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亞加拉河自伊利湖流出,注入安大略湖,全長約56千米,為美國與加拿大的界河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就位於該河上,受侵蝕作用影響,瀑布位置不斷後退,並可能完全消失。2019年2月26前後,一場強大的風暴使得漂浮在尼亞加拉河口的冰塊破碎溢出,湧上岸邊和道路上形成近9米高的冰塊牆,使得紐約州北部造成了罕見的「冰海嘯」現象。結合下圖回答3-5題。
3.下列關於尼亞加拉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處平原,流速緩慢
B.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
C.河流含沙量小
D.主要補給水源為雨水
4.下列關於「冰海嘯"的敘述正確的是
A.冰海嘯就是凌汛
B.其形成與颶風有很大關係
C.移動速度慢,危害大
D.與五大湖的加溫加溼作用有關
5.20世紀50年代,加美兩國從瀑布上遊將佔尼亞加拉河總水量的1/2~2/3的水引流到各自的水庫,用於發電。則這些水利設施對環境的影響有
A.給當地旅遊業發展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B.有效地緩解了加拿大的能源短缺
C.為當地冬小麥的生產提供灌溉水源
D.減緩了瀑布的後退速度
【答案】
1.C 2.C 3.D
【詳解】
1.試題分析:這組試題,較好地考查了區域地理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考生通過觀察圖表和解讀材料,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問題。缺陷是知識點比較零碎,考生很容易由於粗心大意造成非智力因素的錯誤,能力立意稍有欠缺。材料中形成瀑布,說明落差大,不是平原,流速快,A錯誤。河流主要由湖泊補給,水量平穩,水位季節變化較小,B錯誤。有些考生會誤認為落差大,侵蝕厲害,含沙量大,其實不然。泥沙已經在湖泊中沉澱,被湖泊截留,類似於剛果盆地對剛果河泥沙的截留。另外,數萬年的瀑布侵蝕,原有河床的泥沙大部分已經被侵蝕掉,綜上,河流含沙量小,C正確。主要補給水源為湖泊水,D錯誤。
2.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冰海嘯是河流中巨大冰塊由於外力作用溢出河床,破壞岸邊。而凌汛是下遊的冰塊阻塞河道造成河水泛濫,A錯誤。颶風是發生在熱帶洋面上的熱帶氣旋,風速很大,而該地緯度較高,B錯誤。由於下遊冰塊阻塞河道,移動速度慢,才使得大風暴把其吹到岸邊,C正確。五大湖的加溫應該會使其加速融化,加溫加溼是對岸邊氣候的影響而不是對海冰影響,D錯誤。
3.試題分析:關鍵詞是對環境的影響。修建水庫水電站,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A錯誤。緩解能源短缺屬於經濟社會影響,B錯誤。緯度高,冬季寒冷,熱量不足,應為春小麥,C錯誤。從瀑布上遊引水,瀑布水量減少,使瀑布溯源侵蝕減弱,減緩了瀑布後退速度,屬於生態環境影響,D正確。
卓越堂地理延伸:
冰海嘯,亦稱冰壅,是指大量的冰從湖或海中湧上陸地的現象。冰壅會摧毀沿岸建築。
他們可能是由洋流、強風或者溫度劇烈變化導致的, 其高度可達12米(39英尺),雖然一些時候被稱為"冰海嘯", 但其成因更像是某些冰山。據目擊者描述,這種現象伴隨著巨大的類似火車或者雷聲的轟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