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中現身超導材料—新聞—科學網

2021-01-15 科學網

物理學家發現,撞入澳大利亞的9980公斤隕石含有微量的天然超導材料。

圖片來源:SYDNEY OATS/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2.0

一個由物理學家組成的團隊發現,隕石有時含有天然形成的可在無任何阻力情況下導電的超導體。雖然這項在日前於洛杉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3月會議上得以報告的成果不會徹底改變科學家對太陽系的理解,但它引發了尋找室溫超導體材料的希望。而這可能帶來諸如磁懸浮火車等技術突破。

「聽上去他們好像找到了一些東西並將其分離出來。」正帶領團隊在陸地礦產資源中尋找天然超導體的馬裡蘭大學凝聚態物理學家Johnpierre Paglione表示,「這太棒了。」

傳統超導體含有諸如鈮、鉛或者汞等簡單金屬。當被冷卻至接近絕對零度的典型「臨界溫度」(對於汞來說,是4.2開爾文)時,它們會帶有超導性。1986年,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含有銅的化合物家族,其在高達134開爾文(相當於零下139攝氏度)時產生了超導性。該現象被稱為高溫超導,但其來源一直是科學界最大的謎題之一。最近,研究人員又發現了高溫鐵基超導體家族。同時,還出現了各種其他的不穩定超導體。

當很多科學家試圖通過設計來自原子尺度以上的特定屬性合成新穎的超導體時,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凝聚態物理學家Ivan Schuller領導的團隊選擇了篩選現有礦物質樣本。這些樣本來自地球或者隕石,由位於華盛頓的史密森學會收集。「這裡有老天提供的所有材料。」Schuller說,「為何不研究它們呢?」隕石是在極端溫度和壓力下形成的。這些條件超越了地球上任何實驗室的能力。因此,Schuller認為,它們是尋找新化合物的理想沃土。

超導性的最可靠跡象是當溫度降至臨界閾值以下時,電阻突然變為零。不過,超導體還擁有獨特的磁性:它能「擊退」外加磁場,如果後者不是太強大的話,因為在材料內旋轉且自由流動的電流能產生抵消外加磁場的磁場。這種現象被稱為邁斯納效應。物理學家試圖通過研究該效應,尋找新的超導體。他們尤其關注的是僅含有少量超導體以及阻力從未降至零的異構樣品。

但Schuller認為,此項技術不夠敏感,以至於無法尋找數量極少的超導體。為此,他的團隊對該技術作了修改,以便有效地放大信號。雖然高於和低於臨界溫度的超導體都能吸收微波,但恰好在過渡時,吸收出現變化。

為尋找超導性,Schuller團隊將一個小型樣品放置在加入微波輻射的腔室內。研究人員施加了強大的恆定磁場和較小的振蕩磁場。在上述會議展示最新成果的UCSD研究生James Wampler介紹說,當他們將超導體冷卻至臨界溫度時,微波吸收發生急劇變化。隨著振蕩磁場驅動材料產生和失去超導性,信號被極大地增強。Wampler表示,該技術比傳統的磁性測量敏感約1000倍。

Schuller表示,研究人員在上千個材料樣本中驗證了該方法。現在,他們將其應用於從16種不同隕石的表面刮下的小型樣本。研究人員在兩種隕石的樣本中發現了超導性的證據:1911年發現於澳洲內陸的9980公斤鐵塊——慕拉比拉鐵隕石,以及1995年在南極發現的Graves Nunataks碳質隕石。

一旦研究人員發現了確定的磁信號,他們便開始梳理每個粉末樣本中的不同顆粒類型,並且利用X射線光譜學辨別具有超導性的顆粒材料。Wampler 介紹說,Grave Nunataks隕石中的超導體是由銦和錫構成的合金。慕拉比拉鐵隕石中的超導體似乎是銦、錫和鉛的合金。兩種都是臨界溫度在5開爾文左右的著名超導體。

儘管這些超導體並不獨特,但研究結果表明,超導性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Wampler表示,「如果它能出現在隕石中,那麼就有可能存在於任何地方。」雖然他拒絕猜測最新成果對天體物理學帶來的影響,但Wampler表示,「宇宙中很多地方的溫度低於5開爾文」。隕石在超越實驗室條件的壓力和溫度下產生,因此最終的希望是它們可能含有對人類來說未知的超導化合物。

Paglione同樣認為,該領域需要尋找新的材料。「雖然有很多人在尋找新材料,但大家似乎遇到了瓶頸。」(徐徐編譯)

