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類開始認識宇宙的偉大理論——萬有引力定律

2020-11-29 徐曉亞然

隨著美國重啟登月計劃,新一波的太空探索競爭越來越激烈,直到今天還有許國國家還在為成功發射衛星目標在努力。而美國NASA卻在50年前就已經成功登月,這樣的差距雖然已經成為事實,但是人類在太空探索技術上的努力從未停止過。

人類最大的火箭 土星5號

在人類對太空的探索中,失敗和成功從來都是並存的,但是有一個人可以說讓人類在成功宇宙的道路中邁進了巨大的一步,那就是——牛頓。

牛頓大神

牛頓,1643年出生於英格蘭落伍爾索普的小村莊,屬於早產,身體比較瘦小,更讓人可惜的是他出生三個月後父親就去世了。而在牛頓三歲的時候,母親便改嫁,嫁給了一位牧師,可以說牛頓的童年並不很快樂,缺少父愛,然後又被送到外祖母家寄養。這樣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對他在成年後愛爭論不服輸的性格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對他在相信神學鍊金術,並且也為之奮鬥終生,可以說他花費在鍊金術上的心思並不亞於他花費在科學道路上的心思。如果他專一研究科學,或許他的成就更高,使物理學更上一層也說不定。

可以說牛頓做為世界到目前為止前三的物理學家數學家,他在科學界的成就相當了不起,比如力學上的牛頓三定律,數學上的微積分及二項式定理。還有在光學上天文學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可以說這樣的人完全是劃時代的人物,那這樣的人到底是怎麼樣論證出萬用引力的呢?

所有行星都是橢圓軌道

天體的運動軌跡

最初很多人支持「地心說」,認為宇宙的天體都是圍繞著地球為中心進行運轉,直到哥白尼提出不一樣的看法---「日心說」。就是天體都圍繞著太陽為中心進行運轉的,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很多宗教人士認為他這種說法打破了他們的信仰。而隨著對太空研究的深入,克卜勒對哥白尼的日心說進行了修正,他發現天體運行軌道並不是圓形,而是橢圓的軌道,這就是克卜勒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的, 但是他當時還是無法解釋是什麼原因讓天體的運動軌跡產生了變化?

哥白尼

力與運動

物理學家伽利略認起初認為,力是改變物體狀態的原因。認為物體只要受力就做勻速圓周運動,這也解釋了為啥天體是繞圓運行了,但是後來發現他提出的是錯誤的,並不能很好解釋天體運行是橢圓的軌跡問題。

而就在1669年,年僅27歲的牛頓研究發現,要使物體進行勻速圓周運動,那就必須要用一個外力,即向心力。但是在當時並不清楚這個力與物體質量速度是怎麼樣的關係,只清楚這個向心力受質量速度影響。如果不是有新的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那麼物體只能一直勻速直線運行或者靜止狀態,更不可能使物體能做圓周運動了(牛頓第一定律)。通過牛頓的發現了存在向心力的存在就可以很好的解釋為啥天體運行軌跡是橢圓的了,但是人們希望可以計算出這個力到底是多大?那就得需要弄清楚這之間的關係到底是怎麼樣的?

胡牛之爭

牛頓這個人性格是比較好強較真的,也跟很多當時的科學家大佬存在爭論,比較出名的就是跟萊布尼茨及胡克。胡克這個人是英國皇家學院的,在當時無論是身份還是地位,都優於牛頓,同時胡克更擅長製造精密儀器。可以說他不能讓牛頓的風頭超過自己,想挑一些牛頓的毛病。而牛頓這人不服輸,有次牛頓在研究色散問題提出了光是粒子的說法,遭到胡克到處宣稱牛頓說錯了,這下二個人算是槓上了。

羅伯特 胡克

在這之後他們還一直相互爭論著力與物體運動到底是什麼關係,比如,後來在說到重力的問題上,牛頓認為地球上的物體受到的重力不變,而胡克認為地球物體的重力與物體離地球的距離平方成反比。這時候可以說牛頓在爭論上輸給了胡克,而胡克也藉此嘲諷了牛頓,牛頓也順便回擊了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一些,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其實本意大概就是我的成就與你胡克無關。因為胡克這個人有點駝背還矮,很忌諱別人說高大或者巨大的詞語,但是現在已經被用來表達謙虛的意思了。最後當牛頓當上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的時候還把胡克的肖像全部毀滅了,所以後人也無人知道胡克長什麼樣子了。

