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庭
杜梨樹,是一種古老的原始樹種,學名:棠梨,被譽為「百果之祖」。為薔薇科梨屬落葉喬木,一般情況下,其枝條上多長有棘刺。然而,德州市陵城區有一個叫魏龍江的村莊,過去有一棵杜梨樹,周身上下竟無一刺。究其緣由,要從東漢光武帝劉秀的一段故事說起。
相傳,西漢末年,劉秀為光復漢室基業,夥同李通、鄧晨等人與莽軍進行了大小無數次殊死較量。
一天深夜,霧鎖大地,劉秀命鄧禹帶兵偷襲王莽軍囤糧重地,自己率少量親兵「引蛇出洞」,途中於撲朔迷離的「野豬林」(今德州市陵城區糜鎮)迷失方向。朦朦朧朧中南行10裡,東方破曉,濃霧漸退,透過晨曦見有村莊出現,劉秀豁然頓醒,遂賜村名:醒龍鎮(今興隆鎮)。
因後有敵兵追趕,他不敢怠慢,行至今魏龍江村東南角時,頓覺筋疲力盡。恰好前面有一小廟,他便急匆匆進廟,隨後倒地呼呼大睡起來。
不知待了多長時間,睡夢中的劉秀,頓覺身子下面一拱一拱的。伸手一摸,見一隻螻蛄,大怒:王莽篡我劉姓江山還追殺我,你這小東西竟也欺負我!說罷雙手一拽,螻蛄分為兩截。此時耳畔由遠及近傳來陣陣嘈雜聲「快!活捉劉秀,別讓他跑了! 」劉秀立刻明白,王莽追兵到了。心想,幸虧螻蛄提醒,不然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他走出小廟,就近至灣邊兒的一棵杜梨樹上掰下一棘刺(俗稱:棘針),把螻蛄屍首連接起來,說道:「今天,念你救駕有功,封你為金頭義螻蛄,但今後不要拱這裡,要去拱山西! 」說罷只見那螻蛄頭部金光閃閃,竟奇蹟般起死回生,精神活躍起來。不過螻蛄卻把山西聽成了「暄稀」,時至今日,土地鬆軟禾苗稀疏的地方,螻蛄卻愈加拱得更歡,造成莊稼嚴重缺苗斷壟。觀察下螻蛄,頭部金黃,身首結合處也真的好像有一根類似棘針的東西連接著。
後來,劉秀走出小廟按螻蛄爬行指引的方向匆忙趕路,終於和接應救駕的親兵會合,齊心戮力大敗莽軍。公元25年終成霸業,並創造出「光武中興」的鼎盛輝煌。
鬥轉星移,滄海桑田。近兩千年過去了,當年小廟早已蕩然無存,小灣兒也無影無蹤。但據老年人回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魏龍江村東南角,曾有一個高出地面兩米多的「高臺子」,遍布碎磚瓦礫。多年來,一直為村民蓋房壘鹼腳,提供「填瘦」材料,南面近在咫尺有一小村莊,名字叫「陳廟」。
據說,過去「高臺子」旁邊,真的有塊三角形窪地名「胡家灣」,因為怕澇,胡姓人家年年於此種植高粱。灣的周圍,也真的曾有50來棵杜梨樹。每逢春天,遠遠望去,大片潔白的花兒盛開,若團團雲絮、漫捲輕舞,老少爺們來此賞花觀景;盛夏時節則於樹下納涼聊天。人們稱奇的發現,這些杜梨樹中,唯獨最靠近「高臺子」的一棵,竟然真的不長刺!
人們說,「高臺子」前身就是當年劉秀藏身的小廟,臨近的這棵樹,上面的刺經劉秀一掰,便永遠不長了。真假與否,無從考證。千百年來,只能給這裡的人們留下豐富美好的遐思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