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預測和科學必然——萬有引力定律和海王星的發現

2020-12-05 WULI168

把第谷30年觀察到幾千個數據經過17年辛苦的分析運算最終歸納3條簡潔和諧的運動定律,克卜勒為此感到自豪,只是他不理解,這三條定律背後還隱藏著極其重大「天機」,蘊含著更為簡潔、更為普遍、更為本質的萬有引力定律, 其中的奧秘直到66年後的1685 年才由科學巨人牛頓破譯出來。

下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使行星繞日運轉?在克卜勒時代有對此的回答是小天使在後面拍打翅膀,推動著行星沿軌道飛行。 伽利略發現了慣性定律,即不受任何作用的物體將按一定速度沿 直線前進。再下 個問題是牛頓提出的 ,物體怎樣才會不走直線?他的回答是以任何方式改變速度(大小、方向)都需要力。 所以,小天使們不應在後面,而應該在側面拍打翅膀,朝太陽的方向驅趕行星。換言之,使物體做圓周運動,需要有個向心力。

牛頓發現 蘋果落地」的故事廣為流傳,這故事生動的記載了牛頓的親友對他晚年談話的回憶。 在1965年23歲的牛頓為躲避瘟疫從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退學回到故鄉。當時他正在思考月球繞地球運行的問題,一日他在花園中思考重力的動力學問題時,看到蘋果偶然落地,引起他的遐想:在我們能夠攀登的最高建築物的頂上和最高山顛上都沒有發現重力明顯減弱,這個力必定延伸到比通常想像的遠得多的地方。為什麼不會遠到月球上?如果是這樣,月球的運動必定受到它的影響,或許月球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保持在它的軌道上的。然而儘管在地表上的各種高度上重力沒有明顯減弱,但是很可能到了月球那麼高時,這個力在強度上會與地面附近很不相同。牛頓是從直覺和猜測開始他關於引力的思考的。20年後在他的劃時代著作《自然哲學的 數學原理》中,描述了從高山頂上平拋一個鉛球的思想實驗。他設想,當發射速度足夠大時,鉛球可能繞地球運動而不再落回地 。面。接著他指出,月球也可以由於重力或其它力的作用使其偏離 直線形成繞地球的轉動。牛頓通過一個靠近地面的「小月球」的運動的思想實驗,論證了「使月球保持在它軌道上的力就是我們通常稱為重力的那個力」。

牛頓根據向心力公式和克卜勒定律推導了平方反比關係。他證明:由面積定律可以得出物體受中心力的作用;由軌道定律可以得出這個中心力是引力;由周期定律可以得出這個引力與半徑的平方成反比。他還反過來證明了,在這種力的作用下,物體的 軌道是圓錐曲線—— 橢圓、拋物線或雙曲線,這就推廣了克卜勒的結論。

牛頓通過與磁力的類比,得出「些指向物體的力應與這些物體的性質和質量有關 ,從而把質量引進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通過「月一地檢驗 」,對平方反比關係的正確性,提供了一 個有力地證明。牛頓把他在月球方面得到的結果推廣到行星的運動上去,並進一步得出宇宙間一切物體之間都作用著萬有引力的結論,這個引力與相互吸引的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他根據這個定律建立了天體力學的數學理論,從而把天體的運動和地面物體的運動納入到統一的力學理論之中,它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極其非凡的重大意義,它打破了千 百年來禁錮人們頭腦的舊觀念,指出天上人間服從共同的規律, 世界是可 以認識的,「上帝」也是可以讀懂的。

預見並發現未知的行星,是引力理論巨大威力的最生動的證明,這就是「筆尖下的行星」 ——海王星的發現。

海王星的發現與天王星有關。天王星在被發現之前就已在天文學家觀察的視野裡了,只是在這之前天文學家一直把它當作恆星在觀察。1821年法國經度局要求鮑瓦爾德編制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星曆表。鮑瓦爾德利用建立在萬有引力定律基礎上的大行星攝動理論計算這幾顆行星的位 置,發現木星與土星的理論計算與觀察實際符合得很好,然而對天王星來說則很不理想,按1871 年前後的觀察資料推算的軌道是兩個不同的橢圓。鮑瓦爾德不得已只好捨棄前面90 年的觀察,只用1781-1821年資料編制天王星的星曆表。但他因此而生疑,是1781 年前的觀測不準,還有什麼別的原因改變了天王星的運行軌道了呢? 到1830年以後,天王星星曆表上計算的位置又與觀測實際不相符合了,並且越來越大,到1845年竟大到2秒之多。數據沒問題,應該信任天文學家,那麼是否有一個未知的行星在影響天王星的運行呢?而有些人開始懷疑基於萬有引力定律的大行星攝動理論的正確性。

