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錦功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歷史洪流翻滾向前,流淌著數不勝數的精英分子與翩翩人才,他們聰明機智又沉著冷靜,將自己的價值發揮的淋漓盡致,給世界增添了別樣色彩。
群英薈萃是每個國家的嚮往,為了爭奪精英人才,他們不惜花費巨額資金,甚至是倒戈相向。不少人才紛紛選擇高價國家,但我國第二個「錢學森」的出現,再次打破了此番局勢。
「兩彈元勳」錢學森不畏美國的軟硬兼施,一心歸國發展航空事業,壯大國家軍事力量。而第二個「錢學森」正如其般選擇帶著自己的超前知識報效祖國。
他留學美國已有二十餘載,卻義正言辭地拒絕了美國高價收買自己專利的交易,心無旁騖地帶著專利歸國報效國民。他便是發電玻璃的發明者——潘錦功。
留美博士時的潘錦功
隨著21世紀強勢來襲,當下世界正是以白駒過隙的飛快速度不斷發展,人們開始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主動接受變幻無窮的新鮮事物,緊接著進入了便捷又有趣的科技時代。
科技,毋庸置疑地成為了國家最富有競爭力的因素。追求高科技,也成了萬千國家的必要任務。如此一來,潘錦功發明的高新技術——發電玻璃可謂是生逢其時。
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應運而生的發電玻璃成了科技時代的一位寵兒,眾多國家對之虎視眈眈,發明者潘錦功更是隨之成為眾人的爭奪對象。
而後,聞名而來的「追求者」數不勝數,他們前僕後繼地對潘錦功拋出橄欖枝,有人願意斥重金收買發電玻璃的專利,也有人願意高薪聘請潘錦功帶領研發技術,更有人願意為他提供全面先進的實驗室等等。
琳琅滿目的條件豐厚不已,眾人使盡渾身解數隻為得到精英人才與高新技術。
發電玻璃
在這其中,美國當屬最強有力的競爭者。
留學美國的潘錦功在學習初期,美國便已對其格外重視。那時二十出頭的潘錦功憑藉過人天賦首次研製出了新型發電材料發電玻璃。
但此時潘錦功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學生,所作研製也並未是全然完善,發電玻璃的首次亮相雖是在學術界引起了不少波瀾,但尚未吸引到眾人的瘋狂矚目。
這時,目光長遠的美國認為潘錦功具備足夠強大的知識儲備以及不可估量的科研潛力,是個難能一見的科研人才,劍及履及的美方不僅派遣人員重點關注潘錦功的研究事宜,更是聲勢浩蕩地將潘錦功列為美國的國家重點保護對象。
不僅如此,在潘錦功完善發電玻璃的相關技術後,蓄勢待發的美國見時機成熟便乘勝追擊,美國的能源公司當機立斷出擊,主動找到潘錦功,更是向其提出以2000萬美元的高價收買發電玻璃的專利使用權的交易。
美國的能源部
在此基礎上,美方也會另外出資聘請潘錦功繼續研發發電玻璃等相關技術研究,雙重誘惑赤裸裸地擺在了潘錦功的面前。
潘錦功也給了美方一個斬釘截鐵的回應,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此次交易,他的堅決沒有給對方留有一絲一毫的商榷餘地。
其實,對於潘錦功而言,高薪工資以及再多的資助福利都只是冰山一角,專利發電玻璃才是自己為之追求一生的心之所向,是自己甘願奉獻一切的科研夢想,為了錢財利益便將其拱手讓人的行為實屬非君子之為。
潘錦功不圖利益只為科研的堅硬態度何嘗不是魚龍混雜的名利場裡的一個珍寶,熠熠生輝地照亮著科研前景。
拒絕交易
形形色色的功成名就皆離不開人們的辛勤付出,潘錦功發明發電玻璃的歷程亦是如此,漫長枯燥的科研路上載滿了潘錦功的汗水與心血。
1996年,本科畢業的潘錦功奔赴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深造,進修博士學位。誰也未曾想潘錦功這一去,便在美國度過了二十餘年的時光。
每一天,潘錦功都是早出晚歸,他廢寢忘食地在研究所裡專研科研技術,學習相關知識,一次又一次地付諸實踐。
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孜孜不倦的潘錦功耗時二十餘年,終是成功地研製出了發電玻璃的高新技術,以獨一無二的姿態站在了科技領域的戰場上,贏取世人的讚許與肯定。
