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探索海洋的意義·杭州日報

2020-11-23 杭州日報

| 課堂速寫 |

文字整理 / 黃宇翔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海洋?海洋裡面都有些啥?今天我帶給大家的報告叫《深海遨遊》,我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給大家介紹深海探礦。希望通過我的報告能讓大家更好地認識海洋、保護海洋,為實現我們國家的海洋夢,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 今日主講 |

韓喜球:

國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 中心思想 |

我們人類的腳步可以走多遠?上可以到九天攬月,下可以到五洋捉鱉。浩瀚的宇宙固然非常廣闊,但是浩瀚的大海也是氣勢磅礴。

人類進入21世紀面臨人口膨脹問題、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三大難題,我們的出路就是向海洋拓展活動空間、向海洋要資源。

為什麼要探索海洋?

人類進入21世紀面臨著三大難題,第一是人口膨脹問題,全球現已有超過70億的人口;第二是資源短缺問題;第三個是環境惡化問題。

面對這三大難題,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答案就是,我們要向海洋拓展活動空間,向海洋要資源。因為海洋是人類資源的寶庫,地球是個藍色的水球,海洋面積佔了70.8%。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資源的消費者,有一個統計,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一生內大概需要消耗1000多噸的礦產資源。這乘以全球70多億人口,就需要消耗非常非常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總有一天要開採完。

然而,海洋基本上是一片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充滿了未知。

我們科學家經過調查的海底,到目前只完成了5%,還有95%沒有下去看過,一無所知。所以從這點意義上來看,我們需要探索海洋。

但下海的難度其實一點都不亞於上天。深海由於巨厚的水體和海水對光線的吸收作用,探索難度非常大。打個比方說,在海底打一個手電筒可能只能看到周圍幾個平方米,還有就是海洋的平均深度有3800多米,任何探測設備要到海底去探測,必須要高度密封,不然海水滲漏,很多用電的元器件就瞬間報廢了。

所以,海洋的深海技術和航天技術一樣都屬於尖端技術。

海洋裡都有啥?

我們來看看海洋裡面的資源。

先來看看海水的資源。我們知道海水是鹹的,那是因為海水裡有很多的礦物質。海水的平均鹽度是35‰,裡面溶解有8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裡,有些含量比較高一點,屬於主量元素。比如我們平時吃的鹽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從海水裡面提煉出來的。

如果把這些海水裡面的礦物質全部提煉出來的話,光食鹽就可以有3770億噸,如果鋪到全球地面上,能夠使地面增高150米。除此之外,裡面還有其他的元素,比如鎂就有1800多億噸,此外還有鈉、鎂、鈣、鉀等,取一公斤的海水,裡面就會有幾克這些元素的含量。我們現在就有能力把它們都提煉出來。

除了海水資源,海洋裡還有魚、蝦、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資源,這些生物,經科學家調查統計大概有二十萬種以上。包括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其中海洋動物佔絕大多數,大概有18萬種,海洋植物有2萬來種。這些海洋生物每年給人類提供大概有6億噸的海產品,其中蛋白質佔了22%。

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基因資源。說到海洋生物,有一個概念叫做陽光生物圈——萬物生長要靠太陽,太陽光是基礎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它轉化為有機碳,轉化為葡萄糖、澱粉,動物吃了植物,然後就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除了陽光生物圈還有黑暗生物圈,黑暗生物圈是上世紀70年代才首次發現的。這個生物圈可以不依賴陽光,裡面的微生物卻仍然非常豐富,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這些生物有本事在惡劣的條件下生長,它本身肯定有一些非常獨特的基因,而這些基因就是我們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可以用來被人類開發利用。

還有就是礦產資源。海洋裡面有許多礦產資源,首先在大陸邊緣比較靠近陸地的地方,1000米水深範圍以內就能夠找到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俗稱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結成冰的,火柴一划它就能燃燒。然後我們要到大海深海盆地裡去四五千米深的地方,能夠看到多金屬結核,它各種金屬含量非常高,主要是鐵汞銅鎳這些金屬元素。天然氣水合物很有可能作為新的替代性能源。多金屬結核估計總儲量有1.5萬億噸至3萬億噸,比陸地上現在探明的那些金屬資源含量要高得多。另外,它在漫長的過程中記錄了整個地球的氣候與環境的變化歷史。它可以告訴我們地球上過去兩三千萬年以來都發生了什麼。

如何到深海去探礦?

