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題 選擇題——「冰海嘯」

2021-02-06 卓越堂地理

尼亞加拉河自伊利湖流出,注入安大略湖,全長約56千米,為美國與加拿大的界河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就位於該河上,受侵蝕作用影響,瀑布位置不斷後退,並可能完全消失。2019年2月26前後,一場強大的風暴使得漂浮在尼亞加拉河口的冰塊破碎溢出,湧上岸邊和道路上形成近9米高的冰塊牆,使得紐約州北部造成了罕見的「冰海嘯」現象。結合下圖回答3-5題。

3.下列關於尼亞加拉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平原,流速緩慢  

B.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

C.河流含沙量小        

D.主要補給水源為雨水

4.下列關於「冰海嘯"的敘述正確的是

A.冰海嘯就是凌汛     

B.其形成與颶風有很大關係

C.移動速度慢,危害大  

D.與五大湖的加溫加溼作用有關

5.20世紀50年代,加美兩國從瀑布上遊將佔尼亞加拉河總水量的1/2~2/3的水引流到各自的水庫,用於發電。則這些水利設施對環境的影響有

A.給當地旅遊業發展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B.有效地緩解了加拿大的能源短缺

C.為當地冬小麥的生產提供灌溉水源

D.減緩了瀑布的後退速度

【答案】

1.C  2.C  3.D

【詳解】

1.試題分析:這組試題,較好地考查了區域地理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考生通過觀察圖表和解讀材料,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缺陷是知識點比較零碎,考生很容易由於粗心大意造成非智力因素的錯誤,能力立意稍有欠缺。材料中形成瀑布,說明落差大,不是平原,流速快,A錯誤。河流主要由湖泊補給,水量平穩,水位季節變化較小,B錯誤。有些考生會誤認為落差大,侵蝕厲害,含沙量大,其實不然。泥沙已經在湖泊中沉澱,被湖泊截留,類似於剛果盆地對剛果河泥沙的截留。另外,數萬年的瀑布侵蝕,原有河床的泥沙大部分已經被侵蝕掉,綜上,河流含沙量小,C正確。主要補給水源為湖泊水,D錯誤。

2.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冰海嘯是河流中巨大冰塊由於外力作用溢出河床,破壞岸邊。而凌汛是下遊的冰塊阻塞河道造成河水泛濫,A錯誤。颶風是發生在熱帶洋面上的熱帶氣旋,風速很大,而該地緯度較高,B錯誤。由於下遊冰塊阻塞河道,移動速度慢,才使得大風暴把其吹到岸邊,C正確。五大湖的加溫應該會使其加速融化,加溫加溼是對岸邊氣候的影響而不是對海冰影響,D錯誤。

3.試題分析:關鍵詞是對環境的影響。修建水庫水電站,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A錯誤。緩解能源短缺屬於經濟社會影響,B錯誤。緯度高,冬季寒冷,熱量不足,應為春小麥,C錯誤。從瀑布上遊引水,瀑布水量減少,使瀑布溯源侵蝕減弱,減緩了瀑布後退速度,屬於生態環境影響,D正確。

 卓越堂地理延伸:

冰海嘯,亦稱冰壅,是指大量的冰從湖或海中湧上陸地的現象。冰壅會摧毀沿岸建築。

他們可能是由洋流、強風或者溫度劇烈變化導致的, 其高度可達12米(39英尺),雖然一些時候被稱為"冰海嘯", 但其成因更像是某些冰山。據目擊者描述,這種現象伴隨著巨大的類似火車或者雷聲的轟鳴。

 


