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國金證券,汪玲、王映雪)
核心觀點:
回顧疫情下的食品行業,食品飲料超額收益顯著,明年整體消費環境有望恢 復,未來重點關注基數效應和高估值環境。疫情打亂產品與渠道銷售結構, 創造了居家消費的場景,C 端小包裝產品獲得較快的增速,線下零售與餐飲 受損嚴重後期逐漸恢復。明年整體消費環境有望得到恢復,Q4 凸顯食品板 塊有望回歸常態化增長的趨勢。展望未來,20 年食品飲料行業公司自身的 高成長+深壁壘+流動性帶來了整個板塊的高估值,21 年業績的增長是消化 當前估值水平的強力因素。消費者信心恢復後,消費升級大趨勢不改;疫情 加速流量線上化趨勢,頭部廠商加強產品與渠道優勢,市佔率將持續提升。
乳製品板塊重視兩強控費動態,奶粉、奶酪、低溫奶等細分領域增長迅速, 領軍企業可享受成長紅利。常溫奶市場增速放緩,我們認為當下是兩強由營 收增長切換到利潤增長的重要拐點,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業績承壓,疊加奶 價上漲的成本壓力,預計兩強有減緩價格戰的意願,提升利潤空間。奶粉、 奶酪和低溫奶市場規模增速較快,競爭格局相對分散,領軍企業可享受快速 增長。
調味品板塊賽道護城河深厚,經營節奏有序。疫情期間,調味品家庭端消費 增長,商超渠道動銷加快,小包裝產品增速領先。Q2 需求受益品類高增長 貢獻業績彈性,基礎調味品需求修復。Q3 消費市場逐漸回歸常態,疫情受 益品類增速出現放緩,但並未呈現斷崖式下跌,疫情教育成果仍然得到一定 程度的保留,複合調味品的發展趨勢確立。廠商加強 C 端查漏補缺,餐飲端 連鎖化趨勢有望再度加強。同時調味品存在絕佳的提價能力,優良格局享受 優秀的競爭環境。建議關注行業龍頭海天味業,以及複合調味品細分賽道領 跑者天味食品等。
休閒食品板塊緊跟消費升級趨勢,建議關注滷製品、烘焙和堅果等高增長賽 道。滷製品仍處於門店驅動階段,頭部品牌市佔率提升是當下的主趨勢,頭 部品牌均具備較好的拓店能力,且疫情後線下門店營收恢復在即。烘焙市場 短保產品打開成長空間,短保行業核心壁壘在於供應鏈的效率,建議關注短 保龍頭桃李麵包。堅果產品在我國的消費習慣逐步建立,但行業整體同質化 嚴重,建議關注具備差異化定位能力的洽洽食品等。
其他必選型消費品確定性強,龍頭效應顯著。必選型消費品市場空間廣闊, 而且隨著居民健康意識、品質意識的提升,目前存在穩定的消費升級趨勢。 我們建議關注品牌、渠道優勢明顯,可引領消費升級的龍頭企業,比如廚房 產品領域龍頭金龍魚。
一、疫情後食品飲料板塊的機遇與改變(略)
1.1 整體行情回顧及季度間的差異表現
年初至今(2020 年 1-11 月)食品飲料板塊指數上漲 56.77%,相較滬深 300 指數(+21.08%)具有顯著超額收益,漲幅居前的子板塊主要有其他 酒類(+118.17%)、調味發酵品(+71.79%)、啤酒(+68.33%)、白酒 (+63.44%)、食品綜合(60.41%),未曾跑贏食品飲料行業的子板塊主要 有軟飲料、葡萄酒、黃酒、乳品、肉製品。
1.2 消費環境預期全面恢復在即,回歸常態增長下重視消費新趨勢
情帶來居家消費受益品種的需求放量增長。
今年疫情打亂了產品與渠道的銷售結構,創造了居家消費的場景,C 端小 包裝產品獲得較快的增速,主要受益產品包括家用酵母小包裝產品、安井 鎖鮮裝產品、休閒食品包裝產品等。擁有與家庭消費相匹配的產品和渠道 的企業得到快速增長,產品與渠道間的切換彈性重要性得到凸顯。從渠道 來看,商超 KA 的關業和客流影響較小,農貿市場的恢復程度一般,線下 自營門店等零售業態較為受損,餐飲在前期受損較為嚴重。
餐飲業態直至 Q3 相對恢復較好,線下連鎖門店等經營業態的客流恢復在 Q4 前始終難以恢復到同期水平。
餐飲門店從 Q3 開始客流量及收入得到逐漸改善,因此調味品 B 端收入降 幅收窄,雖不能彌補全年的收入缺失,但逐漸回歸正常增長。如天味食品 的定製餐調業務 Q3 恢復正增長,同比增長達到 35%,Q2 降幅收窄為- 39%,而經銷商渠道經過 Q2 的快速增長後,Q3 回到 33%的增長水平。線 下連鎖門店經營業態主要有絕味、煌上煌等滷味經營業態和巴比食品等早 餐消費經營業態。絕味食品一季度受損嚴重,收入端下滑 7.6%,Q2 收入端持平增長,Q3 收入端達到 5.5%的正增長,社區門店的恢復進度較快, 但高勢能門店、學校、商圈等位置的門店恢復進度相對較慢,因此拖累了 整體的增長水平。巴比食品上半年收入同比下降 26.45%,Q3 收入同比增 長 3.79%。
明年整體消費環境有望得到恢復,Q4 凸顯食品板塊有望回歸常態化增長 的趨勢。
