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速寫 |
文字整理 / 黃宇翔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海洋?海洋裡面都有些啥?今天我帶給大家的報告叫《深海遨遊》,我將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給大家介紹深海探礦。希望通過我的報告能讓大家更好地認識海洋、保護海洋,為實現我們國家的海洋夢,建設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 今日主講 |
韓喜球:
國家海洋局
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 中心思想 |
我們人類的腳步可以走多遠?上可以到九天攬月,下可以到五洋捉鱉。浩瀚的宇宙固然非常廣闊,但是浩瀚的大海也是氣勢磅礴。
人類進入21世紀面臨人口膨脹問題、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三大難題,我們的出路就是向海洋拓展活動空間、向海洋要資源。
為什麼要探索海洋?
人類進入21世紀面臨著三大難題,第一是人口膨脹問題,全球現已有超過70億的人口;第二是資源短缺問題;第三個是環境惡化問題。
面對這三大難題,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答案就是,我們要向海洋拓展活動空間,向海洋要資源。因為海洋是人類資源的寶庫,地球是個藍色的水球,海洋面積佔了70.8%。
我們每個人都是地球資源的消費者,有一個統計,每個人自出生以來,一生內大概需要消耗1000多噸的礦產資源。這乘以全球70多億人口,就需要消耗非常非常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總有一天要開採完。
然而,海洋基本上是一片沒有開發的處女地,充滿了未知。
我們科學家經過調查的海底,到目前只完成了5%,還有95%沒有下去看過,一無所知。所以從這點意義上來看,我們需要探索海洋。
但下海的難度其實一點都不亞於上天。深海由於巨厚的水體和海水對光線的吸收作用,探索難度非常大。打個比方說,在海底打一個手電筒可能只能看到周圍幾個平方米,還有就是海洋的平均深度有3800多米,任何探測設備要到海底去探測,必須要高度密封,不然海水滲漏,很多用電的元器件就瞬間報廢了。
所以,海洋的深海技術和航天技術一樣都屬於尖端技術。
海洋裡都有啥?
我們來看看海洋裡面的資源。
先來看看海水的資源。我們知道海水是鹹的,那是因為海水裡有很多的礦物質。海水的平均鹽度是35‰,裡面溶解有80多種元素,這些元素裡,有些含量比較高一點,屬於主量元素。比如我們平時吃的鹽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從海水裡面提煉出來的。
如果把這些海水裡面的礦物質全部提煉出來的話,光食鹽就可以有3770億噸,如果鋪到全球地面上,能夠使地面增高150米。除此之外,裡面還有其他的元素,比如鎂就有1800多億噸,此外還有鈉、鎂、鈣、鉀等,取一公斤的海水,裡面就會有幾克這些元素的含量。我們現在就有能力把它們都提煉出來。
除了海水資源,海洋裡還有魚、蝦、貝殼、珊瑚等海洋生物資源,這些生物,經科學家調查統計大概有二十萬種以上。包括海洋植物和海洋動物,其中海洋動物佔絕大多數,大概有18萬種,海洋植物有2萬來種。這些海洋生物每年給人類提供大概有6億噸的海產品,其中蛋白質佔了22%。
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基因資源。說到海洋生物,有一個概念叫做陽光生物圈——萬物生長要靠太陽,太陽光是基礎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它轉化為有機碳,轉化為葡萄糖、澱粉,動物吃了植物,然後就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除了陽光生物圈還有黑暗生物圈,黑暗生物圈是上世紀70年代才首次發現的。這個生物圈可以不依賴陽光,裡面的微生物卻仍然非常豐富,是一個獨特的生態環境。這些生物有本事在惡劣的條件下生長,它本身肯定有一些非常獨特的基因,而這些基因就是我們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可以用來被人類開發利用。
還有就是礦產資源。海洋裡面有許多礦產資源,首先在大陸邊緣比較靠近陸地的地方,1000米水深範圍以內就能夠找到天然氣水合物資源,俗稱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結成冰的,火柴一划它就能燃燒。然後我們要到大海深海盆地裡去四五千米深的地方,能夠看到多金屬結核,它各種金屬含量非常高,主要是鐵汞銅鎳這些金屬元素。天然氣水合物很有可能作為新的替代性能源。多金屬結核估計總儲量有1.5萬億噸至3萬億噸,比陸地上現在探明的那些金屬資源含量要高得多。另外,它在漫長的過程中記錄了整個地球的氣候與環境的變化歷史。它可以告訴我們地球上過去兩三千萬年以來都發生了什麼。
如何到深海去探礦?
前面我們介紹了海洋裡面都有些什麼東西,接下來要帶大家到深海去探礦。
大家可能會想,你為什麼到那麼深的海底去探礦?那裡能採礦嗎?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所關心的不僅僅是採礦這麼簡單的一個問題,這更是我們宣誓我們國家的存在、維護我們國家海洋權益的一個重要方式。
大家知道每個國家,特別是沿海國家都有自己的管轄海域,這叫大陸架經濟區。我國除了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陸地面積以外,還有三百萬平方公裡的管轄海域。管轄海域範圍以外的都是公海,公海下面的就是國際海底區域,國際海底區域裡面的資源都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繼承的財產,人人都有份。
那麼這個財產是誰管轄的?是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管轄的。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做科學研究,可以去調查。國際海底管理局有相應的一些探礦的規章,我們根據它的規章去探礦,找到了礦就可以向國際海底管理局提出礦權的申請。然後我們就可以在某一天條件成熟的時候去開採了,這是屬於中國人的一種權益。
這就是我們所做的一方面的主要工作。
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已經在國際海地區申請了4個礦區,其中3個礦區都是以中國大洋協會的名義申請的。
我們國家在東太平洋圈了一塊7.5萬平方公裡的礦。7.5萬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它就相當於我們國家的渤海那麼大,我們現在還在繼續調查,期望著在不遠的將來能為國家找到更多的礦、圈更多的地,這就是所謂的「藍色圈地運動」。
此外,我們可以給這些海底實體命名,按照標準化和規範化的要求,給它取一個非常中國化的名字,打上中國的烙印,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在海上做這些科學考察工作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你看到的是藍天白雲,晚上的話能看到滿天繁星。你可以有一顆非常純淨的心,在海洋裡面調查和工作。
最後我想說幾點體會,探索海洋是我們人類永恆的使命。海洋佔了地球的三分之二,調查利用深海資源是我們整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國家建設海洋強國的必然選擇,我們絕不能忽略這麼一大片的海;第二,探索海洋是比較辛苦的,但也非常有樂趣,我們能夠欣賞到城市裡面欣賞不到的美景;第三,我們去調查採樣、去做研究,能夠採集到來自地球深部的巖石樣品,能夠穿越地球的整個歷史空間來洞察地球內部的奧秘,看看裡面都發生了什麼。我想,探索海洋,這是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也是一份非常值得投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