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光的速度在某種介質中變慢,會對狹義相對論產生什麼影響?

2020-11-22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光在一些介質中竟然變慢了,這其中出了什麼差錯?會影響狹義相對論嗎?

麥克斯韋方程組告訴我們,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不變,對所有觀察者來說都一樣。這從根本上與19世紀的絕對時間觀相衝突,狹義相對論的假設解決了這一衝突,廢除了這一觀念。

(來源:Power Electronic Tips 圖解:麥克斯韋方程組)

由此,狹義相對論引入了速度不變的概念,這種速度對所有觀察者都一樣。這也恰好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

(圖解:狹義相對論創始人之一——愛因斯坦 )

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在量子理論中,光在折射介質中減慢,因為光子被吸收和重新發射了。這一認識不是正確的。更確切地說,當它的速度減慢時,是因為我們處理的是與折射不同的現象——散射。與折射不同,散射使光子的運動軌跡變得隨機;如果透鏡散射光,那它們就不是透鏡了。

(圖解:稜鏡在光的色散下發出彩色的光 )

相反,在折光介質中,麥克斯韋方程組的解會隨著邊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量子電動力學的場方程也是如此。在這種修正的環境中,電磁場的量子不再表現為以不變速度運動的無質量粒子,而是表現為以有效質量運動的粒子,運動速度較慢。它們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取決於光子能量,因此,在典型的折射介質中,不同能量(顏色)的光子遵循不同的路徑。

所有這些現象都與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假設和方程完全一致。

在過去的幾周裡,許多人都提了十分相似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與光在介質中傳播比在真空中慢的意義有關。

(圖解: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

想想這個介質是什麼。它是原子的晶格結構,周圍有電子云。當光子進入這個結構時,它們被吸收,將電子提升到更高的能量狀態。電子迅速回落到較低的狀態,釋放出更多的光子。

量子電動力學的詳細方程式使光以標準光學理論預測的方式彎曲。然而重要的是,在吸收和發射之間有一個時間延遲。我們有時間延遲的分布統計,但你可以用平均值來表示它。

光子進入介質後被吸收。之後,光子被發射出來並進一步進入介質,再次被吸收,不久之後,更多的光子被發射出來,並繼續深入到介質中……

(圖解:光在近乎真空的太空裡傳播)

簡言之,所有這些「短時間」加起來就是光子通過整個介質所需的額外時間。在吸收/發射事件之間,光子(通過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真空)以成熟的、非減速的光速運動。正是吸收和發射過程中的停頓使整個過程花費了更長的時間。

如果你能連續三天不睡覺,並一直以每小時60英裡的速度開車,你就能在50個小時內駕車穿越整個國家。如果你停下來休息、吃飯、上廁所等等,你會花更長的時間,但實際上你還是以每小時60英裡的速度開車。

C永遠是真空中的光速,它是麥克斯韋方程中的常數。通常情況下,與物質的相互作用不被看作是與物質的耦合,也不被看作是引起物質的電場和磁場的運動,只是通過改變方程中的常數來概括。

如果你認為光是粒子,那麼它們與C一起運動,整體將被計算成較慢的速度。這與地鐵的平均速度類似,當您在計算旅行時間時僅考慮較低的速度時,就會考慮到停靠車站的問題。

相對性是非常基本的。它描述了如何將坐標轉換為運動系統。必須調整牛頓運動定律,以使其與這種轉換兼容,即在任何系統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 它們不受物質存在的影響。

對於廣義相對論來說,情況不同。在廣義相對論中,空間的基本性質受到物質存在的影響。

如果在某種介質中光速較慢,將對狹義相對論產生什麼影響?