著名賭局成就---《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在1684年,胡克在哈雷跟雷恩面前吹牛說自己已經證出平方反比的引力可以推導行星運動軌跡是橢圓的問題(即克卜勒第三定律)。但是真讓胡克拿出來的時候,他又磨磨唧唧,最後雷恩打賭說,你們二個在二個月先拿出來就可以贏得價值40先令的書(在當時出書的難度很大,基本都是手稿)。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這時候哈雷想自己也解決不了,就想到數學家牛頓了。而這時候的牛頓在劍橋大學教書,相對低調了許多,當哈雷跑過去問牛頓你知道行星繞太陽的軌道是什麼形狀嗎?牛頓回答:「是橢圓,而且我已經證明出來了。」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

可以說當哈雷聽到這個消息欣喜若狂,希望可以把證明過程給自己看下,牛頓說回去找下,而在這之後,牛頓拿出來可以說是史上價值最高的九頁紙,也是後面出版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主體內容。

提出了最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公式

萬有引力定律

萬有引力的重大發現---海王星及冥王星

其實在牛頓提出萬有引力的公式之後的100年裡,科學家對這個引力常數G一直在摸索,也無法精確進行測量。因為一般物體的質量相對天體來說太小,根本無法測出這個G的具體數值,那就得說下被稱為第一個測出地球質量的人----卡文迪許,卡文迪許通過扭稱實驗最後測量出G的值G=6.67×10-11N·m/kg。

稱出地球重量的人——卡文迪許

此時在萬有引力的定律公布,很多科學家從多方論證這定律的科學性及正確性。而就在大家都接受這公式的時候,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的軌道存在偏離,跟牛頓的萬有引力預測的軌道存在差異。這個時候已經很少有人懷疑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了,這時候有人提出想法,會不會是天王星的外圍還存在一顆行星,他們彼此之間存在引力,所以影響了軌道運行。

海王星

正是這種想法,在科學家們經過大量計算,終於在1846年9月發現了海王星,這就是太陽系的第八顆行星。而海王星觀測中同樣發現軌道存在偏移,最後也是通過計算終於在1930年找到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冥王星。可以看到,正是通過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再通過計算,才發現海王星及冥王星,這也就是人們稱海王星及冥王星為「筆尖下的行星」。

冥王星

萬有引力的發現與一直流傳的牛頓被蘋果砸了的事情差距還是很大的,可能為了讓更多人理解萬有引力,就用最通俗易懂的現象解釋它才能讓更多人接受感受到萬有引力的存在。對於牛頓這麼偉大的人物,其實最可惜的就是他沒有結婚,更沒有留下自己的後代。

正是由於這跨時代的發現,讓人們對於宇宙的深刻認識,才能保證航天任務的一次次的成功完成。如果把萬有引力公式稱為最美公式之一,我認為一點也不過分。

後來更加深刻的觀測表明,萬有引力定律還是有缺陷的,有些天體運動現象也解釋不了,比如「水星進動」現象,這就需要後來的廣義相對論才能圓滿解釋了。那就是人類另一位最偉大科學家的深刻創造了。