前面我們介紹了海洋裡面都有些什麼東西,接下來要帶大家到深海去探礦。

大家可能會想,你為什麼到那麼深的海底去探礦?那裡能採礦嗎?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所關心的不僅僅是採礦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這更是我們宣誓我們國家的存在、維護我們國家海洋權益的一個重要方式。

大家知道每個國家,特別是沿海國家都有自己的管轄海域,這叫大陸架經濟區。我國除了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以外,還有三百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管轄海域範圍以外的都是公海,公海下面的就是國際海底區域,國際海底區域裡面的資源都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繼承的財產,人人都有份。

那麼這個財產是誰管轄的?是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管轄的。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做科學研究,可以去調查。國際海底管理局有相應的一些探礦的規章,我們根據它的規章去探礦,找到了礦就可以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礦權的申請。然後我們就可以在某一天條件成熟的時候去開採了,這是屬於中國人的一種權益。

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一方面的主要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已經在國際海地區申請了4個礦區,其中3個礦區都是以中國大洋協會的名義申請的。

我們國家在東太平洋圈了一塊7.5萬平方公裡的礦。7.5萬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它就相當於我們國家的渤海那麼大,我們現在還在繼續調查,期望著在不遠的將來能為國家找到更多的礦、圈更多的地,這就是所謂的「藍色圈地運動」。

此外,我們可以給這些海底實體命名,按照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要求,給它取一個非常中國化的名字,打上中國的烙印,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在海上做這些科學考察工作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你看到的是藍天白雲,晚上的話能看到滿天繁星。你可以有一顆非常純淨的心,在海洋裡面調查和工作。

最後我想說幾點體會,探索海洋是我們人類永恆的使命。海洋佔了地球的三分之二,調查利用深海資源是我們整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選擇,我們絕不能忽略這麼一大片的海;第二,探索海洋是比較辛苦的,但也非常有樂趣,我們能夠欣賞到城市裡面欣賞不到的美景;第三,我們去調查採樣、去做研究,能夠採集到來自地球深部的巖石樣品,能夠穿越地球的整個歷史空間來洞察地球內部的奧秘,看看裡面都發生了什麼。我想,探索海洋,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份非常值得投入的工作。

