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博士潘錦功,研製「發電玻璃」受美國重用,卻放棄高薪回國

2020-11-20 寰宇日誌

一直以來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在探索新能源,能夠取代傳統的煤和石油。清潔能源能夠有效減少汙染,而且還不用擔心能源危機。如今,最常見的一種清潔能源就是太陽能,但是我們對太陽能的利用都比較淺顯,而且太陽能設備並不普及。

一直到2017年,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出發「發電玻璃」,「發電玻璃」又叫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能直接安裝在建築外牆或者屋頂,用作建築材料,因此又叫做「掛在牆上的油田」。如今世界上最大一塊「發電玻璃」,僅1.92平方米,每年的發電量就達到260度到270度。這種新型材料,足以改變人類歷史,而這種神奇的材料的發明人,就是我國科學家潘錦功博士。


美國留學的潘錦功

1996年潘錦功到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攻讀博士。留學期間,他研究的課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創造出一種碲化鎘材料,這種材料能夠更有效地利用太陽能。隨後,他在新澤西理工大學,創建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希望將碲化鎘材料用於建築當中,不久之後「發電玻璃」就這樣誕生了。這種「發電玻璃」不僅轉化率高 方便快捷,而且十分堅硬,如果能夠量產,在民生、經濟、甚至軍事上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自從這項技術出現之後,美國就將其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以及美國國家能源安全的技術,還將潘錦功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並且多次給他開出豐厚的報酬。就在美國認為,潘錦功博士肯定會留在美國時,他直接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了國內,他決心將這項技術帶回國,改變中國能源的未來。

2009年他回到成都,參加了一場新能源展會,並且作了一場關於碲化鎘技術的學術報告。2011年潘錦功博士回到成都開始創業。

艱辛的創業之旅

雖然他想利用這項技術改變整個能源行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無比艱辛。剛回國時,「發電玻璃」並不成熟,因此依舊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科研,創業基金有限,他只有融資這一條路可走。不過,由於許多金融公司對此並不了解,剛開始遭受無數拒絕。2013年公司資金鍊即將斷裂,他們咬牙堅持了下來。2014年科研陷入困境,團隊中大量成員被高價挖走。2015年公司已經即將關閉。不過,他沒有放棄,依舊對自己的技術滿懷激情和細心,終於,在潘錦功博士及其團隊的努力下,2017年他們製作出了中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全世界單體面積最大的「發電玻璃」。

這塊耗費了他7年心血的玻璃,終於讓他們的團隊起死回生。這條消息傳到美國之後,許多美國專家捶胸頓足,都稱不應該將潘錦功博士放回國。

「發電玻璃」的巨大前景

一塊小小的玻璃,究竟有何用處?讓美國如此看中呢?

其實不誇張地說,它足以改變世界。這種發電玻璃的製造極為簡單,只需要在普通普通玻璃上,均勻塗抹4微米厚的碲化鎘光電薄膜。就能夠製作可導電,可發電的半導體材料,而且生產一塊面積1.9平方米的發電玻璃,只需要55秒。同時,這塊玻璃的光電轉化率達到17.8%,足以媲美傳統太陽能板。1.92平方米的「發電玻璃」,每年產生260度到270度的電,只需兩三塊就能供一個家庭的全年用電,三四千塊玻璃的發電量堪比一口普通油田一年產油所轉化的電量。

如今,全世界建築物,消耗了全球40%以上的電力,如果將建築物中的玻璃,全部改為發電玻璃,就將節約全球40%的電量。中國400億平方米的建築,全部改為發電玻璃,相當於建設30個三峽水電站。如此一來,每年將節約的資源堪稱天文數字,除了用在建築上之外,這種玻璃還能用於軍事。在野外,只需要帶上一小塊玻璃,就能夠保障軍區通訊基站的用電需求。它甚至還能被鋪在路面上,如果用於電動汽車,那麼這樣的路面可以別隨時用作移動充電站。甚至於將汽車玻璃改造成「發電玻璃」。能夠直接為汽車提供能源。

如今,發電玻璃已經被用於實踐當中,它承包了福特汽車,在全球的159個廠房屋頂和牆壁的改造。同時好幾個國家重大工程,都將發電玻璃應用其中。這種全球的建築材料,未來必將出現在世界各地,甚至改變整個建築行業。也許在未來,高樓大廈的所有玻璃幕牆,都將改成這種發電玻璃,不僅解決光汙染的問題(能直接吸收光線),而且還能節省大量的資源。潘錦功為中國清潔能源,世界清潔能源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潘錦功這樣的科學家,值得我們所有人的稱讚。

