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地球生病了?2020年天災如此頻繁,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年聽過最多的話,無非是「2020年這是怎麼了」,「2020年的目標就是活著」。今年確實是一個不平凡的年,從開年之初,各種各樣的災難性新聞接踵而至。2020年的開年,澳大利亞山火、西班牙大暴雪、菲律賓火山噴發、東非蝗災、新型肺炎。儘管科技在發展,醫療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可是當自然災害,病毒來襲的時候,我們才發現自己並沒有那麼強大的力量。或許,很少有人注意到《流浪地球》中這段話:「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當電影中的場景如今似曾相識。或許,這就是地球給予人類的警示。
在地球的歷史大洪流中,都有著生命的存在,這些存在有一些仍跟人類同處於同一地方,有的卻早已湮滅在這一眼望不到底的歷史更迭中。不說45億年間發生過幾次地球大爆發,就先說說近6億年前的這五次大滅絕,就可以從中看出地球如果真的想要自愈,人類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的。
第一次大滅絕發生在奧陶紀末期。距今4.4億年前,這一次大滅絕的原因可能有兩種,其一是傳說中的冰河時期席捲全球,海底生物大多數都因此滅絕;其二便是有一種極超新星的伽馬射線重創了地球臭氧層,地球防禦系統變得薄弱,使得生物無法繼續生存。這一次滅絕使得86%的生物滅絕,其餘生物即使活下來了也隨著環境變化進行了進化。
第二次大滅絕發生在泥盆紀末期,距今大約3.7億年前。在這一時期,森林陸地已成規模,海洋不再佔據地球大量面積,但這次的滅亡仍然針對海洋生物。據統計,泥盆紀末期大滅絕主要滅絕生物多是腕足動物、三葉蟲與造礁生物。而滅絕原因則可能是全球寒化、海底火山噴發所導致的海平面變化和海洋缺氧事件等。
第三次大滅絕發生在二疊紀末期,距今在2.5億年前。這次生物大滅絕是地球最為嚴重的一次大滅絕,由於這次的滅絕,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都幾乎消失。基本96%的生物都消亡於這次大爆發中。而滅絕的原因主流說法是巨大隕石墜落地球使得陸地生物被衝擊滅絕,海洋生物則因為高溫無法生存而一一消亡。
第四次大滅絕發生在三疊紀末期,距今大約2億年前。這一時期的滅絕從總體來看,似乎是地球本身進行一次生物大換血,這次大滅絕過後,恐龍的身影才逐漸顯現在地球之上。恐龍世界也隨之到來。
第五次大滅絕是大多數人比較熟悉的白堊紀末期,距今大約6500萬年前,是距離如今最近的一次大滅絕,這次的大滅絕使得稱霸了6500萬年的恐龍生物滅絕了,只有少數生物進化生存了下來。造成這次滅絕的原因主要說法是小行星衝撞地球引起的災難性生物滅亡。
縱觀這近6億年前的幾次大滅絕可以發現,地球自身似乎具有自愈功能,即在幾億年或者幾千萬年便會開始啟動自愈功能,把地球上一切不利於發展的生物一鍵清除。而今年的種種徵兆,似乎就是地球給予我們的警示。至於會不會真的有那麼一天到來,似乎並不是人類能夠預知的。人類如今能做的,只有善待地球,善待大自然。
對於2020年天災如此頻繁,究竟是怎麼回事?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關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