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的最好例子,體現在了550萬平方公裡的亞馬遜雨林

2020-09-05 雨佳傳媒資訊

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大西洋的東岸,面積550萬平方公裡,佔全球整個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有一個說法稱,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因為它提供了大氣層中氧氣來源的10%或20%。

博德萊(Bodélé)窪地,位於大西洋西岸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面積僅1萬平方公裡,不到亞馬遜雨林的0.2%。

博德萊窪地和亞馬遜雨林,一個在非洲,一個在南美洲;一個在大西洋西岸,一個在大西洋東岸;一個小得可憐,一個大得驚人,怎麼看,它們都是風馬牛不相及,沒有任何可能聯繫在一起。


然而,它們卻真的緊緊聯繫在了一起。博德萊窪地扇動一下翅膀,就會在4000多公裡以外的亞馬遜雨林形成一場巨大的蝴蝶效應,影響著整個雨林的繁榮興衰。

最重要的生命元素——磷

要說博德萊窪地的蝴蝶效應,首先得談談磷這種元素。

磷是元素周期表中第15號元素,是生命活動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對於人體來說,它存在於我們所有的細胞中,幾乎參與所有的化學反應,約佔我們體重的1%。

對於植物來說,磷是主要的組成元素之一,植物體內的核蛋白、核酸、磷脂、磷酸腺苷等都含有磷。而核蛋白是細胞核的主要成分,磷脂則是原生質的主要成分。


磷是植物生長和發育的主要營養物質,如果缺磷,植物就會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片狹小,呈暗綠灰綠,沒有光澤,影響植物生長。

雖然亞馬遜雨林佔全球森林的20%,南美洲卻是世界上磷儲量最貧瘠的地方。在亞馬遜雨林的土壤中,以磷為主的營養物質並不豐富,大部分已被固定到了植物本身。這些植物死亡或葉片凋落後,很快就會腐爛將營養物質釋放到土壤中,其中一部分會被植物吸收重新利用,另一部分卻會被雨水衝刷,通過溪流進入亞馬遜,並最終流失出去,導致磷等營養物質越來越少,土地越來越貧瘠。


博德萊窪地沉積了大量磷

在遠古時期的白堊紀,亞馬遜雨林所在的南美洲和撒哈拉沙漠、博德萊窪地所在的非洲還連在一起,在板塊運動中它們逐漸分離,被數千公裡寬的大西洋隔開。5000多年前,撒哈拉完全乾燥,形成了沙漠,約40萬平方公裡的查德湖慢慢萎縮,到現在僅剩下了一千多平方公裡。

查德湖北部海拔更低的博德萊窪地是一個古老的湖床,其巖石礦物質由死去的硅藻等微生物沉積而成,含有大量的磷元素。事實上,北非是世界磷含量最豐富的地方,僅摩洛哥一個國家的磷儲量就佔整個世界的70%以上,撒哈拉的土地可以說遍地磷礦,營養豐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根據美國宇航局及其它組織2004年到2005年利用衛星和地面監測進行的多項研究,包括BoDEx 2005塵埃實驗,以及近年來多個國家科學家各種科學實驗和調查,都明確指向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實:幫助亞馬遜雨林植物成長的營養物質,56%都來自相隔4000多公裡,跨大西洋另一邊的撒哈拉大沙漠。而承載這些營養物質的幾乎所有粉塵,又都來自小小的博德萊窪地!

博德萊窪地的小小蝴蝶,掀起了幾千公裡外550萬平方公裡亞馬遜雨林瘋狂生長的盛宴狂歡。

為什麼博德萊窪地會成為那隻蝴蝶?

為什麼是博德萊窪地?為什麼不是撒哈拉沙漠其它地方?畢竟撒哈拉沙漠面積達920萬平方公裡,為什麼僅有1萬平方公裡的博德萊窪地的塵埃會吹向亞馬遜雨林,滋養那裡的眾多植物,讓那裡眾多的動物在森林裡漫遊,生生不息?


這是博德萊窪地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決定的,關鍵是極強的地面風和易蝕的沉積物。

博德萊窪地已伸入撒哈拉沙漠,在炎熱陽光的照射下,沉積物很容易就被風化成細小的塵埃。而博德萊窪地周圍的山峰在夜間形成了低空急流「風洞」,一旦日出後強烈的地面加熱,就會在低空引發湍流,導致高達47公裡/小時的狂風,引發沙塵暴,將這些塵埃捲入空中,隨著東北信風吹向大西洋。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這些粉塵佔了全球粉塵排放量的6–18%,是不是完全沒法想像了?面積壓根兒就微不足道的博德萊窪地,最多的時候,揚起的粉塵竟然可能佔整個地球的近五分之一,有如此多的營養成分落到亞馬遜雨林恐怕也就不足為奇了。


