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椅子或許是藝術品!

2020-12-07 騰訊網

後現代主義設計師彼得·夏爾(Peter Shire)正在製作椅子

上世紀60年代末,隨著現代主義光環的褪去,設計師們紛紛摒棄了功能主義的教條,懷抱著新理想奔赴了潮流前線。如果設計是把散文變成詩歌的過程,後現代時期的大師們則在字裡行間增添了無窮的浪漫——那一把把看似「坐不住」的椅子,就是他們天馬行空的最佳佐證。

「鐵王座」算什麼?

快樂至上!

古人席地而坐,自從智慧的唐代人為胡床加上了靠背,椅子才宣告誕生。從造型、材質到功能排放,椅子不僅是地位與身份的象徵,更反映了觀念與技術的進步。

由胡床演變而來的中國古代椅子,明代

當《權力的遊戲》中七大家族為了一把萬人之上的「鐵王座」爭得頭破血流時,或許怎麼也沒料想到百年後世界的巨變:隨著封建等級體系的瓦解,人類社會走向民主與共和,就連椅子都變得「坐不住」了……

YouTube上的創意視頻「如何DIY美劇《權力的遊戲》中的鐵王座」

在義大利設計師亞歷山大·門迪尼(Alessandro Mendini)的字典裡似乎找不到「實用」這個詞,正如他於1978年設計的普魯斯特扶手椅(Proust Armchair)一樣——典型的巴洛克宮廷造型,混搭新印象派藝術家保羅·西涅克(Paul Signac)的點彩,設計師一舉打破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現代主義規則,將後現代時期的混雜性發揮到了極致。

亞歷山大·門迪尼設計的普魯斯特椅

保羅·西涅克《La Baie(Saint-Tropez)》,布面油畫,73.9×92.3cm,1907年

「好的設計應該在精神上給人們帶來積極影響。」這是門迪尼的信條。他的設計完全不同於可批量生產的包浩斯(Bauhaus)產品,那把誕生於1983年的餐桌椅(Dining Chair)或許能把現代主義旗手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氣得直跺腳——四種不同顏色、上下不一的切割面,這把看上去毫無承重能力的椅子真的「坐得住」嗎?

亞歷山大·門迪尼設計的餐桌椅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讓我們帶著疑問一同去看看美國設計師彼得·夏爾(Peter Shire)的作品。1982年,一把名為Bel Air的沙發椅橫空出世,設計師不僅大玩撞色,還運用了結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手法,將球體、正方體和三角形按比例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彼得·夏爾,Bel Air Chair,1982年

正當公眾質疑這把椅子的實用價值時,彼得·夏爾卻勇敢打破了設計與藝術的邊界,他的作品時常讓人想到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的雕塑和抽象藝術先驅康定斯基(Kandinsky)的繪畫。

彼得·夏爾,Belle Aire Chair,2010年(左);Right Weld Chair,2007年(右)

當藝術帶給人們的精神享受早已超越實際功效時,設計又何嘗不是如此?這或許也正是彼得·夏爾的一把椅子售價高達八萬人民幣,還引得無數藏家趨之若鶩的原因。

孟菲斯(Memphis)設計集團的作品合集

若要談論後現代時期的設計,就一定繞不開孟菲斯(Memphis)設計集團。上世紀80年代,由建築師埃託·索特薩斯(Ettore Sottssas)和一群年輕設計師創立,這個離經叛道的團體致力於通過設計引發直觀的情緒體驗,反對一成不變的規則,就連搖滾教父大衛·鮑伊(David Bowie)和老佛爺卡爾·拉格菲(Karl Lagerfeld)都是他們的忠實粉絲。

著名設計師老佛爺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孟菲斯設計收藏

孟菲斯(Memphis)主義者將波普藝術(Pop Art)的色彩和點、線、面等基礎造型元素巧妙結合,迸發出了意想不到的火花——1983年,該流派的中堅人物米歇爾·盧基(Michele De Lucchi)設計了一把名為「第一」(First)的椅子。

米歇爾·盧基設計的First Chair

設計師擯棄了傳統椅子堅實的靠背,通過球體的串聯將其與扶手合二為一;顯得別具一格的同時,不禁引得公眾頻頻發問:這坐上去能舒服嗎?