Q3 以來線下經濟活動得到有序恢復,雖然偶有局部疫情反覆,但並未改變 經濟消費環境向好的方向。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8 月份實現年內 首次正增長 0.5%,此後每個月增幅持續提升,至 11 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 售總額增速達到 5%。經濟復甦趨勢同樣體現在 GDP 增速內,預計明年社 會銷售品零售增速有望回歸到疫情前的合理水平。
臨近年關,今年冬季氣候對疫情防控具有更高的要求,雖然線下出行恢復 但居民相對謹慎,因此整體經濟消費環境處於有序恢復中,恢復進度難以 呈現短期內有效的提升,預計整體處於溫和復甦的通道中。
Q4 以來前期疫情受益需求增速逐漸放緩,居家消費場景依舊存在,但出行 頻次提高下受益品類增速有所下降,如線下烘培房客流回暖後,家用小包 裝酵母的使用頻次降低。但部分居家消費教育習慣有望得到保留,因此我 們認為受益休閒食品增速不會出現斷崖式的下跌,但會逐漸回歸常態增長。
居民消費力和消費選擇出現分化,高端消費品市場影響預計較小。
疫情影響下收入存在下滑預期,今年的消費市場消費者更加注重對高性價 比產品的選擇,大眾消費品和速食消費品的銷售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高 端消費品市場受影響程度較小,如白酒領域茅臺的需求持續增長,五糧液 和國窖 1573 今年都實現了價格的有效升級。今年流動性寬鬆帶來資產價 格的提升,從大類資產的投資回報率上看,高淨值人群的收益率預計得到 有效提升,高淨值群體的財富得到有效增長,因此高端消費能力提升,預 計高端消費品市場的需求將保持高增長,高端白酒等產品的需求端持續向 好。
1.3 當前時點看明年的消費市場環境:關注基數效應和高估值環境,合理衡量預期與成長
21 年將面臨高估值的背景,經濟環境相較去年同期有望改善。
20 年食品飲料行業公司自身的高成長+深壁壘+流動性帶來了整個板塊的高 估值,21 年業績的增長是消化當前估值水平的強力因素。21 年一季度經濟 環境的明顯改善將帶來同比 20 年一季度經營受損公司業績的有效提升。
春節社交需求預計回暖,宴飲環節消費升級加速。
2021 年春節雖然依舊需要注重疫情防控,但預計春節社交需求高於 2020 年,走親訪友、送禮等活動將得到恢復,因此白酒等具備社交送禮需求的 產品有望迎來旺季。2020 年廠商經過渠道管控和價格體系的理順,高端白 酒均實現不同程度的批價上行,逐漸站穩千元左右的價格帶,今年春節旺 季動銷預計將有較為明顯的體現。同時疫情過後消費升級的表現更加突出, 宴飲環節消費升級加速。
大眾可選消費品將逐漸回歸常態增長水平。
消費者信心恢復後,大眾可選消費品有望得到復甦,消費升級大趨勢不改。 例如啤酒行業中高端啤酒佔比持續提升,精釀啤酒因更好的原材料、口感 而獲得消費者的選擇偏好。線下消費場景得到修復後,產品結構升級和利 潤提升有望得到體現。
疫情推動廠商對產品和渠道優勢的強化,市佔率持續集中。
疫情背景下廠商加強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對抗行業波動,行業的出清與集中 在受損賽道如餐飲企業中表現較為顯著,原因在於餐飲企業對現金流的依賴性較強。而食品板塊龍頭企業在自身的優勢領域市佔率也得到持續提升, 伊利在常溫奶領域的市佔率持續提升。除此之外,龍頭補齊經營短板,調 味品企業大多加速了經銷商隊伍的擴充。如海天此前在 B 端渠道更具優勢, 今年在 C 端渠道獲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和增長,非傳統優勢區域中西部地 區的增長加快,經銷商隊伍的構建為 2021 年的增長做足了準備。
疫情加速了流量線上化趨勢,上下遊關係中渠道變革因素較大。
此次疫情導致消費者購物的場景、選擇等受到影響,線上營銷方式亦出現 積極的改變。由於疫情減少了消費者的外出活動頻次,KA 商超的客流量下 降,貨架陳列位置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消費者的選擇向頭部品牌聚集。而 頭部廠商也加強了疫情期間的陳列建設,如休閒食品的「店中島」數量擴 張速度加快。
線下門店客流量受損的同時,連鎖業態的恢復進度始終不及預期,因此連 鎖品牌將經營重點放在擴張門店數量層面,加強逆勢開店和行業整合,包 括餐飲連鎖品牌及滷味、奶茶等輕餐飲連鎖企業。
線下流量加速轉移至線上,電商流量加速匯聚,同時新零售業務因為線上 線下服務一體化、便民服務突出而加速發展。疫情使消費者對居家下單、 便捷及時配送要求更高,社區團購快速興起。
