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錢學森,後有潘錦功拒美回國:把這個技術留給祖國

2020-10-03 十二風華鑑

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現代社會中,只有我們掌握高新的科學技術,才能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才能不斷的增強自己的綜合國力。

這與"拳頭才是硬道理"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的關鍵因素,就是人才。人才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是珍稀且成為被眾人爭搶的對象。

根本原因就在於其可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巨大的貢獻,引領整個時代。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我國的經濟實力還很弱小,科研技術比較落後。

許多優秀的科研人員只能選擇出國留學進行深造和研究,畢竟當時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的科研水平和技術都遠遠高於那時的中國,這樣的選擇既是無奈之舉,但也是最佳選擇。

然而這也容易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失,一些在外國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學家往往會被重視。外國常常以豐厚的酬勞和穩定的工作,多次阻攔這些有才之士歸國。

"科學雖然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許多的愛國人士在學成之後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國做貢獻。潘錦功就是其中之一。

潘錦功的科研成就不僅令美國數次阻攔他回國,就連印度也是虎視眈眈。那究竟這樣一位科技人才為我國帶來了怎樣巨大的貢獻呢?

1. 潘錦功研製出新型發電材料,堪稱另一個"錢學森"

潘錦功自小就熱衷於學習,學習能力極強,在每一門功課的學習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最終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大學。

為了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多出一份力量,潘錦功選擇赴美留學,學習和研究更高深的科學技術,以求學成之後報效祖國。

天資聰慧且追求上進的潘錦功很快的適應了國外的生活,學習成績也猛漲,在相應的領域內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還拿到了博士學位,獲得老師同學們的一致讚賞。

更令人驚訝的是,潘錦功在留美期間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的發電材料。這是一種可以利用太陽能進行發電的玻璃。這項發明可以有效實現無汙染的高效發電,減緩自然環境的壓力。

那時還只是學生的潘錦功就能夠研製出如此實用的發電玻璃,其自身的科研潛能必定無可限量。因此,當這項研究剛剛公布的時候,就被美國重點關注,潘錦功也被列為美國的重點保護對象。

自然而然,當作為科研人才的潘錦功想要歸國做貢獻的時候,美國的阻攔是必然的。這不禁讓人想起了同樣有過類似經歷的錢學森,其對我國也提供了許多的幫助。

在祖國需要他的時候,錢學森不顧美國的百般反對阻攔,堅決回到祖國發展,最終為我國的原子彈和飛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都是頂尖的科研人才,都是赴美留學,都不顧美國阻攔強勢回國做貢獻,這些都不得不讓人要把他當成另一個"錢學森"

2. 不顧美國多次阻攔,毅然選擇回國

潘錦功所研製出的發電玻璃不需要消耗自然資源,極大的減輕了自然環境的壓力。這個發明自然深受美國的"重視"。

因此,當潘錦功要回國之時,美國不顧一切的多次阻攔他,甚至不惜開出非常高的待遇進行挽留,因為他們相信以潘錦功的能力今後一定能為美國做出更多的貢獻。

美國開出的條件不論是薪酬還是待遇方面都是無可比擬的,這也展現了對人才的重視程度。或許有一部分心志不堅定的人便被這些誘惑所迷倒,選擇留在美國。

但是也有許多的人不為名利所惑,因為他們沒有忘記自己當初報效祖國的初心,內心依舊堅定。錢學森是這樣的人,潘錦功亦是如此。

面對美國的豐厚報酬,潘錦功的內心宛如泉水般澄澈清明,始終堅定著回國的信念。因此,儘管美國多次阻攔,仍然是無功而返。

錢學森當初回國遭受巨大阻力主要還是因為那是中國的綜合實力太過弱小,美國才敢明目張胆的對他進行扣留。

"落後就要挨打"猶如鐵一般的真理,一直激勵我們不斷進步。因此到潘錦功的時期,那時的中國早已不是那個任人瓜分的中國了,美國自然也不敢採取太多的舉動扣留潘錦功。於是,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潘錦功成功的回歸祖國的懷抱。

3. 回國效力,遭印度眼紅

回到祖國懷抱的潘錦功踏上了自己的逐夢旅程,並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奉獻給了祖國。通過不斷的反覆實驗和試錯,潘錦功又發明出一種"發電玻璃"。

其玻璃單片能達到將近兩平方米,而兩三片這樣的玻璃一年的發電量就可以達到一戶普通家庭整年的用電需求。潘錦功成功的實現了在玻璃上實現"小油田"的目標,這也讓中國的能源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這種"發電玻璃"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在各個領域之中,發揮著出色的作用,也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此清潔能源又具有強大實用性的技術發明,讓印度也十分眼紅,高喊著讓潘錦功共享技術。美國多次阻攔,印度眼紅,這都無疑是對潘錦功成就的認可。既說明了人才的重要性,也表明科學技術領先的重要程度。

首先,愛國是一種義務,也是一種光榮。儘管美國費盡心思的阻攔他回國,但潘錦功仍然堅定內心的信念,沒有忘記自己報效祖國的初心。他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國,把這個技術留給祖國。

