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祭日!我們要記住什麼?

2021-01-08 正和島

這是一個悲憤的日子。

今天(12月13日),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

上午,習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他說:「 無論歷史的美好,還是歷史的災難,都需要真實。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是因為我們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抵達多遠的未 來。從國家的層面,記取這些記憶,追思死難者,本身也是一種慎終追遠、繼往開來。 我們需要記取的,是那個慘痛的時空與那個時空中承載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

12月10日,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1937年他目睹日軍飛機轟炸,躲在大石底下僥倖還生。南京淪陷後,他還多次目擊日軍在南京郊區屠殺當地無辜百姓。

目前,登記在冊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但對於中國的年輕一代,戰爭和死亡,我們都沒有經歷過。因此,在知乎上,曾有這麼一個提問:

但是,南京大屠殺和她又有什麼關係?

她是個美國人,華裔。家庭美滿,婚姻幸福。89年從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畢業,後來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寫作碩士學位。她的第一本書《蠶絲——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廣受好評,贏得了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和平與國際合作計劃獎」。前途一片光明。

在她的那本書出版之前,西方社會對南京大屠殺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們知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知道被納粹屠殺的百萬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吉普賽人,德國人。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二戰期間,日軍在金陵這所古都犯下怎樣的暴行。

多虧了她! 1997年是南京大屠殺60年的紀念日。這一年,她出版了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英文著作」(語出威廉柯比,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本書的序言也是他撰寫的。)

▲ 《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

我不知道她當年出於什麼原因選擇研究這樣一個課題。我也難以想像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她研究下去。當她翻閱一篇篇文獻,報告、日記、記錄稿。她心中又是何等的悲憤,何等的震撼。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請看書中原段:

「在他的前面兩排俘虜中,有一位孕婦開始為自己的生命抗爭,她拼命的抓打那個試圖將她拖出去強姦的士兵,拼命反抗。沒有人過去幫她,最後,那個士兵將她殺死並用刺刀剖開了她的肚子,不僅扯出了她的腸子,甚至將蠕動的胎兒也挑了出來。」

這一幕在書中不是孤例,但她在這本書中並不是一味的指責或者發洩。而是更深層次地分析了日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人類的暴行,分析了日本當時軍隊中的情況。

在她的研究過程中,還發現了研究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拉貝日記》、《魏特琳日記》。更加有力地佐證了日軍所犯下的罪行。

在《南京暴行》的寫作過程中,她經常「氣得發抖、失眠噩夢、體重減輕、頭髮掉落」。

她面對的是盡顯人性惡劣、殘忍血腥的歷史,南京大屠殺是一部酷刑百科全書,這些她都要具體面對,還要敘述出來:砍頭、活焚、活埋、在糞池中溺淹、挖心、分屍……

成書後,她又得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報復和騷擾。她不斷接到威脅信件和電話,這使得不斷變換電話號碼,不敢隨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 她曾經對朋友說,這些年來她一直生活在恐懼之中 。

後來她患上憂鬱症。2004年,她於自己的車中開槍自殺。時年36歲。

她叫張純如。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高材生。家庭幸福,婚姻美滿。

死去的時候很年輕,只有36歲。

有人說,對人類的絕望是純如自殺的主要原因。

張純如曾說,寫作使得她對人性有了新的認識,那就是人什麼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偉大事業的潛能,也有犯下最邪惡罪行的潛能——人性中扭曲的東西會使最令人難以言說的罪惡在瞬間變成平常瑣事。但是這一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她完全可以選擇不走這樣一條路,南京30萬冤魂,如何僅讓一個柔弱的女子去擔負,去為之奔走呼號?她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做別的研究,實現你們所羨慕的「美國夢」。

南京大屠殺本於她,沒有半分關係。

但是張純如選擇去研究這一段歷史,並且以這樣方式呈現給世人。直至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史學研究應有這樣的擔當,不光是史學,我覺得為人當有這樣一份擔當。

魯迅說過,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

為什麼要設立國家公祭日?