社區團購平臺充當了重構採購渠道的中間商,以社區為單元,通過集體下 單、採購完成了無接觸配送,大批量採購提高了社區團購平臺的議價權。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 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720 億元,同 比增幅 112%,2022 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 1020 億元。
目前餓了麼、美團、拼多多都在積極加強布局社區團購,生鮮是現階段各 大社區團購平臺競爭的主戰場,疫情培養了消費者線上買菜的消費習慣, 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盈利狀況得到改善,用戶及訂單量高增。目前互聯 網巨頭進入社區團購賽道,重點針對下沉市場,採取「預購+自提」的模式, 賦能社區便利店,「預售、次日達、自提」的方式提升了零售效率、降低了 供應鏈物流壓力。
直播電商構築新品牌渠道,疫情期間廣告投放偏向謹慎。
除了社區團購對於供應鏈端和銷售渠道端的改造外,流量線上化趨勢亦改 變了企業的營銷方式。近年來電商直播帶貨方式興起,直播帶貨的 ROI 投 入產出比更高,近年來廠商均進行了營銷費用投放的優化。疫情期間線下 客流減少,大部分廠商的營銷費用得到有效節約,需求偏剛性的情況下利 潤彈性較強。相較於線下渠道的高成本,直播電商有利於幫新品牌構築線 上渠道,私域流量運營的效率正在逐漸被認知。而傳統線下品牌也在加速 線上建設,線上渠道不僅是新興的重要渠道,也可以成為新品的試驗田、 實現社群管理。
二、乳製品板塊:關注兩強控費動態,細分領域存在成長紅利
2.1 長期看好兩強利潤釋放空間,關注費用投放和 Q1 恢復性增長
從長期來看,我們認為當下是兩強由營收增長切換到利潤增長的重要拐點。就競爭格局而言,當前兩強的市佔率提升速度趨緩;就行業發展而言,快 速放量期已過,我國乳製品需求基本飽和。分拆伊利的營收貢獻,可以發 現近年來銷量的貢獻度在逐步下滑,結構升級的貢獻度相對穩定。銷量放 緩的背景下營收增速放緩是不可避免的趨勢。而乳企的銷售費率普遍 20% 以上,廣告費用支出佔營收比重在 10%以上,顯著高於調味品、堅果零食 等領域的龍頭企業,適當控費可提升利潤空間。
疫情下上半年業績承壓,疊加奶價上漲的成本壓力,預計兩強有減緩價格 戰的意願。今年上半年乳製品行業的營收和淨利潤都出現比較嚴重的下滑。 大部分企業採取了控費措施。此外我國再次進入奶價上行期:奶牛數量在 2019 年達到最低點;而疫情之後消費者健康意識、蛋白意識有所提振,液 態奶的需求有所上升;考慮到奶牛的養殖周期在 2 年左右,預計供需的不 平衡的狀況會持續到明年。復盤歷史可以發現原奶價格和頭部的銷售費率 大致呈現負相關關係,奶價上行或成競爭趨緩的催化劑。
重點關注兩強近期的費用投放以及 2021Q1 的恢復性增長。從中報和三季 報的數據已經反映出頭部企業控費的意願,根據我們渠道調研來看,兩強 促銷力度在下半年來有所放緩。今年春節在 2 月份,預計旺季銷售期主要 集中在 1-2 月,重點關注旺季的恢復性增長,2020Q1 基數較低,存在一 定業績彈性。
2.2 奶粉、奶酪、低溫奶成為藍海市場,看好龍頭的紅利釋放
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振和廠商的教育,營養價值更高、基數較低的低 溫奶呈現出不錯的增長態勢,2014-2019 年的 CAGR 達到 9.2%,且仍在 加速。低溫奶對奶源的質量、布局和冷鏈配送有更高的要求,覆蓋範圍有 一定局限性,為區域性龍頭帶來新的機會,建議關注光明乳業。
奶酪市場是近年乳製品市場增長速度最快的細分領域,根據 Euromonitor 數據,近十年奶酪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增長近 8 倍,雖然近年來增速有 所放緩,但 2014-2018 年間的 CAGR 仍高達 18.69%。其中妙可藍多以兒童奶酪棒為切入口,快速放量,市佔率由 2018 年的 1.9%猛增至 2019 年 的 4.8%,躍居國產品牌第一。
