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國際交流工作,加強與英國高校的合作,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師生團組於8月23日至29日赴英國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Oriel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和劍橋大學麥格達倫學院(Magdalene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訪問,並聯合舉辦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首屆歐洲論壇活動。本次論壇以「『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Glob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Belt & Road」)為主題,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與世界經濟發展形勢,深入探討了「一帶一路」倡議與其帶來的世界各國合作發展新機遇。
論壇現場
本次出訪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董志勇教授帶隊,副院長張輝教授、副院長秦雪徵教授、院長助理陳儀副教授、王躍生教授、葉靜怡教授、張博教授、周建波教授、蘇劍教授、北京大學留學生辦公室副主任李慧芬與經濟學院10名學生代表等隨團前往並出席論壇。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院長尼爾·門多薩(Neil Mendoza),副院長兼財務主管威爾夫·史蒂芬森(Wilf Stevenson),奧利爾學院暑期課程主任、環識國際CBL執行長杜米尼克·萬納爾(Dominik Wanner),經濟學家安德魯·法羅(Andrew Farlow),以及四川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蔣永穆教授、副院長鄧翔教授及龔勤林教授等作為嘉賓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8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首屆歐洲論壇主論壇在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哈裡斯講堂順利舉辦,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師生代表、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師生代表、四川大學教師代表以及部分北京大學傑出校友參加論壇活動。論壇由秦雪徵主持。秦雪徵簡要介紹了論壇的舉辦背景和目的,並對與會的嘉賓和校友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在中美貿易摩擦激化、世界保守主義和民族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跨文化溝通與合作顯得尤其重要。本次論壇將致力於構建促進中歐學術界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進而推動雙方經濟合作邁上新臺階。
董志勇首先發表了開幕致辭。他由一組表現過去4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數據切入,用五個「轉變」總結中國經濟發展取得成功的五個主要原因:由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經濟體制,由封閉經濟轉為開放經濟,由中央動員轉為地方競爭,個人權益由政府保護轉為產權保護,資源分配由政府官員轉為企業家。他指出,在巨大的經濟成就背後,中國經濟面臨著三個長期挑戰,包括經濟結構如何轉型、如何切實提高人民的真實收入水平、如何建立一個惠民和普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而在短期裡,消費增長放緩、投資增長減弱、製造業增長遲滯、行業和區域間不平衡加深、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債務問題加劇、資本市場縮水、融資成本高、產權歧視導致私營企業危機感以及金融體系脫實向虛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董志勇發表開幕致辭
尼爾·門多薩發表歡迎致辭。他首先向由董志勇帶隊的經濟學院代表團表示誠摯的歡迎。他認為,在當前的背景下召開論壇探討「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問題是相當必要的。他充分肯定中國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包括英國在內的整個世界必須加強和中國的思想交流和經濟合作,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尋找新的發展可能,與中國一道為世界的共同繁榮做出貢獻。他指出,從學術交流的層面看,八年來奧利爾學院積極與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開展合作,儘管中英兩國如同兩所學院一樣彼此存在諸多差異,但我們都擁有對未來的美好願景,也必將在未來進行更深入的合作交流。他引用一句奧利爾學院傳頌的格言作為結語送給歐洲論壇:砥礪進取,銳意創新(Keep initiative, and pursue the sharp innovation)。
尼爾·門多薩發表歡迎致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與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合作籤約儀式
開幕致辭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舉行了合作籤約儀式。董志勇和尼爾·門多薩分別在合作書上簽字,並交換了紀念品。
在簡短而莊重的籤約儀式後,論壇進入主題演講環節。蘇劍、鄧翔、杜米尼克·萬納爾、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姚奕和安德魯·法羅分別進行主題演講。
蘇劍作主題演講
蘇劍分享了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新框架。他指出,新凱恩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框架對當下的經濟環境分析已經存在滯後,必須將創新動力、市場開放等概念更有效地引入宏觀經濟分析中。為此他提出了總供給—總需求—市場環境三維調控理論。
鄧翔作主題演講
鄧翔聚焦中國區域發展政策的歷史脈絡和效果問題。他指出,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實現「奇蹟」,與全國統籌下的區域均衡發展政策和各個定向扶持政策密不可分。
杜米尼克·萬納爾講述了「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協會經貿合作(ASEAN)的情況。他從合作的歷史源流、目前形勢、未來發展三個層次依次進行了介紹,並強調中國未來的經濟潛力巨大,對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巨大。
杜米尼克·萬納爾作主題演講
姚奕重點探討了中國車輛保險市場化改革對保險公司市場競爭力的促進作用。她指出,近年來中國保險市場快速發展,而這一切與中國的市場化改革密切相關。她的研究充分證明消除監管和推進市場化改革釋放了保險市場的活力,促進保險公司的發展,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競爭力。
姚奕作主題演講
安德魯·法羅則以「地球健康」為主題,介紹了「一帶一路」促進世界環保事業的貢獻。他認為,中國國內的環保標準和環保政策實施力度具有極高水平,如果能夠藉助「一帶一路」將這些標準和政策在沿線國家,將會極大推進世界環保事業。
安德魯·法羅作主題演講
在主題演講後,蔣永穆發表閉幕致辭。他用「感激」「感悟」「感動」三個詞來總結對於歐洲論壇成功舉辦的感受。他感激於北京大學與牛津大學強強聯合,呈現出這樣一次精彩的論壇,給予了大家這次文化和學術交流機會;感悟於英國校園文化的深邃,並聯想到牛津、北京與四川的文化相通之處;感動於每位到場嘉賓和工作人員辛勤的付出,並祝福未來的論壇能夠越辦越好,中英學術和文化交流繼續深入。
蔣永穆發表閉幕致辭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師代表團和與會外賓合影
同時,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牛津與劍橋分別舉辦了多場學術交流活動。8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舉辦了本屆歐洲論壇的第一場學術交流活動。龔勤林主持活動。高明、郝煜、崔巍和張博等人先後就中國創新力的發展、16-19世紀中國國家能力的變化、幸福感和信任感對家庭金融決策的影響以及自然資源中OLG模型的均衡效率等問題匯報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在場師生就中國創新問題、國家能力衡量問題、幸福感的測度問題、OLG模型均衡狀態下的效率標準問題等展開了激烈的討論。8月27日上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在劍橋大學麥格達倫學院開展本屆歐洲論壇第二場學術交流活動。陳儀主持本次活動。王熙、季曦、李權和周建波等人分別就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應用、新生態經濟學構想、全球貿易中增值產品空間的新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的回顧與展望等問題匯報各自的研究成果。在場師生就人工智慧、全球生產價值鏈等各自關注的話題與匯報者進行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本屆海外論壇暨首屆歐洲論壇活動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加快國際合作進程的又一次積極探索,論壇期間經濟學院先後與牛津大學奧利爾學院、劍橋大學麥格達倫學院、倫敦大學學院經濟學系等達成了合作共識,這使得經濟學院的國際化建設往前邁進重要一步。與此同時,本屆論壇活動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師生走出國門、了解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與國際留學者對話創造了良好的國際化學術交流平臺,極大地拓展了學院師生的國際視野,加深了學院師生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與理解,為擴大並提升經濟學院的國際影響力與國際化水平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