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現在世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創新的最大驅動力和引擎有兩點,一點是科學技術,另外一點就是青年才俊。科學技術是現在世界的第一生產力,極大的促進經濟力量的發展。青年才俊,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中堅力量。一個國家的繁榮強盛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者的努力,離不開每一位熱血青年的奉獻。如今中國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各方面名列世界前列。
「第二個錢學森」的回國
目前,我們的經濟體量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也排名世界前列。自主創新研究能力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進步,可是在一些領域我們依然技不如人。這些隨著時間的發展都不會是問題,這些問題終將會被解決,因為有無數的熱血青年在祖國發展上前赴後繼,有數學界的華羅庚,橋梁建造界的梁思成,空氣動力學界的錢學森等等。進入新的時代更多的外國留學者回到祖國,其中就有一位被稱作「中國未來的第二個錢學森」,他就是——潘錦功。
潘博士研發的「普通」玻璃
潘錦功出生於浙江杭州市,在國內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成績優異被派往美國名校深造。潘錦功在美國深造期間他表現出優異於常人的科研天賦,在他還是在校學習的學生時就研製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玻璃。他研製發明的這種玻璃用肉眼看和我們生活中的普通玻璃並沒有什麼特別,可是把這種特殊的玻璃放在太陽下就別有天地了,這種玻璃可以吸收利用太陽能發電!
我們知道有風能,水能,潮汐能,地熱能發電,也知道太陽能發電是目前相對普及的方法。可是,太陽能發電藉助的是太陽能電池板,潘錦功藉助的是一塊看似普通簡單的玻璃就可以發電。
科研發明成為學術界的明日之星
潘錦功博士研發的太陽能發電玻璃相比於普通的水能,地熱能,風能發電,它的建設成本更低,生態影響也更小,還可以反覆利用,這極大的提高了資源利用率。這項技術不管是使用於軍事領域還是社會民生領域都是利國利民的,這項技術除了上述的優勢還有一個就是適用方面廣闊,市場大,能夠有效的普及。
也正是因為這項社會影響巨大的科研發明讓潘錦功在美國科學界一夜走紅,成為美國科學界特別是光電材料界的明日之星。這項意義非凡的研究很快引起了美國相關部門的注意,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混合的國家,每年都在國際上物色各種身懷絕技的人才希望他們留到美國,促進和幫助他們國家的發展。
相關部門的誘人條件
美國相關部門知道之項發明在未來社會的巨大價值,極力希望將潘錦功留在美國,成為美國的一份子。如果潘錦功教授留在美國,那麼關於太陽能玻璃以及之後的相關研究專利都將屬於美國方面。正是在這種戰略意義的驅使下美國開出來相當誘人的條件給教授,這包括 財產年收入的豐厚,社會地位的享有,重點科研項目的審批等等。
不為所動,依然回國
美國的糖衣炮彈,美元,別墅對於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享樂者來說是無法抗拒的誘惑,可是對於一腔愛國熱血的有志青年卻是不為所動的,這樣的有志青年一批又一批,潘錦功就是其中一個。
潘錦功博士的地位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個錢學森」可是他的回國之路畢竟沒有錢老先生那樣曲折傳奇。這巨大的變化主要還是得益於我們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已經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海外優秀學子回國效力。潘錦功博士和當年錢老先生回國一樣,雖然美國依舊認為不能讓潘博士回到中國,但是潘錦功博士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決心於二零零九年回到中國,繼續為自己祖國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印度科學家要求成果公開共享
印度班加羅爾的光電材料科學研究團隊得知了潘錦功博士的研究成果之後,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為潘錦功博士的科研技術應該在世界上無償共享,希望中國將此項技術公開出來。這項技術畢竟是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的技術,應用起來成本又低,適用範圍又廣,最主要的是隨著全球化石能源的枯竭,未來關於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關乎一個國家的發展前景和戰略目標。
共享之前先利國民
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就是為促進世界的發展進步,假如這種高科技玻璃突破了實際應用中的一些瓶頸,並且將前期的科研經費的成本收回之後,我相信我們會考慮將這項造福世界的技術與世界共同分享。
現在這種高科技的玻璃,潘錦功博士還只是處於研發階段,沒有在實際操作中應用到現實中去。就算是應用到了現實生活,我們也會自己首先使用,等技術成熟,各方面都做的無可挑剔之後才會考慮與世界共享成果。因為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們真正享受到這種技術帶來的進步,才不會辜負潘錦功博士這麼多年來的艱苦努力,才有利於激發人們的科研熱情。最終用他們的發明造福國民,讓我們國家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穩步提高。
青年才俊,國之未來
潘錦功博士是一位值得我們每個國人都敬佩的科學家,我們不僅敬佩他強大的科研實力,他的科研項目在二零一九年全國雙創大賽中獲獎,並且還得到了國家專項科研資金支持。我們更加佩服潘錦功博士他那顆強烈的愛國赤子之心。假設每一位中國科學家和海外留學的莘莘學子都可以有這樣一腔熱血,那麼我相信中國的科研創新能力必然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而事實上也正是有這樣的一群青年才俊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一個國家要想實力強大,就必須科技能力領先他人,只有這樣才可以穩定,安全的發展,只有這樣國人才可以享受安居樂業的生活。歷史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實在是太沉重,太不堪回首了,我們只有不斷向前攀登,不斷進步強大,否則結果就只能是因為實力弱小而被人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