在奶粉領域,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在 2013-2019 年市場規模由 1018 億元 增長至 1896 億元, CAGR 達到 10.92%。目前我國奶粉市場上外資品牌 仍佔據較大市場份額,但近幾年國產品牌市佔率在加速提升。一方面外資 企業在渠道下沉方面乏力,內資企業的主要搶佔三四線市場份額;另一方 面有政策端利好,2019 年 5 月國家發改委等七個部門聯合發布《國產嬰幼 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力爭嬰幼兒配方乳粉自給水平穩定在 60%以 上。而且隨著內資企業的品牌建設能力的提升,逐步建立消費者的信賴感, 有望進一步搶佔外資企業的市場份額。建議關注國產奶粉龍頭中國飛鶴。
2.3 重點企業:伊利、蒙牛、光明、妙可藍多(詳見報告原文)。
三、調味品板塊:賽道護城河深厚,經營節奏有序
3.1 從疫情透視調味品產品與渠道端的改變形態
調味品行業賽道優秀護城河深厚,疫情大考凸顯經營質量及經營短板
疫情衝擊下宏觀經濟普遍承壓,而調味品行業則表現出較強的抗周期性。 民以食為天,疫情無法造成需求的缺失,改變在於需求的滿足方式和渠道的切 換。疫情期間,調味品家庭端消費增長,商超渠道動銷加快,小包裝產品增速 領先。前期 B 端和 C 端不同的渠道布局帶給廠商疫情期間不同程度的所受影響。
海天味業 Q1/Q2/Q3 收入增速分別為 7%/22%/18%,中炬高新 Q1/Q2/Q3 收 入 增 速 分 別 為 -6%/21%/10% 。 千 禾 味 業 Q1/Q2/Q3 收 入 增 速 分 別 為 24%/45%/26%。從季度間的增速變化中可以看出,Q1 為全年中增速最低的時 點,疫情造成對 Q1 的衝擊難以呈現過往年份的常態增速,但海天的調節穩健 性更高。同時 Q2 為全年最好的時點,動銷加快疊加補庫存現象,終端促銷得 到有效的避免,費用節約帶來業績彈性。海天味業 Q1/Q2/Q3 歸母淨利潤增速 分 別 為 9%/29%/22% , 中 炬 高 新 Q1/Q2/Q3 歸 母 淨 利 潤 增 速 分 別 為 9%/41%/19%。千禾味業 Q1/Q2/Q3 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 39%/135%/35%。
季度間經營節奏變化描繪消費市場恢復態勢及疫情教育成果
品類和渠道季度間的不同增速顯示疫情下消費市場的選擇偏好。季度間不 同的業績增速體現在不同產品和渠道的切換彈性上,海天的主力品類醬油/調味 醬/蠔油在 Q1-Q3 表現出不同的增速水平,從往年增速水平來看,海天醬油品 類的增速在 15%左右,調味醬增速偏低在 10%左右,蠔油為成長性品類增速可 達到 20%以上,季度間的增速差異水平不大,整體表現增速水平為蠔油>醬油 >調味醬。而 2020Q1 醬油增速表現最好達到 6%,蠔油和調味醬增速僅為 4% 和 2%,主要原因在於醬油品牌力強且為基礎必需調味品,商超 C 端購買習慣 較易養成,彌補了 B 端的下滑。美味鮮公司 Q1 的收入下滑主要體現在醬油和 雞精雞粉業務上,分別下滑 4%和 33%,雞精雞粉主要面向 B 端渠道因此受損 較為嚴重。從海天和美味鮮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海天的渠道韌性及切換彈性較 優,主要源於強大的品牌力和渠道力支持。而從區域市場的表現來看,海天的 全國化布局更加完善,雖然海天和美味鮮同樣受華南市場的影響,華南市場的 餐飲佔比較大,C 端渠道建設力度不足,但是南部區域佔海天收入的佔比約 20%左右,中部、西部、北部區域的成長彌補了華南市場的增長乏力。而美味 鮮收入佔比中,南方區域收入佔比達到 40%以上,因此華南市場的增長受損對 美味鮮的收入增速更具壓力。
Q2 需求受益品類高增長貢獻業績彈性,基礎調味品需求修復。Q2 為大部 分調味品企業經營業績最好的時點,主要原因在於渠道建設下此前受制於產能 和渠道的基礎調味品需求得到修復,新興調味品疫情受益趨勢延續。從 Q2 開 始,全國已經逐漸進入疫情可控的階段,除了局部地區階段性的疫情反覆外, 線下人流和門店在逐漸修復,但恢復進度始終和預期存在差距,直至三季度末, 餐飲恢復了近九成,其餘線下門店恢復態勢也達到八九成左右。在疫情可控的 Q2,調味品廠商並未出現明顯的疫情受益品類需求下降,基礎調味品需求修復 和 新 興 調 味 品 快 速 增 長 並 行 。 天 味 食 品 Q1-Q3 的 收 入 增 速 分 別 為 9%/81%/37%,其中定製餐調業務收入增速為-70%/-39%/35%。Q2 定製餐調 業務收入降幅相較 Q1 收窄,經銷商、電商等渠道持續高增長,品類表現為火 鍋底料和川菜調料的增長,C 端渠道增長顯著。而千禾味業 Q2 醬油和食醋得 收入增速分別為 51%和 55%,相較 Q1 醬油收入增速顯著提升。