美國宇航局利用衛星數據估計,每年大約有1.8億噸撒哈拉沙漠的塵埃隨著東北信風飄向大西洋,其中2700多萬噸,約15%會落到亞馬遜雨林,這些塵埃含磷約22000噸,剛好可以補充亞馬遜雨水流失的磷含量。另外一些則落入了加勒比海、大西洋,成為海洋生物們的盛宴。

這真的可以說是蝴蝶效應的最好例子了,佔地球陸地總面積不足萬分之一的沙漠,竟然跨越4000多公裡的大西洋,滋養著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而且還是其主要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這個奇妙的星球,還有多少奇妙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呢?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的最好例子:1萬平方公裡的沙漠,養活了550萬平方公裡的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大西洋的東岸,面積550萬平方公裡,佔全球整個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有一個說法稱,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因為它提供了大氣層中氧氣來源的10%或20%。博德萊(Bodélé)窪地,位於大西洋西岸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面積僅1萬平方公裡,不到亞馬遜雨林的0.2%。
  • 蝴蝶效應最好例子:1萬平方公裡沙漠,養活550萬平方公裡雨林
    【徐德文科學頻道 || 最有趣科學專欄 || 蝴蝶效應的最好例子】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大西洋的西岸,面積550萬平方公裡,佔全球整個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有一個說法稱,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因為它提供了大氣層中氧氣來源的10%或20%。
  • 蝴蝶效應最好例子:1萬平方公裡沙漠,養活550萬平方公裡雨林
    【徐德文科學頻道 || 最有趣科學專欄 || 蝴蝶效應的最好例子】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大西洋的東岸,面積550萬平方公裡,佔全球整個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有一個說法稱,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因為它提供了大氣層中氧氣來源的10%或20%。
  • 蝴蝶效應?1萬平方公裡的沙漠,卻養活了整個亞馬遜雨林!
    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大西洋的東岸,面積550萬平方公裡,佔全球整個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的20%。有一個說法稱,亞馬遜雨林是地球之肺,因為它提供了大氣層中氧氣來源的10%或20%。博德萊(Bodélé)窪地,位於大西洋西岸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緣,面積僅1萬平方公裡,不到亞馬遜雨林的0.2%。
  • 世界最大的森林 亞馬遜熱帶雨林佔地550萬平方公裡
    (Amazon Rain Forest)位於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佔地550萬平方公裡。雨林橫越了9個國家:巴西(佔森林60%面積)、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厄瓜多、玻利維亞、蓋亞那、蘇利南以及法國(法屬蓋亞那),佔據了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佔全球森林面積的20%,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肺」和「綠色心臟」。
  • 亞馬遜雨林火災不斷,地球的未來實在堪憂!
    南美洲對於我們來說太過遙遠,然而亞馬遜雨林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就足以在太平洋颳起一陣風暴。 自從去年那場震動世界的亞馬遜大火後,這片脆弱的雨林才受到了更多關注。以往我們關注它,大多是因為亞馬遜雨林裡神奇的動植物和原始部落,但是21世紀的今天,人類關心更多的,卻是亞馬遜雨林的存亡。
  • 亞馬遜雨林號稱是人類禁區,步步驚心充滿危機,真是這樣嗎?
    有人認為,亞馬遜雨林看似綠色天堂, 實則是人類禁區, 那裡充滿了危險與恐怖。有的網友在討論這個問題時,一一列舉了亞馬遜雨林中的」恐怖「事件,尤其是什麼毒蜘蛛、箭毒蛙、食人魚令人不寒而慄。俺就不人云亦云了,談點與眾不同的觀點,歡迎批評指正。亞馬遜雨林的恐怖不恐怖要看怎麼說。
  • 雨林守護者:撒哈拉沙漠,每年為亞馬遜平原帶來2700萬噸肥料
    巴西坐擁世界最大熱帶雨林(亞馬遜雨林的60%以上在巴西),不僅沒有加以嚴格保護,反而還肆無忌憚地「開荒」 種地、養牛,著實令人費解。有人做過計算,在2019年的八個多月時間裡,亞馬遜叢林地區發生的火災數量竟達7.2萬起之多。由此,亞馬遜平原地區的開荒規模便可見一斑。
  • 亞馬遜雨林被稱為「人類禁區」,它藏著什麼?看後誰還敢去!
    地球上有一大領域游離於原始文明和現代生活之間,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它就是亞馬遜雨林,是目前尚未解鎖的未知地域,被統稱為人類的禁區。前前後後有不少的探險家來過此地,最終都被嚇跑了。那麼亞馬遜雨林到底有何神秘之處呢?亞馬遜雨林中藏著什麼?