▲ 俠客島: 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抵達多遠的未來。

鐘山巍巍,大江茫茫。80年前的這一天,天氣,晴好。而大規模「無差別」的殺戮,就發生在持續多日的朗朗晴空之下。通過《東史郎日記》、《拉貝日記》,以及當時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幹事喬治·菲奇等人留下的歷史文獻,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波又一波的瘋狂屠殺,那是怎樣一種慘絕人寰的暴行。

而近年來,隨著人們不懈地歷史打撈,關於那場大劫難的更多細節被披露了出來。一個多年來致力於搜證南京大屠殺的美籍華人魯照寧驚訝地發現,家族中竟然有那麼多親人死於侵略者之手……他沉痛地說:「 以為是國史,原來也是家史 」。

事實上,家與國,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當一個民族國家遭遇外來侵略,又怎麼可能會有個人、小家的安穩與靜好?而由此激發的所有抗爭、搏殺,正是基於這種家國同構的責任倫理。退無可退,奮起抗爭;忍無可忍,無須再忍。慷慨赴死,悲歌嘹亮。

魯迅說,「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著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憤鬱結,力量充盈。於是,一個四分五裂、各逞意氣的國度,以南京為臨界點,從此完成了最初也最決絕的抗戰動員。

這樣的屠戮與創痛,經由個體記憶、家族記憶而得以完善,但卻並不止於此,而是進而成為一個城市的記憶,乃至國家記憶 。國家公祭日的設立,其初衷也正在於此。也即,針對平民以及放下武器的士兵的殺戮、姦淫,不僅是個體的大不幸,更是一個族群、一個國家的暗黑時刻,也是整個文明世界的人道災難。

從國家的層面,記取這些記憶,追思死難者,本身也是一種慎終追遠、繼往開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沒有記憶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記取災難的教訓,並開啟嶄新的時代故事。撫摸哭牆,徜徉在死難者雕塑之間,歷史才會漸次展現出粗糲與真實的面容,也才會相信,人類文明終將戰勝野蠻。

文明從來不會從天而降,而註定要經歷波折。這其中,也並無所謂的捷徑。滄桑正道,非經滄桑不可能抵達。一個和平、包容的朗朗世界,往往也正是要從死難者的血汙中一點點露出真容。

今天,整個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南京,聚焦在這個曾陷入死一般的血汙中的城市,這本身也是通往未來世界的一個必經管道。

國難記憶也並非是記住仇恨,並讓這仇恨潛滋暗長,充塞著人們的胸臆。 我們需要記取的,是那個慘痛的時空與那個時空中承載的人道精神和無畏義舉 。當今世界,儘管和平發展早已成為主色調,但各種人道災難時有發生,民族悲劇並未絕跡,即便對於已經和平崛起的中國而言,也並未高枕無憂,「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並不應該只是國歌中的詞句,而應該成為所有國民的不滅警醒。

國家公祭,首先是基於對本國國民的記憶積澱,同時也將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致力於建立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如何才能實現持久和平?只有對災難保持永恆的人類共同記憶。

有人說,希特勒來了又去了,而德意志民族永存。同樣,日本軍國主義強盜來了又去了,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正義不可能被遮蔽,恰恰是因為,愛好和平、維護和平乃是人類根本利益所在。

從這個意義上講, 在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的紀念,是提醒、是警策,也是一種尋求更廣泛和平的嚴正姿勢 。

誰是企業家精神的傳承典範?

正和島推出「企業家精神傳承獎」評選!

