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教頭水彩畫學習五
一一用明度方式進行景物對比和觀察
在當代繪畫藝術教育體系中,風景寫生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在我看來,其核心是對造型規律和外光寫生規律兩個方面訓練,如何訓練是每一位初學者想要了解的,那些畫面的意境營造則是更高藝術標準,我也講不出來,咱的水平就是個校外輔導老師。訓練一下初學者還是綽綽有餘的,又吹牛了……咱接著回到正題上, 畫一些極小的巴掌大的快速風景是畫寫生入門一種最佳途徑和核心內容。我們面對大自然的包羅萬象,任何一個局部都包含了有數不清的局部細節,而畫好一幅畫的核心,不是畫出這些細節,而是對細節的概括再概括,歸納在歸納。
極小幅的畫幅會逼得我們只用幾筆畫出天空、遠山,近處的土地和樹木,關鍵是所有這些物體各自的輪廓形(色塊)以及這些色塊相互之間的黑白與色彩的差別(即關係)。如果你還能夠準確反映出這些色塊邊緣(虛實)的差別,那麼這些就是畫面的主要的大關係了,這些大關係是今後無論畫多大尺幅,以及何種風格的寫生作業時都不可忽略的核心。
這是一張周莊水鄉照片,這個局部我很喜歡,我用這張給大家作一個明度構圖及色塊繪畫。
寫生的核心是整體觀察,而不是睜大眼睛搜尋每一個物體的細節,正確的觀察方法是咪起眼睛,當你只看到一些黑白關係、色彩關係不同的色塊,而不再是一個個完整而清晰的物體時,便是我們需要反映的影像,
當你如實的畫出了這樣一幅畫時,你會發現那些仿佛不知所云的色塊組成了更加真實的整體視覺影像,而不是存在於我們意識中的一個個有著銳利邊緣的單獨物體,那些單獨物體是基於局部觀察和概念存在,而局部觀察和概念化恰好是在寫生中需要竭力避免的。
風景寫生時,面對豐富的明度變化和強度對比,是課堂寫生訓練無法做到的,景物的魅力主要體現在微妙的虛實層次變化,以及差別極大的黑白強弱變化是需要大量訓練的課題。
這是一張烏鎮的照片,我用單色明度進行演示。
先用鉛筆起一個簡單輪廊線,用茶水狀的明度先畫第二層(第一層是留白)。
這一層是黑、白、灰裡的灰,濃度為咖啡狀也是中間層,這一步是等到第一層幹後再塗,這一層又將第一遍的淺灰突顯出來。
這一步是整個步驟最關健時刻,它是五個階梯裡的老四,我給取名為深灰,當畫面塗上這一層時所有的關係全部到位。該突現的橋和樹冠及兩邊的房屋,己通過明度塊展示出來。
最後這一層是起到畫龍點睛作用,虛實的變化是畫面空間感及物體質感表現的關鍵,也是畫面生動性的核心,由於空氣的存在,物體邊緣的虛實變化是空間、距離變化的重要表現手段,所以畫寫生核心依然是對比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