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韓系LCD企業賣賣賣的步伐持續,中國企業成為最大買家。
6月9日晚間,杉杉股份(600884.SH)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收購韓國LG化學旗下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的LCD偏光片業務及相關資產,基準購買價為7.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4億元)。10日,杉杉股份股價漲停,報收13.76元。
公告顯示,根據公司與LG化學等籤署的《框架協議》,LG化學將在中國境內以現金出資設立一家持股公司,杉杉股份以增資的形式取得該持股公司70%的股權,LG化學持有剩餘30%的股權。
對於上述信息,第一財經記者先後諮詢杉杉股份及LG化學雙方,杉杉股份負責人表示,「一切內容以公告為準」,LG化學的負責人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以理解為是將本公司的部分過剩產能折成股份對外出售。
此外,LG化學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由於杉杉股份此前未從事過偏光片業務,因此LG化學方面計劃先出售70%的股份,並在未來3年內,將其餘30%的股份也逐步出售至杉杉股份,由此LG化學將退出除汽車偏光片以外的LCD偏光片市場。
根據LG化學的2019年年報,該公司生產的LCD關聯產品中,偏光片所佔的比重最大,年營收約為1.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95.15億元),其中有80%以上的產能供應至LG顯示公司(LG Display,下稱「LGD」),用於生產LCD面板產品。
韓國半導體·液晶工程學會會長樸在勤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隨著LG化學將偏光片業務出售至杉杉股份,意味著LG集團旗下子公司與LCD業務的「脫鉤」基本完成。
今年1月,LGD社長鄭浩榮(音譯)在接受部分媒體採訪時透露,作為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的執行舉措,將在年底前關閉位於韓國本土,用於生產電視的LCD面板工廠。
此後,為LGD提供原材料的LG集團其他子公司也在逐步出售相關產業鏈。
2020年2月,LG化學曾宣布將彩色光刻膠事業部位於中國境內的部分產能,以人民幣3.34億元的價格出售至雅克科技(002409.SZ)旗下子公司斯洋國際有限公司。
除了LGD以外,另一家生產LCD面板的韓系企業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也在今年3月宣布,從2020年第四季度起,在韓國本土及位於中國蘇州的工廠停止生產LCD產品,而該公司在去年10月就開始關閉位於韓國本土的部分生產線,逐步轉換成QD-OLED面板的生產。
這也意味著,兩家韓系企業均將停止LCD面板的生產及供應,並退出在該市場的競爭。
近年來,LCD市場的「中進韓退」趨勢較為明顯。據韓國半導體·液晶工程學會的預測,到2023年,在全球面板市場上,中國企業的市場佔有率將達58%,並預測2022年前中國還將設立19家8~10.5代線的大型面板廠,其產品的生產成本僅為韓系工廠的1/3~1/5。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AVC發布的《電視面板全球出貨月度數據報告》,自2017年京東方超越LGD,成為LCD面板市場出貨量第一名後,中韓頭部企業間的市佔率差異逐年擴大。
由於全球LCD面板的供應擴大,導致產品逐步進入價格競爭階段,對於內需市場受限、供應鏈封閉的韓系企業更加不利。
Omnia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球電視整機出貨量同比下降0.7%,面板廠整體庫存也在今年4月達到歷史高點。
受此影響,全球LCD面板價格自2019年7月達到頂峰後,出現快速下降。以65英寸4K面板為例,2019年7月的單價為195美元,而2020年5月的單價僅為166美元。
渤海證券分析師王海強認為,在市場出現大規模過剩的背景下,一些希望把握韓系企業退出後市場機會的中資企業,轉向控制核心原材料,以獲得可能出現的市場紅利。
根據杉杉股份的公開信息,該公司主營業務為新能源、電池及電子機械。王海強認為,若參照國內偏光片產量最大的三利譜(002876.SZ)的盈利情況,交易標的營收和息稅前利潤分別是三利譜的6.8倍和14倍,而交易價格僅為三利譜市值的1.53倍,因此本次收購的價格堪稱「白菜價」,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杉杉股份急於「吃下」全部的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