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中國「人造小太陽」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

2020-12-03 環球網

中新社合肥11月1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12日從合肥科學島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人造小太陽」——EAST裝置經過4個多月的物理實驗,實現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實現高約束、高密度、高比壓的完全非感應先進穩態運行模式。這一實驗成果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圖為中國版「人造小太陽」——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的全景圖(資料圖片)。中新社發 葉華龍 攝

EAST是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所自主設計、研製並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瞄準未來聚變能商用目標的關鍵科學問題,近年來在高性能、穩態、長脈衝等離子體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

此次實驗獲得電子溫度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是EAST在2017年創造了101.2秒高約束模等離子體運行的世界紀錄後,2018年度物理實驗面向未來聚變堆先進穩態運行模式的發展和長脈衝運行下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重點開展了高功率加熱下堆芯物理機制研究的系列實驗。

實驗通過優化穩態射頻波等多種加熱技術,實現加熱功率超過10兆瓦,等離子體儲能增加到300千焦以及在電子迴旋與低雜波協同加熱下,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達到1億攝氏度,並有效拓展了適應於聚變堆高性能等離子體穩態高約束模式的運行區間。同時,針對長脈衝穩態高參數運行的關鍵問題,利用多種技術演示了類似未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運行條件下的邊界局域模及鎢雜質的控制方法,實現了鎢偏濾器高約束模等離子體下穩態熱負荷的主動反饋控制。

據介紹,這一實驗參數的獲得,為未來ITER運行和正在進行的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工程和物理設計提供了重要的實驗依據與科學支持。(完)

