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是人類尋找新化合物的理想沃土

2020-11-26 騰訊網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

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實驗中,若導體電阻的測量值低於10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而超導體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因此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能量耗損,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而一般常規材料,在導電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能量。然而,目前大多數超導體僅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工作。

研究者一直試圖在實驗室製造超導材料,此前部分科學家也曾認為,太空中的一些極端環境——尤其是天文事件下極端的高溫和壓力,可能會讓物質產生特殊的相,因此或許可以期待太空的特殊環境形成超導材料。對地球上的人們來說,隕石就是一個「從天而降」的絕佳研究對象。但長期以來,一直還未有研究在隕石中發現類似超導化合物的報告。

鑑於此,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為尋找太空樣品中的超導現象,利用一種叫做磁場調製微波光譜的技術(MFMMS,一種主要用於尋找超導現象的高靈敏度技術),對來自15種不同隕石的碎片進行了詳細研究。根據研究團隊的測量結果,其中兩塊隕石內,都含有微量的來自外太空的超導微粒。進一步分析得出,超導現象可能源自其中鉛、銦和錫的合金

這二者其中之一是1911年在澳大利亞發現的鐵隕石蒙德拉比拉,該隕石總重量達22噸,是迄今發現最大的隕石之一;另一個樣本則是25年前在南極洲被發現的罕見隕石GRA 95205。

論文作者之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物理學家詹姆斯·瓦姆普樂表示,自然條件下形成的超導非常地重要以及不尋常,因為這意味著,在地外環境中可能存在超導

此外,研究人員也指出,目前已經分別從兩塊完全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由於人類掌握隕石的樣本並不豐富,因此未來可能會從太空環境發現更多的超導材料。而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會對反向影響展開研究,因為超導材料的特性也許也會對太空環境產生人們未曾預見的結果,譬如,超導粒子對附近磁場的影響等等。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是在1911年,如今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科學家還在探索低壓、高溫下實現材料超導性的方法並將其用於生活中。如今這一結果還僅僅是初步階段,但已經足以表明隕石不僅僅是從天而降的太空碎片——它們還攜帶了人類從未見過的、可能比太陽系本身還古老的物質。這些隕石當初在極端溫度和壓力下形成,這種條件遠遠超越了地球上任何實驗室的能力,因此,它們會是人類尋找新化合物的理想沃土。

相關焦點

  • 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
    科學日報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根據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報導,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種罕見的天然超導材料,而且在於它為人類找到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的希望。 超導材料是超導體,是指在一定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的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地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美國科學家在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點燃室溫超導體新希望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隕石中現身超導材料—新聞—科學網
    物理學家發現,撞入澳大利亞的9980公斤隕石含有微量的天然超導材料。「這裡有老天提供的所有材料。」Schuller說,「為何不研究它們呢?」隕石是在極端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的。這些條件超越了地球上任何實驗室的能力。因此,Schuller認為,它們是尋找新化合物的理想沃土。 超導性的最可靠跡象是當溫度降至臨界閾值以下時,電阻突然變為零。
  • 美在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點燃室溫超導體新希望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
  • 科學家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太空特殊環境或是成因
    科學家首次在兩顆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自然存在的超導材料。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者在兩塊不同的隕石當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一發現的重要性不僅是因為這是首次在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更是罕見地發現了天然形式存在的超導材料。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蒙德拉比拉隕石的主體。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超導體可天然形成,太空隕石中的新發現
    文章介紹了科學家們首次在墜落在地球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顆粒,並通過測量和分析發現這些物質裡面可能含有鉛、銦和錫合金。上圖為藝術化合成的蒙德拉貝隕石碎片與原行星雲,圖片來源: James Wampler科學家首次在外星來物中發現天然形成的超導體材料, 該外星來物分別是兩顆隕石,超導體顆粒嵌入在其中。
  • 隕石中發現一種超導材料顆粒,研究者:或是量子計算的關鍵
    蒙德拉比拉隕石是全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塊隕石之一,科研人員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對這款隕石進行了全新的探測,發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全新材料,超導材料顆粒!
  • 隕石新發現糖+蛋白質+超導體
    此前,科學家曾在隕石和彗星內發現了有機材料、糖和一些被認為是胺基酸前體的其他分子,也在彗星和隕石中發現了完全成型的胺基酸。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在地外物體內發現蛋白質。現在,研究人員首次在一塊隕石內發現了一種名為血石蛋白的蛋白質。科學家1990年在阿爾及利亞發現了這塊隕石。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創造出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
    中國航空報訊:近日,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60萬個大氣壓下,成功創造出了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現有的超導材料大都需要在極低溫下才能工作,這大大限制了它們的大規模應用。因此,找到一種室溫超導材料,是物理學家長久以來的夢想。而今,我們迎來了人類探索超導之路上的裡程碑事件。讓電阻消失其實,現在距離首次發現超導現象足足有100多年了。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研究登上《自然》封面
    據最新一期《自然》的封面文章,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260萬個大氣壓下,成功創造出了臨界溫度約為15℃的室溫超導材料,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現有的超導材料大都需要在極低溫下才能工作,這大大限制了它們的大規模應用。因此,找到一種室溫超導材料,是物理學家長久以來的夢想。而今,我們迎來了人類探索超導之路上的裡程碑事件。讓電阻消失其實,現在距離首次發現超導現象足足有100多年了。
  •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2020-10-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研究登上Nature封面
    「室溫超導問題」經過了數十年的探索,本周來自羅切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者稱他們製造出了第一個無需冷卻即可使電阻消失的超導體,不過新的室溫超導體只能在相當於地心壓力四分之三的環境下工作。但是如果研究者能夠讓材料在環境壓力下保持穩定,那麼理想的超導電性應用就能夠實現,例如用於核磁共振儀和磁懸浮列車的低損耗電力線以及不需要製冷的超功率超導磁體。
  • 人類首次實現高壓下室溫超導,研究登上Nature封面
    這項研究從投稿到接收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並登上了最新一期 Nature 雜誌的封面,或可說明其重要性和突破性,畢竟實現室溫超導對於人類而言尚屬首次。但是如果研究者能夠讓材料在環境壓力下保持穩定,那麼理想的超導電性應用就能夠實現,例如用於核磁共振儀和磁懸浮列車的低損耗電力線以及不需要製冷的超功率超導磁體。
  • 人類首次實現室溫超導,同行們為何評價不一?
    論文通訊作者、羅切斯特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Ranga Dias 在回復《知識分子》郵件時表示,「我們相信它會打開預測高溫超導材料研究的新途徑。」 多位同行對於這一發現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室溫超導現象,是 「一個裡程碑」。亦有專家表示,該實驗仍是在約3/4地心壓力的超高壓條件下實現,實際應用意義不大,而研究本身創新性亦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