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石墨烯要打敗石油烴?

2021-01-14 能源情報

聯繫合作、交易線索、投稿:郵箱 eipress@qq.com; 微信:energyinsider
 

能源情報組建的「電改新機會」微信群,QQ群:431424169,歡迎從業大咖通過微信申請加入交流互動。

 

能源情報圈QQ群(377701955),歡迎申請加入,申請提供名字 公司 聯繫方式,否則不予通過。


文/談談,石油知識雜誌社


石墨烯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強度巨大、導電導熱性能極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依靠其得天獨厚的物理性能,被應用到儲能技術、柔性顯示器等多種領域。當看到石墨烯理療、電熱防彈服裝、高導電塗料等產品時,會讓人認識到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如果石墨烯的應用徹底實現了商業化,它將和石油一樣成為覆蓋我們生活各個層面的重要原料之一。


更為吃驚的是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及超級電容器領域將能拓展出的廣闊空間:充電幾分鐘續航幾百公裡的「超級電池」一旦解決了成本問題,大規模地應用到電動汽車上,在街道上奔跑的汽車還有理由再使用汽柴油嗎?新型電動汽車將成為主流。憑此一點,石墨烯就要打敗石油烴的論調讓人們在為中東的石油富豪們擔心的同時,也為石油產業的未來捏了一把汗。


烴類化合物即碳氫化合物,在石油中佔絕大部分,約幾萬種。石油的商業化應用主要是對石油中各種烴類物質的加工和利用。目前,石油商業化開採與應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為空中的飛機、火箭,水中的輪船、潛艇,道路上的汽車、坦克提供動力,也是加工生產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服裝、農藥、輪胎、化肥和塑料等不可或缺的原料,石油已經有力地支撐起現代社會的文明進程。沒有人能想像出,如果沒有了石油,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但石墨烯來了,憑藉政策支持、應用廣泛等多方面的優勢正在迅速崛起。中國石墨烯協會秘書長李義春在2015年3月對媒體宣稱——2015年將成為中國石墨烯產業爆發的元年。按他的說法一直推演下去,石墨烯在並不遙遠的將來就能成為能源領域最受歡迎的寵兒。


在我國,石墨烯確實有很多理由成為給現代生活帶來巨大改變的新型材料。


——石墨儲量世界第一。據國土資源部統計資料,目前我國晶質石墨儲量為3085萬噸,基礎儲量5280萬噸;隱晶質石墨儲量1358萬噸,基礎儲量2371萬噸,我國石墨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70%以上。如此豐厚的石墨資源,為我國石墨烯的提煉與研發創造了條件。


——政策支持力度巨大。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將包括石墨烯在內的新材料列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等多個重要文件對石墨烯中長期發展進行了部署;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於2015年年末下發了《關於加快石墨烯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促進石墨烯產業發展;包括《新材料「十三五」規劃》在內的多個石墨烯產業支持政策……這些政策的核心是推動石墨烯產業關鍵技術在「十三五」期間實現突破,逐步形成產業集群。


——科技研發投入巨大。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00個機構和數千名研究人員從事石墨烯研發。我國同樣不甘落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已經陸續撥款超過3億元資助石墨烯相關項目;成立了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石墨烯技術路線、標準戰略、專利布局、國際合作和產業促進進行支持和合理引導;中國在石墨烯研發上已申請超過2200項專利,佔世界該領域各類專利的三分之一。


——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隨著大尺寸和批量化生產難題的破解,石墨烯的產業化步伐正在加快。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石墨烯行業深度市場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到2020年,石墨烯全球市場值1.49億美元,2014-2020年年複合增長率是44%,整個石墨烯產業的總體規模有望實現新突破。


另外,石墨烯所支持的各類產品大多以環保性能優異而備受稱道。如此看來,似乎石墨烯真的有不可同日而語的優勢,打敗石油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但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石墨烯確實很新潮、很強大,但和技術更成熟、商業化應用更廣泛的石油烴相比,石墨烯還是個「小兄弟」,想要登堂入室,取而代之,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可能性並不大。理由有三:


一是石墨烯技術的研發大多還只處於起步階段。不管是8秒鐘充電的手機電池,還是超級汽車鋰電池,眾多的研發成果都沒有真正走出實驗室,形成產業並進入到商業化應用階段還需要克服諸多技術難題,一段很漫長的裡程在等著石墨烯。


二是商業化應用必須破解成本的難題。《瞭望》周刊2015年第7期發表題為《石墨烯產業化之路有多遠》的文章稱:「資本市場將石墨烯過度渲染為引領第三次產業革命的關鍵材料,卻未對當前應用石墨烯的低投資回報率問題給予重視甚至有意迴避,導致現階段石墨烯的產業地位被誇大。」在原油價格每桶低於40美元的今天,如果以石墨烯為添加材料的新能源汽車電池不能解決成本問題,它就無法走向大眾,其應用前景很難得到市場大規模的認可。


還有一點,即使研發出了對我們的生活起到革命性作用的石墨烯產品,其取代石油的可能性也很小。我們今天使用的能源中有35%都由石油提供;地球上95%以上的運輸工具——從轎車到卡車,從貨輪到噴氣式客機——都以石油煉製品為燃料。石油科技給予人們的信任與依賴,已經深入到大眾的生活之中,想要進行某種替換,絕非易事。況且,在石墨烯科技進步的同時,石油科技也在飛速發展,石油產品的清潔度與適用性都在不斷提高,用戶體驗的舒適感與信任也在增強。


誠然,石墨烯在動力電池複合材料研發等領域,有著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甚至有可能與石油分庭抗禮,並分到半壁江山,但是在醫藥、服裝、航空等諸多領域,石油產品仍然有著成本較低、技術成熟、安全性好的優勢,其主導地位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無法撼動。


石墨烯的驚豔出世,確實帶給人們很多驚喜和期待。但與其相信一些媒體唱衰石油,不如期待石油與石墨攜手共進,因為它們各有所長,也應當各展所長。石墨烯與石油烴的對抗,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目前的石墨烯研發已經印證了這一點,中國首款石墨烯發動機油節能改進劑「碳威」,其作用就是添加到汽車發動機潤滑油中,在汽車發動機摩擦副表面形成一層碳原子層保護膜,並產生很多納米球體,大幅降低摩擦係數,平均節省7%~8%燃油。在這樣的研發過程中,石墨烯並沒有企圖替代石油,而是團結協作,相得益彰,成為它的好助手。


石墨與石油一樣,都是不可再生資源。人類有智慧讓二者各司其職,共同為現代文明服務。如果一種資源一出現就迅速地代替另一種資源,這不僅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浪費,也是對為我們提供生存能量的自然資源的不敬。