答案是不會有影響。

01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quora- K君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相對論說光速不變,那如何解釋光在介質中速度變慢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對相對論光速不變原理不了解,從而產生的疑惑!光速不變原理光速不變原理是指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相對論中是不允許有質量的物質運動速度超過光速,如果達到光速,質量便會加到無窮大,所以相對論不讓攜帶質量和信息的物質超光速。因此超光速不是不被允許,只要不攜帶信息和質量就可以。所以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都沒有違反相對論。真空中最快,為3*10^8米/秒. 其餘介質都比在真空中慢,最接近的是空氣,約為2.996*10^8米/秒。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既然光也是一種波,我們自然會覺得光波也應該和水波、聲波一樣,是依靠相鄰介質點的相互作用傳播到遠處的。那麼,光的介質是什麼呢?光可以穿過遙遠的星空來到地球,那麼這種介質也應該遍布宇宙。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就叫以太。
  • 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會有什麼後果?
    那麼,如果速度超過光速會發生什麼?為什麼光速是宇宙速度上限?雖然光速理論上不可超越,但在現實中確實有各種「超光速」現象,切倫科夫輻射就是一個例子。切倫科夫輻射光的傳播速度與介質有關,在真空中最快,而在其他介質中會變慢。例如,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會下降25%,為真空光速的75%。在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出現超光速的情況。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我們來回顧狹義相對論裡面的「時間變慢」,說的是你相對於地面靜止,一列火車相對於地面運動速度是0.1c,c是光速。如果此時你去看火車裡的人會發現「時間變慢」了,但是火車人看自己發現時間未變化,針對這個看似矛盾的問題其實並不矛盾,如果你看了我之前寫的狹義相對論文章就應該知道,狹義相對論造成的「時間變慢」這個效應本身也是「相對的」,效應本身相對意味著換參考系,「效應」就會發生變化。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說的是,如果你想對於我高速運動,那我看你的時間就會變慢,這種變慢可以理解成,如果你在高速的飛船裡做操,那我這裡看到的就是你在慢動作做操。而你自己其實感覺到的時間是正常流逝。所以,是以我參考系看你時間膨脹了。如果你也看到,你也會發現我的時間也變慢了,因為我想對於你也是在高速運動的。
  • 哥本哈根詮釋並沒有違反狹義相對論中的信息傳遞速度不能超光速
    這個應該是絕對參照系裡邊光的速度,光有一個傳播介質,這個介質被稱之為——以太。狹義相對論這兩條基本原理並沒有提及超光速的事,限制超光速的事是在愛因斯坦的推論之中,狹義相對論有以下的推論:①時間延緩(時間膨脹)在一個相對於你運動的參照系裡,以你的視角來看,這個參照系裡的時間會變慢,這個參照系的運動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當這個參照系的運動速度等於光速的時候
  • 「探索」漫談光錐之內是命運的狹義相對論
    在很多超前的理論裡面,有個玄乎其玄的理論,就是我們的愛因斯坦爺爺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很多人都聽過「狹義相對論」這五個字,但鮮有人知道到底什麼是「狹義相對論」。說起這個,還得提一下那個被紅蘋果砸「壞了」腦袋的大帥哥——牛頓。就是他,因為研究蘋果為什麼落地上,而不是飛天上,最後為物理學界貢獻了著名的「牛三律(牛頓三定律)」。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上)
    如果光的介質是遍布宇宙的以太,我們自然就會覺得光的速度是相對以太而言的,就像水波的速度是相對水面那樣。雨速一定時,我奔跑的速度和雨滴的傾斜角之間,肯定有某種關係。類似的,遙遠的星光(可近似看作平行光)到達地球時,如果地球不動,我只要把望遠鏡對著星星的方向就能看到這顆星星了。
  • 如果我們以光的速度去追光,能抓住一把光嗎?
    愛因斯坦小的時候,曾經幻想過,以光的速度去追光,會不會看到光是靜止的?如果光是靜止的,那是不是伸手就可以抓住一把光呢?光的速度是不變的,不管你用什麼速度去追光,它還是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與你絕塵而去!這個就是光速守恆定律。也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基礎假設之一,另外一個基礎假設是相對性原理。光速不變?為什麼我們測量光在不同介質中相同的距離的速度不一樣?如光在水中速度是 22.5萬公裡每秒,在玻璃中的速度是20萬公裡每秒 等等。
  • 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問題
    近期,頭條關於狹義相對論的問題似乎熱絡起來了,原因可能源於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曹則賢的科普視頻。緊隨其後是一些持相對論的附和,也有一些被貶稱為民科的人士的反駁。 今天,我就上述問題闡述一下我的一些觀點,供大家參考。