相關焦點

  • 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
    科學日報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根據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報導,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種罕見的天然超導材料,而且在於它為人類找到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的希望。 超導材料是超導體,是指在一定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隕石中的超導材料-科學家最新發現!
    簡介: 科學家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的技術對隕石進行研究,在世界上最大的隕石之一中發現了超導材料。蒙德拉比拉隕石的主體。科學家們在小塊的隕石碎片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顆粒。(圖源:格萊美·徹查德,維基共享資源)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顯示,科學家檢測追蹤到世界最大的隕石內部含有大量超導材料。超導材料是電流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進行傳導的材料。研究量子計算機的科學家們和試圖提高能量轉化率的公司都對這種材料求之若渴。
  • 美在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 點燃室溫超導體新希望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在心嚴重沒如果導體的電阻測量值低於10Ω,可以認為電阻為零。而超導體材料不僅具有零電阻的特性,還可以完全抗磁性。因此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幾乎沒有能量損耗,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而一般常規材料,在導電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能量。然而,目前大多數超導體僅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下工作。
  • 繼中國曹原發現石墨烯超導材料後 美科學家隕石中也發現超導材料
    人類最初發現超導體材料是在1911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人類不斷地探尋著有一種新的超導材料的問世,就在各國科學家苦苦探索的時候,中國殺出了一匹超導材料的黑馬-石墨烯超導材料。發現和發明該材料的人正是中國新一代最年輕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草原,土生土長的中國四川人。
  • 隕石中發現一種超導材料顆粒,研究者:或是量子計算的關鍵
    蒙德拉比拉隕石是全世界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一塊隕石之一,科研人員通過磁場調製微波光譜法MFMMS,對這款隕石進行了全新的探測,發現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全新材料,超導材料顆粒!
  • 室溫超導成功了!—新聞—科學網
    換句話說,如果研究人員能夠將這種材料穩定在環境壓力下,超導應用的夢想就有望實現,比如用於核磁共振機器和磁懸浮列車的低損耗電線和不需要冷卻的超強超導磁體。相關論文10月14日刊登於《自然》。 「這是一個裡程碑。」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Chris Pickard說。
  • 科學家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太空特殊環境或是成因
    科學家首次在兩顆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自然存在的超導材料。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美國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的研究者在兩塊不同的隕石當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一發現的重要性不僅是因為這是首次在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更是罕見地發現了天然形式存在的超導材料。最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是人類尋找新化合物的理想沃土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
  • 美國科學家在隕石中首次發現超導材料,點燃室溫超導體新希望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近日消息稱,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它是罕見的天然形式的超導材料,還為人類尋找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希望。超導材料即超導體,指在某一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製世界最高磁場超導磁體—新聞—科學網
    正在實驗室測試的高磁場全超導磁體(位於液氦罐體中
  • 國產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加速器研製成功—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近日發布消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緊湊型超導迴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器順利引出200兆電子伏特的質子束流,實現高能量級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的關鍵突破
  • 我國加速器超導高頻腔技術取得創新性成果—新聞—科學網
    12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獲悉,該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高品質因數9腔室(9-cell)超導腔的中溫退火工藝,且成功完成了小批量(6隻)超導腔的首次試製
  • 科學家成功製備重堆疊的二硫化鉭超導薄膜材料—新聞—科學網
    重新組裝的二硫化鉭薄膜打破了原母體的晶體結構,形成了豐富的均質界面,並獲得了比母體材料更高的超導轉變溫度和更大的上臨界場。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雜誌》。 自1911年超導被發現以來,超導的研究成為凝聚態物理皇冠上一顆最璀璨的明珠。目前超導材料已應用在包括超導電線,醫院使用的超導核磁共振成像儀以及磁懸浮列車等各個方面。
  • 銅基超導體導電性與薄厚無關—新聞—科學網
    原來,塊體的Bi-2212在大氣環境下非常穩定,而單層Bi-2212卻是一種對大氣及環境溫度極其敏感的材料。痕量水就會完全破壞其晶體結構,使其發生不可逆的變質;略微的加熱就會使其結構中用來提供超導所需的載流子的間隙氧揮發,而逃離晶體。
  • 趙忠賢:兩獲「頭獎」的超導院士—新聞—科學網
    這是繼他與物理所同事在1989年「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集體一等獎以來,又一項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國際一流成果。此前,該獎項已連續空缺三年。   《科學新聞》記者有幸在趙忠賢此次獲獎時採訪到他。
  • 室溫超導更上一層樓—新聞—科學網
    來自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家Russell Hemley在2018年8月公開的研究顯示,其團隊合成的氫化鑭(LaH10)超導轉變溫度為260K(約-13.15℃),相關論文即將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 但美中不足的是,Hemley等人的實驗需要在200GPa的超強壓力下進行,且這種化合物的超導特性有待進一步驗證。
  • 《自然—材料》:拓撲相變用於提高熱電優值—新聞—科學網
    熱電材料是一種直接將熱能和電能相互轉換的功能材料,可用於發電和製冷,具有傳統發電機和制冷機難以媲美的優點,如尺寸小、質量輕、響應快、壽命長,環境友好、工作無震動、無噪聲,以及可精確控溫等。其轉化效率由熱電優值確定。研究發現,一旦該值大於3,熱電器件的轉化效率將可能超過30%,這與煤、石油等傳統燃料的轉換效率幾乎相當。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提高熱電優值是熱電研究追求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