潘錦功的發明也為我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出巨大的成就。科技人才需要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其次,科技在綜合國力中佔據很大比重,而推動科技進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世界的不斷變化發展必然引起各國之間更加激烈的競爭,為了能夠更好地迎接路上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應該不斷加大對人才的培養和對科技的重視。

最後,中國夢的築造,離不開傑出人才的帶領和無私奉獻,也離不開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參與。我們每個人都應努力充實自己,為報效祖國而奮鬥,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十二風華鑑

相關焦點

  • 前有錢學森,後有潘錦功拒美回國:科學無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潘錦功研製出新型發電材料,堪稱另一個&34;潘錦功自小就熱衷於學習,學習能力極強,在每一門功課的學習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最終考取了自己心儀的大學。為了能夠為國家的發展多出一份力量,潘錦功選擇赴美留學,學習和研究更高深的科學技術,以求學成之後報效祖國。
  • 國寶科學家,美國重點保護對象,拒美國天價薪資,攜先進技術回國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偉大篇章,總有一些強人的出現,驚豔了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上個世紀錢學森的果斷回國,在歷史書頁中留存的墨跡還未乾;二十一新世紀又有了新的代表——國寶級科學家潘錦功,他拒絕美國高價收買,毅然回國,回報祖國。
  • 頂尖科學家棄美回國,用螺絲刀報效祖國
    頂尖科學家棄美回國,用螺絲刀報效祖國美食讓人的味蕾得到滿足和享受,這種滿足能夠卻能悄悄轉換成為一種前行的動力,讓我們有足夠的底氣去付出更多的努力,踏實邁出每一步,好運就會伴隨左右!!!我國如今的發展日新月異,真是一天一個新變化,雖然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口眾多所消耗的資源巨大,因此我國在發展的同時,也開始了新能源的開發,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頂尖科學家棄美回國 美國:不能讓他走。
  • 潘錦功:另一個「錢學森」?美國多次阻攔其回國,就連印度也眼紅
    ▲民國時期留洋學生舊照 但是在出國留學的學生心中,更有一份對祖國母親深沉的愛,許多學者在完成學業之後都會選擇回到中國他們在國外認真學習,不斷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回到祖國後再運用自己所學來建設國家。
  • 「發電玻璃」潘錦功:科研成果被收入美國教材,卻帶核心技術回國
    曾經他出國,很多人認為這樣優秀的人才出國後不會歸來,尤其是他手中掌握了國外看重的核心技術。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沒有留在國外發展,決然回國,而且帶著自己的專利——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利用碲化鎘光電材料技術,生產能用光線發電的玻璃。
  • 潘錦功:多次拒絕美國邀請,回國後做出巨大貢獻
    但關於發電方式這個問題,雖然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等都已經被研發出來了,但如今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仍舊是火力發電,這樣的發電方式雖然傳統而且便捷,但是對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更何況用來發電的煤炭資源也是不可再生的,所以這種方式必須要進行改進。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研發一項新技術,徹底改變中國人的生活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鄧稼先,當時為了祖國的發展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國而在前幾年又有一位科學家放棄了美國開出的優厚條件毅然回國發展,他就是潘錦功,出生於杭州,年輕的時候去美國深造,後來自己刻苦學習,在20多歲就創立了發電玻璃研究所,在美國是受到了政府的格外注重,因為這是一項新能源技術。
  • 美國人口中的「當代錢學森」 新能源界牛人為了祖國發展毅然回國
    但是,這幾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越來越重視人才,因此有越來越多的原本在國外的中國人才陸續回來為祖國建設做出貢獻。這位科學家本是美國新澤西理工大學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的常副主任和創辦者之一,這個項目可以說是那個時候美國能源領域最重要的項目之一,在2009年這位科學家受邀回國參加了一個新能源廠會
  • 美:不可以讓他回中國!印度:他的技術應共享
    提起錢學森,在我國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吧,錢學森曾經到美國留學,在美國期間,他所做出的成就令人驚訝,當錢學森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錢學森便打算回國為國家建設做貢獻,但是因為錢學森的成就突出,美國擔心他回到中國後威脅到美國自身的發展,所以千方百計阻礙他回國,採取威逼利誘,非法監禁等各種非法手段阻礙他回國的願望
  • 留美博士潘錦功,研製「發電玻璃」受美國重用,卻放棄高薪回國
    這種「發電玻璃」不僅轉化率高 方便快捷,而且十分堅硬,如果能夠量產,在民生、經濟、甚至軍事上都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自從這項技術出現之後,美國就將其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以及美國國家能源安全的技術,還將潘錦功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並且多次給他開出豐厚的報酬。就在美國認為,潘錦功博士肯定會留在美國時,他直接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了國內,他決心將這項技術帶回國,改變中國能源的未來。
