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評論:從烏鴉喝水話題看質疑精神的跑偏
近日,烏鴉喝水從小學課本火到了網絡。先是有人撰文並配圖質疑這篇寓言故事不科學;爾後網友紛紛實驗求證,更有武漢市小學教師帶領學生,證明烏鴉喝水不是騙人;22日,果殼網公眾號推送了題為「最近那個『真相』是錯的」的科普文章,詳細闡明了影響烏鴉喝水的諸多因素及各種結果,並附上現實版烏鴉喝水的視頻從生物學上佐證。
關於烏鴉喝水,真相反反覆覆,從被質疑,到質疑者被質疑,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下質疑精神的跑偏。無獨有偶,邱少雲最近也很「火」。有人質疑其英雄事跡系偽造,違背生理學、為什麼隨身攜帶的炸藥包和手榴彈沒爆炸等;很快就被網友指出,這種質疑本身也不科學:生理學並非真理,也不絕對,炸藥包和手榴彈若被壓在身下,也可能逃過大火,且邱少云為什麼非得帶炸藥包……
是的,我們需要質疑精神,也不能盲目相信權威,但以故意顛覆傳統、攻擊權威為噱頭,並對某些微末細節過分誇大、以偏概全,這就陷入了另一個極端——懷疑一切。有些人純粹是為了製造看點、賺取眼球,尤其是在微博、微信這樣的社交生態裡,極易傳播。比如,最開始質疑烏鴉喝水的文章標題,不少都用了「根本喝不到水」、「都是騙人的」等絕對肯定的語氣。
除了這些刻意製造看點的人,更多的轉發者,則往往習慣於此種顛覆帶來的刺激,不假思索便信以為然。筆者的朋友圈裡就有人先是轉發了「小學課本原來都是騙人的」,配以「被騙了這麼多年」的評論,幾天後又轉發「烏鴉喝水:最近那個『真相』是錯的」,附上「又被騙了」的吐槽。整個過程中,都被別人牽著自己的大腦走,丟失了自我判斷。
事實上,稍微有點生活常識的人,在所謂的質疑剛拋出來時,只要冷靜下來簡單地想一想,就會發現,烏鴉能不能喝到水,不僅和瓶子的形狀有關,和水的多少、石子的形狀、大小都有關係。換句話說,和瓶子的形狀沒有必然關係。可就是這個噱頭,讓盲目的眾人趨之若鶩。
而回到烏鴉喝水故事本身,只是一個寓言而已,意在告誡人們遇到困難要善於思考、勤於動腦。它並不具備,也不需要有科學屬性。按照上述質疑邏輯,狐假虎威、龜兔賽跑、狐狸和烏鴉的真實性都有必要考證了。所以,但願烏鴉喝水作為寓言沒有教會一些人的,這次作為網絡話題,能教會一些人去獨立思考。而這種獨立思考,能銳減蓄意質疑的傳播,恰恰是讓質疑精神回歸正軌的良藥。(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