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情較兇猛

2020-12-05 小陳養殖技巧

大家好,我是小陳養殖技巧。今天給大家來分享蜈蚣的餌料種類,蜈蚣為典型的食肉性昆蟲,性情較兇猛,憑著它具有能射出毒汁的顎爪,可捕食比它大得多的各類小型動物。蜈蚣食源廣泛,從野外觀察和試養觀察結果,綜合各地飼養經驗,蜈蚣的餌料包括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兩大類。如果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一,蜈蚣的餌料種類

1.肉食類餌料

肉食類餌料主要包括各種昆蟲,如蟋蟀、蝗蟲、煙蟲、金龜子稻苞蟲、牛角蟲、蟬、蜻蜓、蜘蛛,各種蠅蜂類的卵或蛹,蠕蟲、蝸牛蛞蝓、螞蟻、蝙蝠、麻雀、鼠類、壁虎、蜥蜴、雞血、雜骨、蠅蛆、地鱉蟲蚓蚯、黃粉蟲、潮蟲等。這類餌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質量好,適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餌料。

2.蛋類餌料

家禽的蛋具有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的特點。如雞蛋、鴨蛋和各種鳥蛋可作為一齡蜈蚣和體弱蜈蚣的滋補性餌料。飼餵時,將蛋打碎拌入植物性餌料中飼喂。

3.植物類餌料

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飢餓的情況下,才攝食極少量的植物性餌料,如西瓜、黃瓜、蘋果、梨、苔蘚、青草嫩芽、根尖等。這類餌料維生素含量較高,但適口性差。

4.碳水化合物餌料

常用的有脫脂米糠、麩皮、麵粉、玉米粉等。這些餌料應經過蒸熟、炒黃炒香後與其他佴料混合才能飼喂。

5.礦物質餌料

內礦物質餌料有骨粉、貝殼粉(含鈣、鉀、磷、鋅)等。

6.維生素添加劑

維生素添加劑有維生素B、維生素B2、維生素B12。一般每500克混合餌料中添加維生素B10.5克、維生素B20.1克、維生素B21.5克。另外,南方人工飼養的蜈蚣主食餌料為泥鰍、黃鱔、小魚、小蝦和小蟹等。

二,餌料的獲取

蜈蚣以動物性餌料為主要餌料,可採用誘捕、捕捉、人工養殖等方法獲得餌料。

1.燈光誘蟲

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飛蟲具有趨光的特點,在養殖場的上方裝一盞黑光燈或螢光燈,燈下配裝積蟲漏鬥,漏鬥下端通入養殖室內。每年4~10月誘蟲,開燈時間為每晚8~12時,此法可獲得較多蚊類、夜蛾類等昆蟲。

2.食餌誘鼠婦(潮蟲)

在陰暗潮溼的地方,挖一個坑,坑內放幾個面盆,盆沿與地面齊平。在盆內放入一些炒熟的麩皮作誘餌,盆口上面蓋一些幹雜草,以遮光。到第二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入盆內的鼠婦。捕捉後將其投放到蜈蚣養殖池,供蜈蚣捕食

三,人工養殖

誘捕昆蟲數量是有限的,養殖蜈蚣數量較多時,就必須養殖昆蟲來作為蜈蚣餌料。昆蟲應按計劃提前養殖,以方便飼喂。

(一)黃粉蟲的飼養黃粉蟲又叫麵包蟲,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生長發育快繁殖力強等優點,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而且容易飼養,用低廉的麥麩、蔬菜葉、瓜果皮就可飼養。有一些蜈蚣供種者有配套養殖的黃粉蟲,他們出售蜈蚣種苗時,常常配套贈予或出售黃粉蟲,引種者也應該掌握其養殖技術,以便配套養殖蜈蚣的餌料。走黃粉蟲可以在養殖池中生活10天左右,並且黃粉蟲爬得慢,非常方便蜈蚣的捕食。即使被吃得只剩下不到1/3的身體,依然可以活上1~2天,用黃粉蟲給蜈蚣當餌料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1.生活史

黃粉蟲的發育過程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態的變化,需要4~5個月。人工飼養時,1隻雌蟲1年可繁殖200030 只幼蟲。黃粉蟲個體變態很不整齊,所以在活動期可同時出現卵、幼蟲、蛹和成蟲。

(1)卵:乳白色,橢圓形,米粒大小。卵的外面是卵殼,起保護作用,裡面是卵黃。剛產出的卵有黏性,常粘有餌料的碎屑。卵最適宜的孵化條件為溫度19~26℃,相對溼度78%~85%。卵的孵化時間隨溫度高低而異,10~20℃時需20~25天,25~30℃時只需4~7天。

