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個世紀的長度,將近兩個甲子的春秋,2020年,南京大學迎來了118歲的生日。118年,從學堂到大學,薪火相傳、初心不改;118年,從文人墨客到院士大儒,群賢畢至、人才輩出;118年,百年南大承載了一代代學子的朝朝暮暮,也將承載更多學子的無悔青春。其實,許多人的18歲都是從南京大學開始的——
當18歲遇見百年南大的盪氣迴腸
1902年,民族危難之際,為了實現"教育救國"的夢想,洋務派領袖張之洞等人開辦三江師範學堂。這是清末實施新教育後規模最大、設計最新的一所師範學堂,也是中國近代最早設立的師範學校之一。它和始創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成為了南京大學的兩個源頭。
此後,從"三江"到"兩江",從"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再到"國立東南大學",幾經更替的校名見證了南大的成長。從"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到"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幾次更換的校訓記錄了南大的歷史與擔當。
1920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在郭秉文、劉伯明、陶行知推動下,頂住巨大爭議和阻力正式招收女生,在中國國立高等學府中首開"女禁",引領男女同校、男女平等之風。
1937年盧溝橋的槍聲傳至南京,為保存中國文化的火種,國立中央大學決定舉校搬遷。損失最少、複課最早,在西遷的路上,南大先輩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傳奇。
1947年,熱血的愛國青年,用行動點燃了民族希望之火,"五二〇運動"爆發,開闢了解放戰爭的第二戰場。為紀念這場運動中犧牲的師生,也為使後世南大人永遠銘記、踐行前輩們勇敢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5月20日這一天被確認為南大的校慶日。
……
1949年8月8日,國立中央大學改名為"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校名去"國立"兩字而稱"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範等部分院系後與創辦於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併,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輾轉變遷,初心不改。南京大學在歷史的浮沉中洗盡鉛華,在嶄新的歷史機遇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1994年,學校被確定為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支持的大學;1999年,進入國家"985工程"首批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行列;2017年,南京大學入選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名單,15個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1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
2019年自然指數內地高校排名、2018年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活躍度排名南大均居TOP1;泰晤士高等教育2020年國際化大學排名,南大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3位;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南大2個學科進入全球前50,總上榜學科數位居中國內地高校第5;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南大綜合實力躋身全國前5……
波瀾壯闊的歷史,堅強如鐵的意志,熾熱的愛國情懷。當18歲的你遇見百年南大的盪氣迴腸,這裡的下個一百年也將承載你的夢想。
當18歲遇見百年南大的砥礪奮進
百年的時間足以夷高山為平地,然而無法改變的,是南大凝於骨髓,融於血脈的學風。在共和國的發展歷程中,有270多位校友當選兩院院士,6位"兩彈一星"元勳和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曾在南京大學求學或任教。嚴濟慈、李四光、竺可楨、吳有訓、張鈺哲、熊慶來、梁希、茅以升、金善寶、朱光亞、趙九章……
南大誠樸的學風也鼓舞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南大學子刻苦鑽研,磨礪人生,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增強自己的能力,為實現崇高理想而努力奮鬥。
