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白鸛為大型、長距離遷徙性鳥類,以軟體動物、昆蟲等為食,通常在河流、湖泊、沼澤附近的稀疏樹木上築巢。每年初春,它們從非洲南部遷回歐洲西部。荷蘭(圖中④地)是其重要的傳統回遷地。下圖為歐洲白鸛初春遷徙路線示意圖。讀圖,回答下題。
(1)歐洲白鸛( )
A.飛離①地時,當地正值多雨季節
B.從①飛行到②過程中地表植被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水分
C.由②飛至③是受大氣環流的影響
D.回遷過程中③地晝長先變短後變長
(2)關於白鸛遷徙途徑地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地7月雨熱同期,盛產柑橘
B.②地位於板塊生長邊界,多發地震
C.③地位於低緯地區,熱量充足
D.④地地勢低平,多沼澤溼地
(3)20世紀90年代前,荷蘭使用風車「抽水造陸」大力發展高產農業。荷蘭( )
A.主要發展的農業生產類型為畜牧業
B.使用風車抽水是因為其受西北季風控制時間長
C.發展高產農業的優勢是勞動力豐富且廉價
D.抽水造陸導致沼澤溼地減少,歐洲白鸛棲息地減少
【答案】:
(1)C; (2)D; (3)D
【解析】:
(1)①地是地中海氣候,初春不是其多雨季節,A錯誤;從①飛行到②過程中地表植被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熱量,體現了緯度地帶性,B錯誤;由②飛至③是受西風帶的影響,也就是大氣環流的影響,C正確;回遷過程中③地晝長先變短,D錯誤。故選:C。
(2)①地位於非洲西南部,是地中海氣候,雨熱不同期,A錯誤;②地位於板塊消亡邊界,多發地震,B錯誤;③地位於歐洲南部,屬於中緯地區,C錯誤;④地位於歐洲西部,地勢低平,多沼澤溼地,D正確。故選:D。
(3)荷蘭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荷蘭使用風車「抽水造陸」大力發展高產農業。將大量沼澤排水改為農田,農田規模擴大,歐洲白鸛生存空間減小,棲息地減少。D選項正確;荷蘭發展高產農業主要是發展種植業,A選項錯誤;荷蘭位於中緯度地帶,受中緯西風影響,該地不受季風影響,B選項錯誤;荷蘭經濟發達,勞動力素質高,勞動力價格高,C選項錯誤。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