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回國最艱難的科學家,美國發3條「死令」阻止,不是錢學森

2020-12-05 拾荒史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剛剛經歷完列強侵略的中華民族,可以說是千瘡百孔。為了不再受到列強的侵略,中國能做的就只有發展。俗話說:「落後就要挨打」。因為清朝末期我國長時間的閉關鎖國,導致我國跟不上西方各國的發展。而且在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後的中國更是不堪一擊。想要強大,經濟是必須發展的。但是除了經濟,科技也是必須發展的。

眾所周知,我國的科技在那個年代和其它國家相比是很差的。所以為了發展科技,我國做了很多努力。在這個過程中,湧現了一批批為國獻身的科學家,他們犧牲自己,只為讓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因此,很多科學家都遠渡重洋,出國學習深造,想要把最好的技術帶回祖國,讓祖國強大起來。

可那時候情況比較複雜,很多學成後想要回國的科學家都遭到國外阻擾,想要回來非常的難。眾所周知,我國的「飛彈之父」錢學森為祖國的兩彈一星做了很多貢獻。而且錢學森先生當初也是到國外學習,學成後想要回國就受到了多方阻擾,中國也是想了很多辦法才把錢學森先生給接回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科學家也和錢學森先生一樣,當初想要回國時更加難,為了攔住他,他的阻攔令就發了三次。不過這位科學家大家可能不太熟,他的名字不像錢學森,楊振寧那樣令大家耳熟能詳。但這位科學家非常厲害,他可是我國好幾位著名科學家的老師,就比如楊振寧就是他的學生。

那這位科學家到底是誰呢?他就是趙忠饒。趙忠堯,浙江諸暨人,物理學家,中國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業的開拓者。民國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學習,後來得到物理學家葉企孫的賞識,成為他的助教,並跟著他的老師來到清華大學,進行物理領域的研究。清華大學雖然是國內比較先進的科研基地,但趙忠饒覺得還不夠,就毅然決然赴美留學。

趙忠饒來到了美國加州理工學校,他的老師巧好是學校的校長密立根教授,所以就交給他一些課題,但他卻覺得這些課題很簡單,所以多次想要該課題。他的老師雖然知道這個學生不簡單,卻認為他太心高氣傲了,所以就教訓了他。因為這次教訓,趙忠饒終於明白了搞科研需要沉下心來,不能急躁。心氣安定下來的趙忠饒,很快就在課題上取得了好成績,沒讓他的老師失望。

很快,趙忠饒就完成了學業,想要馬上回國,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但當時國內情況十分複雜,抗日戰爭正進行的如火如荼,想要回國一點也不容易。而且他的老師給了他五十毫克用於原子彈研究的鐳,這些對於中國來說可是無價之寶。為了保護好這些東西,趙忠饒只能打扮成一個乞丐回國。他還把這些鐳放在胸口保護起來,但他的胸口卻因為這些鐳的輻射而受傷。

趙忠饒的敬業之心令人敬佩。因為在國外時,趙忠饒領會到了核武器的強大,所以他也想讓中國擁有核武器。趙忠饒一直都想讓祖國強大起來,想要中國擁有威力巨大的核武器。所以他一直奔波於各國,購買各種器材,潛心進行核武器研究,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我國的核武器事業。

