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颱風海貝斯在日本肆虐,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在歷史上,日本曾有1艘渡輪在颱風中沉沒,造成日本史上最大的海難:1954年(昭和29年)9月26日,津輕海峽渡輪「洞爺丸」遭遇第15號颱風,導致1155名日本人溺斃。
日本本州島和北海道之間是大海,以往的交通都是靠海運。「洞爺丸」是一艘日本國鐵的青函連絡船,也就是渡輪,排水量3898噸,經津輕海峽,連接本州島的青森和北海道的函館。
1954年9月26日,「洞爺丸」載著1337人,從函館出發至青森,由於海洋氣象臺播報有15號颱風過境,原先已暫緩航班躲避颱風。但是,到了下午17時,風力卻明顯變弱。17:40分,對自身天氣判斷絕對自信的近藤市平船長認為颱風已經提前過境,下令定於18:30出航。
18:39,「洞爺丸」出發執行當日第4班航行,從函館向內前往青森。出發後不久,風力增強。19時,剛出港的洞爺丸遇到猛烈的風浪,船長下令拋錨臨時停泊,具體位置是在函館港防波堤燈塔西南300度,0.85海裡外的地方。而19時,函館氣象臺發布信息稱颱風位於壽都西方50千米,誤報颱風已經離開函館。
事實上,氣象臺錯誤的估計了颱風的速度,颱風在2小時候才到達預測中的位置,颱風實際位置正在函館港南邊。處於颱風區的「洞爺丸」,無法抗衡平均40m/s、最大50m/s的強風,大量海水被吹入開放性的車輛甲板。而因為船舶水密性不佳,海水湧入鍋爐艙和輪機艙,排水無效,使得水密性很差、儲備浮力很小的的渡輪面臨沉船危險。
在發電機停機後,21:50左舷主機停機,22:05右舷主機停機。兩側主機停機後,船舶失去頂浪保持船位的能力,為了防止沉沒,失去動力的「洞爺丸」準備於附近的七重濱擱淺,然後等待救援。
22時26分左右,「洞爺丸」在函館港第三防波堤燈塔附近搶灘,船體向右舷傾斜45度。船員以為船隻已經穩定,但是船隻事實上在向右繼續傾斜。22:39船隻發出SOS信號。22:42左舷錨索斷裂,船隻失去穩定。
22:45分,洞爺丸船體向右傾側135度,隨著一聲巨響,船翻了個身,將一船人倒扣進大海,船上乘客共1314人,159人生還,1155人死亡或下落不明。此刻,距離「洞爺丸」起航大約四個小時。
當日,津輕海峽上的另幾艘貨船「日高丸」、「第11青函丸」、「北見丸」、「十勝丸」也不幸沉沒,加上「洞爺丸」共計死亡1430人。其中,「洞爺丸」的死亡人數,是非戰爭時期的世界第四大海難,也是日本迄今最大海難。
這次事故導致修建青函隧道的動議,在擱置了十餘年後,再次被提上了日程。後來,日本前後花了23年時間,建了一條本州與北海道的世界最長海底隧道:青函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