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

2020-11-24 科學網

 

本報訊 臭氧是地球大氣中的一種微量氣體,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對地球氣候、區域環境以及生物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中科院安徽光機所大氣光學中心研究員魏合理課題組唐超禮博士等人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分析了臨近空間臭氧的時空分布特性,重點研究了中間層頂臭氧的長期變化與太陽輻射、氧原子、氫原子和溫度等大氣參數長期變化之間的相關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地球物理學研究—空間物理》。

唐超禮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分析研究高空臭氧在不同高度層的時空分布特性,以及太陽輻射對臭氧長期變化趨勢的影響具有重要的意義。

唐超禮等利用2001年12月發射的TIMED衛星上搭載的SABER觀測儀,所探測的2002~2017年共15年4443282次掃描的全球高空多種大氣參數廓線數據,發現在距地表95公裡左右高度的中間層頂大氣中,臭氧15年平均分布以赤道為軸線,南北半球呈對稱分布;但對太陽11年周期活動的響應是南北半球不對稱的,其響應值從南極地區向北極地區遞減。

研究結果表明,中間層頂的臭氧長期變化與太陽輻射、氧原子密度和溫度具有強相關性,與氫原子的長期變化不相關。衛星長期的觀測結果還進一步驗證了在平流層(距地表23公裡左右垂直高度)南北兩極地區上空臭氧洞的存在,且南極地區臭氧空洞比北極上空的大。

據悉,安徽光機所科研人員系統地分析了高空臭氧的長期變化對太陽活動、氧原子、氫原子和溫度等大氣參數的響應分布,結果顯示中間層頂不僅是臨近空間大氣溫度的極小值區域,也是臭氧混合比的極大值區域。唐超禮說,中高層大氣的熱結構和能量平衡主要受到太陽輻射的控制,而中間層頂是中高層大氣中較敏感活躍的區域,是地球大氣中最冷的區域,是低層大氣和高層大氣中物質傳輸、物理化學反應及能量交換等複雜動態過程的必經區域,所以研究這一區域的臭氧分布特徵具有代表意義。

同時,太陽11年周期性活動對中間層頂區域大氣物理、化學以及傳輸等有著重要的影響,系統研究中間層頂臭氧的變化與氧原子、氫原子和溫度等大氣參數長期變化之間的關係及其全球分布,對進一步認識中高層大氣也有著重要意義。(沈春蕾 齊瓊)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02/2017JA025126