相關焦點

  • 氣相色譜儀測定C10-C40石油烴的含量
    氣相色譜儀測定C10-C40石油烴的含量 一、方法原理 土壤和沉積物中的石油烴(C10-C40)經提取、淨化、濃縮、定容後,用帶氫火焰離子化 檢測器(FID)的氣相色譜儀檢測,根據保留時間窗定性
  • (原創)烴降解古生物屍體形成石油
    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了巖石和礦物的同時,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烴降解古生物屍體形成了石油。由於隕石坑巖漿衝擊波層流的對衝,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反應形成的二氧化矽、碳酸鹽、矽酸鹽都可以掩埋烴降解古生物屍體形成石油。
  • 修復攻略 | 石油烴汙染修復技術之「好氧微生物修復技術」
    微生物「吃掉」汙染物的過程前提條件石油烴能夠被微生物降解是有其先天條件的,下表是石油烴各組分的生物降解特點,可以看到,對於短鏈脂肪烴、單環芳香烴、3環以內的多環芳烴來說而石油烴中的其他組分雖然生物降解性稍差,但對於微生物來說也並不是無能為力,無非就是需要更長的降解時間、更多更高效的降解菌種、更優越的降解條件而已。需要注意的是,對石油烴來說,好氧生物降解是最主要的降解途徑。
  • 石油工業與高分子材料
    石油原油是一種黑褐色,具有特殊氣味的粘稠性油狀液體,是烷烴、環烷烴、 芳香烴和烯烴等多種液態烴的混合物。所有石油的煉油過程就是將各種不同的烴類化合物分開的過程。這個簡單的實驗在實驗室也可以完成,利用烴類化合物的不同沸點可以將他們分開。隨碳原子數目增多而烴類化合物的沸點增大。只不過用這樣的方法效率太低,所以工業上通常用分餾塔對烴類化合物進行分餾。依照沸點的不同,分別將溶劑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輕柴油、柴油分開,最後剩下的分子量較大的重油用於裂解形成合成高分子的原料。
  • 石墨烯「劈腿」水處理 這是要鬧哪樣?
    石墨烯對水中有機物的吸附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硬的材料,於2004年問世,發現石墨烯的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沃肖洛夫教授憑著這一重大發現而於201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石墨烯材料可以用來吸附水中有機汙染物,例如有機染料、烴類、原油、農藥和一些天然有機物質。
  • 非甲烷總烴監測的意義
    經常會聽到一些新聞裡涉及政府為某些行業制定非甲烷總烴的排放限值。但對於非行業內人士來說,這個名詞相當陌生。為什麼要對其進行監測?什麼是非甲烷總烴?又有哪些行業會涉及到非甲烷總烴的相關標準?以下我們就來探討下這些問題。
  • 烴的無機成因是毫無疑問的!
    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的金屬氫聚合形成水、碳、烴、二氧化矽、矽酸鹽、碳酸鹽、逆掩或順推的隕石坑衝擊波層流裡,烴混合古生物實體被淹埋;隨著烴降解了古生物屍體,就形成石油。這樣,石油的有機成因可以有利於石油的勘探;但是烴的無機成因卻是毫無疑問的事實!
  • SBR法處理煤化工廢水中石油烴類的試驗研究
    關鍵詞:SBR 煤化工廢水 石油烴類 運行參數0前言煤化工企業廢水中的石油烴類屬於難降解有毒有害物質,其具有密度小、極性弱等特性,這也決定了其較強的疏水性,進一步增加了處理的難度。利用物理、化學方法處理石油烴類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但因造價高,二次汙染等問題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1]。
  • 為什麼現在不再聽說,石油要枯竭的消息?地球上的石油儲量還剩多少?
    在1956年,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馬裡恩·金·哈伯特就曾繪製出一條鐘形曲線,根據曲線可以看出石油產量將會在1970年左右抵達頂峰,之後不斷下滑,直到枯竭為止。因此石油枯竭曾經一度是大家所擔心的問題,一晃到了2020年,但近些年我們卻很少聽到石油要枯竭這一說法,為什麼石油會越來越多呢?
  • 石油真的可以人造?
    石油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使其被大量開採,而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石油為不可再生資源,因此為避免陷入資源短缺的困境,人們急需尋找石油的替代品。 於是,在許多材料都能通過人造產生的時代,人們自然而然的希望能通過人造方式產生石油。然而,石油真的可以人造嗎?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石油的成分,以及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 烴類熔點與沸點