  • 為什麼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比如空氣、水和鐵。但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它們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那麼,聲音和光有什麼區別呢?為什麼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而光卻可以呢?聲波聲音其實屬於機械波,其本質是機械振動的傳播,而機械振動依賴於介質。當物體發生振動時,比如敲打桌子,這種振動會帶動空氣中的分子出現有規律的振動,由此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開來。如果沒有介質,振動就無法傳播,所以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 一口氣搞懂狹義相對論
    其中,在1905年6月30號發表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後來也被叫做:狹義相對論。今天是狹義相對論發表的114周年。這都100多年前的理論,我們沒有理由看不懂它。今天,我就來給你好好講一講:狹義相對論到底講了些什麼?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於是,火車中點的人必然會先看到來自車頭的光,後看到來自車尾的光。」「如果牛頓在這裡,他肯定要說來自車頭的光速要大一些(要加上火車的速度),來自車尾的光速要小一些(減去火車的速度)。所以,來自車頭的光比來自車尾的光的運動時間要短一些,而它們又是同時發出的(火車系也覺得事件是同時發生的,即同時的絕對性)。所以先看到車頭,後看到車尾的光很正常,我用牛頓力學都解釋幾百年了。」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狹義相對論主要是解決麥可遜-莫雷實驗中得到的光速各向不變的結果裡的速度疊加矛盾的。由於當時人們認為光是在一種稱為以太的介質裡傳播的,而地球在以太裡做各種運動,包括地球自轉運動、地球公轉運動、隨太陽系公轉運動等,這樣必然導致地球相對於以太在各個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不一致,這樣,根據經典力學裡的速度疊加原理,不同方向上的光速應該是有差異的。然而邁克耳遜莫雷實驗證明,兩束互相垂直的光的速度完全一致,這用傳統的理論就無法解釋了。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起愛因斯坦,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關於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包含了兩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所謂狹義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有效的;光速不變原理就是說光總是以一個確定的速度傳播,傳播速度的大小與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跟觀察者所處的慣性參考系統有關,而光速不變原理卻與之不相容。有了這兩條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狹義相對論。
  • 通俗的解釋什麼叫「狹義相對論」
    親愛的看官,如果你從不知道狹義相對論,那麼請給你的大腦系好安全帶,因為哥要帶你的大腦飛一把了。如果你知道狹義相對論,如果有什麼觀點,歡迎討論。這就是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註:狹義相對論中,相對於慣性系統移動的時鐘會走得較慢。先別急著反駁,這麼奇怪的理論,擱誰都不願意相信,小編我以前也不信。但為啥現在人們會認同這種詭異的理論呢?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先來說狹義相對論。簡單來說,狹義相對論是一種新的時空觀,在這種時空觀中,物體的運動速度會影響其質量,空間,以及時間。這個看似古怪的理論其實已經經過無數實驗的證明。舉兩個🌰:狹義相對論中,有一個著名的時間膨脹效應,就是速度越快,時間越慢。假如李老師現在被派去外太空出差,幾十年後回來,到時候海洋裡的其他小老師已經白髮蒼蒼,滿臉皺紋,但是李老師還保持著年輕的容顏。因為李老師的速度比較快,她的時間相對流逝的慢了。再舉一個例子,假如你拿著一個時鐘瘋跑,時鐘不僅變慢了,它的質量也變大了。假如你以80%光速狂奔,時鐘的質量會增加2.3倍。
  • 一口氣通俗理解《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
    《狹義相對論》也是如此,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事物,如果利用《狹義相對論》來計算更精確,但是與我們原本的常識之間的誤差,更加微不足道,除非利用更加精密的儀器,否則你要突然蹦出來一句「時間是相對的,我的時間比你走得慢」,肯定分分鐘讓吐沫淹死。實際上狹義相對論並非難以攀登,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也就破了。
  • 科學家利用量子隧穿違反了狹義相對論 讓光突破了速度限制
    眾所周知,光速與任何速度疊加,得到的仍然是光速。根據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任何物質在任何狀況下的速度都不會超過光速-- 299,792,458米/秒。從理論上說,如果超過光速,時間將會出現倒流。速度的合成不遵從經典力學的法則,而遵從相對論的速度合成法則。可以說目前,光速是無法改變和超越的。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但是不對啊,如果它們的傳播時間一樣,火車上為什麼會先看到來自車頭的光,後看到來自車尾的光呢?讓人覺得相對論的核心就是這些反常識的內容:時間能變慢,空間能收縮,光速是極限,「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也不再是神話。當然,用這些東西用來吸引大眾眼球,博取路人緣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如果你以為這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核心,那就太膚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