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時,著名天文學家赫歇爾指出地球雨量多少與太陽黑子有關。異常的降水或天氣冷暖都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關。近年,科學家瑪莎·亞當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太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她指出,當太陽產生耀斑時,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爆發能量相當於百萬噸級的氫彈。耀斑發射輻射能,電磁場攜帶高能粒子衝擊地球,會使地殼的許多巖石產生受壓放電和伸縮現象,使積聚著巨大能力的斷層發生共振,導致地殼板塊發生斷裂、錯動或滑移,引發地震。
但瑪莎的觀點還沒有足夠的統計資料證明。太陽活動除了影響地球生物節律變化外,有人指出,它還對人類的創造活動有著極大的影響。蘇聯科學家伊德利斯曾指出,牛頓、庫侖、法拉第等著名科學家一生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發明,如果把他們的活動列表,就會發現一個周期,大小恰為11.1年,基本上和太陽活動周期等同。有些人還列出一些藝術家的創造活動,如著名音樂家蕭邦的兩首鋼琴協奏曲、孟德爾頌的《蘇格蘭交響曲》、貝裡尼的《諾勻瑪》和《夢遊者》等作品都是在1829~1830年間完成的,而1830年正是太陽活動高峰期。
針對上述奇妙現象,一些科學家解釋說,強烈的太陽活動對人的神經系統有影響,這是因為它影響地球的磁場而造成的。也有人認為,地球的土壤和巖石內存在一些放射性元素氡,它對人的影響很大。當太陽活動劇烈時,特別是耀斑的爆發常使大氣中放射性的氡含量增加,激發了人的創造力。水星上沒有大氣,太陽近距離地灼烤著水星,以9倍於給地球的光和熱傾注於水星上,使水星面向太陽的一面最高溫度可達到400℃左右,巖石中的鉛和錫都會被太陽光熔化出,更別說生命的存在了,這裡是太陽系最熱的地方之一,黑墨般的天空懸掛著巨大的太陽,比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大8倍,四周寂靜無聲,簡直像一座煉獄。
別以為水星只是個滾燙的星球,有時候又冷得嚇人。在水星背向太陽的一面,由於沒有大氣起調節溫度的作用,溫度下降極為迅速,溫度多在-163℃以下。水星的晝夜大約30天交換一次,即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連續暴曬,接著一個月時間跌入寒夜,真是一個火與冰的世界!這樣的水星世界,對地球上任何已知的生命都意味著毀滅,不可能有生命在水星上生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