相關焦點

  • 合肥「人造小太陽」升級 溫度達到五千萬攝氏度
    升級版的合肥「人造小太陽」通過國家驗收。昨天上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合肥召開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輔助加熱系統」項目竣工驗收會議。這個歷時三年多,加裝了全國最大「微波爐」和一個巨型「噴槍」系統的「小太陽」終於通過驗收,並且溫度已經能達到5000萬攝氏度,達到了設計目標的一半。
  • 意義重大!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意義重大!中國人造太陽1億度新紀錄 大規模應用或還需數十年  Evelyn Zhang • 2018-11-12 18:06:52 來源:前瞻網
  •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1/4) "← →"翻頁
  • 中國人造太陽實現重大突破!問題來了,中國有幾個人造太陽?
    我有一個~ 美麗的願望~ 長大以後能——前幾天,一則跟中國「人造太陽」有關的消息又刷爆了朋友圈,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我國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 1 億攝氏度運行近 10 秒。
  • 我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
    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託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近期實現1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朝著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 「人造太陽」實現一億度運行,中國大科學裝置重大突破
    小時候的夢想,長大了要種太陽,我國的「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達到1億度。據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12日報導,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今天發布消息,我國大科學裝置「人造太陽」日前取得重大突破!
  • 英媒:中國「人造太陽」研究獲新突破 實現中心溫度1億攝氏度
    參考消息網11月19日報導英媒稱,中國稱其在利用核聚變開發廉價清潔能源的競爭中獲得突破。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17日報導,中科院研究人員早已認識到太陽內部核聚變的潛力,但仍在艱苦探索如何再現這個過程,而又不使投入能量大於釋放能量。  科學家說,他們在人造太陽的研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
  • 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白宮:大事不妙
    根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4月3日的最新報導稱,自從今年1月份新型冠狀病毒在武漢爆發之後,中方動用了全國的力量去撲滅這場疫情,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之內,就將其完全控制住。截止到目前,中方境內尚且存在的確診總數量已經下降2000人以下。
  • 1億度維持了10秒!中國人造太陽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來源:小央視頻、快科技、國際核電的那些事近日,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東方超環」是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也被稱為「人造太陽」。據央視國防軍事頻道報導,我國大科學裝置「東方超環」近日取得重大突破,等離子體中心電子溫度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 1L海水=300L汽油,我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
    人總是要從悲傷中走出來才能成長,向前看,這不清明假期剛過上班第一天,中國的科技圈開啟了新的輝煌「人造太陽」信息有新的進展了,央視新聞推送了一條名為:中國「人造太陽」首次實現1億攝氏度運行近10秒的文章。
  • 竟然1升海水替代300升汽油!中國的人造太陽到底多厲害?
    據專家稱,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比真正太陽的溫度還高,產生的能量更大。據悉,中國人造太陽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2億度,是現在太陽溫度的4倍。如果說夏天40度氣溫很難讓人忍受,那麼2億度,意味著任何物體都會瞬間被氣化。如果將人造太陽投入日常生活,今後不論春夏秋冬,黑夜變成白晝,老百姓及社會工業的耗電量也會大幅減少。
  • 離子溫度超過1億度,運行20秒,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
    當然人造太陽最終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人類提供更加清潔能源,因為它在使用的時候,聚變能具有資源無限,不汙染環境,不產生高放射性核廢料等優點,所以才成為了世界各國研究的重點。而這兩天,全球的人造太陽項目又出現了重大的突破,韓國在運行時間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性。中國人造太陽已被韓國反超?從對人造太陽的運行時間來看,確實韓國人造太陽已經超過了中國。
  • 國際熱核聚變稱為「人造小太陽」,中國在此項目上功不可沒
    中國作為參與方,已經為國際人造小太陽項目,做出了不少的貢獻。本周在法國南部的卡達拉什正式安裝啟動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熱核聚變就其實就是模仿太陽內部源源不斷發生核聚變而產生能量的方式,人工完成熱核的長期穩定的聚變,最終形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電動力裝置,被稱為是「人造小太陽」,是當今世界科技界為解決人類未來能源問題而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計劃。
  • 世界最大仿星器升級:人造太陽溫度達1億攝氏度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6日說,世界最大的仿星器受控核聚變裝置「螺旋石7-X」已於今年3月成功完成第一輪實驗,目前正在升級改造,預計4年後可實現等離子體脈衝持續時間30分鐘的目標。顧名思義,仿星器就是對恆星的模仿,是一種受控核聚變裝置。
  • 中國啟用「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最高溫度可達1.5億℃
    據媒體報導,中國首次成功啟動了「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這標誌著中國核電研究能力的一大進步。HL-2M託卡馬克反應堆是中國最大、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研究設備,科學家們希望該設備能夠釋放出一種強大的清潔能源。據《人民日報》報導,它使用強大的磁場來融合熱等離子體,可以達到1.5億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大約是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
  • 中國學者心系「小太陽」,科研報國家
    圖 | 中國 EAST 「東方超環」 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在新技術的挑戰面前,中國目前也在開展多項核聚變研究。2018 年 11 月,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 「東方超環」 EAST 超導託卡馬克裝置實現了 1 億攝氏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標誌著我國朝未來聚變堆實驗運行邁出了關鍵一步。
  • 2億攝氏度!比太陽熱10倍!我國「人造太陽」預計明年投入運行
    2億℃,比太陽熱10倍!但核聚變不行,核聚變是質量小的原子核,合併成新的原子核,這需要極高的溫度,通常都要上億攝氏度,人類已知的材料都沒有能挺得住的,基本都是瞬間氣化,那為什麼用核聚變的氫彈早就做出來了?
  • 新技術加熱「人造太陽」衝擊1億攝氏度高溫
    ),其等離子體電子溫度達5500萬℃。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人類為掌握受控核聚變做出的集體努力,也是中國參與的最大的國際合作項目。要實現受控核聚變,必須達到上億℃的高溫。「1升海水中含有30毫克的氘,它全部聚變反應後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汽油的能量。在地球上,海水大量存在,燃料非常豐富。要實現受控核聚變反應,必須達到上億℃以上高溫,以及足夠高的密度等,如果因某種原因導致條件不能滿足,聚變反應就會停止,因此它具有固有安全性。」
  • 韓國「人造太陽」成功運行20秒,溫度高達1億度,刷新世界紀錄!
    近些年來,國際上一些就有一定實力的國家,都在積極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而這一項計劃也被成為「人造太陽」,科學實驗的進展也一直備受全球關注。這項計劃對於人類來說,有著非同小可的意義,因為它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命運」。其中參與這一項研究計劃的有我國、韓國、美國和法國等國家。
  • 讓「人造太陽」從東方升起(砥礪奮進的5年·中國溫度)
    中國「人造太陽」核心部件示意圖  讓5000萬攝氏度等離子體穩定持續燃燒100.12秒。這是中國超導託卡馬克實驗裝置在今年7月創造的新紀錄。其重大意義不僅在於實現了超高溫度,而且在於檢驗了對等離子體百秒級高約束運行控制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