相關焦點

  • 留美博士潘錦功,研製「發電玻璃」受美國重用,選擇放棄高薪回國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發電玻璃,其面積僅僅只有1.92平方米,但是每年發電量可以達到260度到270度,這足以改變人類的整體能源市場,而研發發電玻璃的則是一個中國人,那就是中國科學家潘錦功博士。潘錦功博士在1996年就在美國攻讀新澤西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並且他在學習期間就表現出了超人的天賦,他創造出了一種膨化鎘材料,而該材料可以更更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同時,他所發明的發電玻璃得到美國國內科學界的廣泛關注,美國認為該項技術將在未來成為美國新型能源的基礎,美國政府還將潘錦功列為了所謂的重點保護對象,並且向他開出了豐厚的薪酬,讓他留在美國。
  • 潘錦功拒絕美國高薪,堅決帶著「發電玻璃」歸國
    海歸博士不惜舍高薪「兩彈元勳」錢學森不畏美國的軟硬兼施,一心歸國發展航空事業,壯大國家軍事力量。而第二個「錢學森」正如其般選擇帶著自己的超前知識報效祖國。他留學美國已有二十餘載,卻義正言辭地拒絕了美國高價收買自己專利的交易,心無旁騖地帶著專利歸國報效國民。
  • 「發電玻璃」首創者——潘錦功的科研之路
    海歸博士不惜舍高薪「兩彈元勳」錢學森不畏美國的軟硬兼施,一心歸國發展航空事業,壯大國家軍事力量。而第二個「錢學森」正如其般選擇帶著自己的超前知識報效祖國。他留學美國已有二十餘載,卻義正言辭地拒絕了美國高價收買自己專利的交易,心無旁騖地帶著專利歸國報效國民。他便是發電玻璃的發明者——潘錦功。
  • 前有錢學森,後有潘錦功拒美回國:把這個技術留給祖國
    為了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多出一份力量,潘錦功選擇赴美留學,學習和研究更高深的科學技術,以求學成之後報效祖國。天資聰慧且追求上進的潘錦功很快的適應了國外的生活,學習成績也猛漲,在相應的領域內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還拿到了博士學位,獲得老師同學們的一致讚賞。
  • 他攻克世界能源難題,潘錦功研發「發電玻璃」,拒絕美國優待回國
    最值得說道的就是近年來潘錦功研發的「玻璃發電」,繼承並發揚了中華民族關注環保的美德,貫徹落實了新發展理念,做好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表率。上世紀九十年代,潘錦功前往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深造,致力於發電材料的課題研究。潘錦功博學聰敏,科研能力卓越且具備肯吃苦肯鑽研的寶貴精神。經過不斷地研究實驗,終於成功完成對「發電玻璃」的研究。
  • 前有錢學森,後有潘錦功拒美回國: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潘錦功研製出新型發電材料,堪稱另一個&34;潘錦功自小就熱衷於學習,學習能力極強,在每一門功課的學習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最終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大學。為了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多出一份力量,潘錦功選擇赴美留學,學習和研究更高深的科學技術,以求學成之後報效祖國。
  • 「發電玻璃」潘錦功:科研成果被收入美國教材,卻帶核心技術回國
    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沒有留在國外發展,決然回國,而且帶著自己的專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利用碲化鎘光電材料技術,生產能用光線發電的玻璃。他就是曾經留學美國,並任新澤西理工學院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的潘錦功。他帶領團隊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拿到了34項國家專利的申請,其中發明專利19項。
  • 潘錦功:另一個「錢學森」?美國多次阻攔其回國,就連印度也眼紅
    ,不願意讓他們把先進的知識帶回中國,千方百計阻撓他們回國,不僅僅是用高薪和其他極具誘惑力的條件來挽留,還會採取控制人身自由等多種「威逼」手段,企圖讓他們死了歸國的心。他和錢學森擁有極為相似的經歷,都是頂尖的科學人才,都有著赴美留學的經歷、並且回國之路還都遭到美國的強勢阻撓,這些共同點都不禁讓人要把他看作另一個「錢學森」。 03 潘錦功學習能力極強,在國內畢業後又去美國進行留學深造,在美留期間還研製出一種新型發電材料,其科研天賦為人所驚嘆。
  • 美國科技界炸鍋:潘錦功帶著「電子玻璃」回國,創造億萬科技帝國
    留美期間發現「發電玻璃」,卻拒絕美國高價專利費,帶著成果回國。潘錦功是我國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後眾多留學生的一員,他在美國攻讀博士,並在新澤西理工大學創建了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並成功研發出了零汙染的「發電玻璃」,他也成這項專利的擁有者。這樣的新技術,將會改變全球的能源結構,被美國國會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並通過威逼利誘希望潘錦功教授能夠把專利賣給美國。
  • 玻璃也能發電?潘錦功:多次拒絕美國邀請,回國後做出巨大貢獻
    針對電力資源來說,它並不是我們常說的一次能源,而是一種二次能源,在自然界中不能直接存在,而是依靠其他的能源來實現發電,比如說我們非常熟悉的名詞,「火力發電」和「風力發電」等等,其實就是實現了一種能源的轉化。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電力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源,幾乎做任何一件事的時候都離不開它。
