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蜻蜓對周圍的動靜很敏感,如果你去追逐拍攝,多半不會如願。但它們有個習性,就是好奇,如果你在它停歇過的地方蹲守,有一定概率可以等到它重新落回原來的落腳點來一探究竟,你可以事先對焦,等它來了就「咔嚓」。
圖2. 蜻蜓喜歡在伸出水面的枝頭上停歇,最好的做法是你站到水裡等它(拍攝者一定要注意安全),也可以借用自拍杆伸到它附近,但有時候對焦會有點困難,偶爾它還會站到你的自拍杆上,讓你乾瞪眼。
這隻霜白蜻蜓是我站在淺水裡拍到的,水面背景很純淨,連翅脈都很清晰。
圖3. 不是所有種類的蜻蜓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接近,譬如這只不常見的小傢伙,我站在水裡跟它轉悠了很久都沒有拍到近照,這時候真的很想念長焦單反……
圖4. 遇到特別敏感的蜻蜓,不要刻意追求抵近拍攝,可以從遠處就開始拍,在慢慢靠近的時候不斷拍攝越來越近的片子,運氣好的話,你可以拍到很好的特寫。
兩點注意:眼睛盯著目標的時候要留意腳下,防止滑倒,大多數手機可是不防水的;注意靠近的節奏,它警覺的時候可以暫停腳步。
圖5. 最終我拍到了這張照片。
圖6. 你怎樣判斷蜻蜓是不是很緊張呢?看這張圖片,它的翅膀舒展,只是在好奇地打量你,表示比較放鬆,還能容忍你靠近。別自作聰明地認為它看不見你,蜻蜓可是視力最佳的昆蟲之一。
圖7. 蜻蜓的翅膀下壓,表示它已經比較警覺了,很多情況下,用相機拍到的都是這樣的姿態。
圖8. 翅膀極度下壓,是一種緊張的狀態。這種情況在普通的拍攝中不很常見,因為如果它覺得緊張就會直接飛走,而我以極緩慢平和的動作靠近,它在緊張的同時還帶有幾分好奇,想要弄清周圍的狀況後再決定去留。遇到這種姿態,你再靠近它可能就會跑了。
圖9. 喜歡在樹叢裡活動的種類,若採用側面拍攝的角度,則給它造成的壓力會相對小一些。記得邊咔擦邊靠近,它們可是隨時會飛走的,連壓翅膀的預兆都不給你。
圖10. 對於實在無法靠近的傢伙,只能選擇一個相對較好的角度,爭取讓拍出來的對象儘可能顯眼一些。當細節成為奢望的時候,就考慮構圖吧。
圖11. 手機鏡頭近攝的景深很短,有時候就面臨對焦的選擇,不一定對焦在眼睛上,你覺得哪個部位漂亮就對焦哪個部位。我對蜻蜓翅膀上的閃光比較著迷,所以故意對翅膀的光斑虛化一些,效果不錯。
圖12. 當你對蜻蜓的拍攝技巧感到有點自信的時候,可以嘗試跟它面對面。蜻蜓的臉部表情有時候是挺逗的。這隻焰紅蜻蜓的臉像一個戴著紅色太陽鏡的小鬍子老頭。
圖13. 你還可以變化一下角度,爭取再靠近一些。這需要很好的肺活量(屏住呼吸),並確保沒有帕金森病(手絕對不能抖,一點都不能)。跟單反拍動物靠鏡頭將目標拉近不同,手機拍攝是靠耐心和技巧拉近目標的距離的。這張圖片的對焦不是很準,在幾公分遠的距離上,我在憋不住要呼出一口氣之前匆匆地咔擦了……呼吸就會把它吹跑的.
圖14. 再來看看蜻蜓家族的小個子成員,束翅亞目的豆娘。
這隻豆娘是我在雨天拍攝的,較低的溫度和溼答答的空氣讓它不願意飛起來,於是給了我接近的機會。
清晨和雨天的蜻蜓比較慵懶,是拍攝的好時機。
圖15. 太細小的目標很難拍得好看,有時候要靠色彩的襯託來增強效果。
圖16. 豆娘比較弱小,常靠不顯眼的體色來隱藏自己,拍攝時要儘量利用背景的色調來襯託主題對象。這個小傢伙的白色軀幹隱沒在粼粼波光裡。
圖17. 稍微壓低一下角度,將豆娘的身體置於深色背景中,效果就好一些了。這個小傢伙的站位有點屌,如果角度再低一點,它的深色翅膀和軀幹就隱沒在深色背景中了……
圖18. 在運用手機外加近攝鏡頭拍攝的時候,由上朝下俯拍微小動物可以將它從背景中清晰地「吊」出來,但這需要一點運氣和技巧:很多小蟲子對來自上方的影子特別敏感(鳥就是那樣接近獵物的);你自己(或手機)的影子會擋住被拍攝目標的光線;有時候不經意滴落的汗珠會嚇跑目標,做這樣小心翼翼的事情,真的會出汗。
圖19. 該小結一下了:蜻蜓是相對比較容易接近的昆蟲,作為飛行捕獵而不是隱蔽突襲的動物,它們不會刻意隱藏自己,大大咧咧的性格加上好奇心,使得我們可以用手機近攝鏡頭拍清它們的細節,有時候它們會因為太靠近鏡頭而超出手機取景屏幕範圍,以至於我們要考慮是橫拍還是豎拍才能將它拍全。
圖20. 這張圖片是我用手機外加近攝鏡頭拍攝的活蜻蜓複眼,我將原圖片其它部分做了裁切,以便顯現複眼的細節,當時它的眼睛幾乎就已經碰到鏡片玻璃了。
這就是前面那張圖片的原圖。不過我還是討了個巧,它的右側翅膀不知在哪裡沾了異物,飛起來吃力,不願輕易飛起來。
圖21. 蜻蜓的幼蟲,水蠆[chài]。由此可以理解蜻蜓為何要「點水」:原來是為了向水裡產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