相關焦點

  • 解讀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
    牛頓出生於1643年,他建立了一套在人類可感知的範圍中能夠解釋世界上許多的物理現象的萬有引力理論。萬有引力定律為啥是科學的?牛頓到底偉大在哪裡?在宇宙間的行星之間,彷佛有一條無形的紐帶把它們全都固定下來。自古以來,人類在面對世界上紛繁複雜的現象時,總會設想和找到隱藏在眾多現象背後那個統一的本質,人類的努力在十七世紀終於得到回報。
  •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卡文迪許給這個偉大理論錦上添花
    這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理論,叫萬有引力定律。說這個理論是石破天驚一點也沒有誇大其詞,因為萬有引力的發現,是17世界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這個理論第一次把地面上的物體運動和天體運動規律統一起來考慮,揭示了自然界中第一種相互作用力的規律,是人類認識自然的一座裡程碑。
  • 理論預測和科學必然——萬有引力定律和海王星的發現
    他根據這個定律建立了天體力學的數學理論,從而把天體的運動和地面物體的運動納入到統一的力學理論之中,它在人類思想史上具有極其非凡的重大意義,它打破了千 百年來禁錮人們頭腦的舊觀念,指出天上人間服從共同的規律, 世界是可 以認識的,「上帝」也是可以讀懂的。預見並發現未知的行星,是引力理論巨大威力的最生動的證明,這就是「筆尖下的行星」 ——海王星的發現。
  • 人類怎樣認識宇宙
    哥白尼的日心說揭示了地球是一個普通行星,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地球是上帝安排在宇宙中心」的宗教神話,動搖了人們對教會的崇拜。天文學乃至整個自然科學開始擺脫宗教的束縛,從神學中解放出來。哥白尼的日心說是人類探索宇宙認識史上一次巨大飛躍,它敲響了黑暗的中世紀的喪鐘,昭示了歐洲近代文明的開始,具有劃時代意義。
  • 萬有引力定律過時了?科學家提出月球核心理論,稱月核或有暗物質
    >萬有引力定律,立刻在全球學術界內引起軒然大波,這代表著所有物體都存在著引力,其中也包括了一切動物和植物,只不過我們感受不到,該定律成為世界最重要四種基本力之一。在過去的三個多世紀裡,萬有引力定律成為天體物理學中最通用力學之一。在宇宙中,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和其它7大行星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和數千億星系又圍繞著銀河系中心黑洞旋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引力。
  • 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運動定律能解釋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嗎?
    難道萬有引力定律對宇宙中的恆星不起作用嗎?圖解: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關於星球是如何保持平衡的這個問題,早在牛頓之前4000年古希臘人就開始琢磨了,他們的認識是從地球開始的,他們很聰明地意識到地球可能是圓球,這個意識首先來自於對船的觀察,觀察地平線外駛來的船,古希臘人見到這些船總是先露出船帆,然後再露出船身,如果地球是平的,就不應該出現這種現象
  • 多元宇宙真的存在嗎?|宇宙|科學理論|萬有引力|星系|星體
    克卜勒的日心說和橢圓軌道代替了用本輪、等溫線和差分線描述的地心說,後來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又擴展了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不僅解釋了行星的位置和運動,還解釋了木星的衛星、金星的相位、火星的偏心軌道,並對彗星的周期性和返回進行了新的預測。幾百年後,萬有引力定律未能預測出水星軌道的詳細特徵,與此同時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嶄露頭角。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萬有引力定律
    ,使學生對此定律有初步理解;   2、使學生了解並掌握萬有引力定律;   3、使學生能認識到萬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它存在宇宙中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不管它們之間是否還有其它作用力).   萬有引力定律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的:   1、了解萬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過程;   2、理解萬有引力定律的含義並會推導萬有引力定律;   3、掌握萬有引力定律,能解決簡單的萬有引力問題;   教學難點: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   教學重點:萬有引力定律   教具: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相對論是兩個層次的理論。萬有引力定律就像一個梯子的下面幾級,比較接地氣,指導了人類幾百年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發展;而廣義相對論是梯子的上面幾級,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但我們爬梯子必須先踩在下面幾級才能攀爬到上面。
  • 萬有引力定律的有限性