Q3 消費市場逐漸回歸常態,疫情受益品類增速出現放緩,但並未呈現斷 崖式下跌。從 Q3 的經營業績來看,疫情受益品類的高增速得到一定程度的放 緩,消費市場逐漸回歸常態增長。但疫情教育成果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保留, 複合調味品的發展趨勢確立,且消費者接受度得到較大程度的提升。Q3 海天味 業的品類增速中醬油回到 15%的增長,蠔油和調味醬分別為 22%和 12%的增 長;美味鮮的雞精雞粉品類回歸到正增長 5%水平,醬油品類增速為 13%的常 態增長,食用油增速為 12%;千禾味業的醬油和食醋經歷高增速後 Q3 回到 30%的增速水平;天味的定製餐調業務扭轉負增長態勢回歸到 35%的增長水平, 經銷商渠道同比增長 33%。
Q3 主要是中部和南部區域增速回歸常態。Q3 除了品類增速的變化外,從 區域表現來看,海天味業東部和南部地區增速下滑幅度較大,東部地區增速從 22%下降到 13%,南部地區增速從 18%下滑到 4%,中部和北部、西部地區的 增速保持平穩狀態;美味鮮南部地區增速從 22%下滑到 1%,並且中西部區域 增速從 46%下滑到 23%,北部區域增速從 41%下滑到 28%。
全國市場分布不均,市場教育空間仍大
由於地區口味、品類重心、區域發展方向的不同,我國主要的調味品廠商 擁有不同區域的優勢市場及餐飲商超的渠道結構。當前海天味業的餐飲佔比較 好,餐飲市場布局較為完善,而美味鮮、千禾、恆順等品牌在餐飲渠道均有較 大的提升空間。
當前海天味業的全國化最為完善,公司從華南市場起步,但目前東部、南 部、中部區域佔比約 20%,北部區域佔比 25%-30%,西部區域佔比偏低約 10%-15%。美味鮮目前南部市場佔比 40%以上,東部地區佔比約 25%,中西 部地區佔比約 20%,北部地區佔比約 15%,當前美味鮮主要市場仍集中在南部 地區,中西北部市場仍有較大的開拓空間。千禾味業以西南市場為大本營市場, 向外開拓華東市場成效較好,因此西南區域收入佔比過半,華東區域收入佔比 約 15%-20%,華中、華南等區域收入佔比不足 10%。從全國化水平來看,目 前調味品局部市場品牌割據,處於全國化對外擴張階段,且大部分品牌餐飲滲 透率不足。即使是海天,在一二線城市和下沉市場的消費者使用黏性和教育程 度上依然具有較大的差距。
區域市場的成熟度包括單一產品的市佔率和人均消費量,以及多品類的擴 張程度,因此調味品廠商產品和渠道處於並進的狀態。當前海天的地級市覆蓋 率達到 100%的狀態,但是渠道精耕仍在持續進行;美味鮮品牌在渠道下沉的 同時加強餐飲渠道的擴張,而其它調味品品牌在加強外埠市場的擴張。
3.2 廠商加強 C 端查漏補缺,餐飲端連鎖化趨勢有望再度加強
廠商加強渠道下沉擴張力度,全國化布局加強
疫情凸顯了 C 端消費場景和商超渠道的重要性,BC 端渠道之間的切換性 能否實現在於廠商 C 端是否布局完善,頭部企業在疫情期間加強了經銷商開拓 速度,經銷商數量逆勢增加,經銷商數量高基數有望明年釋放區域市場的增長 彈性。
海天味業 2020 年三季度末經銷商數量為 6739 個,其中北部區域經銷商數 量過兩千,中部和西部經銷商數量為 1485 個和 1496 個,東部和南部區域經銷 商數量為 818 個和 868 個。美味鮮 2020 年三季度末經銷商數量為 1329 個, 與海天數量相差較大,但區域分布相較均衡,北部/中西部/南部/東部區域經銷 商數量為 481/338/215/295 個。千禾味業因重點市場為西南市場和華東市場, 經銷商數量較高,西部和東部區域經銷商數量為 519 個和 236 個,中部和北部 市場的經銷商數量亦較高。
天味食品將旗下兩大核心品牌「好人家」與「大紅袍」進行了重新定位。 其中「好人家」定位為火鍋底料及川菜調料的全系列產品品牌,瞄準中高端市 場;「大紅袍」則定位為專注於火鍋底料系列的產品品牌,瞄準中低端腰部市場。 公司未來將針對不同品牌定位開發新大單品,並匹配相應資源。公司已著手經 銷商拆分,將大紅袍從原銷售體系中分離,開闢獨立經銷渠道,並拓展了一批 「大紅袍」新經銷商。在品牌宣傳上,今年 Q3,「好人家」宣布邀請鄧倫擔任 品牌代言人,並獲得《非誠勿擾》綜藝第四季的冠名權,體現公司打造好人家 中高端品牌形象、擴大品牌影響力的目標。
經營改革強化,體制改革後激勵先行
