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也為量子論困惑?十大重要的科學定律和理論

2020-11-26 遊俠網

  這個世界很神奇,這個宇宙更是神奇,有很多奧秘需要我們去發現,小編今天為大家盤點了人類十大重要的科學定律和理論,讓我們一起來漲漲知識吧!

  1.眾理論的敲磚石:大爆炸理論

  標準釋義: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誕生初始條件及其後續演化的宇宙學模型,其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

  目前一般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

  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根據2010年所得到的最佳觀測結果,這些初始狀態大約存在於133億年至139億年前),並經過不斷的膨脹到達今天的狀態。

  當有誰想要試著觸碰一下深奧的科學理論,那麼,從宇宙下手就對了,而解釋宇宙如何發展至今的大爆炸理論就是最好選擇。這條理論的基礎架構在埃德溫·哈勃、喬治斯·勒梅特、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以及許多其他人士的研究之上,該理論說白了,就是假設宇宙開始於幾乎140億年前的一次重量級的爆炸。當時的宇宙局限於一個奇點,包含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質,宇宙原始的運動:保持向外擴張,在今天仍在進行著。

  大爆炸理論能得到如此廣泛的支持,離不開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的功勞。他們架設的一臺喇叭形狀的天線,接收到了一種怎麼都消除不掉的噪聲信號,那就是宇宙的電磁輻射,即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正是最初的大爆炸使得現在整個宇宙都充滿了這種可以檢測到的微弱輻射,對應溫度大約為3K。

  2.推算出宇宙年齡:哈勃定律

  標準釋義:來自遙遠星系光線的紅移與它們的距離成正比。該定律由哈勃和米爾頓·修默生在將近十年的觀測之後,於1929年首先公式化,Vf=Hc×D(遠離速率=哈勃常數×相對地球的距離),其在今天經常被援引作為支持大爆炸的一個重要證據,並成為宇宙膨脹理論的基礎。

  這裡涉及一個前文提到的人,埃德溫·哈勃。此人對宇宙學的貢獻值得讓人來回溯下他的事跡:在20世紀20年代呼嘯掠過、大蕭條蹣跚而至的歲月裡,哈勃卻演繹了突破性的天文研究。他不僅證明,除了銀河系外還有其他星系的存在,還發現了那些星系正以遠離銀河系的方向運動,而他公式中的遠離速率就是星系後退的速度。哈勃常數指的是宇宙膨脹速率的參數,而相對地球的距離主體也是這些星系。但據說,被尊為星系天文學創始人的哈勃本人卻非常不喜歡「星系」一詞,堅稱其為「河外星雲」。

  隨著時間流逝,鬥轉星移,哈勃常數值也發生著變化,但這並沒很大關係。重要的是,正是該定律幫助量化了宇宙各星系的運動,推算遙遠星系的距離。而「宇宙是由許多星系組成」的概念的提出,以及發現這些星系的運動可以追溯至大爆炸,它們都使哈勃定律就像同樣以此人命名的天文望遠鏡般著名。

