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與周期有關?對人類的創造活動有何影響?

2021-01-15 網易

2020-12-30 11:36:11 來源: 各家鍋灶不同呦

舉報

  19世紀時,著名天文學家赫歇爾指出地球雨量多少與太陽黑子有關。異常的降水或天氣冷暖都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關。近年,科學家瑪莎·亞當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太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她指出,當太陽產生耀斑時,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爆發能量相當於百萬噸級的氫彈。耀斑發射輻射能,電磁場攜帶高能粒子衝擊地球,會使地殼的許多巖石產生受壓放電和伸縮現象,使積聚著巨大能力的斷層發生共振,導致地殼板塊發生斷裂、錯動或滑移,引發地震。

  

  但瑪莎的觀點還沒有足夠的統計資料證明。太陽活動除了影響地球生物節律變化外,有人指出,它還對人類的創造活動有著極大的影響。蘇聯科學家伊德利斯曾指出,牛頓、庫侖、法拉第等著名科學家一生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發明,如果把他們的活動列表,就會發現一個周期,大小恰為11.1年,基本上和太陽活動周期等同。有些人還列出一些藝術家的創造活動,如著名音樂家蕭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的《蘇格蘭交響曲》、貝裡尼的《諾勻瑪》和《夢遊者》等作品都是在1829~1830年間完成的,而1830年正是太陽活動高峰期。

  

  針對上述奇妙現象,一些科學家解釋說,強烈的太陽活動對人的神經系統有影響,這是因為它影響地球的磁場而造成的。也有人認為,地球的土壤和巖石內存在一些放射性元素氡,它對人的影響很大。當太陽活動劇烈時,特別是耀斑的爆發常使大氣中放射性的氡含量增加,激發了人的創造力。水星上沒有大氣,太陽近距離地灼烤著水星,以9倍於給地球的光和熱傾注於水星上,使水星面向太陽的一面最高溫度可達到400℃左右,巖石中的鉛和錫都會被太陽光熔化出,更別說生命的存在了,這裡是太陽系最熱的地方之一,黑墨般的天空懸掛著巨大的太陽,比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大8倍,四周寂靜無聲,簡直像一座煉獄。

  