(2)幼蟲:剛孵出的幼蟲很小,長約3毫米,乳白色。1~2天後開始進食,並進行第一次蛻皮。如果溫度在25~30℃,餌料含水量在13%~18%,大約8天退去第一次皮,變為2齡幼蟲,體長增至5毫米。以後大約在35天內又經過6次蛻皮,最後成為8齡老熟幼蟲,這時幼蟲呈黃色,體長增至20~25毫米。幼蟲在蛻皮過程中,每蛻皮1次,體長均明顯增加。幼蟲有13個體節,其中頭節1節、腹節8節、胸節3節、尾節1節;頭部口器黑色,有1對顎和1對觸角;眼小,僅有感光作用。幼蟲生長最適的溫度為25~29℃,相對溼度為80%~85%,氣溫低於10℃時極少活動,低於0℃或高於35℃時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幼蟲很耐旱,但在較乾燥的情況下,幼蟲有互相蠶食的習性。幼蟲晝夜都能活動、攝食。在溫度25~28℃、相對溼度50%~80%時,8齡幼蟲約經過10天即變成蛹。

(3)蛹:末齡幼蟲化為蛹,蛹睡在餌料堆裡,並無絲繭包被,有時還能自行活動。剛形成的蛹為乳白色,以後逐漸變黃、變硬,長約16毫米,頭大尾小,兩邊有稜角,3天後顏色加深變成黑褐色雄蛹乳狀突起較小,不顯著,基部癒合,端部伸向後方;雌蛹乳狀突起大而顯著,端部扁平稍骨化,顯著向外彎。蛹常浮在餌料的表面,即使把它放在餌料底下,不久也會爬上來。黃粉蟲的蛹期較短,溫度在10~20℃時,15~20天即可羽化成成蟲;25~30℃時6~8天就能羽化成成蟲。蛹期要求的最適溫度為26~30℃,最適相對溼度為78%~85%。

(4)成蟲:初羽化出的成蟲為白色,逐漸轉變為黃棕色、深棕色,2~3天後轉變為黑色,有光澤,此時開始覓食。成蟲體長14~ 19毫米。言成蟲尾節只1節,雄性有交接器隱於其中,交配時伸出;雌性有產卵管隱於其中,產卵時突出成蟲羽化後4~5天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晝夜進行,但夜晚多於白晝。成蟲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產卵。每次產卵6~15粒,每隻雌成蟲一生可產卵30~350粒。最適宜成蟲生活的溫度為26~28℃,相對溼度為78%~85%,成蟲晝夜都能活動、攝食。

