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和杜梨樹的傳說

2020-11-23 德州新聞網

王鳳庭

杜梨樹,是一種古老的原始樹種,學名:棠梨,被譽為「百果之祖」。為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一般情況下,其枝條上多長有棘刺。然而,德州市陵城區有一個叫魏龍江的村莊,過去有一棵杜梨樹,周身上下竟無一刺。究其緣由,要從東漢光武帝劉秀的一段故事說起。

相傳,西漢末年,劉秀為光復漢室基業,夥同李通、鄧晨等人與莽軍進行了大小無數次殊死較量。

一天深夜,霧鎖大地,劉秀命鄧禹帶兵偷襲王莽軍囤糧重地,自己率少量親兵「引蛇出洞」,途中於撲朔迷離的「野豬林」(今德州市陵城區糜鎮)迷失方向。朦朦朧朧中南行10裡,東方破曉,濃霧漸退,透過晨曦見有村莊出現,劉秀豁然頓醒,遂賜村名:醒龍鎮(今興隆鎮)。

因後有敵兵追趕,他不敢怠慢,行至今魏龍江村東南角時,頓覺筋疲力盡。恰好前面有一小廟,他便急匆匆進廟,隨後倒地呼呼大睡起來。

不知待了多長時間,睡夢中的劉秀,頓覺身子下面一拱一拱的。伸手一摸,見一隻螻蛄,大怒:王莽篡我劉姓江山還追殺我,你這小東西竟也欺負我!說罷雙手一拽,螻蛄分為兩截。此時耳畔由遠及近傳來陣陣嘈雜聲「快!活捉劉秀,別讓他跑了! 」劉秀立刻明白,王莽追兵到了。心想,幸虧螻蛄提醒,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走出小廟,就近至灣邊兒的一棵杜梨樹上掰下一棘刺(俗稱:棘針),把螻蛄屍首連接起來,說道:「今天,念你救駕有功,封你為金頭義螻蛄,但今後不要拱這裡,要去拱山西! 」說罷只見那螻蛄頭部金光閃閃,竟奇蹟般起死回生,精神活躍起來。不過螻蛄卻把山西聽成了「暄稀」,時至今日,土地鬆軟禾苗稀疏的地方,螻蛄卻愈加拱得更歡,造成莊稼嚴重缺苗斷壟。觀察下螻蛄,頭部金黃,身首結合處也真的好像有一根類似棘針的東西連接著。

後來,劉秀走出小廟按螻蛄爬行指引的方向匆忙趕路,終於和接應救駕的親兵會合,齊心戮力大敗莽軍。公元25年終成霸業,並創造出「光武中興」的鼎盛輝煌。

鬥轉星移,滄海桑田。近兩千年過去了,當年小廟早已蕩然無存,小灣兒也無影無蹤。但據老年人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魏龍江村東南角,曾有一個高出地面兩米多的「高臺子」,遍布碎磚瓦礫。多年來,一直為村民蓋房壘鹼腳,提供「填瘦」材料,南面近在咫尺有一小村莊,名字叫「陳廟」。

據說,過去「高臺子」旁邊,真的有塊三角形窪地名「胡家灣」,因為怕澇,胡姓人家年年於此種植高粱。灣的周圍,也真的曾有50來棵杜梨樹。每逢春天,遠遠望去,大片潔白的花兒盛開,若團團雲絮、漫捲輕舞,老少爺們來此賞花觀景;盛夏時節則於樹下納涼聊天。人們稱奇的發現,這些杜梨樹中,唯獨最靠近「高臺子」的一棵,竟然真的不長刺!

人們說,「高臺子」前身就是當年劉秀藏身的小廟,臨近的這棵樹,上面的刺經劉秀一掰,便永遠不長了。真假與否,無從考證。千百年來,只能給這裡的人們留下豐富美好的遐思與想像!