《中國科學報》 (2018-09-17 第5版 創新周刊)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發現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
    合肥研究院發現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 2018-09-1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博士唐超禮等人利用衛星長期觀測數據分析了臨近空間臭氧的時空分布特性,重點研究了中間層頂臭氧的長期變化與太陽輻射、氧原子、氫原子和溫度等大氣參數長期變化之間的相關性,發現中間層頂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地球物理協會(AGU)的期刊《地球物理學研究-空間物理》(JGR-Space Physics)上。
  • 我國學者發現地球大氣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
    新華社合肥9月26日電(記者徐海濤)記者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唐超禮博士等人,近期利用衛星觀測數據分析臭氧的時空分布特性,發現在距地表95公裡左右高度的中間層頂大氣中,臭氧分布受太陽活動周期影響。日前美國地球物理協會學術期刊《地球物理學研究—空間物理》發表了該研究成果。
  • 合肥研究院獲得全球範圍中間層頂溫度對太陽活動
    ,獲得了全球範圍中間層頂溫度對太陽活動的響應係數及其隨緯度和經度的分布規律,驗證了中間層頂區域的溫度結構和能量的動態平衡具有11年周期性,這與太陽活動周期11年相一致。,首次獲得了全球範圍中間層頂溫度對太陽活動的響應係數及其隨緯度和經度的分布規律,驗證了中間層頂區域的溫度結構和能量的動態平衡具有11年周期性的規律。
  • 太陽活動周期又來了,它會給地球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近日,有網上報導,太陽活動周期又來了,據了解,太陽最小值發生在2019年12月,標誌著一個新的太陽周期的開始。由於太陽的變化很大,可能需要幾個月後才能宣布一個事件發生。太陽其實也和地球一樣是在不停的運動的,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做圓周運動,正如地球繞太陽公轉一樣,既然有公轉,那自然便有一個公轉的周期,而據美國宇航局的最新觀察發現,太陽已經確認進入了第25個周期了,而在以往的一些記錄中,太陽會經歷一些周期,在這些周期中,太陽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活動,如耀斑、
  • 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與地球上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類似,太陽也存在諸多不同時空尺度的活動現象,如太陽輻射、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則是這些現象的總稱。那麼,地球氣候的變化會受到作為空間天氣現象的太陽活動影響嗎?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經濟周期?
    就在同一時期,被稱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陽活動,也發生了稱得上是百年一遇的異常變動。太陽活動大致11年為一周期,其標誌性的太陽黑子數量反覆增減。然而上一次的極小期過去了12年之久,仍不見黑子數量增長。甚至進入2009年後,太陽黑子的靜止狀態仍在延續,根據日本國立天文臺的觀測,觀測到有太陽黑子的天數,1月為4天,2月僅1天,相當靜寂。
  • 地球氣候變化受太陽活動影響嗎?
    與地球上的風、雨、雷、電等天氣現象類似,太陽也存在諸多不同時空尺度的活動現象,如太陽輻射、黑子、光斑、譜斑、耀斑、日冕物質拋射等,太陽活動則是這些現象的總稱。那麼,地球氣候的變化會受到作為空間天氣現象的太陽活動影響嗎?
  • 【備考乾貨】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及應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2)太陽能開發的優缺點 優點:a.能量巨大,是人類可利用的最豐富的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b.分布廣泛,地球上處處都有;c.清潔能源,無汙染、無公害。 缺點:a.能量密度低、利用成本高;b.受天氣影響大、輻射強度的波動較大。
  • 這個月太陽可能會進入一個新的活動周期
    根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最近的一份報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空間天氣預報中心主任柯林頓·華萊士預測,本月太陽可能進入新的活躍周期——太陽周期25(CS25)。然而,確切日期仍不確定。 太陽產生一個強磁場,大約每11年翻轉一次,也就是說,在每個太陽周期結束時,太陽磁場的南極和北極會發生切換。
  • 是地球人都應該知道,太陽活動對地球乃至人類的正負影響
    卡林頓跟蹤太陽黑子在整個11年周期內變化,發現不僅黑孩子的數量發生變化,太陽黑子位置的分布也將到達太陽赤道。因此,一個完整的太陽磁活動周期是22年,稱為磁活動周期。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中最重要的特徵,是太陽磁場存在的直接證據。
  • 太陽進入新的活動周期!我們該如何應對?
    一個是美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一個是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他們一同聯絡了世界範圍內的多位空間科學以及太陽物理領域的科學家,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太陽活動及其趨勢的團隊。這有點像是給太陽的「表現」做總結和規劃,以大約11年為一個區間,剛剛過去的2009到2019的十一年屬於太陽的第24個活動周,現在剛好進入了下一個周期。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了解天文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太陽的運動存在一定的周期,它並非一直都保持著旺盛的狀態。在一個周期內,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會發生波動,當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會對地球造成明顯的影響,例如衝擊大氣層、對地球通訊造成破壞等等。因此地面上的科學家時刻關注太陽活動的狀況,以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 忍了三年終於射了,太陽開啟全新活動周期
    這次中強度太陽耀斑是太陽已經進入第25個活動周期的重要標誌。上一個太陽活動周期在2008年到2019年間,這兩個周期之間的太陽活動最小值,也就是太陽最不活躍的時期,發生在2019年12月。科學家於今年9月宣布太陽進入第25個活動周期,預計2025年達到太陽活動峰值。雖然新一輪的太陽活動周期爆發出了這個M級的強烈耀斑,但科學家們預計本輪周期和上次差不多——太陽活動相對較弱。
  • 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今年1月25日,我國南極中山站正在向北京通報「太陽耀斑大爆發」的觀測情況時,廣播通訊突然全部中斷……。   太陽,這一九大行星的「一家之長」,它的「喜怒哀樂」無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近年來,太陽活動處於盛期,據《世界科技譯報》載文說,1991年太陽活動將達到頂峰。
  • 天地之靈,源於日輪|太陽黑子周期
    Jevons)於1875年提出,他把經濟周期的波動性歸因於太陽黑子的周期性變化。太陽黑子(亦稱日斑)是太陽光球(指太陽大氣最低的一層,即一般用白光觀測到的太陽表面)上的臨時現象。主流理論認為,它們是由高密度的磁性活動抑制了對流的激烈活動造成的,其表面形成溫度降低的區域後,在可見光下呈現比周圍較高溫區域黑暗的斑點。
  • 太陽開啟新一輪活動周期,意味著什麼?地球或受到「非致命」幹擾
    而通過這些變化,科學家可以計算出太陽爆發過程中的輻射量,以及到達地球後,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太陽活動周期這一過程中,也會出現強度大小的區別,一般來說,在太陽活動周期剛開始和快結束時的強度最小,靠中間時的強度最大,那麼這樣看來,太陽活動周期將在2025年7月左右達到最大強度值。
  • 太陽黑子進入新活動周期
    2月23日,青島觀象臺發布了2008年太陽黑子相對數,去年曾連續3個月未出現過太陽黑子。而據介紹,今年起,「太陽活動」進入第24個高峰周期,青島觀象臺堅持每天觀測,以預報其爆發期的到來,提醒相關部門做好防範。
  • 太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與周期有關?對人類的創造活動有何影響?
    異常的降水或天氣冷暖都與太陽黑子活動周期有關。近年,科學家瑪莎·亞當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太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她指出,當太陽產生耀斑時,溫度高達2000萬攝氏度,爆發能量相當於百萬噸級的氫彈。耀斑發射輻射能,電磁場攜帶高能粒子衝擊地球,會使地殼的許多巖石產生受壓放電和伸縮現象,使積聚著巨大能力的斷層發生共振,導致地殼板塊發生斷裂、錯動或滑移,引發地震。
  • 太陽黑子活動影響挪威「生育者」
    部分信息在已檢測的「死亡日子」記錄中與環境因素有關,其中包括太陽的活動,那些出生在太陽活躍期的兒童表現了更高的死亡率,而那些出生在太陽「惰性」時期的兒童表現了更低的死亡率,天體物理學家觀測的太陽活動周期為11年。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已經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了解天文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太陽的運動存在一定的周期,它並非一直都保持著旺盛的狀態。在一個周期內,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會發生波動,當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會對地球造成明顯的影響,例如衝擊大氣層、對地球通訊造成破壞等等。因此地面上的科學家時刻關注太陽活動的狀況,以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