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名詞背後有故事 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其實不難懂

2020-11-28 中國新聞網

  專業名詞背後有故事 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其實不難懂


  1月10日,中國科協評選出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發表於頂級期刊並產生廣泛影響的科學發現入選。一如既往地,讀著諸如「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效應及其優化解決方法」等滿是專業名稱的專業用詞,很多人表示「很難懂」。但它們經過專家講解,中小學生們也能聽得津津有味。

  「在去年舉辦的進展交流會暨青少年科普報告會上,很多孩子提出的問題說明動了腦筋,也消化了這些理論,很有思想,讓科學家們都很驚詫。」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秘書長王小寧表示,實際上,這些成果不僅是學術上的重大進展,也為我們揭示了很多生命科學的奧秘,理解它們並不難。

  為了便於理解,科技日報記者梳理了其中有特色的幾個,講述其蘊含的生命故事,打破生命科學重大進展難理解的形象。

  最陽光通透:硅藻「吃光機」結構被看清

  除了陸生植物,水下的藻類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吃掉」陽光,轉變出有機物和氧氣。其中最「成功」的浮遊光合生物當屬海洋中的硅藻了。

  當選十大的「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超分子結構和功能之謎」正是解答了什麼精巧的結構,讓硅藻能夠「埋頭」在水裡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沈建仁、匡廷雲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硅藻捕光天線膜蛋白,這「團」蛋白不僅能高效捕獲藍綠光、高效傳遞和轉化光能,還能夠起到光保護的作用。

  首先要說明這是一「團」蛋白,就好像工廠機器,是有組合和流水線的。因此很多人形象地稱生物體裡承擔某一生命互動功能地蛋白為「蛋白工廠」,而學術上稱為「蛋白複合體」,因為複合體的組成很像樂高拼插,只不過零件是單個蛋白。

  此次解析是超高精度的解析,類似於用一個幾百萬倍的放大鏡把硅藻上的「吃光機」零部件一個齒輪一個齒輪地看清楚。

  「把蛋白質複合物提出來以後,我們用冷凍電鏡了解它的結構,它的結構非常複雜,包括70個蛋白質。」沈建仁說。這70個蛋白質「零件」卻與樂高零件完全不同,它不是規則的,而是枝枝杈杈的,電子云團互相作用,互相協同,完成了吸收光能把水分解成氧氣、轉移電子、釋放能量等一系列任務。

  但要看清原子、電子之間的作用,冷凍電鏡只能看到個模糊的輪廓,就好像從千米高空俯視群島輪廓,要看到有哪些港口、怎麼吞吐運送「貨物」(電子)還需要更高的精度。團隊隨後用蛋白結晶衍射法將蛋白質複合物的結構精度做到了1.8埃(10-10米)的高解析度,原子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埃,在這個精度上每個原子清晰可見。

  為什麼要對一個硅藻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團」大費周章呢?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給出答案:「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利用光能、化學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變成有機物儲存在體內的生命活動。海洋生態系統的低等植物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乾物質是2200億噸,人類每年的耗能僅僅佔這一總量的1/10。硅藻的光合作用貢獻了地球上每年約20%的原初生產力。它們之所以能起這麼大的作用,主要跟硅藻光合膜蛋白的結構與功能密切相關。」

  據介紹,解析的巖藻黃素已經用在減肥藥品中,並在推進臨床試驗。未來,這些看似遙遠的蛋白,究竟能在顯示生活中起到哪些作用,在人類體內又有哪些功效,期待更多的研究和驗證。

  最親近自然:那頭麋鹿有一雙抗癌的角

  提到鹿,人們總會想起它亭亭玉立,豎耳靜聽,一雙通靈般的眼睛警覺地望向前方,鹿角蜿蜒挺立頭頂。

  這幅靜美的圖畫裡,其實是旺盛而獨特的生命活動——

  「鹿科動物有一個特徵,它是癌症發生率最低的動物,但它角上的細胞卻具有比癌細胞還旺盛的繁殖能力,是唯一能夠完全再生的哺乳動物器官。」西北工業大學教授王文說,這個奇特現象背後的奧秘將和人類的健康息息相關。

  「我們進行的研究通過大尺度跨反芻動物的全部6個科、覆蓋大部分屬種的組學大數據分析,結合功能驗證,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王文說,「結果對於我們理解反芻動物的演化歷史,再生醫學、腫瘤生物學、睡眠紊亂和骨質疏鬆症等醫學研究,以及培育新品種家畜都有重要意義。」

  「鹿角每天可以長1—2釐米,幾個月時間就可長成一個10公斤的大傢伙,比任何腫瘤長得都快。」王文說,通過組學的研究,他們發現鹿角細胞激活了大量的癌症基因,從而促進了自身的生長。

  癌症基因被激活了,卻僅僅被「截留」在鹿角部位,不會擴散也不會引起其他癌症症狀,這又是為什麼呢?通過組學大數據的分析,研究第一次把鹿科動物低癌的現象和很強的再生能力聯繫起來。大量的抑癌基因,如p53通路的基因受到了強烈的自然選擇,可能與鹿科動物癌症發生率很低有關。這表明,鹿角再生能力和鹿的抗癌能力源於同一通路調控,了解這一機制,將會為再生醫學和癌症研究帶來新的思路。

  聖誕老人的座駕馴鹿,生活在北極,那裡晝夜不規律也沒有陽光。「這和當代一些『年輕宅』們的生活環境有著很高的相似度,可它們為什麼沒有精神壓力方面的問題,也沒有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發育問題呢?」王文說,大尺度組學對比研究發現,馴鹿與晝夜節律相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控制維生素D代謝的基因在自然選擇作用下,兩個關鍵酶活性遠高於其它動物,因此保障了其在低光照條件下依然能夠高效進行鈣代謝,促進鹿角的生長。