南京大學物理系校友王貽芳,他的中微子震蕩實驗被《科學》雜誌評為世界年度十大科學突破,獲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同年獲得了科學界第一巨獎——"基礎物理學突破獎",而他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南京大學英語系1988級校友華春瑩,她是外交部第27位發言人,也是第5位女性發言人。2012年,出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是改革開放以來外交部新聞司首位女性正司長。
南京大學醫學院最年輕博導魏嘉,她帶團隊經過10餘年努力,研究成果將晚期胃癌治療有效率提高14%,榮獲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南京大學歷史系2012屆校友袁輝,支教7年多來,積極爭取各界資源助力教育扶貧,每周三次步行或騎車10多公裡,無償為患有成骨不全症而不能到校學習的孩子上門送教,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中國好人"等榮譽。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016級本科生嚴嚴、2012級外國語學院本科畢業生陳研,榮獲全球錄取率僅為萬分之一,最難申請的獎學金——羅德獎學金。
南大學子,把自己的青春熔鑄在南大的生命中,在各自的崗位上熠熠發光,用實際行動彰顯南大的風骨和品格,照亮了他人,也溫暖了世界。
如果你來南大,你可以隨心之所向,選擇自己鍾愛的專業;也可以與中外院士、諾貝爾獎得主、百家講壇名師面對面;也可以在江蘇省藏書量最大、中國藏書量前三的高校圖書館,杜廈圖書館徜徉書海;也可以走出過國門,用心傾聽這個世界……18歲遇見南大,是幸運的也是歡喜。
當18歲遇見百年南大的熱情奔放
走過百年歲月的南京大學,可以誠樸雄偉,也可以嚴肅活潑。18歲熱血青春的注入,讓她始終充滿活力,生氣盎然。
學校有超120種社團,不管是文藝青年還是技術達人,都能在這裡遇見志同道合的夥伴。年輕的心臟因為熱愛而跳動,追逐夢想的腳步因為知己而勇敢。
敬文大學生活動中心,由時任哈佛大學建築系主任普雷斯頓·科恩教授設計。外形似一艘迎風啟航的帆船,象徵著南京大學能夠不斷地乘風破浪,取得更大的輝煌,在塔樓外,有一條自下而上、環繞其中的走火梯,像一條綬帶,為建築添一分優雅之氣。恩玲劇場、張心瑜小劇場、多功能廳、黑匣子劇場、南青報告廳等都設置在這裡。
新一代後浪要"文武雙全",在青春呼嘯的賽場上揮灑汗水,奮力奔跑。
方肇周體育館因其火紅色的霸氣外表和兩個方塊疊加而成的外形,被稱為"火立方",具有較為明顯的後現代主義風格。排球館、羽毛球館、桌球館、跆拳道館、健美操館、武術館、健身房等一應俱全,籃球館更是達到了可以舉辦國際賽事的規格。這裡作為江蘇男排的主場,有每年一度的中國排球聯賽。
躍動的身影處處可見,拼搏的汗水在陽光下閃亮,在方肇周體育館裡滿是青春的笑臉。
18歲是無限可能的18歲,在南京大學感受大學生活的多姿多彩,讓你有實力,更有從容不迫的底氣。隨心所欲,鍾於所愛,南大以溫和而有力的氣場,擁抱最美的18歲。
當18歲的你遇見百年南大的四季流轉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從走進南大校門的那刻起,這裡的清晨日暮、四季流轉都將與你有關。當如花般綻放的18歲遇見千萬種風情的南京大學,將會書寫出怎樣的詩意浪漫?
2002年,南大百年校慶之際詩人余光中回到闊別五十載的母校,寫下了充滿繾綣思念的《鐘聲說》。
"常青藤攀滿了北大樓/是藤呢還是浪子的離愁/是對北大樓綢繆的思念/整整,糾纏了五十年……"從1919年-2020年,走過101個春秋的北大樓已經成為南大的地標。幾乎每個南大人的手機裡,都有幾張北大樓的照片,剛入學時的懵懂、將要畢業時的留戀都被定格在了這裡。爬山虎的藤蔓被風拂過,漾起一片綠色漣漪,紅色的窗戶若隱若現,有種淡雅祥和的氣息。
"鐵塔銅鐘,聽,母校的鐘聲/深沉像是母親的呼聲/呼遲歸的浪子海外歸來/缺課已太久,趕不上課了……"這是建於金陵大學時期的小禮拜堂。堂前牌坊上掛銅鐘一座,當年,每日上下課的鐘聲由此敲出。後毀於兵燹,銅鐘遺失,南大百年校慶期間重建鍾亭。鐘聲穿過歷史,清響在無數代南大學子的日落黃昏。
寫在詩句、歌謠裡的希冀,在時序更替中,都在南京大學的角落與街道裡呈現著,不經意之間流露出四季流轉的節奏韻律。
南大還"藏"著一座蘇州園林——"香雪海"。曲徑通幽,千迴百轉,不大的園子,卻盛下了28處風景,瑤情、感恩廊、守諾亭……春日的繁花,夏日透藍的晴空與蟬鳴,秋天的梧桐與楓葉連綴成不滅的煙霞,而到了冬天,大雪一夜將南大帶回到了學堂時期。
春之蓬勃、夏之蔥鬱、秋之輝煌、冬之靈韻,四時美景不同,卻都存在於南京大學的校園裡。或許是被南大獨特的魅力所吸引,《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建國大業》、《雪花那個飄》、《對手》……等知名影視劇中都有南大一角。
你的18,是南大118中的18;你的青春,是從歷史風塵中走來的南大的青春。金秋時節,希望你們來南京大學享一份清涼,鑄一生榮光!
來源:南京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