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花舊事專欄 ~
帶你看那些城市裡當季常見野花背後的故事
每周二五早晨更新,歡迎關注
新花·舊事:其五十六、莕菜
【花·檔案】
莕菜
Nymphoides peltata
睡菜科 莕菜屬
別名:荇菜、金蓮子、蓮葉荇菜、水鏡草、莕公須、靨子菜
【花·遇見】
我是在炎熱的午後初見的莕菜花,花瓣萎蔫蜷曲著,落魄的瓜花一般,漂在水面。彼時全然喜歡不來。
後來隔了許久,才在清爽的上午看到初開未久的莕菜花,花瓣如羅裙般舒展,還襯了精巧的流蘇,那才徹底推翻了原本對於莕菜的印象。
喜歡見它們在河流裡隨水搖曳的英姿,那才約略能夠體味得出,何為「左右流之」,好過栽種在池塘抑或水缸裡,與一潭死水一起腐朽。
【花·史話】
莕菜古稱荇菜,《詩經·周南·關雎》曰:「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莕菜因生於水中,被古人贊為高潔之物,可用作祭祀,故而有「后妃採荇,諸侯夫人採蘩,大夫妻採蘋藻」之說。
莕菜得名之緣由,《本草綱目》中言道,因「葉頗似杏」故而名莕,又有諸般別名:曰鳧葵、水葵,曰接餘,曰金蓮子,曰屏風。
《唐本草》始曰「鳧葵」,《爾雅》中稱其葉片名「苻」,鳧、苻二字,指水鳥,葵為菜中滑嫩者。「接餘」亦見於《爾雅》,取其葉接連而生之意。楚辭之中稱之為「屏風」,《招魂》中言:「芙蓉始發,雜芰荷些;紫莖屏風,文緣波些。」
莕菜葉背常帶紫色,故而乃有「紫莖屏風」之說。至於「金蓮子」,北宋羅願《爾雅翼》中指明:「花黃色,日出照之如金,故名。」
古人亦食莕菜,三國東吳陸璣稱,莕菜位於水下之莖色白,「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
明陳繼儒《巖棲幽事》言:「吾鄉荇菜爛煮之,其味如蜜,名曰荇酥。郡志不載,遂為漁人野夫所食。」此滬上華亭之事。
小飛:近期野風集網店又上了一些很漂亮的新品,有空來看看哦:P
複製這條信息,打開👉手機淘寶👈即可看到【野風集 自然良品商店】¥AAGbAKOf¥
--
2016年全年的【新花·舊事】系列,每周介紹兩種此時可見的城市裡的野花。由於篇幅有限,它們形態特徵、詳細花期、分布地點請自行查閱專業資料。
本系列的分類系統依《中國植物志》採用恩格勒系統,拉丁學名大部分以《中國植物志》為準。
全部文字出自天冬已出版的圖書《城市野趣:一步一花》,因篇幅所限,書中有刪節,【新花·舊事】系列進行了增補修正。
文字/攝影/繪圖:天冬
編輯:小飛
野風集為「識得自然萬物聯盟」成員,回復z查看成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