漢斯·霍倫設計的Marilyn Sofa

還有出自奧地利設計師漢斯·霍倫(Hans Hollein)之手的Marilyn和Mitzi沙發,在古典主義穩定的造型基礎上增添了孟菲斯主義的玩味。此時,斜倚於這張沙發上的一定不會是提香筆下的完美「維納斯」,而是一位不願受束縛的新時代女性。

漢斯·霍倫設計的Mitzi Sofa

馬克·紐森設計的Wooden Chair

現代時期大行其道的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可不是這些革新者的考量標準。無論是澳大利亞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設計的木質編織椅,在「即用即拋」理念指導下誕生的充氣椅(Blow Inflatable Armchair),還是義大利設計師皮埃羅·加提(Plero Gatti)及其團隊靈光一現的產物,放在今日最適合「葛優癱」的Sacco躺椅……這些「坐不住」的椅子不僅迎合了當時大眾的獵奇心理,更順應了20世紀後半葉設計領域的多元化趨勢。

設計師Paolo Lomazzi、Donato D'Urbino和Jonathan De Pas共同設計的充氣椅Paolo

皮埃羅·加提及其團隊設計的Sacco躺椅

現代主義 vs 後現代主義

冰與火之歌

設計領域的現代與後現代主義之爭仿佛一場「權力的遊戲」,從標榜理性到以變化為風格,無數大師共同譜寫了一曲冰與火之歌——為什麼曾經如火如荼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最終陷落了?後現代主義的這把火又是如何將一座座冰山吞沒的?

現代主義大師密斯·凡·德·羅坐在他設計的MR Chair上

現代社會自誕生之初就裝上了齒輪,飛速運轉中推進了城市化的進程,激增的人口對建築提出了形式服從功能的理性要求,從而波及設計領域。

柯布西耶設計的Chair LC1

以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和查理·伊姆斯(Charles Eames)等大師為首,設計師們紛紛嘗試將標準化的工業生產體系運用到家具製作上。而設計作為生活必需品的椅子,也成為了每位建築師都要追趕的潮流。

柯布西耶設計的Chaise Longue Chair LC4

1929年,柯布西耶看到一塊彎曲的不鏽鋼而靈感乍現,設計了在當今山寨無數的同名躺椅(Chaise Longue Chair LC4)。這把椅子由腳架和椅身上下兩部分組成,可隨時調整坐或躺的角度。流線型的輪廓線與低飽和度的灰色在設計師手下成為了最佳伴侶,成為了現代時期小資生活的代名詞。

密斯·凡·德·羅設計的巴塞隆納椅

還有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理念的建築師密斯·凡·德·羅,他設計的巴塞隆納椅(Barcelona Chair)恰到好處地濃縮了現代主義精髓。畢竟是為西班牙王室而設計,這把剛柔並濟的椅子沒有任何多餘裝飾,彰顯身份的同時也能讓國王和王后坐在上面小憩一會兒。

放置於室內空間的巴塞隆納椅

當你打開淘寶,在搜索欄上輸入「性冷淡、簡約、椅子」這幾個關鍵詞時,鋪天蓋地出現的都是這把著名的伊姆斯椅(Eames Chair)。

伊姆斯夫婦設計的Eames Chair

靈感來源於艾菲爾鐵塔,用當時的新材料玻璃化纖製作而成,這把出自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伊姆斯夫婦之手的椅子,兼具了百搭和可批量化生產的特點。

設計師伊姆斯夫婦

說到這裡,你一定恍然大悟為什麼現代主義者會看不上後現代時期那些五花八門的家具了吧?不過由於他們堅持追求低廉造價、強調功能,在後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千篇一律的國際主義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儘管在建築和設計領域都實現了高度的理性化,卻因缺乏人情味而顯得愈發單調,最終被來勢洶洶的後現代主義所吞沒。

「坐不住」的椅子=無用的設計?

