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黃粉蟲又稱黃粉甲,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鞘翅目、擬步甲科,是一種常見的倉儲害蟲,無毒,不侵害人體。其幼蟲是蠍子、蜈蚣的上等食物。
黃粉甲的幼蟲稱黃粉蟲,成蟲稱黃粉甲,因用其幼蟲作飼料,常稱黃粉蟲。黃粉蟲俗稱麵包蟲,為軟體多汁昆蟲幼蟲,營養價值較高。黃粉蟲是蜈蚣的優質飼料蟲,可以促進蜈蚣的生長發育,提高繁殖能力,增強抗病能力。
黃粉蟲生長周期短,生命力強,耐粗飼,繁殖率高,生長發育快,食物利用率高。人工飼養黃粉蟲設備簡單,管理方便,技術要求不高,不受地區條件限制,家庭可以飼養。現在已有商品黃粉蟲專業生產者。
1、飼養條件
(1)光照
黃粉蟲具有趨性,幼蟲及成蟲都喜陰暗環境。成蟲常常潛伏在黑暗的角落,或菜葉及其他物體以下,所以,黃粉蟲飼養室要求光線弱或黑暗環境。
(2)溫度
黃粉蟲整個生命周期都喜歡在溫暖的環境中生活。生長發育和交配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溫度低於6℃,黃粉蟲就進入休眠狀態,不吃不動,新陳代謝處於最低狀態。10℃以上,才恢復活動,溫度高於32℃,易發生疾病,高於35℃生長發育受阻溫度達到38℃,便可以致死。
(3)溼度
黃粉蟲對溼度的要求比較高。雖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在非常乾燥的環境中也能生存,但是,生長發育較為緩慢。適宜的溼度為飼料含水率10%~15%,空氣相對溼度要求60%左右。
(4)飼料
黃粉蟲的飼料以麥麩、玉米皮、米糠為主,兼吃一些雜食,如豆粕、蔬菜葉、瓜果皮、野菜等。各種飼料要進行搭配,以全價的混合飼料最理想,可促進黃粉蟲生長發育,提高成活率和產卵量,縮短生長發育周期。
(5)飼養密度
幼蟲的飼養密度要適宜。適宜的飼養密度可以提高群體內部溫度,促進新陳代謝,加速生長發育密度過小,群體內溫度偏低,幼蟲新陳代謝水平降低,生長緩慢密度過大,群體內溫度提高很快,超過38℃時,幼蟲就會死亡。
2、飼養場所和設備
(1)飼養場所
飼養黃粉蟲以室內飼養為宜,便於管理,調節空間的溫度和溼度,特別是可以防止老鼠和鳥的侵害。房舍的選擇可根據飼養規模和自身條件而定,一般要求能保溫、且能通風換氣,光線不要強,暗較理想。防止老鼠入室。
(2)飼養設備
飼養設備較簡單,可用櫃、池、盆、盒等用具,以木盤最為理想。優越性有3個方面:一是取材方便,價格低廉。二是盤體輕巧,便於搬動。三是盤子可以層層摞起,充分利用空間,減少佔地面積。
3、飼養管理
(1)準備工作
開始放養黃粉蟲以前,應對所有工具用0.1% 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飼養室用2%來蘇兒溶液噴灑消毒地面再用菌技殺消毒劑噴霧消毒空間。飼養盤(木盤)內上緣以下貼一圈塑料膠帶,防止黃粉蟲逃跑。在室內徹底消滅黃粉蟲的天敵,如蜘蛛、螞蟻、壁虎、老鼠等。飼養室要打掃得清潔衛生。
(2)溫度、溼度
黃粉蟲飼養適宜的溫度為25~30℃,空氣相對溼度60%,若高於或低於以上標準,黃粉蟲的生長發育將受到定影響。飼養過程中,可根據具體情況採取相應措施,對溫度、溼度進行調節和控制。