除了經營層面的全國化渠道布局加強,中炬在體制改革後逐漸落實考核激 勵及人才營銷隊伍建設。寶能入主後中炬轉為民營體制,公司制定了「2019- 2024 年」雙百計劃,目標營收過百億,其中調味品內生性營收貢獻 80 億元, 外延併購貢獻 20 億元。核心管理人員激勵機制上大幅改革:1)考核指標上, 營收指標權重由 20%提高到 40%,與公司五年雙百目標相匹配;2)超額獎勵 上,增加指標完成率達 1.1-1.2 和 1.2 以上兩級梯度,分別計提增量利潤額 15%和 25%加入獎金包,激發管理層超額完成目標的能動性;3)政策傾斜上, 對管理、業務、技術骨幹等增加績效獎勵,向中層傾斜,深層次激發內部活力。 除管理層外,公司還提出調整基層人員薪酬結構,激勵營銷人員超額完成銷售 任務等措施。目前公司在產品、渠道、管理等各方面均有持續向上優化的空間, 通過體制賦能改革,績效激勵機制的有效推進,公司內生式增長動力有望得到 加強。
恆順醋業靜待內部改革紅利釋放。新任董事長上任後對公司的改革聚焦於 幾個方面:1)品牌建設,深挖百年品牌文化內涵,打造旗艦店,加大品牌營銷; 2)產品體系,堅持聚焦三大主業戰略,圍繞消費升級趨勢全面梳理產品體系; 3)營銷體系,實行戰區制,將 36 個片區重新劃分為 4 大戰區(華東戰區、 北 方戰區、南方戰區、本部戰區),分區域實行「一地一策」銷售方案,改革主攻 團購、大客戶、定製等,同時增加對商務、海外渠道的拓展;4)激勵機制,構 建邊界清晰的全新考核體系,激發團隊能動性。目前來看,公司改革措施方向 明確、思路清晰,有效揚長處、補短板,我們看好公司內部改革成效落地,期 待改革紅利的進一步釋放。
餐飲復甦帶來恢復性增長,餐飲連鎖化提升利好品牌化
餐飲復甦帶來調味品階段性恢復性增長。自 2020 年 4 月起餐飲行業逐漸 修復降幅收窄,根據 3 月社零數據,餐飲行業零售總額同比下滑 47%,而 8 月 起餐飲行業零售總額同比降幅收窄到個位數,10 月餐飲行業零售總額實現同比 正增長 0.8%。雖然餐飲行業增速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但是至 10 月餐飲行業已 經接近完全恢復態勢。因此三季度 B 端餐飲渠道調味品的動銷加快,廠商的品 類增速發生變化。此前行業渠道結構在短期內發生變化,但餐飲復甦後調味品 行業渠道結構將回歸正常水平,餐飲端仍為核心渠道,預計將帶來調味品階段 性的恢復性增長。
疫情期間餐飲行業關店率提升,連鎖品牌逆勢擴張。疫情期間因線下門店 客流減少,對餐飲行業的資金鍊條造成打擊,成本壓力凸顯,因此多數中小餐 飲企業退出,商圈空白商鋪增多,而連鎖品牌逆勢擴張。餐飲連鎖門店的抗風 險能力更強,在店鋪租金降低、點位選址增多的背景下,連鎖品牌加速開店。 如絕味、煌上煌新增門店數量為歷年最高,周黑鴨開放特許經營權,海底撈上 半年新開業 173 家門店。
餐飲連鎖化的提升將利好品牌化。餐飲連鎖品牌更注重供應鏈各個環節上 下遊的規模效應,對效率的要求更高。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2019 年原料進 貨成本、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在被調查的餐飲企業營業額中佔比平均分別為 41.3%/22.4%/10.3%,同比+1.7/2.0/2.5pct。其中房租成本較不可控,而進貨 成本與人力成本分別對應的是採購端的成本和廚師及服務成本,為了實現菜品 的穩定性和區域門店擴張,目前餐飲行業較多使用半成品與複合調味品,可以 有效的節約原料採購成本、後廚人員數量和廚房面積,實現穩定快速的出餐。 餐飲連鎖化的提升將加速行業去廚師化和中央廚房的普及,並且複合調味料也 將得到快速的發展。
品類擴張有望集中發力,新興領域盈利能力突出
我國基礎調味品滲透率較高,新品類開拓力度不足。我國基礎調味品以醬 油、醋、雞精、料酒等產品為主,符合中式烹飪的消費習慣,講究調料的自行 配伍和廚藝。基礎調味品存在品類升級的空間,如老抽到生抽的升級,但是當 前我國基礎調味品的滲透率和人均消費量水平較高,格局穩固市佔率逐漸提升, 產品價格帶的升級接受度需要時間。目前醬油、醋等領域均有明晰的品牌和格 局分布,但是廠商在新品類的開拓力度不足。
新品開拓可有效實現規模的擴張,打開廠商的成長空間。除卻渠道的下沉 深耕,品類擴張可貢獻新業務的增長點,有效打開規模和成長空間。經過前期 的研發和試銷,目前海天已經初步試驗了醋、料酒、調味醬、複合調味料等多 個品類方向,在醋品類已經實現一定的規模,調味醬等領域已打造出大單品, 今年疫情背景下公司順勢推出火鍋底料新產品,在產品布局領域始終位於市場 前列。此外美味鮮目前也在積極研發複合調味料,頤海國際的新品出新能力突 出,上半年推出衝泡粉等新品,方便速食收入增長顯著。
品類擴張背後需要研發、管理、經營、體制等多因素的支撐。品類的擴張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產品的研發涉及終端消費市場的洞察力和自身的研發能力 及速度,新品的推廣涉及渠道的分布及經營的執行力。從今年調味品廠商推新 的力度來看,海天和頤海國際在反應效率上位於前列,頤海國際小料臺、一人 食火鍋等 C 端產品上新,衝泡系列繼續強推。