從後現代時期邁向當代,我們已然來到了一個無所不可又狂躁不安的時代——從藝術家到設計師,無不拋棄了高瞻遠矚式的宣言和理論教條,去尋找訴諸個人情感的、具有反叛意味的表達,去發現符合當下的創造途徑——而那些「坐不住」的椅子呢?似乎變得越來越多了……

喜多俊之設計的Wink Chair

這些椅子真的「無用」嗎?答案是否定的。讓我們來到在設計界趨於領先地位的日本一探究竟——1980年,日本國寶級設計師喜多俊之(Toshiyuki Kita)設計了一款「打盹」椅(Wink Chair)。

可變換多種造型和顏色的Wink Chair

乍一看讓人百思不得其解,親身體驗可謂是別有用心:彩色的椅套可隨時更換,腿部可選擇彎曲或伸展,頭部也能根據使用者頸部的形狀自由調節角度,創意和實用兩不誤。

Terje Ekstrom設計的Ekstrem躺椅

還有挪威設計師Terje Ekstrom設計的Ekstrem躺椅,當你一進家門就看到這把宛如變異生物的椅子時,或許會懷疑當初某根筋搭錯而買下它的自己;但當你在這把完美符合人體工學的椅子上變換坐姿,甚至一整天都不想挪動時,一定會驚嘆於設計改變生活的無窮魔力。

功能多樣的Ekstrem躺椅

當宜家家居(IKEA)和無印良品(MUJI)席捲全球時,設計的魔法早已在我們的家中生效——從穿戴的衣物首飾、居住的房屋,到一刻也離不開的家具電器,都是設計的產物。

遍布全球的宜家家居

正如日本設計師原研哉(Kenya Hara)所說:「生活本身就是設計的起源地;而設計歸根結底就是我們對生活的發言。」「坐不住」的椅子從來都不是無用的,同藝術一樣,這些椅子經歷了時代的淘洗,躲過了漫長歲月的侵襲,作為人類的物質文明而代代相傳,時至今日不斷為我們所感知、欣賞和繼承。

