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節(元旦、春節)的臨近,出行人員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工作變成重中之重。當地時間20日,英國衛生大臣漢考克接受採訪時發出警告,稱變異新冠病毒毒株引發的疫情「已經失控」。他表示,倫敦等被升為第四級防控的地區要嚴陣以待,大量民眾扎堆「逃離倫敦」過聖誕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為」。
北京市也在今日發布了「雙節」防疫提醒。防疫的重點檢查項目是什麼就是體溫檢查。所以我們現如今不管走到哪兒,機場、車站、醫院、商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都已經將體溫檢測作為常態化防疫手段。自全球疫情發生以來,不管歐洲、亞洲,還是中東、東南亞等國家都已經意識到,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便是測溫,所以今年以來人臉紅外測溫儀也在助力疫情防控的工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為什麼說人臉紅外測溫儀是在助力疫情防控?
可以這麼說人臉紅外測溫儀憑藉 「非接觸、高效測溫、重點人員可追溯」等優勢脫穎而出,國內外市場需求與往年相比增長迅猛。與其他測溫方式相比,人臉紅外測溫儀的好處是無需人手或臉接觸,檢測距離相對較遠,在人流密集場所也可以迅速篩查體溫異常人群。同時,隨著多點式人臉識別技術的加入,不僅可以實現更遠距離的測溫,而且可以讓紅外測溫更加精準,並且能夠非接觸地完成測溫人員身份信息識別,從而進一步實現流動人員的信息追溯。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紅外測溫一體機的產業鏈主要由主控板、紅外傳感器、人臉識別算法、落地應用等構成。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精準鎖定面部,將測溫目標與周圍環境進行精準"分割",幫助紅外測溫更加精準。並且可以在檢測到人臉後才激活測溫模塊,以此降低系統長期運行帶來的損耗。而基於人臉識別的身份驗證功能,還能夠同時門禁、考勤、訪客管理等多種功能。
人臉紅外測溫儀主要是應用在哪些場景中呢?
針對我們國內而言,重點在於交通運輸、學校、商場、酒店住宿、影院、旅遊景點、醫院、菜市場等場所,人員較為聚集,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景,也是難度較大的場景。如果單靠多安排人手人工檢測並不是常態防控之計,傳統的人工手持測溫終端通過人工操作對通行人員實行單個測量,相比智能測溫終端來說人工測溫在人流較大的場所不僅容易造成通道擁堵病毒易交叉傳播,且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作業時間。
針對這些方面的問題,結合今年來市場反饋的信息點,我們通過對原已上市並成功落地應用的人臉測溫儀終端F0802-PIUS進行功能優化升級,就在近日發布上線了多點陣列式人臉紅外測溫儀F730-PLUS(可升級為F830-PULS),該終端的最大亮點是能支持人體的多點識別測溫。多點陣列式紅外測溫功能相比單點紅外測溫模式來說支持更遠距離檢測,測溫精準度更高。
該機的算法能力比較全面,涵蓋了多點人臉識別、多點紅外溫度檢測、活體檢測、戴口罩識別檢測、超溫警報等核心技術。
該多點陣列式人臉紅外測溫儀具有雙目寬動態活體監測、化妝識別、多點識別、口罩識別、溫度檢測、高溫報警等功能;內置NFC讀卡模塊,刷臉和刷卡(證)雙重識別功能,IP66的防護級別,即使安裝在室外也可無懼風雨。也可支持對接各地區健康碼平臺,測溫數據實時上報地區健康碼平臺,讓體溫檢測,疫情監控數據化、可視化,讓防疫工作全面落實到位。
當前階段AI紅外測溫的產品形態已不僅限於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這種門禁類樣式。在各種大大小小的細分場景中,也可以根據業務需求有更多形態更多元、功能更豐富的人臉測溫終端。
人臉識別技術與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創新融合,解鎖了紅外測溫領域一種新的業態與商業模式。同時也能看出,人臉識別的創新性、包容性正在逐步被挖掘與放大。從人臉識別手機解鎖、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考勤的廣泛普及,到人臉識別健康防疫一體機、AI熱成像智能頭盔、刷臉公交的創新應用,人臉識別正逐步被大家所熟知和接受。
疫情還沒有結束,常態化的疫情防控也不能鬆懈,各場景的智能防控設備的鋪設不但可以節省人力物力,也更大程度提升了場景中的效率和後期的數據統計和信息追蹤提供有效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