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災難電影《庫爾斯克》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拍攝而成。
當時被稱為軍事歷史上最嚴重的潛艇事故。
這場災難事故讓當時號稱航空母艦終結者的,前蘇聯戰略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永遠沉沒於北冰洋的巴倫支海深淵之中。
事故造成118員水兵罹難。
壹
2000年8月12日。
巴倫支海軍事演習中。
俄羅斯奧斯卡級戰略核潛艇「庫爾斯克」號上參加演習的人員在準備發射魚雷時。
由於易燃物質過氧化氫從魚雷上的微細裂縫中洩露,
引發魚雷裝置發生大爆炸。爆炸引起潛艇隔倉內溫度急劇上升。
高達兩千到三千攝氏度的氣浪和熱焰,瞬間吞沒了潛艇的魚雷隔艙。
不幸的是,在第一次爆炸發生兩分鐘後,潛艇內存放的其它魚雷也被引爆。
連續兩次的大爆炸,讓庫爾斯克潛艇上的魚雷艙人員,在幾秒鐘內全部死亡。
核潛艇上只有23人撤到第9隔倉。
電影圍繞著挽救倖存的23人而展開。
在救援的過程中。
我們看到不少令人唏噓不已的鏡頭和畫面。
作為前蘇聯海軍遺留的末日餘暉下的庫爾斯克號。
以蘇軍無限榮光的二戰史上最大規模坦克會戰戰役作為艦名。
庫爾斯克潛艇的身上寄託著帝國最後的榮光。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所屬的奧斯卡級,是前蘇聯海軍攻擊潛艇集大成者。
號稱當時世界最先進世界最大的戰略核潛艇,一直是美軍敬畏的對手。
貳
可是這麼強大的據說是人類史上單艦火力最猛的海軍大殺器。
竟然發生魚雷自爆的低級錯誤,一次爆炸後短短兩分鐘又發生第二次爆炸。
俄羅斯自己派出的救援艇更是成了大笑話。
不僅老舊落後,要命的是關鍵時候太不給力,竟然需要持續充電12小時才能使用。
在黃金救援的時間內,荒唐至極的鏡頭裡,我們看到每次救援不成就返航充電。
這讓人瞠目結舌,簡直匪夷所思。
尼妹。
這是救人嗎?
明明有最佳救援時間,卻因為複雜的人為因素。
拖了整整96小時都未能實施精準救援。
導致最後無人生還。
影片裡,我們看到一個讓人心寒的矛盾焦點就是,俄軍高層為了保住「庫爾斯克」號的「軍事機密」,在拒絕還是接受西方援助的問題上,反覆搖擺爭論 內部交鋒,甚至演習的指揮官都被撤換。
而那些被困的水兵已不再是矛盾的重點,他們成了政客鬥爭的犧牲品。
奇蹟沒有出現。
被困的水兵最後終於全部罹難,在深深的絕望之中長眠於冰冷的大洋之下。
叄
看了這個影片,
有些壓抑有些憤懣甚至有些恐懼。
剪刀叉很感慨。
一個國家一個集體的尊嚴和顏面,完全取決於它們對待每個個體的態度,如果個體都沒有尊嚴和顏面,國家哪來的尊嚴和顏面?
昔日的前蘇聯帝國崩塌了,落寞的輝煌掩蓋不了千瘡百孔的現實。
它的繼承者似乎想要苦苦支撐帝國的榮耀,可惜帝國的夢想。
在上百條人命面前是那樣的蒼白無力,皇帝新衣掩蓋下的前蘇聯真實的面貌。
很殘酷。
電影告訴我們。
縱然強大的前蘇聯軍力如斯豪橫過,可是昔日的黃花一夜凋零。
艦隊規模的下降,管理的混亂 高度板結固化的官僚主義盛行。
艦隊錨地母港的破敗,經濟層面上的計劃經濟失去作用。
嚴重的軍費短缺,艦隊官兵甚至被拖欠軍餉。
救援中暴露的俄羅斯海軍訓練不足,艦艇設施維護的低劣更叫人難以置信。
這樣的現實太諷刺,
這樣的帝國夢想也許只是一場春夢。
影片的末尾有些深意。
遇難水兵的遺孤和小男孩,拒絕了同威嚴冷酷的俄羅斯海軍上將握手。
這個似乎在暗示,不僅僅是家屬悲痛的憤怒,對漠視人命的官僚一族的輕蔑。
也似乎在暗示,沿襲自彼得大帝時代形成的海軍傳統斷裂了。
昔日的風光和榮耀已成往事。
而往事不可追。
剩下的只有一堆官僚控制下的行屍走肉。
最後
庫爾斯克號災難事故,距今二十年過去了。
長眠於巴倫支海深處的水兵早已被遺忘。
可是,他們的子女都已長大成人。
原創作者:影視剪刀叉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文中圖片素材來自《庫爾斯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