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玩轉科學問題 |
——「科普中國」科學「答」人活動上線 |
韓天琪攝
■本報記者 韓天琪
「地球的水主要來自何方?」「你和『齊天大聖』的基因差別有多大?」「稻草能變為油嗎?」「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是哪些?」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內的一批院士專家親自出題,正通過科學「答」人學習平臺考考大家。
大型網絡科學競答互動項目——科學「答」人活動日前正式上線。科學「答」人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科普中國」中的一個科普趣味競答項目,活動將持續9個月,預計將有1000萬人次通過網絡參與活動,成為中國最大規模的網絡科學競答活動。
科學「答」人參與方式非常簡單,項目採用趣味競答方式,參加者通過網頁、微信、微博和App端,每天不超過兩分鐘,每次8道題,日積月累,公眾可利用碎片化時間參與。
參與科學知識競答和傳播的用戶還有機會通過微信贏取知識紅包,並憑藉累計積分,最終贏取價值5000元的賽季願望獎,屆時,組委會將根據參與者的要求,幫助他(她)實現一個願望。參與者每月也可以有機會贏得月度願望獎和手機流量贈送。
競答題目主要是公眾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需要了解的一些科學知識,包括數學與信息、物質與能量、生命與健康、地球與環境、工程與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等八大類知識點。試題難度分為容易、中等、困難三個不同等級,其中容易題目將佔70%,中等難度題目佔20%,困難題目佔10%。
公眾在答題中如果遇到困難,還可以通過「分享幫幫答」模式,請朋友幫忙,完成「任務」,也可同時邀請朋友參加競答,一起傳播科學。
科學「答」人希望以知識遊戲創新方式,讓公眾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培養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滿足自發學習興趣。
項目邀請中國近百位科學家接力參與了科學題庫的建設,包括中科院院士、「嫦娥之父」歐陽自遠,中科院院士、數學家林群,中科院院士、材料科學家曹春曉等一批院士專家,他們已作為首批出題科學家參與出題。
組委會還將注重從當下社會關注熱點中梳理科普知識,納入題庫。比如前段時間社會關注的天津爆炸事件中的氰化鈉汙染問題等等。科學「答」人項目設置了「公眾請提問」的欄目,收集公眾關心的科學問題,並邀請專業人士給出答案,將題目納入題庫,優秀的提問者還將會獲得獎勵。
參加者每日可以通過排行榜了解自己的排名,並贏取「學人、傳人、紅人」等榮譽勳章,最終優勝者可獲得「答人」稱號。
公眾可以通過新華網、騰訊網、光明網等網站「科普中國」專區、科普中國App客戶端等入口參與「科普中國」的科學「答」人活動,也可以在9月12日即將開始的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與出題的科學家互動。
《中國科學報》 (2015-09-11 第7版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