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王娟】從柏林出發,沿著施普雷河一路向東南方向進發,跨過布蘭登堡州界,很快就到達了美麗的施普雷森林。這片近500平方公裡的區域裡,有著星羅棋布的水系、繁盛茂密的森林和別具風情的小城鎮,是柏林人夏天最喜歡的休閒避暑勝地之一。來這裡旅行,一定不能錯過當地最著名的特產「施普雷森林黃瓜」。
酸黃瓜,一吃吃掉一桶
筆者在大學德語課上看過德國電影《再見,列寧》,從昏迷中醒來的母親不知兩德已經統一,仍心心念念前東德的施普雷森林黃瓜,於是兒子從垃圾箱裡找來廢舊玻璃瓶自製罐頭,這個情節令人既感動又心酸。後來到柏林工作,嘗過不同品牌的酸黃瓜,超市貨架上甚至有好幾種寫著產地是「施普雷森林」的黃瓜罐頭,但味道總好像差了些,看來美味就要到原產地去吃才正宗。
當火車停靠在位於施普雷森林中心的城市呂本時,筆者下車第一件事就是尋找真正的「施普雷森林黃瓜」。在集市上,售賣黃瓜製品的攤位是規模最大、人氣最旺的,幾個大圓木桶一圈排開,裡面是剛剛醃製好的醋漬、酸辣、蒜香、胡椒、芥末、蜂蜜等各種口味的黃瓜。商販麻利地從木桶裡撈出一根根比手指略粗的黃瓜,現場分裝在小塑料桶裡,排隊購買的人絡繹不絕。我選擇了原味的,鮮嫩的黃瓜咬在嘴裡發出爽脆的「咯吱」聲,一種特別的清香不斷在齒頰之間瀰漫,從吃第一口起就停不下來了,直到一小桶黃瓜見了底,最後連泡黃瓜的酸湯也一飲而盡才過癮,炎夏的悶熱和火氣竟都隨之消散了。
經過嚴格認證
據說,施普雷森林地區已有500多年種植黃瓜的歷史,最早是佛蘭德斯地區的紡織工人從故鄉帶來了種子。這裡土壤肥沃,水源和日照充足,特別適合黃瓜的栽培和生長。當時,人們通過添加食醋的方法使新鮮黃瓜得以長期保存,這樣在冬季也能夠滿足口腹之慾了。早在1870年,德國文學家特奧多·馮塔納就在他的作品《布蘭登堡漫遊》中盛讚過施普雷森林出產的黃瓜。
即使在兩德分裂時期,黃瓜也是前東德地區為數不多從未間斷生產和銷售的農產品之一。今天,整個施普雷森林地區都分布有黃瓜田,其中大部分土地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的生態保護區內。真正的「施普雷森林黃瓜」都是由本地原材料製成,有些老品牌連調味用的香料也是自產的,黃瓜至今仍然主要由人工採摘,使用秘密配方進行醃製,加工和罐裝過程也都在本地完成,銷售到各地的黃瓜製品都打上了表示歐盟質量認證的「受保護地理標誌」印章以及由當地「施普雷森林協會」認證的「施普雷森林」品牌標誌。
黃瓜主題旅遊大受歡迎
現在,「黃瓜」主題旅遊在布蘭登堡州廣受歡迎。推薦沿「黃瓜騎行道」進行觀光遊覽,這是一條250公裡長的環形自行車道,一路循著畫有騎車的黃瓜卡通形象的指示牌,可以穿越整個施普雷森林生態保護區。該地區最大的幾個城市呂貝瑙、呂本、布爾克、科特布斯都是地區火車停靠的站點,作為騎行的出發地、住宿休息點和終點非常方便。
施普雷森林地區的城鎮各具特色。呂貝瑙被稱作「施普雷森林的大門」,從河港出發,可以劃一艘小船順著四通八達的水道穿越整片林區。市中心的商店櫥窗裡擺滿了各種黃瓜主題紀念品,街邊的電箱上都是與黃瓜有關的塗鴉幽默畫。嘴饞或者肚子餓了的話,不僅能在餐廳吃到黃瓜沙拉,在港口集市買到當地的黃瓜製品,甚至還能在露天攤位上喝到獨特的黃瓜啤酒。
在呂貝瑙的「施普雷森林博物館」、小城雷德的「農舍和黃瓜博物館」和小城施萊普齊希的「農業歷史博物館」,可以了解到施普雷森林的歷史以及大名鼎鼎的黃瓜的故事。此外,若對黃瓜的製作過程感興趣,不妨前往小城波布裡茨,這裡有成立於1898年的著名品牌「烏鴉」罐頭工廠,遊客將在工作人員帶領下親臨採摘現場和參觀生產車間。
小城戈爾森每年8月會舉辦一次「施普雷森林黃瓜日」,來自全布蘭登堡州的數百位經銷商攜各自的產品亮相,遊客除了享用包括黃瓜在內的各式美食,還能夠觀賞到施普雷森林地區的傳統手工藝、服飾文化和民俗歌舞表演。活動最大的亮點是選出當年的「施普雷森林黃瓜國王夫婦」,在集市廣場的舞臺上舉行「加冕儀式」,「國王夫婦」將用木槌敲開一個裝有當季出產的新鮮黃瓜的木桶,並邀請現場觀眾一起品嘗(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