有兩位年輕的天文學家堅 力理論是正確的,他們始以行星攝動理論預測天王星軌道外那個未知行星的位置,他們 是英國的亞當斯和法國的勒維烈 。 數學系的青年大學生亞當斯自1844年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並試圖以攝動理論反推未知行星的位置、軌道和質量,這是一項很困難的工作。已知二行星之間攝動,求某一運動軌道較方便,反之從另一行星所受攝動來推算未 知行星的位置、運行軌道和質量則很不易,以前從未有人做過這 一工作。 亞當斯在1845年首先算出這顆未知行星的軌道和質量, 並將結果分別報告了劍橋大學天文臺和格林威治天文臺的臺長但並沒能引起他們的重視,報告一直壓著沒發表,也沒用天文觀 察加以證實。

1845 年,巴黎工藝學校天文學教師勒維烈也開始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 ,他是在巴黎天文臺臺長阿拉果 請求下尋找這個未知行星的。勒維烈首先訂正了鮑瓦爾德天王星星曆表中的誤差,然後根據理論值和觀測值,預測 這顆未知行星位於比天王星距離遠二倍處。他進一步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算出其周期,又根據一個被稱為「波得定律」的經驗公式推算了這顆行星的質量、位置和軌道。1846 年 9月 18日, 他把計算結果寄給了柏林天文臺的伽勒。伽勒在收到信後立即進距不到行觀測,在第一夜的觀測中就認出了那顆新行星,與預測位置。海王星就這樣在筆尖下被發現了。這一發現帶有一定的機遇和偶然性,因為後來發現他們所用的波得公式並不對,即使如此,海王星的發現仍不失為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最成功的例證。1930 年,湯姆波夫根據海星運動不規 則性的記載發現了冥王星 可說是前一成就的歷史回聲。

萬有引力定律在太陽系內獲得極大成功。時至今日,在人類航天飛行中進行計算時所依據的還是這個定律。現代物理學中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的新版本——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已成為現代 天體物理學和宇宙學分析問題的基礎,萬有引力的普適性跨越 宇宙的邊緣。萬有引力是自然界4種基本作用力之 ,它存 在任何二物之間,相對較弱,但作用距離可達「無限」!遠曾有人問李政道,他作為學生剛接觸物理學時,什麼東西給他印象最深? 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是物理法則普適性的概念深深地打動了他。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堪稱是物理學中普適性的經典楷模,後世無數科學家對此頂禮膜拜,更激發了一代又一代有才華的青年學子對物理學強烈的研究興趣。