  • 美國阻攔其回國,印度想要他的技術
    但是總有一些愛國人士願意拋棄國外的優越生活,一心建設祖國,例如當年的錢學森先生,他在美國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報酬和穩定的工作後,毅然決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生活,選擇回國支持我國剛剛起步的飛彈和航空航天事業。當年美國為了阻止錢學森先生回國使盡渾身解數,畢竟人才的流失意味著科技的流失,美國不可能放任像錢學森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離開美國為中國報效。所幸的是克服種種阻礙,錢學森先生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並為祖國的事業奮鬥終生。
  • 美國科技界炸鍋:潘錦功帶著「電子玻璃」回國,創造億萬科技帝國
    雖然世界上有一批非常優秀的華人科學家,他們在世界上證明了中國人也能夠為世界科技做出卓越貢獻,但遺憾的的是他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卻拒絕美國高價專利費,帶著成果回國。潘錦功是我國恢復高考、改革開放後眾多留學生的一員,他在美國攻讀博士,並在新澤西理工大學創建了碲化鎘薄膜太陽能研究中心,並成功研發出了零汙染的「發電玻璃」,他也成這項專利的擁有者。這樣的新技術,將會改變全球的能源結構,被美國國會視為關係到美國未來國家能源安全,並通過威逼利誘希望潘錦功教授能夠把專利賣給美國。
  • 又有一位頂尖科學家拒絕高薪棄美回國,美科研界炸鍋:不能放他走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感觸,那就是生活離不開電。電對於大家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洗衣做飯,上網看新聞等等,沒有一樣能離開得了電。電能被認為是清潔能源,也是世界各國尋找能源的突破點。我國有一位科學家叫潘錦功,他發明了一種東西叫發電玻璃,被美國評選為是未來世界新能源的首席代表。潘錦功被美國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因為在美國眼裡,他就是個人才,如果能為他們所用,價值將不可估量。
  • 美國不讓其回國,印度想要他的技術
    而這種材料被潘錦功發明了,因此不難解釋他為什麼回國發展要排除萬難了。他的發電量堪比核發電,但是又比核發電安全,因為是轉換利用太陽能,又有太陽能的環保。所以,潘錦功成功之後,就取得了美國高層的密切關注,也成了美國的重點保護對象,因為他們迫切的需要這項技術被運用在美國新能源技術上面。
  • 「發電玻璃」首創者——潘錦功的科研之路
    不僅如此,在潘錦功完善發電玻璃的相關技術後,蓄勢待發的美國見時機成熟便乘勝追擊,美國的能源公司當機立斷出擊,主動找到潘錦功,更是向其提出以2000萬美元的高價收買發電玻璃的專利使用權的交易。潘錦功研製的發電玻璃,是一種碲化鎘薄膜太陽能電池,即是一種可以利用太陽能發電的玻璃。通過運用發電玻璃,世界便可以擁有無汙染的發電形式,有了發電玻璃,即是掌握了全程無汙染的高效發電技術。
  • 留美博士潘錦功,研製「發電玻璃」受美國重用,選擇放棄高薪回國
    但是目前以人類的技術水平來說,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都很低。而隨著人類整體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新新能源必然會在能源市場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中國科學家在先進能源領域已經佔據了一定的優勢2017年,中國科學家已經成功研發了所謂的發電玻璃,而該類型玻璃可以安裝在建築的外牆,或者是屋頂上用做相關的建築材料。
  • 美國迫切需要其技術,百般阻撓不讓回國
    當時美國無論用多麼優厚的待遇都沒有將其留住,甚至還使用了強制的手段,但是也沒有攔住錢學森的愛國之心,就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中國又出了個錢學森,美國迫切需要其技術,所以百般阻撓不讓回國,這個人叫做潘錦功,1996年從新澤西的理工大學畢業,隨後就投入到了發電玻璃的技術研究中,最後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因此這就讓美國對其非常感興趣。
  •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致力AR技術報效祖國
    又一科學家棄美回國,致力AR技術報效祖國科技高材生、美國大學終身教授、年薪2000萬,這是段路明的人生標籤,可是他本人卻不這麼認給「我是中國人」因為這句話,段路明放棄了在美的優渥生活,放下了世界頂級科學家的身份,一心回國,用自己的能力為中國的AR事業做貢獻。
  • 美國費心阻攔不讓他回國,連印度也感興趣
    說到錢學森大家都不陌生,他對我國的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都知道他以往也是在美國生活和工作,但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也是不顧美國的百般阻止,最終也是堅決回到祖國進行發展,最終也是為我國的原子彈、飛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現在一旦出現一些人才,世界各國都會爭先的去爭搶,而就有這麼一個人,也被美國百般阻攔,而他就是潘錦功!
  • 他攻克世界能源難題,潘錦功研發「發電玻璃」,拒絕美國優待回國
    顯然,這是一個國際性難題,卻不想,中國卻解決了這個難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環保意識。春秋時期,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就主張道法自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幾百年來,中華民族時刻謹記先賢的教導,致力於環境保護,毫不鬆懈。最值得說道的就是近年來潘錦功研發的「玻璃發電」,繼承並發揚了中華民族關注環保的美德,貫徹落實了新發展理念,做好了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