首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共5頁提示:支持鍵盤「← →」鍵翻頁

相關焦點

  • 十大最具革命性的科學理論
    不管怎樣,科學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能夠以科學的思想和觀念,去認識和理解極其複雜的客觀世界和精神世界,而科學革命能夠出人意料地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推動人類歷史的進程。那麼,可否將龐大、系統而複雜的科學,用若干實例給予一個提綱挈領的總結或說明呢?
  • 現代人必須知道的十大科學定律
    十大科學定律大爆炸理論為了量化這一星系運動的速度,哈勃提出了哈勃宇宙膨脹定律,也就是哈勃定律,即速度=H×距離。速度表示的是星系的後退速度,H是哈勃常數,距離是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哈勃常數是根據不同的時間值計算出來的,它的具體值為多少,就我們而言,這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哈勃定律提供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測量星系相對於我們自身的速度。
  • 量子理論的困惑:宇宙的運轉真的是由概率和運氣決定的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波恩,可以算得上是全世界理論物理的中心。在以尼爾斯·玻爾為領導的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裡,眾星雲集,玻爾、海森堡、玻恩、狄拉克等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
  • 物理學的革命,舊量子論的困難,以及物質波的發現
    嚴格說來,它不過是一些各不相干的假說、原理、定理和計算方法奏合起來的,而不是一個邏輯上一致的理論。這種理論上的混亂,有人稱為量子論的危機。為了擺脫這個困境,人們嘗試著用各種辦法來探索出路。玻爾和英國物理學家C.G.達爾文等人曾根本懷疑能量和動量守恆定律在原子領域中的可靠性。C.G.達爾文於1919年7月20日給玻爾的信中說,"反對守恆的情況是壓倒一切的」。
  • 您真正應該知道的10條科學定律和理論
    10.大爆炸理論根據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喬治·勒邁特(Georges Lemaitre)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等人的研究,大爆炸理論是假設宇宙開始於140億年前發生了一次大爆炸。當時,宇宙被限制在一個單一的點上,涵蓋了宇宙的所有物質。
  • UFO視牛頓定律如無物,我們該不該反思,科學從根本上錯了呢?
    科學是從伽利略時代萌芽,牛頓時代正式開始的,在這之前叫做自然哲學!所以說牛頓是科學的鼻祖並不為過,因為他定義了從理論到驗證的一系列標準範式,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運動定律成了此後三百年物理世界發展的基石,科學革命是從牛頓時代開始的,一直到現代仍然沒有結束!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 科學定律與科學理論有什麼區別?
    「定律」。科學理論,是對已知感應信息共識的意識工具化處理,從而得出「放大」、「延伸」後的未知的信息,並且可再次得到感應上的驗證。整套系統稱之為一個科學理論。這裡,科學理論的核心就是已知感應信息共識,說成通俗的話就是群體經驗、高度概括的群體經驗。
  • 一生必知的10大科學定律及理論,你知道幾個?
    ,其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該定律由哈勃和米爾頓·修默生在將近十年的觀測之後,於1929年首先公式化,Vf=Hc×D(遠離速率=哈勃常數×相對地球的距離),其在今天經常被援引作為支持大爆炸的一個重要證據,並成為宇宙膨脹理論的基礎。 這裡涉及一個前文提到的人,埃德溫·哈勃。
  • 愛因斯坦的崎嶇諾獎路,理論物理與實驗物理的激烈交鋒
    而愛因斯坦的諾貝爾獎得來也十分崎嶇,首先,這個獎是 1922 年補授的,另外,當時反對的浪潮十分激烈。而這背後,是物理學的兩大方向之間的激烈交鋒。物理學可分為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兩大方向,自然而然,物理學家也可以分為理論物理學家和實驗物理學家。
  • 量子理論的發展與建立
    現在,正處於新的世紀之交.20世紀的物理學碩果纍纍,但也遇到兩大困惑----夸克禁閉和對稱破性缺.這預示著物理學正面臨新的挑戰.重溫百年前量子論建立與發展的那段歷史,也許會使我們受到新的啟迪.,最後也歸結為麥克  斯韋方程組;熱現象有熱力學和統計物理的理論.在當時看來,物理學的發展似乎已達到  了顛峰.於是,多數物理學家認為物理學的重要定律均已找到,偉大的發現不會再有了,  理論已相當完善了.以後的工作無非是在提高實驗精度和理論細節上作些補充和修正,使  常數測得更精確而已.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在一篇瞻望20世紀物理學的文章中,就曾
  • 愛因斯坦能量守恆定律解釋了鬼魂和輪迴
    愛因斯坦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了,他們的科學觀點和實驗一直被沿用至今,解答了各種科學難題。愛因斯坦在晚年的時候開始相信了神學,研究的方向也轉向了神學!他認為宇宙是上帝的傑作,死亡只是幻覺!而他的能量守恆定律也被稱作是對鬼魂以及輪迴的解釋中最靠譜的科學說法!宇宙最初的能量是怎麼來的?
  • 理論預測和科學必然——萬有引力定律和海王星的發現
    把第谷30年觀察到幾千個數據經過17年辛苦的分析運算最終歸納3條簡潔和諧的運動定律,克卜勒為此感到自豪,只是他不理解,這三條定律背後還隱藏著極其重大「天機」,蘊含著更為簡潔、更為普遍、更為本質的萬有引力定律, 其中的奧秘直到66年後的1685 年才由科學巨人牛頓破譯出來。
  • 梅曉春:愛因斯坦時空引力和宇宙學理論基礎存在嚴重缺陷
    在狹義相對論基礎上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建立了以彎曲時空觀念為基礎的引力理論,並促進了宇宙論學的巨大發展,功不可沒。    然而自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以來,對相對論的批評就從未停止過。原因在於相對論導致各種各樣的,被稱為時空佯謬的邏輯悖論,使人無法相信它會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東西。相對論導致的物理學相對主義對科學、哲學和人類的思維方式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 物理大師的困惑:概率從何而來?
    溫伯格的困惑著名理論物理學家Steven Weinberg從2016年開始,多次提到他對量子力學的不滿。除了2016年《環球科學》的文章[1]之外,還包括他2017年和2018年作的演講,以及今年1 月19日他為紐約書評寫的一篇文章。
  • 令人驚喜的聯繫:愛因斯坦和π
    無論是愛因斯坦還是圓周率,都在科學和數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這兩者之間還有更緊密的聯繫嗎?當然有,我們只要看看愛因斯坦的方程就知道了。這裡,我指的是「真正的「愛因斯坦方程,而不是眾所周知的E=mc(就其本身而言,這是狹義相對論的一個非常簡單的結果,而不是一個基礎關係式)。
  • 原子理論的創建——玻爾 1913年7月12 日
    1912 年的 3—7 月間,玻爾根據普朗克的量子論假設,針對盧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假設玻爾仔細研究了巴耳末氫原子譜線的公式,將盧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普朗克的量子論假設與巴耳末公式三者相結合,發現正是電子跳躍引起的能量變化使得原子發出一定波長的譜線。這為玻爾理論的出現打下基礎。
  • 我們最該知道的10大科學定律及理論
    日前撰文列舉了人們最應該首先知曉的10大科學定律。    10.眾理論的敲磚石:大爆炸理論  標準釋義:大爆炸是描述宇宙誕生初始條件及其後續演化的宇宙學模型,其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
  • 愛因斯坦之兩個重要結論
    愛因斯坦關於質量和能量等價性的發現,簡化了物理守恆定律的內容。長期以來,彼此分立的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定律,現在可以合併為一條定律對於一個閉合物質系來說,質量和能量的總合在所有過程中不變。所有這些發現的時機的確已經成熟了,無須再要什麼重要準備,也無須再獲取什麼局部成果。
  • 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告訴你
    「普朗克就是因此而專心致志於這門科學中的最普遍的問題,而不使自己分心於比較愉快的和容易達到的目標上去。我常常聽到同事們試圖把他的這種態度歸因於非凡的意志力和修養,但我認為這是錯誤的……」1918年4月,柏林物理學會為著名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舉行60歲生日慶祝會,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會上朗誦了慷慨激昂的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