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屆牛津劍橋蘇浙校友會「西湖論劍」高峰論壇順利舉行
尤瓦爾•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預言,在溫飽問題被攻克之後,人類正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神」。對生命的關照、對科技的探索,正在成為人類不懈的追求。
9月9日,由牛津劍橋蘇浙校友會主辦的首屆「西湖論劍」高峰論壇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行。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浙江大學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教授圍繞「生物醫學未來」和「量子科技時代」兩大極具未來感的前沿話題進行交流探討。
中醫藥走向世界
已有66項中成藥獲得歐盟藥典認可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在學界一直是一個爭議話題。在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憑藉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中國政府對中醫藥的扶持力度駛入快車道。2016年,國務院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施行,中醫藥的發展迎來新的春天。
劍橋大學藥理系教授、血管新生和天然藥物實驗室主任樊臺平一直致力於中醫藥的研究與推廣。他在論壇現場對中醫藥的研究前沿與進展作了深入淺出的報告,介紹了當前國際上在中醫藥相關領域的研究概況,探討了人參、丹參、三七、當歸等中藥對血管生成的影響,並揭示了人參皂苷具有的雙向調節血管生成的作用,讓大家對中醫藥的原理和功效有了基本認知。
樊臺平教授
「中醫藥在西方也有悠久的歷史。」樊臺平提到,早在16世紀,中國偉大的醫藥學家、《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出生之前,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就十分重視和熱愛草藥研究,當時英國甚至已經有了「草藥師」這一職業。所以中醫藥在西方是有一定認知基礎的。明年(2018年),在英國國家植物園會還將舉行紀念李時珍五百華誕的盛典。
作為在英國包括歐盟範圍內推廣中醫藥文化的積極促進者,樊臺平表示,目前,已有66項中成藥獲得歐盟藥典認可。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讓中醫藥更加靠近主流科學界,進入主流科學的舞臺。
之後,浙江大學教授董雪兵從「一帶一路」倡議的宏觀視角,解讀了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大背景;浙江大學教授田景奎以艾草和暖寶寶相結合解決女性痛經問題等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闡述了中醫藥的實踐應用之路,呼籲推進中醫藥在大健康領域的深入應用和持續發展。劍橋大學博士顏菁從中醫藥商業化、產業化的視角,強調了推動中醫藥標準化建設的必要性。
量子密碼將不可破譯
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在中國誕生
醫藥的進步,正在使人類壽命的延長成為現實。相較之下,科技的發展,更像是一把雙刃劍。
作為量子密碼學的發明者之一,牛津大學量子物理學教授阿圖爾•艾克特(ArturEkert)在過去20多年中一直在探索量子學與密碼學的融合。他從古代裹著羊皮紙的密碼棒講起,通過信息保密方式的歷史演變,將量子密碼學的奧妙娓娓道來。
阿圖爾·艾克特(ArturEkert)教授
這個自帶「黑科技」屬性的領域,其實跟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關。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保護個人隱私。我們所有的網絡通訊、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電子金融、個人信息等,都需要經過加密。
艾克特教授表示,目前常規的信息安全性,僅僅是建立在數學問題的難度上。簡單點說,當前最有影響力和最常用的加密算法,就是用兩個非常大的質數的乘積來建立密鑰。這兩個質數是保密的,但是他們的乘積——一個非常長的二進位數則是公開的。如果這樣的算法公之於眾,網上交易將崩潰,金融交易和絕密的政府通信會曝光。
未來,我們將進入到一個量子資訊時代。基於測不準原理的量子密碼,將會在網絡通信安全方面得到廣泛應用,它可以保證密鑰完全隨機、不可預測,而且無法破解。同時,破譯當前這類基於因數分解的經典密碼學信息將成為很簡單的事情。
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作為世界首臺光量子計算機研發團隊成員,向大家講解了量子力學的獨特魅力。他提到,《西遊記》中孫悟空的七十二變與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相似,分身術和筋鬥雲則揭示了量子疊加和糾纏的特性,讓聽眾印象深刻。
據了解,主辦方希望通過此類公益分享、科技普及,更好地連接中西方科技文化,鼓勵創新,讓更多人有機會深入了解前沿學科,預見未來。
主要嘉賓簡介:
樊臺平,劍橋大學藥理學系教授、血管新生和天然藥物實驗室主任,國際中醫藥規範研究學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香港浸會大學、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榮譽教授,西北大學、陝西省「百人計劃」特聘教授。
阿圖爾·艾克特(ArturEkert),英籍波蘭裔牛津大學數學研究所量子物理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量子技術中心(CQT)主任。他被稱為量子密碼學的發明者之一。2016年當選為皇家物理學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