相關焦點

  • 他比錢學森還厲害,美國曾攔截令阻止他回國,還被關到監獄裡
    說起近代的科學家,很多人都會想起錢學森,他當年在美國留學,掌握了很多先進的技術,回國之時,卻遭到了美國方面的強行阻攔。五年後,他才因為祖國的幫助勉強回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有一個比錢學森還牛的科學家,美國曾下達三道攔截令,想要阻止他回國,結果他卻突破重重封鎖回到了祖國。
  • 他比錢學森還厲害,美國曾下三道令阻止他回國,與諾貝爾擦肩而過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處於近代社會戰爭的影響,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較為落後,而當許多身處海外的中國科學家得知這一消息之後,也紛紛選擇回到了祖國,並參與到新中國的建設事業當中,而在那個時候,一些優秀的科學家掌握著許多科技機密內容,因此,他們的回國之路也受到其他國家的阻攔。
  • 能和錢學森想比,美國曾經下三道阻止他回國
    作為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錢學森無疑享富盛名,憑藉他突破重重阻礙回國效力的事跡,他就足以被中國人民永遠銘記。而且在後來的新中國發展中,錢學森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甚至被稱為「中國飛彈之父」,由此可見他對我國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和重要意義。不過除了錢學森之外,我國還有不少為了理想而奮鬥的科學家,他們同樣摒棄了外國優厚的條件回到一貧如洗的國家,為國家燃盡了自己的鬥志和精神。
  • 他是楊振寧老師,回國比錢學森還難,美國連發三道攔截令阻止
    中國的科學發展是一個非常坎坷的過程。古代的中國技術在世界上雖然非常先進,但更多的是從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中國人更喜歡研究「怎麼做」,而不是「為什麼」。而西方人則喜歡探討世界的本質和奧秘,因此他們的理論可能一時沒有太大的用處,但為後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
  • 「我是美國科學家,不是中國人」,錢學森侄子為何這樣說?
    還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的身上承載了太多的勳章,太多的稱號。「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等等,相信很多人已經知曉了,他就是錢學森,可以說他為了我國的科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以說他的回國之路非常的艱難。
  • 他比錢學森還牛,美國為阻止他回國下了三道令,世界欠他一諾獎
    作為我國的國寶級科學家,錢學森無疑享負盛名,憑藉他突破重重阻礙回國效力的事跡,他就足以被中國人民永遠銘記。而且在後來的新中國發展中,錢學森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甚至被稱為「中國飛彈之父」,由此可見他對我國國防事業的突出貢獻和重要意義。
  • 錢學森回國時收到神秘電報,提醒他中途別下船?50年後真相大白
    我們都知道,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美國人曾經形容過錢學森對於他們的重要性——海軍次長金鮑爾直言「錢學森一個人就抵得上5個師,我寧可槍斃錢學森,也決不能讓他回到中國」。這足以展現美國對他的重視和挽留,可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即便強大如美國)來說,這樣的科學家都會讓國家的科技有一個長足的進步。
  • 錢學森回國後,為何沒再去過美國?美國多次邀請,都被錢學森回絕
    那個時候,東方人在西方先進國家的留學生活是很艱難的,會備受歧視。但錢學森從來沒有在意過這些,他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交朋友的。由於本身對於物理就很有天賦,再加上又學習很刻苦,因此錢學森很快得到導師的認可,在他順利畢業後,更是引薦他到麻省理工成為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對於錢學森而言,成為教授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接觸到更先進的實驗室環境,所以他欣然接受了這些條件。
  • 中國原子能之父,美國三道攔截令阻止他回國,世界欠他一諾貝爾獎
    他是中國原子能之父,美國出了3道攔截領阻止他回國,全世界欠他一個諾貝爾獎。他是誰?他到底為中國的原子能事業做出了什麼樣的貢獻呢?這個人的名字叫趙忠堯,其早年畢業於東南大學,1927年,他來到美國加州的一所高校學習深造。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作為近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這個名字想必每一個人都很熟悉。在錢學森的帶領下,我國的飛彈和原子彈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如果沒有他的幫助與支持,我國這兩項事業至少需要延後二十多年。除了在科學領域做出巨大貢獻外,人們敬佩錢學森的另一個原因是,他有著濃厚的愛國情懷。
  • 錢學森夫婦的回國之路到底有多艱難?