    牛頓第三定律就是萬有引力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在兩個質體相互包含時將失去意義,一個質體進入另一個質體時萬有引力將會明顯減小,甚至會減小到「零」。特別是物體進入星體質心時將失去重力而產生特殊的失重現象。萬有引力定律只適應相隔較遠的一對一物體或星體間相互作用計算,一對多、多對一都將出現很難想像的計算麻煩。
  • 宇宙理論物理大會,牛頓定律被棄,落選偉大物理學家稱號
    地球學家:我們地球物理學家首推牛頓,是他發現和總結了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創始人。外星學家:牛頓不能評選,因為牛頓的第一定律,即慣性定律是錯誤的,萬有引力的總結也是不全面的,特別是他引入力的概念,與宇宙統一物理學是格格不入的,也大大誤導和阻礙了地球物理學的發展,導致地球物理學三大理論各自分立,實現不了理論統一,特別是以牛頓引力為基礎,誤導地球人推出宇宙爆炸論,成為宇宙笑談。
  • 引力理論發展簡史: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
    科學認識君的《通俗物理100課》系列【第四課:引力理論發展簡史】想必大家對萬有引力理論再熟悉不過了。我們都知道有質量的物體會相互吸引,這是引力的精髓思想。但要是僅知道這點東西,那麼你對引力的認識還很膚淺。
  • 從蘋果落地到萬有引力定律,牛頓的成功從愛問開始
    牛頓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物理學家,在漫長的一生中,他為人類做出許多貢獻:創立了微積分;他分解了日光;發現了光色的秘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的一切成功都離不開母親的啟蒙教育。,後來他成為了偉大的天文學家。所以牛頓不論提問什麼問題,他母親都會一一作答。牛頓的成功都是從一次次提問開始的。有一次,牛頓問母親:「風車為什麼會轉?」母親回答說:「那是風的力量推動著它轉的」。牛頓又問:「風是從哪裡來的?」母親告訴他說:「你看,水是不是蔥高處往低處流?客氣也是如此。
  • 如何利用萬有引力定律發現星體?相對論如何彌補萬有引力的不足?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牛頓一生中最偉大的貢獻之一,而關於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不過這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萬有引力定律是正確的。怎麼知道萬有引力定律是正確的呢?牛頓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之後已經通過地月檢驗的方式來進行了驗證。什麼是地月檢驗?
  • 宇宙大爆炸並非宇宙的開始,而是我們認識宇宙的開始
    大爆炸並非宇宙的起點,而是我們認識宇宙的起點,也就是我們目前的認知僅限於從大爆炸開始,而大爆炸之前是什麼樣的,一切都只是假說與猜測,比較靠譜的猜測是暴脹理論。實際上,大爆炸理論並非難以理解,它基於幾個已經被證實的物理理論,因此大爆炸理論是比較靠譜的,下面聊聊是怎麼回事。
  • 5條萬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
    按照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不管相距多遠,都會產生萬有引力。這個萬有引力從一個地方傳到另一個地方,假如以光速傳播到幾億光年之外的星體,那麼作用力的是否堅守持續性是個問題,否則必然是一個離散的宇宙,萬有引力如何約束宇宙法則,成為宇宙的決定力量呢?如果承認萬有引力的超光速問題,這又違背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
  • 從萬有引力到廣義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宇宙的終極定律即將揭曉
    人類探索宇宙過程中科學文明不斷發展遞進,每種理論都有其領域適用性,又都有局限性,從萬有引力到電磁場理論,從廣義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宇宙的終極定律正在逐漸完善,等待在未來某天某個天才洩露天機! 大牛在人類還在點著煤油燈的時代背景下,憑著伽利略等前人對宏觀宇宙現象的觀測描述和自己對自然現象的感悟抽象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 解讀引力理論發展史:從牛頓的萬有引力到愛因斯坦的時空彎曲
    >想必大家對萬有引力理論再熟悉不過了。但要是僅知道這點東西,那麼你對引力的認識還很膚淺。在牛頓功成名就之後,他曾說過這樣的名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誠然如此,在牛頓之先,前人已經探索了萬物的運動規律。不管是古代東方還是西方,都有類似天圓地方的自然理念。那時候的人類無不認為浩瀚無垠的星空都是繞地面旋轉著,多彩的繁星是神創造給人類的黑夜點綴。
  • 廣義相對論比牛頓萬有引力理論更正確嗎?萬有引力理論是錯的嗎?
    關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哪個更正確,目前來看顯然是相對論更為正確。我經常看到大家都堅持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依然是正確的。而按照目前的實驗結果表明,空間不可能是絕對的,至於是平坦的還是彎曲的還不好說,但既然空間不是絕對的,牛頓萬有引力理論的基礎就動搖了。那麼為什麼大家都說牛頓的萬有引力理論還是正確的呢?
  • 萬有引力並非終極定律,新研究提「變色龍理論」可能性
    一些科學家提出一種改進的萬有引力理論——「變色龍」理論或許也可以解釋宇宙空間中各個星系的形成。他們設計的模擬宇宙系統,初步展示了這個理論的可行性。這種理論認為,引力的作用方式根據所在環境的不同而變化,因此得名「變色龍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