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於環境以及人為的因素,野生蜈蚣種群的數量逐漸減少,人們的需求卻大幅度增加,所以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養殖蜈蚣的道路。飼養蜈蚣除了需要攝取食物以及飲水之外,還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飼養蜈蚣對環境的要求。
1. 溫度
蜈蚣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受溫度的支配。蜈蚣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溫度為25~35℃,在這個溫度下蜈蚣覓食比較多,成年蜈蚣產卵多,受精卵孵化率比較高。但是當溫度降為10~15℃時,蜈蚣的食量減少,交配和產卵都會停止。一旦溫度下降到10℃以下時,蜈蚣就會停止一切活動,鑽入土石縫中進行冬眠。當溫度上升到37℃以上時,由於體內水分的散失,蜈蚣的一切活動也都將停止下來。如果溫度上升到40℃以上時,蜈蚣就會因為體內失水過多而乾枯死亡。
2. 溼度
溼度也是蜈蚣生長發育的一個重要條件,由於蜈蚣常常棲息在垛體中的飼料土表面以及內部,因此對飼養室內的夏季空氣相對溼度要求在60%~70%之間,冬季的要求就在45%~55%之間。蜈蚣對飼養土溼度要求相對嚴格,飼養土溼度為10%~25%,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動最為活躍,也就是說這是蜈蚣生長發育的最適合的溼度。飼養土溼度會隨著不同季節和不同生理狀態下的蜈蚣而有所不同,比如夏季的飼養土溼度為20%~25%,冬季為10%~15%,春秋季節為20%左右最好。一般情況下,蜈蚣的幼蟲的飼養土稍稍乾燥,大蜈蚣的飼養土偏潮溼。
3. 飼養土
蜈蚣的產卵、孵化、生長發育等一切生理活動都離不開飼養土。飼養土為蜈蚣提供舒適的住所,冬天保溫夏天避暑,因此除了要有合適的溼度以外,還要疏鬆,含有較豐富的腐殖質和一定的有機質,吸水,保溼,長期澆水不硬化,不板結,沒有被化肥農藥等汙染,酸鹼性呈中性。
4. 光線
蜈蚣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強光的刺激,但是它們也需要一定的光照,以便吸收太陽的熱量,提高消化能力。據研究表明,蜈蚣對弱光有正趨勢,對強光有負趨勢,但是蜈蚣最喜歡在較弱的綠色光下活動。
在蜈蚣懷孕期間,房養時若房間光線太強,白天可以用布簾將窗戶遮擋起來。如果房間的光線太弱,不能滿足需要時,可以利用瓦數較小的綠色燈光來補充。
塑料大棚由於受到牆體的遮擋,塑料薄膜的反射和吸收等因素的影響,室內的光照時間和強度都明顯小於室外。為了充分利用陽光,可以採取下列措施,改善塑料大棚的光照條件。
(1)建造塑料大棚要選擇有利地勢,溫室結構要合理,使室內各部位均能獲得較長的光照時間。
(2)採用耐老化無滴塑料薄膜。選用塑料薄膜一定要嚴格,如果採用普通的有滴塑料薄膜覆蓋,在密封的條件下,塑料薄膜的內表面會形成一層細薄的小水珠。水珠為冷凝水,對陽光具有散熱和吸收功能,會使室內的光透量減少30%左右,嚴重影響室溫的提高。另外水珠凝聚到一定程度時會下滴,會對蜈蚣造成不利的影響。
(3)經常擦抹塑料薄膜表面,保持塑料薄膜的光潔。
(4)白天應該打開草簾,可延長光照時間,增加室內的溫度。
5. 其他
蜈蚣對各種強烈的氣味,比如油漆,汽油,煤油,瀝青以及各種化學品,農藥化肥等等,具有強烈的迴避性。
小編認為,人工養殖蜈蚣時,要根據其生活習性,儘量模擬野生環境,以滿足其對生活環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