相關焦點

  • 這個故事裡 不同的人看到了 不同維度上的意義·杭州日報
    我們的維度 善的能量不會因處境而衰弱 昨天,杭州日報官方微信發布了「小寶流浪記」後,網友們反響熱烈。 在為陸師傅點讚之餘,大部分網友都認為,社會上終歸是好人多,生活在杭州這樣一座充滿善意的城市,真的很溫暖。更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觀點:這次的經歷對小寶來說也是一種很好的人生教育。
  • 今天,杭州正式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天!
    今天杭州正式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天。從1981-2010年的30年氣候資料統計,杭州平均入冬日為11月28日。今年杭城入冬時間與常年接近。讓我們再看看往年杭州冬季的長度一般將氣象學意義上的「入冬日」到來年「入春日」之間的天數視作冬季長度。
  • 「來自極地的聲音」又到杭州,「極地環保周」展覽今天開啟
    「小朋友對極地和海洋很有興趣,剛好聽到有這個活動就帶他來看看,收穫很大!」今天下午,杭州低碳科技館開啟了一場「極地科考專家與您面對面」——極地科普知識講座,200多名杭城小朋友和市民,傾聽了來自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自然資源部極地科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姜鵬博士和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誠剛博士的一場精彩科普知識講座。
  • 今天,杭州入冬!一年中最冷的季節開始了
    2018-12-06 11:02 | 杭州日報今天,杭州入冬了!2018年,你過得好嗎?回首望,3月11日入春,5月12日入夏,10月2日入秋,12月6日入冬。這一年,我們一起吹過62天的春風、曬過143天的夏日、看過65天的秋葉,剩下的是需要彼此溫暖的寒冬。
  • 杭州「極地海洋世界」——水上樂園的王者
    杭州「極地海洋世界」——水上樂園的王者杭州,真的是個讓人盡情歡樂、享受的美地。在這裡,有美城――無論是擁有懷舊感的烏鎮,還是飽含有歷史感的宋城,亦或是無時無刻不顯示樸素的河橋古鎮,都值得我們去欣賞它的美景,讓我們盡情地一飽眼福;在這裡,有美景――無論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還是「曲徑通幽處」的雲棲竹徑,亦或是「孔雀開屏」亮瞎人眼的千島湖,都值得我們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腳下的這片美麗的土地,見識「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魅力杭州;在這裡,有美食――無論是梅家塢茶文化村裡
  • 「紳士」王企鵝 正式亮相杭州極地海洋公園
    杭州日報報訊(通訊員 王姝雯 記者 俞倩/文 記者 張之冰/攝)周五上午,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4隻王企鵝正式結束為期30天的隔離檢疫,入住企鵝島與遊客朋友們見面。上個月25日,6隻王企鵝從日本乘坐飛機由上海浦東機場入境,經錢江海關全程監管進入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王企鵝指定隔離場,並在錢江海關蕭然辦事處相關人員的監管下進行了為期30天的入境隔離檢疫,以及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的檢測。經過海關人員的觀察,其中4隻狀態良好的王企鵝正式結束隔離期,另外2隻仍在隔離區的王企鵝等待適應環境後,也將與大家見面。
  • 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 迎來一批新住戶——王企鵝
    杭州長喬極地海洋公園 迎來一批新住戶——王企鵝 2019年06月27日 08:17:06來源:杭州日報楊佳琛 俞倩   杭州日報訊(通訊員 楊佳琛 記者 俞倩)前天晚上,6隻王企鵝從日本乘坐飛機由上海浦東機場入境
  • 穀神星地下或暗藏海洋,科學家:對探索外太空生命意義重大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吳思凡科學家根據「黎明」號無人太空探測船傳來的最新數據分析表明,小行星帶(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的最大天體——穀神星地下存在海洋法新社8月10日報導,本周一,一項宇宙勘測任務的結果顯示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貧瘠的太空巖石的矮行星穀神星(Ceres)地表下藏有海水,可能是一個海洋世界。科學家表示在穀神星上礦物質的發現對人類探索外太空生命道路的意義重大。穀神星自身具有引力,是在主小行星帶中發現的第一個也是迄今發現最大的天體。
  • 世界最大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下海·杭州日報
    今天上午,世界首臺3.4兆瓦LHD林東模塊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正式在舟山岱山安裝下海。 據悉,這是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產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該項目的研製成功,是我國海洋清潔能源利用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海洋潮流能利用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國家海洋技術中心能管中心主任王海峰在昨天下午接受採訪時表示。
  • 中國"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對海洋探索有何實際意義?
    圖為奮鬥者號潛航器最近,中國在10909米的海底成功幹了一件大事,這件大事讓日本十分豔羨,據媒體報導,中國的深海潛航器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那麼這對海洋探索有何實際意義呢據悉,目前大部分海洋都沒有被探明,而奮鬥者號所到達的深度超過了大部分海域,這將對未來探明海底資源有著較大作用,在看到中國成就後,美國也開始悔恨當初放棄,美國也曾下潛到了一萬多米的深度,但由於收益不明顯最終只得放棄,如今美國已經跟不上中國腳步了。
