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以來,AC/DC的死硬名聲令魔鬼都聞風喪膽。死亡(1980年,主唱邦·斯考特去世;2017年,吉他手/創始成員馬爾科姆·揚去世)、疾病(繼任主唱布萊恩·詹森因耳疾導致無法演唱)、醜聞(鼓手菲爾·羅德因威脅謀殺被判八個月軟禁)相繼親吻他們。
然而什麼都無法阻擋他們通往「地獄」的極速之旅。沒想到吧,在坎坷的2020年,還活著的幾位老傢伙們齊齊整整創作排練,出了第17張錄音室專輯《Power Up》,被專業媒體一致公認為是繼《The Razors Edge》(1990)之後最好的作品。
如今陣容是:耳聾的布萊恩·詹森得到最新科技助力重新恢復聽力,依然擔任主唱。馬爾科姆的侄子史迪威·揚任節奏吉他手。軟禁期滿、成功戒斷的菲爾·羅德在經歷一次心臟病發後重新坐在鼓後。最後一位創始成員安格斯·揚又穿上中學校服,依然魔性十足,像少年一樣衝動,卻沒有真正的少年那麼危險。2016年9月20日,安格斯和隊友演完「Rock or Bust」巡演最後一晚,照慣例先脫掉校服衝涼。照樣大汗淋漓,照樣飢腸轆轆。AC/DC的演出強度令他早已養成習慣,演出當日過午不食。
四十三年轉眼過,樂隊的收官二十三場秀由艾克索·羅斯擔任主唱,皆因布萊恩·詹森已因耳疾無法保持音準,愈唱聽力愈差,只能憾而離隊。「你的身體阻礙到你了,運動員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我的情況一點也不特殊,只是命定要走到這一步。」那年夏天,貝司手克利夫·威廉士也做出退休的決定。
收官巡演後又過了一年,樂隊靈魂馬爾科姆·揚因痴呆症去世。2018年,詹森、威廉士和羅德在一間溫哥華錄音室的合影顯示,AC/DC的故事還未到終章。他們相信馬爾科姆的靈魂與他們同在,因此把重聚的勞動成果——《Power Up》獻給雖死猶在的馬爾科姆,一如經典之作《Back in Black》是題獻給先走一步的邦·斯考特。
AC/DC新專輯裡的很多riff確實來自馬爾科姆。專輯十二首歌的原始素材積累於本世紀初。2001年結束一輪巡演後,樂隊有七年的時間悄無聲息。但安格斯和馬爾科姆兄弟並未賦閒,他們不僅寫了這些歌,還做出備選的riffs、hooks與和聲。2008年的《Black Ice》是脫胎於這批素材的首張專輯。當時馬爾科姆已症狀初顯,創作時偶會出現「奇怪的狀態」,但他仍能堅持工作。安格斯把馬爾科姆當時「最努力創作的部分」放進這張專輯。老隊員都識得,威廉士一聽就起了雞皮疙瘩,仿佛聽見馬爾科姆的在場。「它們把我送回永無止盡的1980年代早期。那時我們還年輕,愛滋恐慌還沒出現。」重拾聽力的詹森進棚錄歌,唱到某些段落的時候總會被思緒纏繞:「馬爾科姆會希望我這樣唱嗎?」
AC/DC的音樂事業是由無數片段組成的中速吉他riff,漫長、緊張、吵鬧,伴隨成員友誼和演出現場「我們是同一類人」的親密氛圍。這支澳大利亞工人區出身的樂隊直接、響亮、肉慾激烈,壞壞的,但無本質危險。
因為不便透露的原因,《衛報》未能採訪到菲爾·羅德。其餘成員一致認為,沒人能夠替代他的位置。詹森總結:「克利夫和菲爾配合默契時,不好意思,沒有別的組合能達到他們的程度。」
歌曲大致完成後,樂隊還要面對最後一個難題:得到新式人工耳膜幫助的詹森還能唱嗎?他們在荷蘭租了一處排練場地,詹森面對的是全副武裝的樂隊陣容。「我戴上人工耳膜,頓時什麼聲音都能聽到了。世界改頭換面,很難形容這種快意。」
第一首歌錄完,詹森豎起大拇指。他還想繼續。安格斯回憶,「這是幾年以來他最興奮的時刻」。
新專輯《Power Up》如果從《Back in Black》直接跳到《Power Up》,你會發現在一眾硬搖滾英雄中,詹森的聲音質感保持得相當可以。新專中的《Shot in the Dark》和《Kick You When You're Down》最有當年風範,沒有絲毫多餘,性感的布魯斯味intro滑入舞蹈節奏。重複的吉他段落遊走在寬闊的場域中,各器樂間拉開距離,為詹森愈老彌堅的嗓音留出充足空間。搖滾是荷爾蒙的藝術,青春無需過度製作。老樂隊出新作,最怕疲軟和掩蓋疲軟的過度製作。《Powerage》(1978),《Highway to Hell》(1979),《Back in Black》(1980)時的AC/DC最意氣奮發。清晰凝練仿佛人類最健美的肌肉線條,布魯斯的自由和機車滾滾的車輪齊頭並進。新專依然保有這些美感,但難免有幾首製作過繁,用枝丫把空間塞得過滿。
有了這張專輯,希望老傢伙們再踏上巡演路不再是奢望。雖然,硬搖滾早就不流行了,沒什麼年輕人願意扯著嗓子這樣唱歌。死硬成了不時髦的東西,聽老年人回味上世紀80年代的青春索然寡味,除非被Netflix拍成年代劇。但是,情境合適的話,這路歌依然有光芒,只要你心裡還有火星在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