    錢學森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貢獻。他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火箭之王」、「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 才華橫溢的錢學森這一生的學術研究都想奉獻給自己國家,但在上世紀留學期間,美國政府多處刁難阻礙他回國。
  • 中國又出一個「錢學森」?美國阻攔其回國,印度想要他的技術
    但是總有一些愛國人士願意拋棄國外的優越生活,一心建設祖國,例如當年的錢學森先生,他在美國獲得了極為豐厚的報酬和穩定的工作後,毅然決然放棄在美國的優越生活,選擇回國支持我國剛剛起步的飛彈和航空航天事業。,錢學森先生選擇了響應祖國的召喚。
  • 錢學森回國途中接到密電:中途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誰發的
    在我國的建設史上,有無數留下了姓名的科學家,他們無一例外都為祖國的建設奉獻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如果沒有這些科研人員,中國絕不可能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強國。在眾多為新中國捨生忘死的科學家裡,最讓中國人不能忘懷的就是錢學森老先生。
  • 錢學森侄子錢永健:我這輩子都是美國人,不是中國科學家,如何評價
    父輩的選擇世人大多樂於評說錢學森不貪戀美國給出的天價待遇,不論前路艱險也毅然決然的選擇回國,報效祖國。但其實這並不是錢家的科學家第一次回國,支持中國建設。早在1939年,錢學森的兄弟錢學榘就曾受邀回國。當時的他被任命為飛機發動機廠的總工程師,為中國研發飛機。那正是抗戰時期,全國混亂,但有人趁機卻想要發國難財,把原本要用來製造飛機的經費都私吞了。面對腐敗不堪的政府,報國無門的錢學榘最終只好心灰意冷的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大兒子回到了美國。1952年,錢永健出生了。那時錢學森準備回國一展抱負。
  • 錢學森這樣的科學家,回國後的待遇有多高?
    ​在北鬥三號導航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之際,有一位偉人不要忘記了,那就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勳」,「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正是有了錢老的卓越貢獻,我國的飛彈和航天才能快速發展起來,才有了今天這樣傲人的成績。
  • 錢學森侄兒錢永健獲得諾獎後,表明:我不是中國人,我是美國科學家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發出了召集令,想要召回那些在國外的學者研究人員們,回國來幫助國家。而他們儘管早就有了地位名聲和權勢,但卻義無反顧地拋棄了所有,毅然回到了中國從零開始一直艱苦奮鬥,最終創造出了許多的奇蹟。其中,錢學森無疑是其中的翹楚,可這位為新中國貢獻良多的科學家,其後輩卻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錢學森侄兒錢永健獲得諾獎後,表明:我不是中國人,我是美國科學家。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 錢學森的艱難回國路:心向祖國兩彈一星終鑄就
    錢學森於1911年出生於上海,1935年9月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和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並很快成為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馮·卡門最重視的學生。他不到30歲便獲得了後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和航空、數學博士學位,並和導師馮卡門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此外,金庸竟然是錢老的表弟,我震驚了。)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當初回國有多難?
    1949年10月6日,錢學森夫婦和十幾名中國留美學生在加州理工學院附近的一個街心公園共度中秋佳節,他們興奮地談起新中國成立的特大喜訊,並商議著如何早日回國服務。此時蔣英夫人懷有身孕,不適合長途跋涉,於是夫妻倆商定等錢學森教完這學期的書,孩子順利出生,二人就返回祖國。但到了第二年,美國的政治形勢發生變化,全國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錢學森不僅未能如願回國,反而受到迫害。
  • 錢學森的侄子,獲諾貝爾化學獎,卻稱自己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
    他也是美國當初無論如何都不願意放手的高精尖人才。最終在國家的幫助下,他才得以踏上中國的土地。可惜的是,錢學森的侄子,獲諾貝爾化學獎後,自稱在美國長大,不是中國人。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大部分天才們的歸屬都在其自己的研究領域內,做出了赫赫成就,成為了名揚天下的科學家。就像是曾經的新中國,建國之初,得益於眾多科學家人才們的回國,才會取得此後的種種成就。其中的領軍人物之一,就是錢學森先生。這樣一位為了中國殫精竭慮的科學家,卻有一個和他完全相反的侄子,他就是錢永健。
  • 美國最不想放走的中國人,晶片大牛果斷回國,帶回60多項晶片專利
    眾所周知,美國對科技人才都是極其重視。同時他也對世界各國的人才虎視眈眈,想方設法把各國的人才留在美國。在建國初期,我國正處於人才缺失的重要階段,美國就曾經派遣特務,想要挖走我國的技術人才。更何況是那些為我國建設而遠赴他國求學的科研人員,在學成歸國途中更是受到重重阻礙。