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探索新能源,能夠取代傳統的煤和石油。清潔能源能夠有效減少汙染,而且還不用擔心能源危機。如今,最常見的一種清潔能源就是太陽能,但是我們對太陽能的利用都比較淺顯,而且太陽能設備並不普及。
一直到2017年,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出發「發電玻璃」,「發電玻璃」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能直接安裝在建築外牆或者屋頂,用作建築材料,因此又叫做「掛在牆上的油田」。如今世界上最大一塊「發電玻璃」,僅1.92平方米,每年的發電量就達到260度到270度。這種新型材料,足以改變人類歷史,而這種神奇的材料的發明人,就是我國科學家潘錦功博士。
1996年潘錦功到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攻讀博士。留學期間,他研究的課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創造出一種碲化鎘材料,這種材料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隨後,他在新澤西理工大學,創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希望將碲化鎘材料用於建築當中,不久之後「發電玻璃」就這樣誕生了。這種「發電玻璃」不僅轉化率高 方便快捷,而且十分堅硬,如果能夠量產,在民生、經濟、甚至軍事上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自從這項技術出現之後,美國就將其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以及美國國家能源安全的技術,還將潘錦功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並且多次給他開出豐厚的報酬。就在美國認為,潘錦功博士肯定會留在美國時,他直接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了國內,他決心將這項技術帶回國,改變中國能源的未來。
2009年他回到成都,參加了一場新能源展會,並且作了一場關於碲化鎘技術的學術報告。2011年潘錦功博士回到成都開始創業。
雖然他想利用這項技術改變整個能源行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無比艱辛。剛回國時,「發電玻璃」並不成熟,因此依舊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科研,創業基金有限,他只有融資這一條路可走。不過,由於許多金融公司對此並不了解,剛開始遭受無數拒絕。2013年公司資金鍊即將斷裂,他們咬牙堅持了下來。2014年科研陷入困境,團隊中大量成員被高價挖走。2015年公司已經即將關閉。不過,他沒有放棄,依舊對自己的技術滿懷激情和細心,終於,在潘錦功博士及其團隊的努力下,2017年他們製作出了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全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發電玻璃」。
這塊耗費了他7年心血的玻璃,終於讓他們的團隊起死回生。這條消息傳到美國之後,許多美國專家捶胸頓足,都稱不應該將潘錦功博士放回國。
一塊小小的玻璃,究竟有何用處?讓美國如此看中呢?
其實不誇張地說,它足以改變世界。這種發電玻璃的製造極為簡單,只需要在普通普通玻璃上,均勻塗抹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就能夠製作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而且生產一塊面積1.9平方米的發電玻璃,只需要55秒。同時,這塊玻璃的光電轉化率達到17.8%,足以媲美傳統太陽能板。1.92平方米的「發電玻璃」,每年產生260度到270度的電,只需兩三塊就能供一個家庭的全年用電,三四千塊玻璃的發電量堪比一口普通油田一年產油所轉化的電量。
如今,全世界建築物,消耗了全球40%以上的電力,如果將建築物中的玻璃,全部改為發電玻璃,就將節約全球40%的電量。中國400億平方米的建築,全部改為發電玻璃,相當於建設30個三峽水電站。如此一來,每年將節約的資源堪稱天文數字,除了用在建築上之外,這種玻璃還能用於軍事。在野外,只需要帶上一小塊玻璃,就能夠保障軍區通訊基站的用電需求。它甚至還能被鋪在路面上,如果用於電動汽車,那麼這樣的路面可以別隨時用作移動充電站。甚至於將汽車玻璃改造成「發電玻璃」。能夠直接為汽車提供能源。
如今,發電玻璃已經被用於實踐當中,它承包了福特汽車,在全球的159個廠房屋頂和牆壁的改造。同時好幾個國家重大工程,都將發電玻璃應用其中。這種全球的建築材料,未來必將出現在世界各地,甚至改變整個建築行業。也許在未來,高樓大廈的所有玻璃幕牆,都將改成這種發電玻璃,不僅解決光汙染的問題(能直接吸收光線),而且還能節省大量的資源。潘錦功為中國清潔能源,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潘錦功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所有人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