轉的周期,而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觀察發現,太陽已經確認進入了第25個周期了,而在以往的一些記錄中,太陽會經歷一些周期,在這些周期中,太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活動,如耀斑、黑子等的活動也會增多或劇烈。
而太陽每做一次周期性運動,太陽本身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如太陽周期性的活躍,導致太陽風、黑子等活動加劇。
太陽風是太陽活躍運動的一種,是從太陽吹出的高速、高溫的磁化等離子體,與星際介質相互作用的平衡之處構成了日球層的外邊界,這層外邊界就如同一個大氣泡一樣,「大氣泡」的外邊界是日球層頂,它是太陽風和星際等離子體的交界面,屬於太陽風與星際介質的壓力平衡結構。
太陽風在接近日球層頂時,開始減速,並在其內側形成終止激波,終止激波是太陽系邊際開始的標誌,太陽風產生的絕大部分等離子體能量因為日球層而在內部燃燒,只有一小部分的等離子體能量溢出,也正因這樣,太陽內部燃燒所洩露出去的能量並不是很多,最後到達地球的能量也不過僅僅只有十億分之二的能量。
太陽的燃燒,每一刻都在釋放著巨大的能量,每一秒鐘的燃燒釋放的能量足有4×10^26焦耳,僅是一秒所釋放的能量便可供應現代地球使用幾萬年了,但真正到達地球的能量卻不足十億分之二,而日球層所能「過濾」的等離子體能量有限,若是太陽燃燒越劇烈,產生的太陽風越大,穿過日球層的能量便越多,所抵達地球的等離子體能量也越多,所以每一次的太陽劇烈活動,往往都會伴隨著地球劇烈的活動,其中地震、海嘯、潮汐等自然現象是最常見的。
科學家也早就發現,太陽周期大概每隔11年和22年便將會有一個很清晰的觀測現象,這個現象具體表現在太陽活動劇烈,如太陽黑子增多或減少有明顯的變化,太陽風等其他活動也是如此。
而太陽周期的到來,對地球的影響主要有哪些呢?
一,電離層的影響。地球大氣層在太陽輻射的紫外線、X射線等作用下形成電離層,無線電訊的無線電波等就是靠電離層的反射想遠距離傳播的,當太陽活動劇烈是,會直接影響到地球的電離層,而太陽爆發出的高能粒子也可能破壞電離層的分布,導致地球通訊出現異常、極光氣象出現等現象。
二,氣候的影響。可以說這個假想是最直接體現的,太陽活動與地球上氣候變化的關係具有很明顯的表現,如太陽黑子的變化直接影響到地球的地震、海嘯、氣象等方面,一直以來,科學家儘管還無法確定這是何種的聯繫,但卻能明顯的觀測到,太陽黑子、耀斑等的明顯變化,都會對地球產生影響。
三,磁場的影響。地球是一個大磁場,可以說地球的自轉、羅盤磁針擺動、飛機飛行,甚至大部分動物的感官都是與地球磁場緊密相連的,而太陽大氣拋出的等離子體粒子流,能使地球磁場受到幹擾,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劇烈顫動,不能正確指示方向。
而對於磁場的影響,甚至有科學家預言,若是太陽活動足夠劇烈,產生的帶電粒子流足夠多,將直接削減地球磁場的大小,甚至能夠泯滅地球磁場,失去地磁場的地球,其結果很可能會造成地球停止自轉,如月球般被太陽鎖定,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太陽,若真出現這個情況,那很可能就是人類文明的一場巨大的災難,當然了,這只是一個猜測,目前還無法判斷這個猜測是否真的會到來。
除了這些影響外,還包括航天領域的影響,海洋探測,深空射電探測等活動皆會受此影響,簡單來說,幾乎地球上所有的活動都會受到太陽活動的影響,也正是因為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很明顯,所以全球一直都在不斷的加大對太陽活動的預報,甚至有些國家還專門成立了關於這方面工作的相關部門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