今天分享蜈蚣的餌料種類就分享到這裡,希望各位小夥伴們能喜歡,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分享更多的養殖技巧,歡迎大家關注並轉發,您的關注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它是蜈蚣中的巨人,體長可達40釐米,性情兇猛所放毒素堪比蛇毒
    它是蜈蚣中的巨人,體長可達40釐米,性情兇猛所放毒素堪比蛇毒生活中常常看見一些長輩用蜈蚣泡酒,據說藥用價值很高,可以強身健體。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敢拿這種蜈蚣泡酒,因為這種蜈蚣的平均身長有30~40米,體色純黑,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蜈蚣,也有人說它們是蜈蚣中的巨人,看來果真名副其實。這種蜈蚣名叫阿拉帕格斯巨人蜈蚣,主要分布在厄瓜多沿海地區,秘魯南部以及聖克魯斯島等。其實這種動物也可以入藥,只是生活中大家用得少,主要是太可怕了。
  • 為什麼公雞吃了有毒的蜈蚣不僅沒事?性情還會變兇猛,甚至啄人
    一個好公雞,那真是用處很大,它的性情也不愧是恐龍的後代。公雞的飲食也很簡單和廉價,隨便撩幾把穀物、麥麩就打發了,而且公雞自己也會覓食,土地裡的昆蟲就是它們加餐的方式,也是公雞蛋白質的來源。我們知道在陰暗潮溼的角落裡、磚堆、石板底下常會隱藏著一種可怕的昆蟲:蜈蚣,它們不僅僅是外表可怕,更是因為他們在昆蟲界的戰鬥力也很強、背上堅硬的角質防禦力也很好,而且它們有毒。
  • 為什麼大公雞在吃了蜈蚣之後,不僅不會中毒,反而更加兇猛?
    為什麼大公雞在吃了蜈蚣之後,不僅不會中毒,反而更加兇猛?
  • 奇聞:綠巨螳螂vs巨人蜈蚣 巨型昆蟲的對決 到底誰贏誰厲害
    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綠巨螳螂vs巨人蜈蚣首先從體型上來說,綠巨螳螂和巨人蜈蚣相差甚遠,綠巨螳螂最大也只有11釐米,而巨人蜈蚣的平均體長就達到了25釐米以上,再來就是攻擊方式,綠巨螳螂最大的特點就是快速,但是它的大刀比起蜈蚣的大顎和毒液就稍顯遜色,所以綠巨螳螂比起巨人蜈蚣還是處於劣勢的,下面就跟著奇事奇物網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 【蟲譜大觀】蜈蚣所屬分類淺析
    蜈蚣雖然和常見的昆蟲同屬節肢動物門,但有這麼多腿的蜈蚣肯定與只有3對足的昆蟲不一樣,蜈蚣屬於多足亞門-唇足綱-側氣門亞綱-蜈蚣目。下面由我來一層一層分析。多足亞門,顧名思義腿比較多,腿多的種類甚至可以超過百對。多足亞門下分四綱:唇足綱、倍足綱、綜合綱和少足綱,目前共有約15000個物種,其中絕大多數都生活在陰暗潮溼的環境裡。
  • 世界最小貓咪,體型僅為獅子1/200,卻性情兇猛不輸獅子
    世界上最小的貓咪,僅有手掌大小,體型為獅子的1/200,卻性情兇猛,不輸獅子,你知道它是誰嗎?它就是鏽斑豹貓,雌貓體重僅有1千克,與黑足貓並列為世界上最小的野貓。你能想像到長著世界上最嬌小的身材,卻性格兇猛的貓咪是什麼樣的存在嗎?
  • 世界十大最大的蜈蚣,第一長達0.62米(中國紅巨龍蜈蚣排第九)
    越南巨人蜈蚣身長可達30cm以上,在世界十大最大的蜈蚣中暫列第三位,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蜈蚣,主要生存與東南亞地區。越南巨人蜈蚣性兇猛,毒性強,會主動攻擊,遇到後儘量跑!     亞馬遜巨人蜈蚣身長可達25-30cm,體色一般為紅色,主要分布在巴西、厄瓜多、秘魯等亞馬遜河流域國家及地區。
  • 世界上最大的蜈蚣有那些·?
    北美巨人蜈蚣北美巨人蜈蚣北美巨人蜈蚣,學名 Scolopendra heros。蜈蚣的一種身長18-20cm。性情兇猛「兇惡萬千」,加上觀賞性較高,是愛好者中人氣很高的品種。主要食用 蟋蟀等昆蟲,主要生存與北美地區及中美部分地區。
  • 這幾種小螞蟻,性情猛如虎!
    這幾種小螞蟻,性情猛如虎!螞蟻是一個非常強大的種類,它們創造了許多生命的奇蹟:它們有些嬌小無比,有些碩大無比;有些珍惜少見,有些普通普遍;有些溫順,有些兇猛…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下世界上最兇的幾種螞蟻 。
  • 世界最小貓咪手掌大小,體型僅為獅子1/200,卻性情兇猛不輸獅子
    世界上最小的貓咪,僅有手掌大小,體型為獅子的1/200,卻性情兇猛,不輸獅子,你知道它是誰嗎?它就是鏽斑豹貓,雌貓體重僅有1千克,與黑足貓並列為世界上最小的野貓。你能想像到長著世界上最嬌小的身材,卻性格兇猛的貓咪是什麼樣的存在嗎?