3.3 調味品存在絕佳的提價能力,優良格局享受優秀的競爭環境
調味品行業格局穩固競爭環境良好,口味具有粘性下產品同質化程度低, 較難出現單純的價格戰競爭,並且在原材料上遊壓力下,行業具有集體轉嫁成 本壓力的同一性行為,因此利潤水平不斷提升,在提價年份可見毛利率和淨利 率水平的提升。
從過往歷史上看,調味品每隔 2-3 年會有提價行為,結合行業此前的提價 舉措來看,當前時間機遇上存在提價的條件。同時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出現了 一定幅度的上漲,主要表現在黃豆價格今年上行幅度較大,當前價格接近 5000 元/噸,相較年初 4000 元/噸左右的價格上漲了約 25%,白砂糖價格在上半年得 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當前價格較為穩定在 11.4 元/公斤,玻璃價格指數穩中有 升,瓦楞紙價格趨勢平穩。從調味品原材料成本構成角度來看,不同原材料價 格之間的波動可以互相得到一定程度的熨平,當前成本壓力尚未達到極致,明 年存在行業提價的條件,但提價表現尚不明朗。
3.4 複合調味品錯位競爭開闢藍海市場
複合調味料市場空間廣闊,C 端用戶年輕化和餐飲服務連鎖化共同推動滲 透率持續提升。據 Frost&Sullivan 數據,2015 年我國複合調味品市場規模為 751 億元,在整體調味品行業中佔比僅 18.2%,行業佔比與人均消費量均遠低 於日本和美國,提升空間較為廣闊。據 F&S 預計,2020 年複合調味料市場規模可達 1488 億元,佔比將提升至 22.1%,2015-2020 年均複合增速達 14.7%, 高於調味品整體的 9.9%。我們認為複合調味料市場的高速增長主要由兩方面因 素推動:1)C 端用戶年輕化。家庭烹飪興起的同時,生活節奏快、需求多樣化 的年輕群體對於調味品的品質味道、使用便捷性的要求有所提高,對複合調味 料的接受度和需求量持續提升。2)餐飲服務連鎖化。餐飲端對成本控制、烹飪 流程優化和菜品品質穩定性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疊加外賣興起後對餐飲標 準化、快速化程度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契合此類需求的複合調味料將實現更好 的增長。
細分賽道中火鍋調味料和中式複合調味料增速高且行業集中度偏低,頭部 企業有望憑藉先發優勢持續提升市佔率。國內複合調味料市場可細分為雞精、 火鍋調味料、中式複合調味料、西式複合調味料和其他品類調味料。從市場規 模增速看,中式複合調味料和火鍋調味料 2015-2020 年複合增速分別達 16.85%和 15.02%,在五大細分行業中位列前兩名。從競爭格局看,偏西式的 細分行業集中度較高,而偏中式的複合調味品市場則整體較為分散。據 Euromonitor 數據,雞精行業集中度最高且基本由外資佔據,2018 年雞精行業 CR5 超 80%,其中太太樂達 40%;西式複合調味料市場競爭格局也較為集中, 2018 年番茄醬、沙拉醬、蛋黃醬零售市場 CR3 分別為 52.7%、45.3%、 96.3%。火鍋調味料整體相對較為分散,據尼爾森數據,2019 年整體 CR3、 CR5 分別為 37.0%、46.4%;中式複合調味料因中國菜系眾多,格局分散且競 爭激烈,CR2 僅不到 10%,其中天味食品和頤海國際分別位列行業前兩名。
3.5 重點企業:海天、中炬、天味、頤海(詳見報告原文)。
四、休閒食品板塊:緊跟消費升級趨勢,關注疫情後業績恢復彈性
4.1 滷製品:門店驅動下的高增長賽道,線下渠道彈性恢復在即
休閒滷製品行業規模在千億元左右,過去幾年的 CAGR 達到 20%,位列休 閒食品行業第一。我們認為這是穩固的消費需求和規模化門店布局的高度 匹配,在紮實穩定的消費基礎上,連鎖品牌門店的大規模鋪設滿足了消費 者的即時性需求,進一步培育消費習慣;此外連鎖品牌具備一定品質保障, 消除消費者的顧慮。而滷製品門店是少有的高坪效高周轉的經營業態,和 其他餐飲門店相比,具備初始投資額低、回收期短的優勢,有利於門店快 速擴張。目前 CR5 的門店佔有率在全國不到 20%,若僅考慮對現有其他 門店的替代,頭部企業至少擁有翻倍的空間。