潘錦功研製的發電玻璃,是一種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即是一種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玻璃。通過運用發電玻璃,世界便可以擁有無汙染的發電形式,有了發電玻璃,即是掌握了全程無汙染的高效發電技術。
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
如此一來,廣泛應用發電玻璃,尚可能夠有效緩解因人類過度開發而帶給自然環境的過大壓力,著實是一種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技術。
面對如此高超的科技技術,美方與其他國家因此對潘錦功所實施的熱情邀請與出資合作等舉措,也是不出所料。
我們只需在普通絕緣玻璃上塗抹一層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便可使得普通玻璃變成可轉化太陽能發電的發電玻璃。一塊大約兩平方米大的發電玻璃一年竟可以產出約有260度電,約是一個普通家庭半年的用電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擁有發電玻璃完全自主的智慧財產權,這也得益於潘錦功強烈的愛國情意。
九年前,在美國博士畢業的潘錦功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歸國效國的道路。為此,他接二連三地拒絕了多個外國公司的豐厚待遇,同時拒絕了美方高達千萬美元的收購交易,堅定不移地帶著發電玻璃的高新技術踏上歸國徵程,展現傲人的骨氣。
潘錦功歸國效國
支撐潘錦功捨棄名利歸國發展的是不僅僅是其對科研成果的保護與執著,更是深埋著其深沉又低調的愛國情懷。
他希望自己的專利技術能夠為祖國帶來不一樣的科技發展,能夠為祖國的環保事業作出一絲貢獻,他期待看見的是蓬勃發展與綠意盎然並肩同行的大好祖國風光。
潘錦功回到祖國後,馬不停蹄地開始為自己的科技創業四處奔走探尋發展路徑。第一年,潘錦功選擇在四川落戶發展發電玻璃的科技技術,成立了成都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時光匆匆流逝,經過六年的奮鬥時光,潘錦功與其團隊夥伴終是把發電玻璃成功推廣給廣大中國民眾,在競爭激烈的科技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潘錦功的公司成功創設了全球最大單體面積的碲化鎘發電玻璃,並把發電玻璃用於實際應用 ,製造了一條井然有序的生產發展線路。
潘錦功的公司與其團隊夥伴
潘錦功歸國後發展發電玻璃的成功業績就如其在美國研製發電玻璃的不俗成績一般,讓人讚不絕口,人們對其的敬佩與崇拜情愫油然而生,潘錦功的科研成果值得流芳百世造福百姓。
他用實力與行動向我們證明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是精彩絕倫的一方寶物,同時也給國民帶來了無可取代的珍貴清潔能源,潘錦功是幫助祖國走向更加綠色更為環保的生產道路的強有力助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遠赴美國深造的潘錦功披荊斬棘,在研製道路上過五關斬六將後,終是給熱衷不已的發電玻璃科研項目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潘錦功
他的孜孜不倦與鍥而不捨,加之其的過人天資成了他的強大武器,為他一路護航到達成功的彼岸。
潘錦功對異國的高薪聘請不屑一顧,對祖國大地滿懷深情的愛國精神是他身上最富有的地方,海歸博士對祖國的擁護與關懷,如熊熊烈日永遠照耀中華大地。
每一個擁護國家安全,關切國民生態,助力國家強大的中華子女,皆是灌溉國家生長發芽成長為參天大樹的滴滴水源,滋潤國家心田,將中華精神與愛國精神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