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看重人才競爭。
我國建國前後,由於國內各個設施都較為落後,其實流失了很多人才去到了美國。但是總有一些愛國人士願意拋棄國外的優越生活,一心建設祖國,例如當年的錢學森先生,他在美國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報酬和穩定的工作後,毅然決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生活,選擇回國支持我國剛剛起步的飛彈和航空航天事業。
在條件落後、設施不夠完備的祖國和資產優越條件豐厚的美國之間,錢學森先生選擇了響應祖國的召喚。愛國之心,或許是每個中國人骨子裡面刻到骨子裡的情懷。
當年美國為了阻止錢學森先生回國使盡渾身解數,畢竟人才的流失意味著科技的流失,美國不可能放任像錢學森這樣偉大的科學家離開美國為中國報效。
所幸的是克服種種阻礙,錢學森先生還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並為祖國的事業奮鬥終生。沒有了錢學森先生,或許我國的飛彈和航天航空事業都不能這麼快取得發展。
像錢學森這樣的愛國人士還有很多很多,潘錦功就是其中一位。這位叫做潘錦功的先生在在美國已經取得了極高的科研地位,甚至科研成就還直接被收入了美國教材之中。美國對於潘錦功先生可謂是開出了極其豐厚的報酬,希望他能夠留在美國成為美國人。
不僅美國十分看重潘錦功先生為其提供極其豐厚的報酬,潘錦功先生掌握的技術也是印度一直虎視眈眈的。像潘錦功先生這樣的人才無論哪個國家都想爭搶。在潘先生回國之前,美國先是提出高薪等多種優越條件想要留下他,被潘先生拒絕後在他回國的行程中增設諸多幹擾,真是用盡渾身解數想要留下潘錦功這樣的人才。
但是潘錦功先生一顆中國心熊熊燃燒,他覺得比起美國等國家提供的優越條件,還是為祖國報效更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潘錦功先生不為所動,毅然決然返回祖國,投身在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中。
潘錦功先生現擔任成都中建材光電材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並且帶領團隊在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完成了34項國家專利的申請。可以為推動我國新材料新能源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特別是潘錦功在太陽能發電玻璃上的成就更是讓為該問題苦惱的印度十分眼紅,印度也表示想要得到能夠掌握這種技術的人才。幸好,潘錦功先生選擇了祖國。
錢學森不是第一個人,潘錦宮先生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選擇回國的愛國志士,只要愛國心不滅中國心不滅,中國的人才在哪兒都會為祖國發光發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