(3)清潔衛
生飼養室經過徹底清掃和消毒以後,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具體應做好以下工作:保持飼養室和飼養盤的清潔衛生。吃剩的青飼料要及時清理,以防腐爛變質。及時清理蛻下的幹皮和幼蟲的糞便。
(4)冬季和夏季的管理
冬季採取供暖的辦法提高飼養室內溫度,使之達到25℃左右。夏季高溫季節,要防止太陽直射,通風降溫,降低密度,防止群體內溫度過高造成黃粉蟲大批死亡。
4、不同階段的管理
(1)成蟲的飼養管理
一是不同生長期成蟲對飼料要求不一樣,不能混養。二是剛羽化的成蟲非常嬌嫩,抵抗力不強,不能飼餵含水量過大的飼料,可適當多餵麥麩、玉米而等精飼料。三是為了提高產卵率和卵的孵化率,應供給成蟲足夠的營養,投餵優質配合飼料。
(2)卵的管理
接卵紙取下後,連同紙上麥麩一起放在飼養盤內,在適宜的條件下,卵就孵化出幼蟲。這時的管理應注意以下兩方面:溫度對卵的孵化起重要作用,在30℃的溫度下,卵5天就孵出幼蟲在25℃的溫度下,要在15天左右才能孵出幼蟲。所以,要把卵放在較高的溫度下孵化,以縮短孵化期。
孵化時也要求空氣溼度適中,卵在適宜的溼度下能順利地孵化出幼蟲;在乾燥的環境中,孵化較緩慢,且有一定死亡率。環境的空氣相對溼度應增加到70%左右。孵化盤內不能噴水加溼,可向地面灑水或放些水盆。
(3)幼蟲的管理
幼蟲期歷時2個月左右。幼蟲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經濟效益。下卵全部孵化出小幼蟲後,要加溫、加溼,促進迅速生長發育。可以通過加大飼養密度來提高幼蟲群體內溫度,加溼的方法是向飼養盤內噴霧加溼,噴霧的次數每天要達到7~8次,每次噴量要小,盤中不能有明顯的水分。也可通過在飼料中多拌一點水來提高溼度。
(4)蛹的管理
團蛹不能活動,又很嫩,很容易受到幼蟲的攻擊,所以幼蟲變蛹後,要及時把幼蟲與蛹分離開。園蛹怕高溫,超過30℃就會大批死亡。因此,高溫季節要特別注意加強空氣流通,採取積極的降溫措施。圓密度不能過大,最好攤放一層,否則會造成死亡。
5、病蟲害防治
黃粉蟲的病蟲害較少,只要注意清潔衛生工作,完全可以預防。常見的病蟲害有以下幾種
(1)乾枯病
症狀幼蟲的頭部和尾部乾枯,發展到全身乾枯而死亡。病因空氣乾燥,溫度偏高,或飼料水分含量偏低,造成黃粉蟲體內嚴重缺水。
防治:乾燥或高溫季節,要注意降溫、增溼。增溼措施如下向地面灑水或牆壁噴水,在飼料中拌水,及時投餵充足的青飼料加強室內空氣流通,降低飼養密度,以降低群體內的熱量。
(2)蟎蟲病
危害蟎蟲對黃粉蟲危害很大,特別是對幼蟲的危害更為嚴重。蟎蟲侵害幼蟲後,可造成體質減弱、生長緩慢,成蟲繁殖力降低,還可影響到卵的孵化率。病因:在氣溫高、溼度大的情況下,蟎蟲極易對黃粉蟲造成危害。
防治:調節室內溫度,夏季氣溫高的時候,要保證飼養室空氣流通、乾燥i飼料密封貯存,防止蟎蟲汙染夏秋多雨季節,空氣溼度大時,投餵的飼料含水量要小。
總結:黃粉蟲的運輸,如特殊情況必須在夏季運輸時,要特別注意防高溫。減少袋內裝幼蟲的數量,由冬季每袋裝3千克,減少到2 千克以下,以減少群體內產熱量。運輸袋內放入適量幼蟲糞便,也可以降低群體內溫度。運輸可選擇夜間或陰雨天氣進行,天氣涼爽一些,對運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