目前滷製品行業的主要驅動力仍舊是門店擴張,頭部企業拓店能力有保證, 尚未遇到瓶頸,我們認為短期內增長確定性較強。此外今年滷製品行業受 疫情衝擊較為嚴重,絕味和周黑鴨都出現明顯的下滑,根據我們近期的追 蹤來看,三季度以來社區門店基本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高勢能門店 大概恢復至 70-80%,同店收入轉好的態勢明顯,我們明年存在一定業績 彈性。
4.2 烘培:短保打開成長空間,聚焦供應鏈優勢和渠道深度
烘焙產品兼具主食與休閒零食屬性,消費習慣可培育且行業發展空間大, 其中短保麵包更加符合健康化和代餐化的特點。目前消費趨勢顯示為短保 和中保產品逐漸取代長保產品。
短保行業的壁壘在於供應鏈的效率。短保產品對渠道的周轉和配送時效要 求較高,因此廠商需要進行渠道的廣布局和深下沉,而且大多採用自建門 店+中央工廠的模式。短保行業具備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高效的供應鏈體 系和產品質量(周轉快)之間存在正向循環,具備領先優勢的企業可逐步 加厚自身護城河。建議關注短保領域龍頭桃李麵包。
4.3 堅果:品類創新迭出,品質壁壘逐漸凸顯
符合消費升級趨勢,頭部品牌份額持續提升。堅果的消費需求主要反映了 消費者對健康化生活的需求,目前行業競爭格局分散,龍頭企業包括洽洽、 三隻松鼠等,目前 CR5 的市佔率僅為 17%,集中度較低。消費升級趨勢 下,品牌產品受益明顯。這一現象在線上銷售中尤其明顯,從天貓銷售數 據看,Top10 品牌的佔比持續提升,2019 年已接近 75%,邊緣品牌份額被 進一步擠壓。結合行業集中度情況和線上份額變化趨勢,我們認為相較頭 部競爭,品牌產品集體向下擠壓散賣產品和雜牌產品的份額仍為行業現階 段的主要趨勢。
行業痛點在於同質化嚴重。堅果領域由於原材料加工度不高,因此同質化 尤為嚴重。以每日堅果為例,目前每日堅果的參與者包括沃隆、洽洽、良 品鋪子、三隻松鼠、百草味等頭部品牌。各品牌每日堅果產品的主要成分 差別不大,基本都是果乾搭配堅果果仁,價位上相差亦不大。
差異化品質和品牌定位是關鍵。洽洽食品結合自身優勢,打造「鎖鮮技術」 標籤,利用分眾將營銷理念「新鮮」、「品質」,深入每一個可能的消費場景, 讓廣告精細化直達潛在消費者,在市場、行業、消費者內形成對洽洽堅果 全球領鮮的一致感知。甘源食品藉助產品力優勢,切入口味型堅果市場。 其老三樣產品瓜子仁、青豌豆、蠶豆都屬於口味型籽類堅果,產品力較強, 消費者復購率高。公司在口味方面具備一定優勢,而且目前國內口味型堅 果尚未有強勢品牌,因此公司的市場空間比較廣闊,藉助優秀的產品力有 望快速放量。目前公司已經推出炭燒腰果、蜂蜜味核桃仁、椰香核桃仁等 七種口味型堅果。預計到明年上半年,公司還會陸續推出幾塊新口味,在 商超組成 「黑色堅果系列」。良品鋪子定位高端零食,在產業鏈上遊環節 投入較大,用以支撐起未來多元化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從產品品質、包裝 設計、營銷環節上都非常重視高端形象的塑造。
4.4 重點標的推薦:絕味、周黑鴨、煌上煌、桃李、洽洽、甘源、良品(詳見報告原文)。
五、其他板塊:必選消費品空間充足,規模優勢下龍頭效應凸顯
5.1 必選消費品確定性強,消費升級空間可挖掘
在食品飲料板塊,部分領域屬於必選型消費,具備穩定的購買習慣,購買 頻率較高;同時我國的人口基數決定了必選型消費品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而且隨著居民健康意識、品質意識的提升,目前存在穩定的消費升級趨勢。 我們建議關注這些領域裡品牌、渠道優勢明顯,可引領消費升級的龍頭企 業,比如飲用水領域的農夫山泉,廚房產品領域的金龍魚,以及在早餐連 鎖經營領域初具規模的巴比食品。
5.2 重點標的推薦:農夫山泉、金龍魚、巴比食品(詳見報告原文)。
六、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風險。若上遊原料價格大幅波動,將會對公司業績 產生一定的影響。
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若未來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費用投放超預期,將 會影響公司業績表現。
食品安全風險。食品行業安全是首要標準,若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將會嚴 重影響公司口碑與銷售。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