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候鳥遷徙路線的因素。
A. 海陸風是指 陸地與海洋之間由於熱力差異產生的風,白天為海風,夜晚為陸風。風向與白鸛遷徙路線垂直,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候鳥的遷徙。A錯誤;
B. 答案一般會從材料中得來,材料與圖並不能體現白鸛遷迴路線與天敵的關係,B錯誤;
C. 棲息於開闊的沼澤和潮溼草地。步行時舉步緩慢,休息時常以一足站立。飛行慢。由圖可知,白鸛在遷回的過程中沿著非洲西海岸線飛行,海岸線附近有沿海溼地,可供白鸛捕食、飲水和休憩,符合白鸛的生長習性, C正確;
D. 非洲內陸有大面積的沙漠,熱帶雨林等不適宜人類生存,人口相對較少,人類活動較少,①到②線路沿海岸線分布,沿海人口相對較多,同時由於沿海的船隻活動,人類活動幹擾更大,D錯誤。
2.B 本題主要考查大氣環流相關知識。
A.由圖中看,從②地直接到④地比②地經③地再到④地飛行距離更近,A錯誤。
B.從②地繼續前行,受盛行西風的影響,北半球的西風為西南風,白鸛主要通過滑翔飛行,有可能少部分白鸛受強大西風影響,向東偏離了路線,出現到達③地後再返回④地的情況,B正確。
C.候鳥的遷徙路線是長久習慣形成的,路線一般比較穩定,沒有特殊的原因,鳥類不會出現開闢新遷徙路線的情況,而且材料中也沒有相關提示信息出現,C 錯誤。
D.該線路不僅距離遠,而且從③地再抵達④地屬於逆風飛行,更費力,D錯誤。
3.D 本題主要考查影響鳥類飛行的因素。
A.大面積的森林和水域生物多樣性更豐富,食物更充足,更易覓食,A錯誤;
B.考生此題容易選錯,是因為覺得狹窄的地方有狹管效應,風力較大,但是這與避開大面積的森林和水域無關,不符合題意。由上題可知,盛行西風風力較大,易將白鸛吹離傳統遷徙路線,且一天中風力的大小並不隨時間固定變化,而白鸛每天遷徙時段相對固定,B錯誤;
C.考生此題錯誤的原因是受固有觀念的影響。10:00—15:00是一天中氣溫升高的時候,多數天氣是晴朗的,但不能絕對化,天氣每時每刻 也是變化的,該時段不一定晴朗,且10:00—15:00是氣溫上升的 時段,空氣對流顯著,天空中的雲量較多,同時,又在狹窄的地方,飛行視野不一定好。C錯誤;
D.由題可知,歐洲白鸛在遷徙過程中主要通過空氣浮力滑翔飛行以節省體力,歐洲白鸛每天遷徙時段多在10:00-15:00,此時是白天升溫的時段,空氣受熱上升利於白鸛飛行,但森林和水域升溫慢,表現為下沉氣流,不利於飛行,所以選擇避幵廣闊的森林和水域,並在一定要經過時尋找最狹窄地方通過,加大風速,節省體力。D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