編輯、文蔡雨彤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從木頭到藝術品,一把椅子的藝術之旅
    「椅子是沒有背面的,應該是每個方向和角度看過去都很美。」2、The Chair這款有著「椅子中的椅子」美稱的單椅,原名叫做Round Chair,是為患有腰疾的人設計的,其寬扁的靠背脫骨於5英寸厚的實木塊,兩側的扶手使人自然地把手放在上面,各個細節的設計非常舒適。
  • 「收藏」它不止是椅子 更是「最小的建築」
    90後設計師、家具收藏愛好者王樹茂認為:「椅子並不是冰冷的家具,而是傳遞溫暖的載體,坐在椅子上,你或許能感受到設計師們別樣的關懷和溫度。」今年8月,王樹茂曾在國際名家具(東莞)展上舉辦了個人藏品展——《縮小de建築》,展出了其收藏的120件原版經典坐具,吸引了不少設計愛好者、業內人士等前去觀看。
  • 溫州設計師花10年時間,做了把讓世界驚嘆的椅子!
    這裡是設計師朱小傑的家,建築本身就出自他的手筆。然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卻並不是他的大宅,而是宅子裡的椅子。今年5月,朱小傑憑藉一張「錢椅」的家具設計獲首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優智獎」。有人說,朱小傑的跨界有點大。朱小傑卻說,設計是通的,唯憑匠心一顆。
  • 銀杏葉椅子「藍-Blue」藝術限量版
    這個夏天,一個精靈般的使者——銀杏葉椅子,帶著神秘純粹的藍色,靜穆裡幽幽的光芒,飄落人間。轉換給這把椅子,可以說——「藉助色彩,你體會到無空間界限的感覺,椅子是自由的,你是自由的。」決定去現場看看那種啞光藍,也決定要做一個通體藍色的,更加藝術感的椅子,像個藍精靈,靜靜地與你對話,傳遞能量。
  • 婚禮中常用的椅子,你都認識幾款?最全婚禮椅子圖鑑,拿走不謝
    經常有人感嘆為什麼「別人家」的婚禮總是精緻又耐看品味高級又有格調總是在流行的前沿除了設計本身以外我們還發現了一個大秘密「別人家」已經在考慮椅子、餐桌、地面等等這些我們曾以為不起眼的「邊邊角角」了所以我們今天就要來聊一聊婚禮中的椅子椅子早已經成為我們宴會設計中非要重要的一個部分
  • 藝術品電商能否殺出重圍
    ■本報記者 黃俊溢  近年來,網際網路正快速滲透到各個傳統領域,在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等利好因素的影響下,電商為藝術品交易市場開闢了一條新路徑。與其他網際網路行業競爭一樣,唯快不破的規則,使藝術品電商的數量在短短幾年內達到了2500家。  電商大佬、知名藝術機構、畫廊、拍賣行紛紛加入搶用戶的行列。
  • 進口現代椅子,極簡主義
    椅子種類眾多,簡單,輕盈的椅子除了塑料材質的,還有鋁製,小編介紹幾款進口椅子設計外形雖然簡潔低調,但它的細節卻非常搶眼。義大利現代金屬椅子MAGIS ONE這是一把完全由金屬線條「編織」而成的椅子,整個形態完全由「結構」組成,打破人們對常規椅子形態的想像。這把椅子的驚人形象難免使人對它的舒適度產生疑問,但當你真正坐於其上,你會發現它實際上非常舒適,那些稀疏的網狀結構能夠極好地支撐不同體型的人體,後背上的把手也非常實用。
  • 這種椅子很危險,多人已中招!快看看你家有沒有
    坐下沒一會兒,椅子炸了!據廈門衛視報導,廈門一位劉女士,像往常一樣洗完澡後,坐在電腦椅上吹頭髮。突然,「嘭」的一聲巨響——坐的椅子爆炸了!劉女士當下就摔在地上,屁股被炸傷,流血嚴重。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醫生從劉女士的腸道裡取出了十幾塊椅子的碎片。更可怕的是,這種高危易爆炸的椅子,不是什麼高科技椅子。就是普普通通的辦公椅,你家裡、公司,最常見的那種!這種電腦椅,具體來說,叫「氣壓升降椅」,上班坐的椅子、家裡的電腦椅、甚至理髮店的椅子……都有它的身影。
  • 沒想到,羽佳竟然被一把椅子感動到想哭……
    她不再需要小藍椅了,她把椅子放到路邊,掛了個牌子:「需要一個新家。」一位船長看到了小藍椅後想:「這把椅子再適合不過了。」於是,船長把小藍椅扛在肩上帶走了。每一次,當人們得到他的時候,想的都是「這把椅子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每一次,當人們不再需要他的時候,都會給他掛上個牌子:「你需要我嗎?」「我想要工作!」……後來,小藍椅被漆成了「小紅椅」,成為套圈遊戲的獎品,被一個小男孩贏回了家。
  • 舊書舊衣服不捨得扔掉,留著又佔地方,簡單5招變成有顏值的椅子
    一個抱枕,兩條皮帶,幾十本書,還有一個底座就可以做成一個椅子。如果你家訂閱的雜誌比較多的話,這種規格的書估計很多吧,千萬不要輕易扔了嘍,隨便一點小心機就可以把它改造成這麼好看的椅子呢。你說那年不願意丟掉的這件衣服,那件衣服,想當初買這件衣服的時候是怎麼買的,是和誰一起去買的,是花了當年多少心血,多少錢才買來這一件呢!每一件衣服都有一個故事,這個椅子很有歷史感呢!這個椅子的故事估計只有你懂。
  • 繆斯的抵押權:藝術品的定價、交易與金融