  最具攻擊力:擊破結核桿菌緻密胞壁

  一種曾經上市銷售的減肥藥被發現是結核桿菌的「毒藥」——

  「利莫那班(該減肥藥名稱)原來是針對人源大麻素受體CB1的拮抗劑,起到減肥作用,很難想像靶向人類蛋白受體的藥物也可以殺死結核桿菌。」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兵說。

  那麼結核桿菌上什麼樣的「命門」被抓住了呢?膜蛋白「MmpL3」負責把細菌在細胞內合成的分枝菌酸前體轉運到細胞膜外,扮演著「傳送機」的角色,而這臺傳送機的動力來源於從膜外向膜內流動的質子流。

  由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特聘教授饒子和院士率領的科研團隊首次成功解析了這一關鍵蛋白MmpL3以及「藥靶─藥物」複合物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創新藥物殺死細菌的全新分子機制。他們還解析了利莫那班與MmpL3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而證實了利莫那班會神奇地堵住MmpL3的質子內流通道,這種「封堵」與已知的結合模式大相逕庭。

  全世界目前有約1/4的人口被結核桿菌感染,由於愛滋病與結核病的交叉感染以及藥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經產生了嚴重的耐藥結核病,針對結核桿菌的新藥靶點的發現以及新藥研發迫在眉睫。新機制的發現為新型抗生素的研發、解決全球日趨嚴重的抗生素耐藥問題開闢了一條全新途徑。

  研究發現,抑制劑小分子都靶向MmpL3蛋白的跨膜區,直接「封閉」該蛋白的質子內流通道,破壞MmpL3工作時的能量供給,造成這臺傳送機「癱瘓」。為了設計更有效的抑制劑,研究團隊還利用計算機「虛擬篩選」技術,對成藥庫的藥物分子進行了篩選。這才發現減肥藥也是結核桿菌的「毒藥」。

相關焦點

  • 專業術語背後有一個故事生命科學的十大進步不難理解
    1月10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選出2019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步」,並評選出在頂級期刊上發表的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科學發現。和往常一樣,我讀的專業詞彙充滿專業名稱,如「破解硅藻光合膜蛋白的超分子結構」和「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的大量缺失效應及其優化解決方案」。許多人說「很難理解」。然而,在專家解釋之後,中小學生也可以饒有興趣地聽。
  •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武大這一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1-01-16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突出原始創新——專家解讀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生命科學是一門發展迅速、多學科交叉的前沿學科,與人民健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關係,也被我國學術界視為在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學科之一,是最有可能實現從「跟跑」轉變為「並跑」和「領跑」的學科。1月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相關內容詳見文末連結)。這十項成果有何特殊之處?
  • 中國生命科學領域2016年十大進展公布
    中國生命科學領域2016年十大進展公布 原標題:   本報北京3月16日電(記者詹媛)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為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本年度的評選,聯合體成員學會推薦的項目較往年數量明顯增加,體現了「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日臻完善,社會影響力與關注度不斷擴大;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1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入選,這些成果解答了這些生命科學的難題。  據了解,本年度的獲獎項目中,非院士主導項目所佔比例較往年大,聯合體認為這體現了我國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後備力量強大。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2020年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主辦單位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秘書長王小寧教授主持發布會,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康樂院士,入選項目負責人饒子和院士、匡廷雲院士、隋森芳院士、喬傑院士等生命科學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等30多家媒體的記者出席新聞發布會。
  • 【光明日報】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公布
    3月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這十大進展經該學會聯合體的18個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並且各自在《科學》《自然》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是我國2016年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既有「植物雌雄配子體識別的分子機制」「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等基礎研究的成果,也不乏「內源性幹細胞介導功能性晶狀體再生治療嬰幼兒白內障」等可治療疾病的臨床應用成果,這印證了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不僅揭示生命的新奧秘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原標題:   央視網3月17日訊 據中科院網站消息,3月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
  • 看2015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原標題:2015「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揭曉
    ◎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1月13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十大進展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的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產生。
  • 中科院多項成果入選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1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人Piwi基因突變致男性不育」、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m6A甲基化修飾調控脊椎動物造血幹細胞命運決定」、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水稻廣譜持久抗病與產量平衡的遺傳與表觀調控機制」、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癢覺信息傳遞的神經環路機制」等成果分別入選。
  • 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公布
    在新技術開發、醫學新突破和生物經濟發展等方面有貢獻  16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十大進展」。這十大進展經該學會聯合體的18個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並且各自在《科學》《自然》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是我國2016年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其中既有「植物雌雄配子體識別的分子機制」「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的結構與功能」等基礎研究的成果,也不乏「內源性幹細胞介導功能性晶狀體再生治療嬰幼兒白內障」等可治療疾病的臨床應用成果,這印證了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不僅揭示生命的新奧秘
  • 2018中國生命科學湧現「十大進展」
    ■ 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彭芸為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組織22家成員學會推薦評選出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組圖]
    中國網訊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最終確定8個知識創新類和2個技術創新類項目成果為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 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導讀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技術和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資深專家評選,並經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審核
  • 中國科協公布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
    光明網訊(記者肖春芳) 1月2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國際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構建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皰疹病毒的組裝和致病機理」「靈長類動物發育和壽命調控關鍵通路獲揭示」等成果入選。
  • 2017 年度 「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北京時間1月26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排名不分先後)。據悉,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是經22家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領域同行專家審核與評選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推動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
  • 2017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
    北京時間1月26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公布了2017年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排名不分先後)。
  • 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公布,「克隆猴」入選
    為推動生命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充分展示和宣傳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組織22家成員學會推薦,經生命科學、生物技術以及臨床醫學等領域同行專家評選與審核,現向社會公布2018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評選結果(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