  •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2019-11-28 11:23:21 來源:北京日報  |  作者:李祺瑤 | 字號:A+ | A- 邢立達介紹,美頜龍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典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集合,包括具有歷史意義的美頜龍和中華鳥龍——分布比較零散。
  • 水產業一大害蟲,性情兇猛專吃魚蝦,如今「變害為寶」成熱門寵物
    導讀:水產業一大害蟲,性情兇猛專吃魚蝦,如今「變害為寶」成熱門寵物在水產養殖行業,能對魚蝦造成傷害的昆蟲並不多,但有一種水生昆蟲卻被視為「水產一害」,它就是大田鱉。大田鱉和鱉(甲魚)其實並沒有什麼相似之處,在農村老家,村民們稱呼它為「吃魚鱉」,因為這種看似平常的昆蟲,在池塘中可是響噹噹的霸主,它只吃葷食,平時以捕食小魚小蝦為生,性情特別兇猛。正因為它的攻擊力強,對蝦苗、魚苗的殺傷力大,所以水產養殖戶們都怕它出現,導致魚蝦減產。近些年來,大田鱉卻成功「翻身上位」,變害蟲為寶貝,成了寵物界的一大熱門,備受人們喜愛。
  • 奇特天敵關係,兇猛無比蜈蚣,誰能想到螞蟻也是它們最大敵人之一
    在動物中,蜈蚣是「五毒」之一,也是兇猛的獵食者,但它們無法敵得過雞,雞是蜈蚣的天敵之一,但蜈蚣還有一種奇特的天敵,那就是螞蟻,多種螞蟻會捕殺小蜈蚣,讓小蜈蚣無法長成兇猛無比的大蜈蚣。成體的蜈蚣個性非常兇猛,外形令人害怕,因為蜈蚣是一種多足生物,最少有十幾對步足,最多的達到750對步足,同時是一種肉食性動物,特別喜歡捕食昆蟲類,加上又有毒性,人都不敢直接捕捉。那螞蟻是怎樣危害蜈蚣的?
  • 蜈蚣的生活習性,人工養殖蜈蚣時,儘量模擬野生環境
    到了晚秋季節,則又多棲於背風向陽的鬆土斜坡之下或樹洞、樹根較暖的地方。總之,蜈蚣畏光羞明,晝伏夜出,喜歡在陰暗、潮溼、溫暖、通風的洞穴中生活。與¢在夏季活動旺盛的季節裡,可以觀察到蜈蚣晝伏夜出的特性。白天,儘管蜈蚣也在窩內活動,但往往不離開窩到外面去採食,晚上20~23時是蜈蚣活動的高峰天亮以後就難以見到蜈蚣了。這是蜈蚣適應自然的結果。因為在夏天夜裡昆蟲靜止的多,活動的少,容易捕捉。
  • 世界上最毒的蜈蚣,愛旅遊的小夥伴們注意了!碰到不要猶豫直接跑
    說到蜈蚣,大多數人都會脊背一冷,蜈蚣的樣子不僅嚇人還含有劇毒,這條大型的劇毒蜈蚣叫做羽毛尾蜈蚣。從這名字來看大家就會猜想這種蜈蚣身上是不是長著羽毛呢?其實它並不是身上長著羽毛,而是它的尾足是羽毛狀的,顏色豔麗,很好看,羽毛尾蜈蚣體型長達20釐米,原產自西非和坦尚尼亞的熱帶雨林。羽毛尾蜈蚣在遇到敵人的時候,有個特點就是發出「吧嗒吧嗒」的聲音,聽起來和響尾蛇打出的聲音很像。羽毛尾蜈蚣對於繁殖要求很高,不管是土壤還是溫度和溼度等等。
  • 【科普】世界最可怕的十種蜈蚣
  • 西非有一種美麗的蜈蚣,尾巴上長著美麗羽毛,雖有劇毒卻成為寵物
    在節肢動物中,蜈蚣是一種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五毒」,但因蜈蚣有藥用價值,所以會有人工養殖蜈蚣業,但有一種大型的蜈蚣,因為其尾巴和其它蜈蚣不一樣,其尾巴上長著美麗羽毛,雖有劇毒卻成為寵物——羽毛尾蜈蚣。
  • 為什麼有些農村的公雞吃了蜈蚣之後會變得很兇猛?看完長知識了!
    為什麼有些農村的公雞吃了蜈蚣之後會變得很兇猛?看完長知識了!大家好!歡迎來到「妙趣生活集結地」,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 為什麼有些農村的公雞吃了蜈蚣之後會變得很兇猛?看完長知識了!
  • 全球10大巨型昆蟲 史前蜈蚣蟲體寬2米多(組圖)
    巨型遠古昆蟲   在3億年前的遠古石炭紀時期,最有特點的兩種昆蟲是巨脈蜻蜓 Meganeura(見上圖)及遠古蜈蚣蟲(見下圖巨脈蜻蜓翼展約有2.5英尺(合0.75米),主要靠捕捉其他小型昆蟲及早期由水生轉為水陸兩棲的小型動物為生。而遠古蜈蚣蟲的橫寬(從左腳到同排右腳)就有8.5英尺(約合2.6米),主要依靠吞噬植物及小型動物為生。  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遠古蠍類為上圖展示的廣翅深海蠍。這種深海蠍生活在4.6億至2.55億年前,身長約為8英尺(約2.4米),生性兇猛,在遠古時代為海洋一霸。
  • 全球十大巨型蜈蚣,最大長達半米以上(圖)
    這只不幸的蜥蜴遇到了強大的對手,此蜈蚣並不是同類中個頭最大的,體型最大的蜈蚣甚至超過少年小臂。  巨型遠古昆蟲 在3億年前的遠古石炭紀時期,最有特點的兩種昆蟲是巨脈蜻蜓 Meganeura(見上圖)及遠古蜈蚣蟲(見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