    撰文 | 《經濟觀察報·書評》孔笑微舞曲停止前的最後一把椅子2008年9月15日,烏雲正在喧囂的全球金融市場上空匯聚,密雲必雨,久讖終兇,漫長而窒息的等待之後,一聲悶雷炸開了全面金融危機的序幕:美國財政部、美國銀行及英國巴克萊銀行相繼放棄斡旋,負債達6130億美元的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 大慈善家,藝術品收藏家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英國銀器收藏
    大慈善家,藝術品收藏家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Rosalinde and Arthur Gilbert)英國銀器(British antique silverware)收藏部分欣賞。事業成功後,他們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洛杉磯和以色列的重大慈善事業中,同時收集了珠寶,銀器,油畫,對世界上最傑出的裝飾藝術品實施收藏。這對夫妻考量藏品以博物館藏為標準,收藏許多珍寶都是博物館級的藏品,這裡展示的只是英國古董銀器的幾個經典。
  • 老農耗時17年種出椅子樹 種植家具?大自然真的很奇妙
    老農耗時17年種出椅子樹 種植家具?大自然真的很奇妙 【老農耗時17年種出椅子樹】突發奇想,要種植家具種樹是比較簡單的,但是你見過種出椅子樹嗎
  • 10款在影視劇中頻繁亮相的椅子,你都認識哪些?
    椅子,是家裡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這些年,你見過多少把椅子?它們都是什麼款式?叫什麼名字?你還記得嗎?……今天小編要帶你認識10款最經典的椅子,也許你不能準確地叫出名字,但你一定會覺得它們很眼熟,肯定在哪裡見過……1.海軍椅Navy Chair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Emeco受到美國海軍的委託打造適合航海使用的椅子, 最終設計出了輕巧的鋁合金材質的Navy Chair(海軍椅)。
  • 設計師最愛的椅子有多美?價格並不是首要,而是總有讓你心甘情願...
    研究顯示,人之所以衝動消費無外乎兩種原因,令人激動的產品或令人激動的價格,這裡或許不是最讓你激動的價格,但這裡一定有讓你心甘情願付出的喜愛。 一把椅子,到底能蘊藏多少魔力呢?
  • 藝創藝術品商城——值得信賴的線上藝術品投資平臺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的概念流傳至今,人們對藝術品收藏的腳步從未停下,然而,傳統藝術品拍賣收藏行業需要日積月累的經驗與犀利獨到的眼光,一般人不敢輕易嘗試。藝創藝術品商城卻打破了行業壁壘,降低參與拍賣的門檻,推動歷史性的藝術發展,運用線上交易的模式讓大眾擁抱藝術,藝創藝術品商城讓更多的人體會到中國風的魅力,同時,藝創藝術品商城也在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收藏家。
  • 黃文叡:藝術品定價的秘密
    藝術品的美學價值固有一套由來已久的機制,從產生亞里斯多德的美學觀的古希臘時期至21世紀的兩千多年裡,藝術潮流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演進。一種時代風格的確立影響著下一個時代風格的出現;或在同一時間不同地域並存著不同的時代風格,但它們卻互為影響。在史學家尚無法介入正在發生的藝術潮流時,批評家便主導著藝術品的詮釋和評論。
  • 一模一樣的盒子,為什麼你的是藝術品,我的就只能是普通物?
    [摘要]本就缺乏藝術史背景和辨識能力的大眾在欣賞先鋒派藝術時常常一頭霧水,批評家和藝術家的論戰不絕於耳,他們被迫在精英主義和市場消費的圈套中遊走。迪基援引丹託,將藝術品置於「藝術界」的慣例下,獲得對藝術品的價值判斷和鑑賞。他們都反對傳統美學的模仿說和表現說,但也存在分歧:丹託的藝術界旨在將「歷史氛圍」與「藝術理論」結合起來加以理解,即不僅是歷史的且是理論的;迪基的藝術界則偏重於將藝術品合法化。
  • 夢見木頭椅子壞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木頭椅子好不好
    夢見木頭椅子壞了椅子通常象徵事業,但實際上夢見椅子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正關注自己事業前程發展的人夢見椅子,多暗示你會當選為領導,或成為學術、宗教、團體等方面的帶頭人。椅子在這時代位置、權力、聲譽等。
  • 中法設計師帶來上海西岸的33把椅子,有幾把能坐?
    有意思的是,本次展覽96件/組作品中,有33件椅子,18件器具,13件燈具,5件桌子,4件書架。來自由馬巖松主持的MAD建築事務所的骨椅、由設計師張雷用柔弱宣紙糊出的扶手椅「飄」、設計師陳旻用竹皮演繹出中國風的「杭州凳」都引起了觀眾的駐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