從克卜勒到牛頓到愛因斯坦,人類的科學巨匠們將蒙在重重 面紗下的宇宙奧秘一層層揭示出來,真有上帝的話,他老人家又會怎麼想呢 ?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萬有引力定律發現星體?相對論如何彌補萬有引力的不足?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牛頓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之一,而關於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過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萬有引力定律是正確的。將地球表面物體與月球的半徑分別代入牛頓第二定律之中,計算出的結果就是1/3600,於是,牛頓通過計算,從理論上驗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當然,一個理論要讓人們徹底信服,只有數據和理論是不夠的,還需要在現實之中得到驗證,於是天文學家們開始將萬有引力定律應用於天文觀測之中,效果卓然。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能解釋廣義相對論三大預測嗎?
    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其中萬有引力定律成功解釋了天體的運動。並且,萬有引力還幫助科學家發現了海王星的存在。但是,對於大質量和高速運動的物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不再適用,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黑洞的存在和水星的近日點進動。
  • 讓人類開始認識宇宙的偉大理論——萬有引力定律
    這樣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對他在成年後愛爭論不服輸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對他在相信神學鍊金術,並且也為之奮鬥終生,可以說他花費在鍊金術上的心思並不亞於他花費在科學道路上的心思。如果他專一研究科學,或許他的成就更高,使物理學更上一層也說不定。
  •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卡文迪許給這個偉大理論錦上添花
    這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理論,叫萬有引力定律。說這個理論是石破天驚一點也沒有誇大其詞,因為萬有引力的發現,是17世界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這個理論第一次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和天體運動規律統一起來考慮,揭示了自然界中第一種相互作用力的規律,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座裡程碑。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 您真正應該知道的10條科學定律和理論
    而約翰·克卜勒(Johannes Kepler)在泰科·布拉赫(Tyco Brahe)和其他人所做的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克卜勒定律,為行星運動建立確切的科學基礎。克卜勒的三項行星運動定律描述了行星如何繞太陽運轉。第一定律也稱為軌道定律,它指出行星以橢圓形裝繞太陽公轉。
  • 廣義相對論能證明萬有引力定律是錯誤的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當然是沒有錯的,不然我們現在也就不會學這個理論。只是這個理論不能完全反映深刻的宇宙規律,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在17世紀,牛頓從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中推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他認為物體被吸引在地球上以及宇宙中的天體運動都是受到引力的支配。當年海王星的發現就是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而且現在的火箭發射也都是利用這個理論,所以這個牛頓的引力理論是非常成功的。不過,萬有引力定律只能適用於弱引力場,而在強引力場中會失效。
  • |宇宙|科學理論|萬有引力|星系|星體
    特別是新的科學理論必須著眼於當前的科學框架,充分考慮當前的領先/最好的理論和所有可用的數據,並滿足以下三個標準:圖源:flickr用戶李戴維它必須能夠再現先前已有理論;它必須能夠呈現出與舊理論相矛盾或不屬於舊理論的新結果;最重要的是,它能夠提出新的(之前未提出過)並可供實驗、理論測試的預測。
  • 海王星是被算出來的!
    1990年4月,旅行者2號宇宙飛船飛越海王星,拍攝了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太陽系最外層行星的照片。150年前,沒有人知道我們的太陽系最終會包含8顆行星。在科學上,進步產生於理論和現實世界觀察的交叉。測量揭示了什麼是存在的,但只有理論才能預測什麼是應該存在的。萬有引力理論可以解釋觀測到的行星軌道,克卜勒第二定律可以從這一理論推導出來: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在相同的時間內掃出相同的區域。
  •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傳說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樹上的蘋果砸到頭上砸出來的,這當然是閒扯,但現在愛因斯坦發現了梯子的上面幾級,就能夠爬到樹上把蘋果摘下來,解剖蘋果發現了更深層次的秘密。說白了,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比萬有引力定律站得更高,指導意義更深遠。
  • 天王星和海王星以及冥王星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天王星最開始被認為是恆星金牛座34,隨後由於其特徵差異又被認為是彗星,最後由於其軌道和特徵不像彗星才被認為是行星。海王星是因為科學家發現天王星軌道會受到其引力攝動預測位置後而被發現的,冥王星也是引力攝動發現的,具體情況本文將簡略介紹下。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當有人把這個問題提給牛頓的時候,牛頓知道他必須回答,因為當時他是英國皇家學會的會長,也是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的發現者,實際上回答這個問題的困難之處正跟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有關。難道萬有引力定律對宇宙中的恆星不起作用嗎?
  • 萬有引力定律的有限性
    牛頓第三定律就是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在兩個質體相互包含時將失去意義,一個質體進入另一個質體時萬有引力將會明顯減小,甚至會減小到「零」。特別是物體進入星體質心時將失去重力而產生特殊的失重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只適應相隔較遠的一對一物體或星體間相互作用計算,一對多、多對一都將出現很難想像的計算麻煩。
  • 美媒:牛頓和愛因斯坦萬有引力定律非完全正確?
    參考消息網站1月4日報導 美媒稱,荷蘭萊頓大學的瑪戈·布勞沃很勇敢——如果你一舉挑戰愛因斯坦和牛頓的話,你必須得勇敢。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月2日報導,布勞沃和她的同事們認為,牛頓發現並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一步擴展的萬有引力定律並非完全正確。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之所以說牛頓的理論只能夠解釋人類的可感知範圍內的現象,是由於現代科學指出,牛頓力學在面對兩個極端世界(即宏觀和微觀世界時)就會失去解釋力。有趣的是,在牛頓理論失效的地方,正是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這兩門堪稱現代物理學支柱的學科能夠發揮所長的地方。
  • 萬有引力真的存在嗎,重力來源於哪裡,我們所學科學知識是真理嗎
    他發現的自然規律能有效預測行星運動軌跡,隨著望遠鏡的出現,人們發現了一顆肉眼看不到的星叫天王星,結果發現天王星的運行軌道不符合牛頓力學計算結果,這時候人們依然沒有說牛頓學說是錯的,說是天王星運行錯了。按牛頓力學計算,有研究者認為是在外圍另一個人軌道上,有某種質量的行星幹擾了天王星的運行。
  • 牛頓,在什麼條件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在故鄉過著與世隔絕的瘟疫雖然奪去了成千上萬人的體命,卻給這位天才的科學家以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探索和計算,他的三項主要成就微積分萬有引力和光學都是在此期間打下基礎的,這是牛頓一生中科學發明的全盛時期,媽媽看到久別重逢的兒子
  • 5條萬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
    牛頓發現的萬有引力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局限性也不斷地凸顯出來。局限性之一:適用範圍的局限性。按照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不管相距多遠,都會產生萬有引力。這個萬有引力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假如以光速傳播到幾億光年之外的星體,那麼作用力的是否堅守持續性是個問題,否則必然是一個離散的宇宙,萬有引力如何約束宇宙法則,成為宇宙的決定力量呢?如果承認萬有引力的超光速問題,這又違背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 萬有引力與航天考點微專題1、 克卜勒第三定律 萬有引力定律 2020.10.30
    【典例3】(2017年高考·課標全國卷Ⅱ)(多選)如圖1,海王星繞太陽沿橢圓軌道運動,P為近日點,Q為遠日點,M、N為軌道短軸的兩個端點,運行的周期為T0.若只考慮海王星和太陽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海王星在從P經M、Q到N的運動過程中(  )
  • 《萬有引力定律》教學設計
    《萬有引力定律》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思路和過程;知道什麼是萬有引力定律;知道萬有引力常量以及它的測量方法。【過程與方法】通過逐步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過程,提高演繹思維能力與歸納概括能力,學習物理規律「提出猜想--理論推導--實驗檢驗」的科學研究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物理學的科學魅力,形成嚴謹的思維方式。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月--地檢驗,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