  • 我們不明白海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我們不明白海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海洋減輕了氣候變化的影響現在我們正在自食惡果海洋正在變暖
  • 昨天科普了太空知識,今天帶你們「入海」,一起探索海洋的秘密
    昨天我們「上天」(給大家科普了太空知識),今天我們一起「入海」,來了解海洋的科普知識吧~說起大海,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它一望無際,深邃而寬廣的胸懷?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的71%,裡面生物的種類與數量都非常豐富。據估計,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著各種海洋生物至少有20萬種,總生物量大約342億噸,是名副其實的大寶藏。同樣,大海也是神秘的。到目前為止,人類已探索的海底只有5%,還有95%大海的海底是未知的。
  • 我們未探索到的海洋到底隱藏著多少我們還不知道的秘密?
    我們的地球已經有45億年之久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始終有一處神秘而又美麗的地方—大海,我們都知道大海的面積佔了地球總面積的70%,而目前人類對大海的探索也不過5%左右,剩下的65%一直吸引著人類,不僅給人一種神秘感同時也讓人感覺到恐懼,海底之下究竟隱藏著什麼秘密讓人類如此著迷?
  • 走進海洋二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家天團」為杭州親子家庭 講述海洋奧秘
    保俶北路上的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簡稱「海洋二所」),很多在城西生活的人經常會路過,卻並不清楚它到底是做什麼的。這裡有一群科學家常年致力於探索海洋的奧秘,他們讓我們能更好地了解到海洋環境變化實驗室裡很多研究工作,都是基於這些天線接收到的海洋數據開展的。參觀完「大小球」,轉場到了2號樓,「科學家天團」的高級工程師劉增宏已經等著大家了。他是自然資源部「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劉增宏說,科學家在上世紀90年代發明了Argo這種水下機器人,它的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
  • 科學網—我們與海洋的故事還在繼續
    我們很少以海洋為視角來講述人類歷史,而這種視角卻尤為重要。 海洋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遙遠,至少看似如此,因為幾乎沒有人生活在大海裡。海洋遭受的威脅,也是我們難以察覺的;它的未來神秘莫測、不可琢磨。我們對它的探索也不夠深入,人類更多地將探索足跡延伸到宇宙空間,而非海洋深處。 我們不了解海洋,敬畏之心便也無從談起。
  • 給孩子生動的海洋生物課:瀋陽海洋探索中心探秘
    所以瀋陽海洋探索中心將是一個享受親自時光並且給孩子上一堂生動的海洋生物課的好機會。瀋陽海洋探索中心簡介瀋陽海洋探索中心(SEA LIFE Shenyang)由全球家庭娛樂巨頭默林娛樂集團運營,是中國東北首家海洋探索中心(SEA LIFE),於2019年4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
  • 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蛟龍號發現深海動物將顛覆認知
    2019網易未來大會》專題報導杭州網訊 11月23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網易集團聯合主辦,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杭州濱江區人民政府、杭州蕭山區人民政府、北京網易傳媒有限公司及網易(杭州)網絡有限公司承辦的「2019網易未來大會」正式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海洋遙感專家潘德爐發表主旨演講,認為深海的科學奧秘奧與資源寶庫吸引人類走向世界。
  • 海洋如此神秘,人類為什麼不大力探索海洋?
    我們都知道,人類對海洋的了解不足百分之十,要知道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這個比例是非常的大了,而我們陸地才佔29%截止2020年,人類探索了海洋的有人問:為什麼不去大力探索這些海洋?實際上,按照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海洋的很多地方是到達不了的,首先就是海洋深處的壓力非常大,人如果潛水太深的話會給我們體內的器官帶來巨大的壓力,是我們身體所受不了的,,在海底1.1萬米深處,每平方釐米的壓力就可以達到1100噸,相當於在你的手指上放上3輛坦克。而且,如果連人一起下水還得保證潛水艙內的壓力和溫度都保持正常水平,這對於現在的技術來說難度非常高,也無法保證安全性。
  • 海洋環境丨探索海洋深處的秘密
    海洋中含有十三億五千多萬立方千米的水,約佔地球上總水量的97%,而可用於人類飲用只佔2%。海洋是生命的起源之地,海洋中的生物多達20餘萬種,其中動物約18萬種,植物2萬餘種。在動物中有魚類2.5萬種,可供人類食用的魚類有200餘種。 海洋如此遼闊,讓我們一起來探索海洋裡都有什麼吧!
  • 天宮二號今天將墜毀,雖然捨不得,但是也知道她對我們的意義
    根據現在的消息我們得知目前天宮二號已經全部完成了實驗,在7月19號的時候計劃再次進入大氣層,當然會有少量的殘骸落入南太平洋區域,但是這些區域都是比較安全的,不會發生其他的意外。在天宮二號登上太空之後就開始了其繁忙的工作過程,和神舟十一號飛船牽手,航天員中期的駐留工作,面向長期的飛行成員生活,健康技術保障,天宮二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的繁忙是非常有意義的,它的成功代表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