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國家公祭日是哪一天 江蘇將舉行18項紀念活動
新華社南京11月13日電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3周年。記者13日獲悉,12月13日前後,江蘇將組織開展以「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為主題的18項主題教育活動。 12月13日上午10時,我國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
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祭奠大屠殺30萬冤魂
中新網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朱曉穎 盛捷)12月13日,十時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專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聚集了倖存者及遺屬、部隊官兵、學校學生、國際友好人士等各界人士。初冬晨曦中,人們裹著厚重的素色衣裝,披著白色雨衣,佩戴白色胸花,為反戰與和平的集會而來。
-
今天,國家公祭日
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攝影:白光迪 冷金明)2020年12月13日,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在南京舉行。
-
國家公祭日 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儀式(圖)
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將進行現場直播,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絡電視臺、中國網也將同步直播。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佔南京後持續進行6周燒殺搶掠。
-
今天,國家公祭日!這些事,一定請孩子銘記!| 特別關注
今日,12月13日,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告訴孩子,這段歷史不要忘記告訴孩子,什麼是國家公祭日首個國家公祭日的由來從1994年開始,南京乃至整個江蘇省都會在每年的12月13號舉行哀悼儀式,包括撞和平鍾、敬獻花圈等等,但是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層面。
-
記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傳遞和平之聲
在全場人員的靜默注視下,禮兵將國旗緩緩降到下半旗的位置——這標誌著國家公祭日系列儀式開始了。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原址曾是南京大屠殺從葬地之一-——江東門萬人坑,後來被設計為和平方舟形狀的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儀式主會場就在「和平方舟」的前甲板位置,「船舷」的四周也就是紀念館的圍牆上方安放了數百個寫有「國家公祭」大字的黑幡,靜穆莊嚴。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圖:12日,在第三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抗戰老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家屬等來到南京光華門遺址公園獻上悼念菊花/新華社 大公網12月13日訊 (記者陳旻、賀鵬飛)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
-
國家公祭日,我們應該做這幾件事
警世鐘 今天是第二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悽厲的警報聲將再一次作為整個國家的背景音長鳴於耳畔,在將雪未雪的冬日街頭,佩戴起紫金花的南京人又佇立街頭,回首這座城市78年前最慘烈的歷史。
-
國家公祭日!這些不要忘記!
國家公祭日!這些不要忘記!銘記歷史 · 勿忘國恥83年前的今天,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城開始了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公祭日的由來,不能忘!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今天 關於「國家公祭日」 你應該知道的幾件事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表明了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
國家公祭日!我們要記住什麼?
今天(12月13日),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殺80周年祭。上午,習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他說:「 無論歷史的美好,還是歷史的災難,都需要真實。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勿忘國恥,「南京大屠殺」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
中國公祭日將動用全球最大防空警報 日媒繃緊神經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李珍 環球時報記者 屠麗美】「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儀式。」11日,中國發布的這條消息令日本媒體繃緊神經。日本時事通訊社評論稱,雖然日中政府間對話和交流不斷重啟,但中國對安倍政權的歷史認識仍保持警惕。
-
12·13國家公祭日正式確定
昨日,群眾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新華社攝影 閱讀提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昨日下午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同一天,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對此前日方的「疑惑」進行了回應。
-
國家公祭日「燭光祭」:熒熒燭火照亮前行之路
國家公祭日「燭光祭」:熒熒燭火照亮前行之路 2017-12-1312月13日電 (楊顏慈)在悠揚的小號曲《南京記憶》中,百餘海內外和平人士衣著素服,手託白燭,緩緩步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祭場內。
-
國家公祭日|抗戰老兵夫婦堅持25年鏡頭下的悼念
84歲的祁恩芝,堅持25年拍攝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悼念活動。從1994年首次公開舉辦集會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開始,劉健芝和祁恩芝開始記錄悼念活動,每逢清明節、「八一五」、「九一八」等重大節日或紀念日,兩位老人都會用相機記錄。日前,閃電新聞記者輾轉聯繫到兩位老人,並得到他們的授權可以發布部分作品。值此第六個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讓我們通過兩位老人的鏡頭,共同緬懷遇難同胞。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
國家公祭日:不僅僅是一種儀式——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1937年12月到1月,在南京,歷史以血為墨、以淚為汁,用最慘烈的方式,記載了我們民族、我們國家乃至人類史上最深重的苦痛。南京大屠殺距今已八十多年,歷史滾滾,歲月長流,但歷史永存!
-
羅伯特·威爾遜紀念碑落成:親歷南京大屠殺 救助無數中國人
再有一個月就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美國當地時間11月12日,曾經親歷南京大屠殺慘案,並救助過無數中國人的美國醫生羅伯特·威爾遜的紀念碑,在他的家鄉美國南加州洛杉磯郡亞凱迪亞市落成。 當天的落成典禮在美國亞凱迪亞市衛理公會教堂舉行,威爾遜醫生的家人、《南京大屠殺》一書作者張純如的父母,以及中美官員和各界代表共300餘人出席。主辦方表示,該活動除了紀念威爾遜醫生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人道主義義舉,也希望藉此讓更多美國人了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事實。
-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生:南京大屠殺的回憶也是日本人民的財富
12月11日,南京大學舉行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主題活動」在南大擇善樓內舉行。
-
「清風徐來 生態唯美」 廉政詩詞楹聯徵稿啟事
承辦單位:金陵詩社支持單位:江蘇省詩詞協會、江蘇省楹聯研究會二、評委組成徵集活動設組委會,邀請南京師範大學鍾振振等著名學者、詩人、楹聯家、國家詩詞和楹聯大賽評審專家出任評委。三、徵稿對象江蘇省生態環境系統詩詞楹聯愛好者、詩詞楹聯專家、學者,同時歡迎全國各行業同仁積極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