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正值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紅外成像測溫儀被廣泛應用於醫院、機場、軌道交通、社區等人員流量大的公共場所。一臺紅外成像測溫儀現場測量數據是否快速精準,關鍵在於是否有配套的高精度面源黑體作校準技術支撐。據了解,目前市場上相關配套面源黑體十分緊缺,尤其是復產復工之際,更顯匱乏。
日前,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03所了解到,春節期間,該所研產首批試製的防疫用面源黑體已交付多家測溫儀生產廠試用,後期有望提供大批量配套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作為國內黑體技術領先的優勢單位,303所曾研製成功2.3m×2.3m的國際最大型紅外定標黑體。1月28日大年初四,該所提前復工,爭分奪秒,憑藉多年的技術儲備和先進經驗,開展產品研產工作。緊急召開視頻會議,成立「空天光學計量測試黑體研產」項目組,建立黑體工作交流群;符合復工條件的人員緊急上崗,保障前方需求。全所上下聯動,以黨員為骨幹,火速成立「紅外黑體應急生產抗疫」黨員突擊隊,24小時輪班換崗,採取「在京員工為主,非京員工遠程配合」的原則,開啟防疫用黑體研產工作,從制定詳細任務計劃到生產高質量配套樣品,僅用了10天,可謂「航天速度」。
據了解,該所研製的人群篩查紅外測溫儀現場校準黑體,體積小,質量輕,可保證紅外測溫儀準確性,提升人群體溫測量精度,保證人群篩查準確性。其底部有1/4英寸標準安裝口,可安裝在三腳架上,使用相當方便靈活。
「目前我們還在全力奮戰,加快產品生產進度,目標是用航天力量提升數據可靠性,提高精度和篩查準確率,讓防疫工作得到質的改善,讓抗疫更有保障。」該項目負責人向記者說。
(文/張怡娟 圖/任海明 阮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