  • 地球之肺:過去十年,8400萬座足球場大的亞馬遜雨林消失在地球上
    消逝中的地球之肺:過去十年間,8400萬座足球場大的亞馬遜雨林消失在地球上亞馬遜雨林今年8月發生7萬多起大火,火勢延燒三周以上,「環境緊急狀態」也引發世人關注。環保專家表示,巴西當局政策鼓勵森林濫墾,放鬆農場營業執照檢查也助長森林空地起火情況。
  • 亞馬遜雨林大火肆虐,那些與世隔絕的土著人或遭「滅頂之災」!
    (圖片來源:路透視頻截圖)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在這550萬平方公裡的叢林內,90%以上的物種都還未被完全研究和分析過。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亞馬遜有3300萬居民和約420個原住民社區(生活大約100萬土著居民)。這些原住民社區直接依賴亞馬遜的資源以滿足水、食物和生計需求。這些生計和生活方式與雨林保護和生物多樣性養護存在本質的聯繫。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來,原住民社區已經探索出了農業與森林之間相互依存的、適應其所生存的土地獨特生態需求的共生系統。
  • 亞馬遜雨林有多恐怖?顛覆你的三觀,看看什麼是真正亞馬遜
    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裡,每年注入大西洋水量相當於全世界河流注入大洋水量1/6還多。僅僅到中遊時,河寬就已達到11公裡,深99米。下遊1600公裡,入海口寬達330公裡,水深1600米。什麼概念?500多層樓高,比一般大海還深得多,淡水魚就達到2000多種。
  • 亞馬遜雨林裡有什麼?曾是「地球之肺」,為何成了「人類禁區」?
    它的面積超過了550萬平方公裡,抵得上兩個印度了,雖然降雨量十分豐富,但全年悶熱潮溼,溫度也在20度以上,亞馬遜雨林有「世界動植物王國」的稱號,即使現在地球環境不斷惡化,但在亞馬遜雨林裡也能發現很多新型的動植物種類,成為了許多生物探險家的天堂。
  • 「綠色天堂」亞馬遜雨林,實則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恐怖?
    亞馬遜雨林看起來是綠色天堂,實則是「人類禁區」,到底有多恐怖?亞馬遜雨林位於南美洲,佔地550萬平方公裡,橫跨9個國家,佔全球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被稱為「地球之肺」,又有「世界動植物王國」之稱。亞馬遜雨林大半位於巴西,這裡降水量充沛,植物生長茂盛,高大的樹木遮天蔽日,從空中看雨林,這裡鬱鬱蔥蔥,翠綠一片,而身處於雨林之中的話,則完全是另外的景象,由於高大的林木遮擋了陽光,顯得很暗。
  • 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的亞馬遜雨林,為何有人叫它人類禁區?
    亞馬遜雨林是全球最大及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佔地550萬平方公裡,跨越了9個國家,佔據了全球森林的百分之20,被稱為地球之肺。 但是在亞馬遜雨林的深處確實處處充滿了危險,生存難度極大,普通人不可能走進亞馬遜雨林的深處。
  • 亞馬遜雨林面積減少:每分鐘消失6個足球場
    雖然這裡的森林對於單一擾動因素是有適應能力的,但巴西也許完全能夠不用破壞其森林而維持經濟發展,同時多種擾動因素的互動效應已經改變了該地區的水文和能量平衡。而且有跡象表明,亞馬遜地區甚至可能正在從一個「淨碳匯」向一個「淨碳源」過渡。
  • 綠色天堂亞馬遜雨林,實則是人類禁區,它到底有多恐怖?
    在大自然中,有這樣的一處地方,看起來是綠色天堂,但是當走進之後,會發現這個地方真的是十分危險,那就是亞馬遜雨林。亞馬遜雨林簡介:該景點位於南美洲,整個佔地面積十分大,有550萬平方公裡,並且在這個雨林中涉及了9個國家,可以看出其的重要性。世界上所有的雨林面積,它佔據了20%。
  •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為何如今卻要變成草原?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大家即使沒有去過,想必也一定聽說過吧?它被稱作"地球之肺",一直就是動物的天堂。在這裡,有各種奇異的飛蟲蛇獸,有世界上許多珍貴的稀有動植物,也是地球上原始性保留最好的一片土地!因為常年的高溫高溼,使得這裡特別適合動植物的生長。亞馬遜雨林無論是哪一塊土地,都是動物們的天堂。在這裡,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有豐富的食物來源。這裡競爭激烈,弱肉強食,妥妥的就是一個現實版的侏羅紀。
  • 亞馬遜雨林到底多可怕,竟被稱為「人類禁區」?看完果然不一般
    一場持續了16天的大火,把亞馬遜雨林拉回到了公眾的視野中,佔據了許多的熱點話題。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們喜歡看荒野求生的貝爺,沒錯,就是那個吃蠶蛹、吃嘎嘣脆的螳螂補充蛋白質的貝爺。作為挑戰野外生存不斷戰勝大自然的貝爺,也有曾令他十分心悸的地方,那就是亞馬遜雨林。
  •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如今為何越變越小?
    亞馬遜雨林是動物的天堂,人類的禁區,如今為何越變越小?說起亞馬遜熱帶雨林,大家即使沒有去過,想必也一定聽說過吧?它被稱作"地球之肺",一直就是動物的天堂。在這裡,有各種奇異的飛蟲蛇獸,有世界上許多珍貴的稀有動植物,也是地球上原始性保留最好的一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