    烴類化合物是碳氫化合物的統稱,是由碳與氫原子所構成的化合物,主要包含烷烴、環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一般而言,烴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熔點、沸點越高。互為同分異構的烴,支鏈越多,熔點、沸點越低。滷代烴沸點、熔點高於與其相對的烴的熔點、沸點。本模塊收集和整理了石油中典型烴類物質的熔點及沸點數據,方便用戶查詢。
  • 石墨烯是騙局?一篇文章告訴你石墨烯到底是什麼鬼?
    科學家確認,石墨烯未來將取代煤炭與石油天然氣,成為提供人類生活所需大多數發電能源的來源! 這標誌著不久的將來,所有依靠生產石油賺取收入的國家將面臨經濟大災難,石油將無人問津,油價將跌落谷底,中東許多產油國將有可能排隊破產! 科研發展的未來,將會出現以石墨烯電池發電的環保汽車,勢必為世界汽車工業帶來巨大的革命轉變。
  • 烴類熔點與沸點查詢工具
    烴類化合物是碳氫化合物的統稱,是由碳與氫原子所構成的化合物,主要包含烷烴、環烷烴、烯烴、炔烴、芳香烴。一般而言,烴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熔點、沸點越高。互為同分異構的烴,支鏈越多,熔點、沸點越低。滷代烴沸點、熔點高於與其相對的烴的熔點、沸點。本模塊收集和整理了石油中典型烴類物質的熔點及沸點數據,方便用戶查詢。
  • 石油的化學成分和性質
    石油的化學成分石油是由各種碳氫化合物與少量雜質組成的液態可燃礦物,主要成分是液態烴,其元素、烴類和非烴組成如下。(一)石油的元素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氫,其次為硫、氮、氧。近幾年來,石油灰分中的釩、鎳含量及其比值(V/Ni)已被用來確定生油巖有機相、油源對比,取得了可喜成果。所以,研究石油灰分的元素組成對解決石油成因和運移聚集問題,都有重要意義。由上述元素組成可知,組成石油的化合物主要是烴類,其他非烴類則以含硫、含氮、含聚集問題,都有著重要意義。氧化合物的形態存在於膠質和瀝青質中。
  • 非甲烷總烴與TVOC,指標如何選擇?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後點繼續訪問-我要註冊,我們等你來。非甲烷總烴(NmHc),又稱非甲烷烴。《大氣汙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詳解》中定義為:指除甲烷以外所有碳氫化合物的總稱,主要包括烷烴、烯烴、芳香烴和含氧烴等組分。
  • 「人造石油」面面觀
    的確,人們對石油的需求量巨大,但地球上的石油量卻是有限的,人們一邊通過大量的石油開採來保障供應,一邊也在努力尋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是一種天然的資源,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根據「羅蒙諾索夫」假說的觀點,石油是上古時期江河湖海中的生物死亡後,歷經漫長的演化而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這種珍貴的資源可以再生嗎?
  • 石墨烯地暖對層高影響忽略不計?1毫米的厚度難以想像
    說起地暖的好處,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替代它在採暖中的地位的,有人會說現在的暖氣片,踢腳線採暖難道不比地暖要方便多嗎,但是,它們的採暖效果有地暖的好嗎?用過地暖的人都知道,熱量從腳下傳上來,這種舒適溫暖感,真的無法忘記。
  • 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新聞—科學網
    全世界最小、原子級精準、可按需定製石墨烯「摺紙術」了解一下 9月6日,《科學》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鴻鈞團隊的一項成果,他們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原子級精準控制、可按需定製的石墨烯摺疊,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尺寸最小的「石墨烯摺紙」。 「摺紙術」是一種把紙張折出各種特定形狀和花樣的藝術。人們通過精妙的手法,能夠把一張簡單的紙變換出各種各樣的三維結構。 這種遊戲不但小朋友喜歡玩,科學家也樂在其中。
  • 幾種常見的烴一輪練習題含答案
    A.分子組成符合CnH2n的烴,一定是乙烯的同系物B.C2H6、C4H10、C6H14在常溫下均為氣體C.脂肪烴不溶於水,但芳香烴可溶於水D.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解析】A項,環烷烴的組成也符合CnH2n,但不是乙烯的同系物;B項,碳原子數大於4的烴在常溫下一般為非氣態;C項,所有的烴都難溶於水。
  • 僅需8秒,塑料垃圾變身石墨烯,一舉兩得有望解決兩大世界難題
    石墨烯作為新型的二維碳材料,其製備方法主要通過剝離石墨獲得,該過程需要大量的溶劑、機械剪切力和電化學處理等,產率較低,成本較高,限制了其應用。美國萊斯大學James M. Tour教授課題組通過廉價的焦耳熱閃蒸技術可將任何碳源,無論是炭黑、石油瀝青、煤炭、輪胎還是塑料垃圾,統統在不到100毫秒的時間內變成克級石墨烯,實現了「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