相關焦點

  • 【每日一題】「冰海嘯」
    2019年2月26前後,一場強大的風暴使得漂浮在尼亞加拉河口的冰塊破碎溢出,湧上岸邊和道路上形成近9米高的冰塊牆,使得紐約州北部造成了罕見的「冰海嘯」現象。結合尼亞加拉河位置圖及文字信息。完成下列小題。
  • 一日一題 選擇題——「地上懸河」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影響黃河下遊泥沙年平均沉積速率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年降水量B. 地形地勢C. 年平均氣溫D. 植被覆蓋率2. 距今5000年左右,黃河下遊泥沙年平均沉積速率發生了突變,顯示A. 氣候從暖溼向冷幹轉變B. 大規模農田的開墾C.
  • 一日一題 選擇題——錮囚鋒
    A.
  • 一日一題 選擇題——太陽輻射強度
    下圖是北京、成都、昆明和上海四城市的太陽輻射年變化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 你見過內陸海嘯嗎?還是冰做的
    這種大量的冰一起向著岸邊湧動,看起來非常恐怖的景象,被稱為「冰海嘯」,也叫做「冰壅」(yōng)。當海嘯到達近岸淺水地帶時,海浪會急劇增高,可以達到數十米,形成巨大的「水牆」。全球來看,海嘯發生的區域和地震帶大致保持一致。
  • 中國罕見的「冰海嘯」,在加拿大更為常見,其高度可達12米
    海上的國家和海邊的城市應該對海嘯比較熟悉,這種自然災害看起來壯觀是因為它能形成幾十米高的水牆,但據說是自然災害,其危害也很大,如果發生大海嘯,淹死一個城市不是問題,日本不是經常被海嘯摧毀嗎?但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海嘯有點不同。
  • 一日一題 選擇題——歐洲白鸛
  • 高中物理「選擇題」不丟分?吃透這500題,讓你快速解題!
    高中物理是理綜試卷中最難的科目,理綜卷分數低最大的原因就是物理拿不到分,選擇題做不對,解大題完全沒思路。如果物理想拿分一定不能忽略的就是「選擇題」,理綜滿分300分,物理佔110分,其中物理選擇題佔8道(其中有3道是多選),每道題分值到到6分。
  • 2019全國卷II高考物理必考20題,第六題:牛頓第二定律,選擇題
    尤其是2015年的壓軸大題可以說是這些年最難的一道題目。兩體相對運動的問題,對於相對運動、摩擦力和牛頓第二定律都需要由很好的理解,對於建立圖象、利用公式,尤其是位置空間關係都需要熟練應用,所以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非常好的題目。這種題目由於涉及到多體,所以平常的題海戰術是沒有什麼用的。
  • 怎麼秒殺地理選擇題,高考地理選擇題答題技巧
    即按照題幹要求排除說法正確的選項,這裡的「正」是指說法正確的選項,這主要是針對要求選出說法錯誤、不準確或不符合事實的一項的高考地理選擇題。要做好這類試題首先要仔細審題,切記粗心大意。因為在這類試題中,說法正確的選項反倒是不符合題幹要求的,是「錯誤」的選項3、代入法對於高考地理計算型選擇題或者地理事物關聯型選擇題,有時解答比較麻煩,就可以採用代入法,將四個選項帶入題目或者圖中進行逐一驗證,最後得出答案。4、圖解法對於地理學科中的無圖考圖題,圖解法是最好的解題方法。
  • 高考理綜真題選擇題90分,錯了一道簡單題總結
    今天有網友說他做了一下2018年的全國一卷,選擇題分數得了90分,對於理綜選擇題總分126分,可以說是比較差的,理綜總分很難上200分。生物錯兩道,化學錯兩道。物理選擇題還可以錯了兩個。然而我一看16題是最不應該錯的,對於這張試卷16題應當算一道簡單題。他還反應說16題他做的時間是比較久的。
  • 特殊值法做二次函數的一題多結論性問題,輕鬆突破選擇題的壓軸題
    (原創作者:李木子老師)近些年的中考數學試題命題,難點分散,各個題型都有難度題,選擇題型的最後一題,一般是第12小題,經常是與二次函數圖像有關的小型壓軸題,問題均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這類題型均有多個正確結論
  • 中考數學:最後的選擇題、幾何或函數壓軸題,哪一道讓你崩潰?
    比如最後一道選擇題或填空題,最後一道大題(單壓軸題)或最後兩道大題(雙壓軸題)。所需的時間佔據中考時間的35%以上,所佔分值卻只有25%不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讓眾多學生崩潰。那麼,最後的選擇題或填空題,幾何壓軸題與二次函數壓軸題,哪一道讓你崩潰呢?
  • 加拿大驚現12米高「冰海嘯」!巨大冰牆如怪物喪屍越爬越高砸向民眾...
    嘿嘿,這是一種近年在加拿大出現的奇異現象。海嘯就是海水組成的大浪一波一波往前推進,那冰海嘯自然也如此,不過大浪的成分則由「海水」變成了「冰」! 最近在加東五大湖地區,冰海嘯又出來做妖了!這回的冰海嘯來勢之猛陣勢之誇張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 高中物理一日一題(81) 交流電的產生原理
    高中物理一日
  • 每日一題地理選擇題
    據此完成5~7題。5.據題中信息推測,該省區最不可能是( )A.寧夏 B.甘肅C.陝西 D.福建6.影響三流域植被發育程度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年降水量.並且年降水量差異並不大,不足以造成題中的植被差異。7.丙流域,無作物,原因。基礎知識做法:丙處降水量510,乾旱的劃分標準是200.排除A。同時也沒有達到800,所以不存在多陰雨天,排除D。影響植被因素是降水和溫度,510降水豐沛,所以只能是溫度。選B。
  • 高中物理:選擇題專項訓練500題,考前做一遍,選擇輕鬆拿滿分!
    在高考理綜中真正能拉開分數距離的是「選擇題」,其中生物和化學相對容易解答而物理就成為同學最痛疼的題型,物理選擇題分為兩種題型:單選和雙項。從近幾年的高考試題看,選擇題的難度係數較低,考查的考點相對穩定單一。但雙項選擇題的難度大,涉及的考點較多,你有一個知識點不會可能會導致你「滿盤皆輸」。
  • 高中物理選擇題秒殺法 快速答完物理選擇題
    高中物理選擇題秒殺法 快速答完物理選擇題高考是一場實力的較量,更是技巧的博弈。參加高考的考生不僅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更是要掌握一些答題搶分的技巧。技巧是當理論基礎達到一定水平之後自然生成的技能,下面小編準備了一些秒殺物理選擇題的技巧,希望同學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 初中生物答題技巧:選擇題有哪些類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生物答題技巧:選擇題有哪些類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 組合型選擇題題型特點   組合型選擇題也叫複合型選擇題,這類題型考查容量大,信息範圍廣,往往圍繞某一知識點或知識塊,多角度、多層次的對考生的基礎知識以及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查。
  • 聽說過「冰海嘯」嗎?加國的冬季真是無所不能!
    求一旁經過的車輛的心理陰影面積,路走得好好的,差一點就被雪活埋。這一驚人的自然現象被稱作「冰嘯」(ice tsunami),也叫冰壅,或稱冰海嘯,是指大量的冰從湖或海中湧上陸地的現象,可能是由洋流、強風或者溫度劇烈變化導致的, 冰牆高度可達12米(39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