相關焦點

  • 民間傳說,臭椿樹被稱作「樹王」和劉秀的誤封有關,事實呢
    臭椿樹能夠「封王」,在我們豫西南老家那裡,有關於臭椿樹誤被劉秀「封王」的民間傳說。光武中興的劉秀起家於現在的南陽地區,因此,關於「王莽追劉秀」的傳說在我們當地有很多。比如真實的歷史上,光武帝劉秀的大姐劉黃,就是湖陽公主,是名副其實的皇親。
  • 「王莽趕劉秀」的傳說,辛集人一段神奇的過往!
    在石家莊城鄉,廣泛流傳著王莽趕劉秀的傳說,史稱「劉秀走國」。劉秀即漢光武帝,東漢開國第一帝。西漢末年王莽新朝被推翻後,漢更始帝劉玄繼位。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劉秀被封為破虜將軍到河北安撫州郡。王莽在邯鄲自立,率軍追殺劉秀,民間卻說是王莽趕劉秀。
  •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原標題: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王莽趕劉秀的民間傳說 風水輪流轉,皇帝我來當,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迭,往往伴隨著很多動人的傳說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劉秀無奈,遂仰天嘆道:「天若助我,就讓井口傾斜吧!」於是手扶井臺輕輕一搬,井竟然傾斜,井水自井口涓涓流出,劉秀及軍士皆順利飲用。至今,在「白果樹」西約數十米處,留有「搬倒井」遺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崔街群眾曾用此井水釀酒,名為「搬倒井酒」。
  • 「王莽趕劉秀,處處都有救」 螻蛄救劉秀的故事
    傳說公元23年,王莽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將起義軍團團包圍在昆陽城(今河南省葉縣)內,當時昆陽城內只有守軍數千人,而莽軍卻超過十萬之眾,眾寡懸殊,情況十分危急。劉秀臨危受命,只帶數騎精兵趁夜幕突出重圍前去搬兵求救。
  • 劉秀與螻蛄
    劉秀與螻蛄 2014-10-24 08:56 來源:德州新聞網
  • 「名人百科」牛背上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
    可是,此時劉秀的東漢政權可不是「一枝獨秀」,天下也並沒有真正統一,許多地方勢力佔據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有的雖然表示臣服東漢,實際上仍舊保留地盤,並不甘服。和劉秀一樣稱王稱帝的割據政權一抓一大把,那些沒有稱王稱帝的農民起義軍如過江之鯽,劉秀的東漢政權處在四面包圍之中,只不過他的實力較強一些而已。
  • 民間傳說——「黎明前的黑暗」是怎麼來的?
    「王莽攆劉秀的傳說」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主要流傳在豫西、豫南等地區,有許多版本。說法有異,價值取向卻一致,那就是「貶王莽,捧劉秀」。「黎明前的黑暗」這一自然現象,就被巧妙地附會在「王莽攆劉秀的傳說」中。
  • ——劉秀
    01「佛系」的年輕人19歲的時候,劉秀考上了太學,就離開家鄉去首都上學。那時候的太學生跟現在的大學生差不多,劉秀讀讀書喝喝酒,見識了很多大場面。有一次,劉秀在街上遇到了百官出巡,走在最前面的執金吾威風凜凜,後面跟著大小官員,十分氣派。
  • 青積務村「清起霧」的傳說
    傳說公元23年,王莽為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將起義軍團團包圍在昆陽城(今河南省葉縣)內,當時昆陽城內只有守軍數千人,而莽軍卻超過十萬之眾,眾寡懸殊,情況十分危急。劉秀臨危受命,只帶數騎精兵趁夜幕突出重圍前去搬兵求救。
  • 在農村的可能見過,沒見過聽我講它的傳說
    現在生活在農村的大多是老人和留守兒童,而對於在城市裡打工的70後、80後、90後小夥伴們來說,家鄉就是心底裡最深的鄉愁,那裡有我們兒時的美好回憶,還記得在田野裡奔跑的自由感覺嗎?現在我們在城市的鋼筋水泥叢林裡穿梭奔跑,感受到的只有緊張和焦慮。
  • 劉秀不顯山不露水,劉備喜怒不形於色,究竟誰的城府更深?
    在無邊的黑暗裡,眾多的未解和神秘靜靜的守候,等待那支探索的火炬亮起,讓我們一起開啟探索歷史的旅程,仰望文明的巴別塔!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與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一個不顯山不露水,一個喜怒不形於色,都是城府很深的人。那麼,劉秀與劉備,誰的城府更深呢?不顯山不露水的劉秀光武帝劉秀年輕時則性格勤勉,喜好種田,不顯山不露水,城府很深。
  • 劉秀最可怕的對手,一人打雲臺九大名將,以一郡對抗整個東漢帝國
    建武元年十月,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總算搭起了一個朝廷的架子,但他這個朝廷所掌握的地盤,其實尚不到天下的四分之一,面對天下各處大大小小的割據勢力,劉秀決定先搞定南方的荊州,其一,荊州乃劉秀龍興桑梓之地,民眾基礎比較好;其二,南方相對於北方少受兵災,儘快恢復其秩序,可鞏固國本;其三,
  • 在徵求隱士逸民活動中,劉秀彰顯他求賢若渴、任人唯賢的執政理念
    劉秀高度重視人才還體現在他禮賢敬賢上禮賢敬賢,是劉秀高度重視人才的又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在雄主天下之途上,他懷著求賢若渴的心情延攬人才。特別是天下一統後,他以海納百川的胸懷,禮遇、接受和招徠方方面面的人才。聚沙成丘,積流成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 中國古代魔幻戰爭:天外流星助陣,東漢光武帝劉秀1萬人擊敗40萬
    說到這裡,我都倒吸一口涼氣,就算秦國的白起和西漢的韓信兩大戰神一起來當統帥,恐怕也要搖頭嘆息啊。 就在王莽的新軍遭到老天蹂躪的時候,劉秀帶著救兵回來了。他們和新軍的幾千人遭遇,大戰了一場。
  • 耶穌要叫東漢光武帝劉秀大哥?不看這本中外歷史對比,還真不知道
    給大家出一個問題,西方的耶穌和咱們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誰的年齡更大西方中國第一感覺,從時間上來講,似乎耶穌更久遠,像是神話中的人物;而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前,還有個西漢,往前又經過了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似乎離咱們今天更近一些。
  • 臨沂有哪些民間傳說故事 臥冰求鯉的事情了解一下
    臨沂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在這裡,出了許多有名的歷史人物,例如著名的謀略家諸葛亮和筆祖蒙恬,都是咱臨沂人。而在臨沂的身上,更是有著許多的民間傳說,而你又知道多少的民間故事或者是傳說呢?小編接下來就為你們盤點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