  別以為水星只是個滾燙的星球,有時候又冷得嚇人。在水星背向太陽的一面,由於沒有大氣起調節溫度的作用,溫度下降極為迅速,溫度多在-163℃以下。水星的晝夜大約30天交換一次,即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連續暴曬,接著一個月時間跌入寒夜,真是一個火與冰的世界!這樣的水星世界,對地球上任何已知的生命都意味著毀滅,不可能有生命在水星上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大地震或與太陽活動有關-科學家,地球,大地震,太陽活動,有...
    而回顧歷史上的地震監測數據不難發現,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從未逃離過來自地震災害的威脅。現在,一些科學家和研究者認為,地球發生強烈地震災害或許與太陽活動存在著一定關係。目前,在對來自英、美地質調查局、NASA以及NOAA的統計數據進行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越來越多有關太陽活動誘發地球地震的證據。有觀點認為,截至目前的數據資料顯示,有些大地震發生的非常突然,設置在地面的地震監測儀在災害爆發前都未收集到任何「前兆」信息,而這部分地震很可能就是由太陽活動所引發的。
  • 地震的產生和太陽有關聯,太陽活動會影響地球內部的變化!
    地球的表面每年都要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而對人類生產和生活影響比較大的就應該是地震了,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會引起地球上的地震呢?在之前的研究當中,我們會發現地震的產生是由於地球當中地殼的變化而產生的。而對於這一理論也是大家比較認同的。
  • 沙塵暴增多原因有新解 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關
    中新社蘭州五月十七日電 (殷春永王進東) 據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今日披露,二00四年中國北方沙塵暴呈增加之勢,主要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變長等因素有關。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員李棟梁通過對太陽黑子活動周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熱場等的研究得出上述結論。
  • 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今年1月25日,我國南極中山站正在向北京通報「太陽耀斑大爆發」的觀測情況時,廣播通訊突然全部中斷……。   太陽,這一九大行星的「一家之長」,它的「喜怒哀樂」無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近年來,太陽活動處於盛期,據《世界科技譯報》載文說,1991年太陽活動將達到頂峰。
  • 地震可能與太陽活動有關?
    全球各地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次地震,我們都知道地震是由於地球上板塊間相互擠壓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然而2020年7月1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科學研究》板塊上的一項新研究卻發現了第一個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太陽的強烈爆發可以引發地球上的大規模地震。
  • 人類活動不只導致氣候變暖 還會引發地震
    英國杜倫大學的一個地質學專家團隊最近的研究揭示了採礦等人類活動與地震發生及震級的關聯性:人類活動並不只是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還會引發地震。光是採礦活動就引發了37.4%人為造成的地震。我們的調查顯示,採礦相關的活動是導致我們的資料庫所記錄的地震發生的頭號原因。人為導致的地震去年,NAM公司委派我們對全球所有人為導致的地震展開全面的研究。可能會引發地震的工業活動種類之多,令許多科學家感到非常驚訝。這些地震案例如今已被編入人為誘發地震資料庫。
  • 科學家探究地震的統計日周期是否存在
    而解決這一爭議的難點有三:第一,缺乏完備的地震目錄;第二,缺乏有效的數據處理方法;第三,很難排除人類活動的周期性幹擾。 日本Hi-Net地震目錄的出現部分解決了第一個難點。從2002年起,Hi-Net目錄對發生於日本的大小地震進行了系統性記錄,其中,發生於日本本島下方30公裡以上,且震級不低於芮氏1.0級(M1.0)的地震事件就有410,642起。
  • 太陽黑子周期與2020年投資思路
    有專家學者研究表明,這次席捲非洲和南亞的非洲蝗災就是長期乾旱後的降雨導致的。而長期乾旱則跟太陽黑子活動導致的厄爾尼諾現象和部分地區氣候異常有關。由此可以大致推導出,蝗災可能是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性變化產生的次生災害。
  • 太陽活動周期又來了,它會給地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近日,有網上報導,太陽活動周期又來了,據了解,太陽最小值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一個新的太陽周期的開始。由於太陽的變化很大,可能需要幾個月後才能宣布一個事件發生。太陽其實也和地球一樣是在不停的運動的,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做圓周運動,正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既然有公轉,那自然便有一個公轉的周期,而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觀察發現,太陽已經確認進入了第25個周期了,而在以往的一些記錄中,太陽會經歷一些周期,在這些周期中,太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活動,如耀斑、
  • 研究發現太陽活動或導致地震
    世界各地地震不斷。一份新研究提出,很多地震可能是由太陽的活動造成的。太陽和太陽圈探測器是距離地球93萬英裡的衛星,與地球有著相同的軌道周期,使其一直停留在一個有利地點觀測太陽。研究人員注意到,在太陽質子大量、高速向地球噴發的時候,地球上就出現更多強震。更具體的說,這份研究發現,當太陽質子流噴向地球之後24小時內,地球上5.6級以上的地震明顯增多。
  • 太陽的活動對地球有何影響?
    歐洲航天局的尤利西斯號探測器已經確認了太陽11年活動周期引起的太陽兩磁極倒轉使大量的星際塵埃(星際塵埃是分散在作為一個大大的充滿氣體的球體,太陽通過核聚變產生能量,並且它還在一個巨大磁泡裡面創造了包圍著地球和其它行星的磁場。圖解 :這張圖片顯示了太陽形成的包裹著地球和其它行星的一個磁場圈這個磁泡能夠保護我們免受太陽系之外宇宙碎片的衝擊。
  • 太陽磁場正在悄然翻轉,對地球會有何影響
    近日,有科學家報導,太陽釋放的磁場似乎在前後翻轉,引發了局部擾動,有時其磁場甚至會出現「180度大轉彎」,反過來對準太陽自身。科學家仍不清楚這種磁場翻轉現象發生的原因,但它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能量在離開太陽時、以及後續在太陽系中流動的方式。
  • 太陽並非普通的恆星?太陽對地球的神秘影響到底有多廣泛?
    在地球上,人類無論從哪個角度去觀察日出,我們總是能看到以下類似的景象:一輪紅紅的龐大圓球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初升的太陽散發的光芒很柔和,並不刺眼.由於萬事萬物都依靠太陽提供能量,太陽對於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太陽對地球到底有什麼令人意想不到的影響,它是一顆怎樣的恆星呢?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經濟周期?
    就在同一時期,被稱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陽活動,也發生了稱得上是百年一遇的異常變動。太陽活動大致11年為一周期,其標誌性的太陽黑子數量反覆增減。然而上一次的極小期過去了12年之久,仍不見黑子數量增長。甚至進入2009年後,太陽黑子的靜止狀態仍在延續,根據日本國立天文臺的觀測,觀測到有太陽黑子的天數,1月為4天,2月僅1天,相當靜寂。
  • 太陽黑子周期
    太陽黑子很少單獨活動,通常是成群出現。倘若能把黑子單獨取出,一個大黑子便可以發出相當於滿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現的情況不斷變化,這種變化反映了太陽輻射能量的變化,太陽黑子的數量越多,代表太陽越活躍。太陽黑子的變化存在複雜的周期現象,天文學家從公元1610年起開始有系統地觀察太陽黑子的數量變化,發現太陽黑子活動有11年的周期,他們把這11年的周期稱為太陽活動周期。
  • 太陽表面活動強烈,為三年來最強,對我們有何影響?
    太陽對於地球來說至關重要,生命的存在以及發展都需要不斷地消耗能量,而地球上能量的來源就是太陽。一顆恆星在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下,在內核處引發了核聚變,氫核源源不斷的發生聚變形成氦核,中間會釋放出大量能量。
  • 太陽風暴:如何形成?有何影響?
    摘要:太陽風暴是我們恆星經歷的最迷人和最危險的活動。當太陽活躍的時候,會影響到地球的磁場,影響地球的通訊等我們賴以生存的技術。太陽經歷高活動和低活動的有規律的循環。11年為一個周期,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周期尚且沒有被完全理解。
  • 調查顯示:拉薩旱澇周期與太陽黑子活動有關
    新華網拉薩1月7日電(記者顏園園)氣象專家在對拉薩近45年的氣象資料進行研究後發現,拉薩旱澇現象的出現存在一定周期,並與太陽黑子活動有關
  • 地下水水位可能引發地震?
    現在在《地球物理研究》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Kraner和她的同事也探究了當地含水層的季節性波動是否可以解釋這種膨脹和收縮的循環,這種現象本身就可能引發地震。圖為2014年8月24日加州納帕谷布曼路附近的一個葡萄園發生地震。圖片:Dan Ponti/U.S.
  • 太陽活動周期將來臨,地球會因此產生什麼變化?而人類又會怎樣?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活動周期將來臨,地球會因此產生什麼變化?而人類又會怎樣?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來源正是因為太陽的活動所導致的,如果太陽停止了它的核聚變反應,那麼人類則將混沒有能源可以使用。太陽提供光能和熱能,那人類又談何生存呢?內部的一切活動對於人類來說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從2020年開始,科學家們就曾經在太陽的活動中,發現太陽40天內的活動周期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