請點擊下圖中的二維碼進行 投票 ,

您將有機會 免費 獲贈「正和島新年家宴」門票一張 ,價值人民幣15000元。

相關焦點

  • 今天,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攝影:白光迪 冷金明)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 國家公祭日!這些不要忘記!
    國家公祭日!這些不要忘記!隨著歷史車輪的遠去,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發生了什麼?要思考什麼?有哪些事情,我們不能忘、不敢忘?公祭日的由來,不能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
  • 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做這幾件事
    警世鐘  今天是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悽厲的警報聲將再一次作為整個國家的背景音長鳴於耳畔,在將雪未雪的冬日街頭,佩戴起紫金花的南京人又佇立街頭,回首這座城市78年前最慘烈的歷史。
  • 國家公祭日,究竟與你有什麼關係?
    12.13日,勿忘國恥的圖片刷爆了整個朋友圈。小編今天剛好又重溫了一遍《二十二》,所以打算從這部電影開始,慢慢告訴大家,究竟那段戰火紛飛日子,和現在身處太平的你有什麼關係。《二十二》,導演郭柯,上映於2017年的8月14日,這部電影主要記錄了二十二位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人強徵為性奴隸的老人的晚年生活,被強徵為性奴隸的受害者,很多人更願意用「慰安婦」來稱呼他們,為什麼這裡的「慰安婦」需要加引號,其實「慰安婦」這個叫法源於日本,是帶有自願的甚至是自發的。所以「慰安婦」這個稱呼在這裡是絕對不適用於她們的。
  • 12·13國家公祭日正式確定
    新華社攝影    閱讀提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昨日下午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同一天,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對此前日方的「疑惑」進行了回應。
  • 國家公祭日「燭光祭」:熒熒燭火照亮前行之路
    國家公祭日「燭光祭」:熒熒燭火照亮前行之路 2017-12-1313日晚,「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12·13燭光祭」在此舉行。12月13日,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燭光祭在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夜幕初降,籠罩在寒冬月色中的祭場,被一片燭火點亮。祭壇正中,長明火熊熊燃燒,兩邊的石子路上,千盞燭火隨風搖曳,映照在四周的一座座無字碑上。
  • 今天,國家公祭日!這些事,一定請孩子銘記!| 特別關注
    今日,12月13日,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1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同胞慘遭殺戮,如今80年過去了,大屠殺的親歷者僅存不足百人。老師,家長我們該如何為孩子講述這段苦難?發生了什麼?要思考什麼?
  • 國家公祭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儀式(圖)
    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將進行現場直播,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網也將同步直播。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佔南京後持續進行6周燒殺搶掠。
  • 記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傳遞和平之聲
    在全場人員的靜默注視下,禮兵將國旗緩緩降到下半旗的位置——這標誌著國家公祭日系列儀式開始了。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址曾是南京大屠殺從葬地之一-——江東門萬人坑,後來被設計為和平方舟形狀的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儀式主會場就在「和平方舟」的前甲板位置,「船舷」的四周也就是紀念館的圍牆上方安放了數百個寫有「國家公祭」大字的黑幡,靜穆莊嚴。
  • 新疆奇巴隆邊境派出所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在「國家公祭日」到來之際,為引導民警緬懷先烈、不忘國恥,新疆塔城邊境管理支隊奇巴隆邊境派出所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教育活動。
  • 今天 關於「國家公祭日」 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天,是第五個國家公祭日。這些問題我們需要知道—— 國家公祭祭奠誰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化學武器死難者、細菌戰死難者、勞工死難者、慰安婦死難者、三光作戰死難者、無差別轟炸死難者……這是國家公祭網主頁列出的供海內外網民悼念的幾類遇難對象。
  • 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到1月,在南京,歷史以血為墨、以淚為汁,用最慘烈的方式,記載了我們民族、我們國家乃至人類史上最深重的苦痛。南京大屠殺距今已八十多年,歷史滾滾,歲月長流,但歷史永存!
  • 國家公祭日:這些數字,中國人不該忘記!
    今天是2020年12月13日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9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現場)83年前,侵華日軍佔領南京6周之內,至少 30萬人慘遭屠戮每隔 12秒,就有一位同胞失去生命萬兩金銀首飾
  • 2020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江蘇將舉行18項紀念活動
    新華社南京11月13日電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記者13日獲悉,12月13日前後,江蘇將組織開展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18項主題教育活動。  12月13日上午10時,我國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 中國公祭日將動用全球最大防空警報 日媒繃緊神經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屠麗美】「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11日,中國發布的這條消息令日本媒體繃緊神經。日本時事通訊社評論稱,雖然日中政府間對話和交流不斷重啟,但中國對安倍政權的歷史認識仍保持警惕。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圖:12日,在第三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抗戰老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家屬等來到南京光華門遺址公園獻上悼念菊花/新華社  大公網12月13日訊 (記者陳旻、賀鵬飛)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
  • 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祭奠大屠殺30萬冤魂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朱曉穎 盛捷)12月13日,十時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舉行公祭儀式所在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老城南的水西門大街418號,是江東門「萬人坑」遺址。館中,仍向世人陳列著原址挖掘出的遇難者皚皚白骨。十時整,公祭儀式正式開始。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廣場上響起,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十點整,隨著凌厲尖銳的防空警報在南京上空拉響,往日熙攘熱鬧的新街口變得靜止。
  • 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楹聯、詩詞作品選登
    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楹聯、詩詞作品選登 發表時間:2014-12-14     (新疆 張建芳)  詩詞部分  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鍾阜洪鐘警示敲,雨花淚雨漫天飄。  永銘國恥心中痛,屢見冤魂夢裡招。  肆虐屠城傷未愈,隔洋拜鬼恨難消。  任他小丑興風浪,逆浪焉能抵大潮。
  • 國家公祭日|抗戰老兵夫婦堅持25年鏡頭下的悼念
    值此第六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讓我們通過兩位老人的鏡頭,共同緬懷遇難同胞。勿忘國恥,銘記歷史。1994年12月13日,南京首次公開集會悼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儀式。(齊魯網發 劉健芝 祁恩芝 攝)1996年8月15日,日本訪華團成員在悼念廣場合影留念。
  • 【18點見】「默哀入法」後首個公祭日:南京全城「定格」悼亡魂
    【18點見】「默哀入法」後首個公祭日:南京全城「定格」悼亡魂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12月13日 18:02 A-A+ 今天,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將「默哀一分鐘」寫入法規後的首個公祭。當天,《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正式施行,這是首部國家公祭地方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