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景氣經濟學》
(日)島中雄二 著
周維宏 譯
東方出版社
2008年的經濟危機改變了很多事,比如歐元的下挫、金磚國家的崛起、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等。同時經濟危機也改變了很多小事,有些人破產了,有些人失業了,也有極少一些人發財了,當然也有一些人對這場危機並沒有什麼感覺,對於他們,「經濟危機」僅是一個概念而已。
而2008年這場危機對於經濟學界卻大有「國家不幸詩家幸」的意味。自危機以後,各種關於危機的論著層出不窮,探索的、反思的、指責的、辯論的、叫囂的、樂觀的、悲觀的不一而足。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種就是有人會跳出來說:「我早在N年前就預測到了2008年會有經濟危機」,不過這種馬後炮一般不太讓人信服,你說你預測過,你什麼時候說過?拿出證據來。
於是還真就有人拿出證據來,日本人島中雄二就把他1987年出版的一本《太陽景氣經濟學》拿出來重印,證明自己當年的預測確實是正確的。
本書寫成於1987年,那年10月發生了源自美國的「黑色星期一(股價暴跌)」事件,世人驚呼「不好了,世界經濟危機又來了」。2008年,世界又一次陷入了全球性經濟危機,以至於格林斯潘認為這是「百年或50年一遇的事態」。
就在同一時期,被稱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陽活動,也發生了稱得上是百年一遇的異常變動。太陽活動大致11年為一周期,其標誌性的太陽黑子數量反覆增減。然而上一次的極小期過去了12年之久,仍不見黑子數量增長。甚至進入2009年後,太陽黑子的靜止狀態仍在延續,根據日本國立天文臺的觀測,觀測到有太陽黑子的天數,1月為4天,2月僅1天,相當靜寂。
實際上,早在19世紀,就已經有經濟學家對此進行研究了。而他們的研究與分析,都頗為新奇。
英國經濟學家威廉·斯坦利·傑文思,1878年就發表了論文《商業危機和太陽黑子》。在論文中,他發現當時推定平均為10.45年的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和他計算出的1721-1857年歐洲經濟危機周期的10.466年大體一致。
1914年,美國的亨利·穆爾發現,因為太陽黑子的活動,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降雨量和收成以8年的周期聯動,這與物價和經濟景氣循環的變化一致。
1979年,東京大學物理學家吉村宏和發現了太陽活動的55年大周期。他發現,歐洲饑饉和經濟危機的發生,跟太陽活動的55年大周期驚人一致。
太陽是如何影響經濟景氣的?
一是農林水產品收成說。在需求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太陽、氣象循環導致某個地區農林水產品的供給周期性地減少或增加,會產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或下跌,工業部門企業利潤也就會下降或增加。同時,該地區的進口能力也將減弱或增強,而工業地區的出口也會減少或增加。
二是人類心理說。太陽黑子數量的變化,使電磁平衡錯亂並引起人類生理變化,導致包括企業家在內的大眾對未來前景樂觀和悲觀的心理周期性地變動,從而左右投資、消費和估價。
三是能源需求說。太陽活動的周期性冷暖變化,引起維持人類體溫所需的卡路裡的攝取量的變動,從而在根本上動搖了石化燃料消費和農林水產品需求的穩定。自然也影響了初級產品整體的價格變動,進而波及經濟整體。
(摘自《太陽景氣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