  • 又有一位頂尖科學家拒絕高薪棄美回國,美科研界炸鍋:不能放他走
    我國有一位科學家叫潘錦功,他發明了一種東西叫發電玻璃,被美國評選為是未來世界新能源的首席代表。潘錦功被美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因為在美國眼裡,他就是個人才,如果能為他們所用,價值將不可估量。美國以為,只要出高薪,就能讓潘錦功留下來,繼續為美國工作。但很顯然,美國想錯了。因為這位世界級的頂尖科學家,面對美國的高薪誘惑不為所動,他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拿到一張回國的機票。潘錦功要回到中國,為祖國效力。
  • 愛國科學家歸國發展,自研「發電玻璃」,或能打破未來能源桎梏!
    進入新的時代更多的外國留學者回到祖國,其中就有一位被稱作「中國未來的第二個錢學森」,他就是——潘錦功。潘博士研發的「普通」玻璃潘錦功出生於浙江杭州市,在國內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成績優異被派往美國名校深造。潘錦功在美國深造期間他表現出優異於常人的科研天賦,在他還是在校學習的學生時就研製發明了一種特殊的玻璃。
  • 拒絕2000萬美金誘惑,將發電玻璃帶回國,14億國民或將受益
    要知道,科技的進步主要還是依靠科研人員的不斷努力,美國正式看重這點,經常利用高薪和社會福利對中國的人才和留學生進行誘惑,中國有很多科研人員也因此選擇加入美國。當然了,美國的計策並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中國也有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對美國的金錢誘惑不為所動,選擇為國作貢獻,潘錦功博士便是其中之一。
  • 國寶科學家,美國重點保護對象,拒美國天價薪資,攜先進技術回國
    1996年,潘錦功前往美國進修,創立相關研究所,那個時期的他就發現了這種發電的玻璃,如果將這項技術應用到軍事或者其他行業將會為能源節省帶來極大益處,甚至使一部分國際局勢發生變化。其實早在潘錦功研發出發電玻璃前,美國已經率先提出了&34;,而且得到了美國各界的高度重視,被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的一項高新技術。
  • 美國阻攔其回國,印度想要他的技術
    但是總有一些愛國人士願意拋棄國外的優越生活,一心建設祖國,例如當年的錢學森先生,他在美國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報酬和穩定的工作後,毅然決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生活,選擇回國支持我國剛剛起步的飛彈和航空航天事業。當年美國為了阻止錢學森先生回國使盡渾身解數,畢竟人才的流失意味著科技的流失,美國不可能放任像錢學森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離開美國為中國報效。所幸的是克服種種阻礙,錢學森先生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並為祖國的事業奮鬥終生。
  • 「發電玻璃」橫空出世,建造物將全部變成發電站?
    中國科學家潘錦功通過多年努力、研發,終於成功研發出「發電玻璃」!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發電玻璃」即便是光線很弱的情況下也能通過廣電轉化產生電能。 02 太陽能是目前為止最為高效、穩定的能源,超越了風能和核能。 但是將太陽能轉化為可利用能源,需要用成本很高的太陽能電池板來轉換,不僅價格高昂,也不便於使用。 中國潘錦功博士用發電玻璃解決了太陽能電池板成本高昂的問題。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研發一項新技術,徹底改變中國人的生活
    而在前幾年又有一位科學家放棄了美國開出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發展,他就是潘錦功,出生於杭州,年輕的時候去美國深造,後來自己刻苦學習,在20多歲就創立了發電玻璃研究所,在美國是受到了政府的格外注重,因為這是一項新能源技術。
  • 美國阻攔其回國,連印度也對他感興趣
    為祖國的科學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名人,因為有他在,我國的飛彈以及原子彈才能研製成功,科技事業也發展得更加迅速。但當祖國母親需要人才時,他還是決定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返回中國,可美國當局卻不給他回來,畢竟這麼個人才,如果貿然放回去,不僅會給自己國家帶來損失,還有可能威脅到他第一大國的地位。錢學森不顧他們的阻攔,最終堅決回到祖國進行發展,為我國的原子彈、飛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我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美國阻攔其回國,連印度也對他感興趣,他就是潘錦功。
  • 美國不讓其回國,印度想要他的技術
    而發電一般都需要媒介,比如火,風,水,太陽能,現在還有核能都可以發電,但是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物力財力才能達到的,因此一種節能又環保又不受條件限制的媒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種新型媒介的出現不僅能帶動一個新型產業的發展,說不定還能再次打破世界格局。而這種材料被潘錦功發明了,因此不難解釋他為什麼回國發展要排除萬難了。
  • 中國又出一「鄧稼先」,印度希望技術共享,美媒:中國擅長偽裝
    ,甚至於美國有些媒體直呼:中國擅長偽裝,有著如此驚人的天才竟一心只想著回國。,在中國時又做出巨大的貢獻,參與原子彈、氫彈的研製,但是不幸的是,在研製過程當中遭受輻射,患上一種疾病,逝世之後全國人民心痛不已,以至於舉國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